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從兩個大學生的理財習慣看孩子的理財教育


從兩個大學生的理財習慣看孩子的理財教育
小A和小C都是大四學生,二人家庭經濟條件相當,每月的家庭供給都是400元。 小A的父母從事商業工作,
他們從小就注重培養孩子的理財能力。孩子上幼稚園大班的時候,就“放權”把買零食、學習用品的開支交給孩子自己打理,加上父母耳濡目染的影響,小A的理財能力大大高於一般孩子。上大學以後,小A每月將400元進行規劃,購物貨比三家,花錢精打細算,每月竟然漸漸有了結餘。後來他見學校鼓勵勤工儉學,便用結餘的錢從圖書市場批發一些學生喜歡的暢銷書,在學校內擺攤出售,從小養成的理財能力和經濟頭腦,使他很快成為了學校有名的小書商,此後的大學生活他不但沒有再花父母的錢,而且還攢了一筆不大不小的積蓄。 小C的父母是公務員,他們對孩子過於溺愛,從小學到升入大學,孩子的各種開銷都是父母一手包辦,
小C從小基本沒有和錢打過交道。上大學以後,這種“全包”的教子方式的缺點逐漸露出端倪,小C的理財能力很差,將400元花得稀裡糊塗,經常寅吃卯糧,有時還要靠借債度日。 從這兩個大學生的理財案例可以看出,從小注重孩子的理財教育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 人對錢產生概念性的認識大約是在兩三歲左右,孩子知道這些花花綠綠的紙片能換取糖果和玩具,這時應當讓孩子區分各種面額的鈔票,並灌輸一些錢的概念;六七歲的時候,孩子可以替大人打醬油了,這時不妨將買醬油剩下的零錢送給孩子作為“收入基金”,引導其正確地進行支配,並且要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的辛苦,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
總之,對孩子的理財教育越早越好,家長注重引導,刻意培養,這樣,孩子成人後將受益終生。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