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創辦網景的馬克.安德森在 2009 年進入投資界創辦矽谷最著名早期投資機構之一 At16Z。
以下轉載一篇馬克.安德森創業時撰寫的《創業指南》系列裡的文章:創業投資唯一最重要的事
如果你從數量廣度的橫截面去看創業公司,兩個“明顯事實”會跳出來:
它們成功程度分歧很大:一些大獲成功;一些獲得高成就;一些小獲成就;還有些敗得一塌糊塗;
最核心指標方面:“團隊”、“產品”和“市場”也表現各異。團隊,有的好到逆天,有的爛到出奇;產品,有的是工程精品,有的為破銅爛鐵;市場,有的紅紅火火,有的死氣沉沉。
我們不禁要問:到底是什麼和成功關係最大?或者更直白說:到底是什麼能引領成功?以及對我們這些還在學習什麼導致失敗的學生,到底什麼是最危險因素,是爛團隊、爛產品還是爛市場?
三個術語
現在,來界定下創業公司三個最核心指標。第一,產品品質,
這個產品能給顧客或使用它的用戶留下多深印象?
它使用起來多簡單?
功能多豐富?
推出有多快?
可擴展性如何?
打磨得怎樣?
Bug 有多少?
市場大小,則指這個產品使用者或客戶數以及它們增長率情況。(注意:這裡我說的是:1)你的收入可以“規模化”;2)你獲取一個客戶成本沒有高過這個客戶為你產生的收入)
一些人可能會以以下方式反駁我的分類:你怎麼能完全把產品和市場分隔開作為單獨指標看待:如果沒人要,一個產品能有多棒?一個產品品質好不好,難道不是由它對大眾有多大吸引力界定的嗎?
我告訴你:絕對不是,產品品質好壞和市場大小沒關係。世上最好的作業系統軟體是沒人用的。隨便問問瞄準 BeOS、Amiga、OS/2 或 NeXT 目標市場的軟體發展者,
一部分原因,在創業早期,比起還沒建立的產品、沒開發的市場,你能瞭解到的更多資訊是團隊;再加上,我們聽慣了“人才是最重要資產”這些話。至少在美國,各種有關“人”的聲明滲透貫穿文化,從高中有關“自尊”專案的訓練,到《獨立宣言》中個人不可被剝奪的追求幸福權利,所以答案理所當然,應該是團隊最重要。
有趣的是,如果你問工程師,他們中很多會說:產品。這是個“產品為王”的業務,初創公司發明產品,顧客購買和使用它。蘋果和穀歌是現在行業內領頭羊,因為他們創建了最好產品。
第三種立場
但我採取第三種立場:“市場”,才是定義初創公司成敗最重要因素。
在一個好市場,一個有龐大潛在客戶的市場,市場可以脫離創業公司自己拉出產品。市場需要被滿足,市場也將被滿足,這時,第一個出現的可行性產品會來填滿它。
產品不需多出彩;只要基本可行就行了。同樣,市場也不關心團隊有多棒,只要他們能做出一款具可行性產品。總之,顧客會為產品敲開你的門,你最主要任務就是接電話,回那些想買東西的顧客郵件;並且當你市場狀況良好,團隊問題就太好立馬升級。
相反在一個糟糕市場,
當好團隊遇上爛市場,市場贏。
當爛團隊遇上好市場,市場贏。
當好團隊遇上好市場,兩者產生奇特效應。
當然,你也絕對能搞砸一個好市場。但是,假設你團隊基本過關,產品基本能被接受,一個好市場就與成功劃等號,而壞市場基本就等同失敗,明星團隊或明星級產品,都無法拯救一個壞市場。
三個問題
Ok 你說:然後呢?我們需要再細化,現在來看三個問題。第一,你創業最開始時最能控制的其實只有團隊,那麼一個好團隊到底能為你帶來什麼?
一個還 OK 的產品。理想的話,還是款優秀產品。但要說到好團隊出的爛產品,我也能舉出一大堆例子。因為要建立好產品,是非常非常難的。
第二,能給你一個好市場,但出色團隊栽在爛市場例子,我也一抓一大把。實際上,如果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市場,它根本不會管你這些團隊成員到底有多聰明。
以我經驗判斷:一個好團隊配上壞產品或爛市場,這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創業的創業者中最常見,他們第一次創業取得巨大成功;接著,就變得狂妄自大,然後狠狠摔一跤。相反,我可以給你說出一大堆逆襲案例,就因為市場遼闊,弱雞團隊的初創公司也可以飛黃騰達。
最後,引用 Tim Shephard 的話:“所謂一個偉大團隊,就是在假設有相同市場和產品情況下,總是能打敗平庸團隊的團隊。”
第二個問題:一個偉大產品也不總是能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新市場嗎?絕對是。但我給出的例子要反過來說:
VMWare 就是,他們產品非常具革命性,激發作業系統虛擬化新運動,創造一個巨獸般龐大市場。當然在這種情境下,你團隊有多優秀也不重要,只要他們水準能支援開發產品,達到市場需求對產品基本品質標準就行。
你要理解的是:我不是在叫你在團隊品質方面退而求其次,也不是說 VMWare 團隊不強。實際上,他們很厲害。我說的是:如果你能將像 VMWare 這樣的產品帶入市場,成功必然會來敲門。換句話說,回答上面那個問題:我不指望你產品從零開始,創立出一個全新市場。
創始人怎麼辦?
這就是第三個問題:在知道所有上述情況後,創始人該怎麼辦?我引用 Rachleff's Corollary 的話:影響創業公司成功唯一重要的一件事:達到產品/市場適用。
這意味:第一,一個好市場;第二,一個能滿足這個市場的產品。其實,當產品/市場之間不適應時,你是能感覺到的:
顧客沒有從產品中感到價值;
口碑沒有傳開;
使用情況沒漲那麼快;
媒體評論都是些廢話;
銷售循化花了太久時間;
很多交易根本就談不成。
同樣,當二者適應,你也可以感覺到:
你能生產多少,他們就能買多少;
(或)你伺服器最快能加到多少,使用量就能漲多少;
你公司支票帳戶上從客戶那裡賺來的錢堆積如山;
你不得不盡你所能飛快雇銷售和客服;
記者不斷打電話騷擾,迫不及待想見你;
你在哈佛商學院獲得年度創業者獎;
投資銀行家都開始在你家門口打樁。
很多初創公司在產品和市場適用前,就死了。失敗原因,就是沒做到產品/市場適用。再往前一步,事實上任何初創公司歷程都可以分為兩部分:產品/市場適用前,以及適用後。你在達到產品/市場適用前,請堅持不懈朝適用方向努力。
為達到適用,你需要做以下所有事:
變換人員;
重寫產品;
轉入其他市場;
當你不想時告訴客戶“不”;
當你不想時告訴客戶“好的”;
繼續從風頭那融高度稀釋股份的錢。
當你專心搞這些,你甚至可以忽略掉其他所有事。
我不是在真建議你忽視,我只是說,從我看到的成功創業公司案例,你幾乎可以這麼做。當你看到一個已達到產品/市場適用的成功創業公司,哪怕他們在這途中,幾乎搞砸所有事:
從管道模型;
到管道開發戰略;
到市場行銷計畫;
到媒體關係;
到補償政策;
甚至到 CEO 和風險投資家睡覺。
但這家創業公司,還是很成功。相反,你看到一個各方面都好到令人震驚的公司:
人力資源政策到位;
銷售模式很棒;
行銷計畫思考縝密;
面試招聘有條有理;
對員工非常優秀的餐飲;
董事裡有最頂級風投……
但又怎樣?所有這些加起來,都會因這家公司沒找到產品/市場適用而死得很難看。這樣的例子,多到讓人吃驚。
諷刺的是:一旦創業公司成功,你去問創始人為什麼成功,他們往往會把其它根本不相干的事扯進來。人們在理解“因果”關係上特別差,但在幾乎每一個案例中,導致成功的起因都是產品/市場適用。
不然,難道還有什麼?
延伸閱讀:
以我經驗判斷:一個好團隊配上壞產品或爛市場,這在第二次或第三次創業的創業者中最常見,他們第一次創業取得巨大成功;接著,就變得狂妄自大,然後狠狠摔一跤。相反,我可以給你說出一大堆逆襲案例,就因為市場遼闊,弱雞團隊的初創公司也可以飛黃騰達。
最後,引用 Tim Shephard 的話:“所謂一個偉大團隊,就是在假設有相同市場和產品情況下,總是能打敗平庸團隊的團隊。”
第二個問題:一個偉大產品也不總是能創造出一個巨大的新市場嗎?絕對是。但我給出的例子要反過來說:
VMWare 就是,他們產品非常具革命性,激發作業系統虛擬化新運動,創造一個巨獸般龐大市場。當然在這種情境下,你團隊有多優秀也不重要,只要他們水準能支援開發產品,達到市場需求對產品基本品質標準就行。
你要理解的是:我不是在叫你在團隊品質方面退而求其次,也不是說 VMWare 團隊不強。實際上,他們很厲害。我說的是:如果你能將像 VMWare 這樣的產品帶入市場,成功必然會來敲門。換句話說,回答上面那個問題:我不指望你產品從零開始,創立出一個全新市場。
創始人怎麼辦?
這就是第三個問題:在知道所有上述情況後,創始人該怎麼辦?我引用 Rachleff's Corollary 的話:影響創業公司成功唯一重要的一件事:達到產品/市場適用。
這意味:第一,一個好市場;第二,一個能滿足這個市場的產品。其實,當產品/市場之間不適應時,你是能感覺到的:
顧客沒有從產品中感到價值;
口碑沒有傳開;
使用情況沒漲那麼快;
媒體評論都是些廢話;
銷售循化花了太久時間;
很多交易根本就談不成。
同樣,當二者適應,你也可以感覺到:
你能生產多少,他們就能買多少;
(或)你伺服器最快能加到多少,使用量就能漲多少;
你公司支票帳戶上從客戶那裡賺來的錢堆積如山;
你不得不盡你所能飛快雇銷售和客服;
記者不斷打電話騷擾,迫不及待想見你;
你在哈佛商學院獲得年度創業者獎;
投資銀行家都開始在你家門口打樁。
很多初創公司在產品和市場適用前,就死了。失敗原因,就是沒做到產品/市場適用。再往前一步,事實上任何初創公司歷程都可以分為兩部分:產品/市場適用前,以及適用後。你在達到產品/市場適用前,請堅持不懈朝適用方向努力。
為達到適用,你需要做以下所有事:
變換人員;
重寫產品;
轉入其他市場;
當你不想時告訴客戶“不”;
當你不想時告訴客戶“好的”;
繼續從風頭那融高度稀釋股份的錢。
當你專心搞這些,你甚至可以忽略掉其他所有事。
我不是在真建議你忽視,我只是說,從我看到的成功創業公司案例,你幾乎可以這麼做。當你看到一個已達到產品/市場適用的成功創業公司,哪怕他們在這途中,幾乎搞砸所有事:
從管道模型;
到管道開發戰略;
到市場行銷計畫;
到媒體關係;
到補償政策;
甚至到 CEO 和風險投資家睡覺。
但這家創業公司,還是很成功。相反,你看到一個各方面都好到令人震驚的公司:
人力資源政策到位;
銷售模式很棒;
行銷計畫思考縝密;
面試招聘有條有理;
對員工非常優秀的餐飲;
董事裡有最頂級風投……
但又怎樣?所有這些加起來,都會因這家公司沒找到產品/市場適用而死得很難看。這樣的例子,多到讓人吃驚。
諷刺的是:一旦創業公司成功,你去問創始人為什麼成功,他們往往會把其它根本不相干的事扯進來。人們在理解“因果”關係上特別差,但在幾乎每一個案例中,導致成功的起因都是產品/市場適用。
不然,難道還有什麼?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