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親子教育

80後媽媽親子感悟:母愛是一場帶著腳銬的舞蹈


母愛是一場帶著腳銬的舞蹈

——一80後媽媽的親子感悟日誌

轉眼,寶寶就兩歲了,當媽的心境也由“養”轉向“育”。兩歲的小朋友有了自己的思想,

如何讓她接受你的話語,幫她形成好的習慣,這些都讓我頭疼不已。小到少喝水會乾燥、光腳在地下跑會著涼,大到摸電門會觸電,細節瑣碎,可大可小。

在與小娃的相處模式中,媽媽擁有著“全知”的上帝視角,能清楚看到事件的走向,比如,電視看多了會近視,不好好刷牙會蛀牙,因此,讓媽媽在明知去向不妙的路上還放任自流,無疑十分考驗,而小娃身處其中,自然不會洞悉其中的邏輯,她有限的人生體驗,更不會明白蛀牙意味著什麼、近視又如何,生物的本質讓她對所有的“控制”充滿厭煩。

在收與放的矛盾裡,自己並不成功。我很早就明確,不能限制孩子,逆反是一種天性,就如同禁止擁有魔力,總能激發人雙倍的渴望,

越不要孩子做,她就越會去做。因此,我從來沒有說“不要怎樣”,一直在嘗試正面引導。可事實證明,引導也有分寸與邊界,過分關注和密切,同樣是一種控制,讓孩子更為逆反。

比如刷牙。我牙齒不好,知道齲齒和基因有關,50%的人天生就易得齲齒,因此格外上心。可每次給寶寶刷牙,她都執意搶過牙套,自己刷。

娃年齡小,必然刷不乾淨。為此,我一直試圖正面引導,講很多道理,不管用。來角色代入法,不行。那換遊戲法,不好使。

無數次的拉鋸戰帶來強烈的挫敗感,我只為她沒有蛀牙,怎麼就那麼難?!!書上講的讓孩子躺在腿上,任由媽媽刷,這樣的天使寶寶在哪裡?寶寶是個急性子,難道她天生格外叛逆?

直到一天,懷孕四個多月的好友打來電話,

訴說各種擔憂:會不會沒奶,我一定要給他第一口母乳;我最近有濕疹,會不會傳染給孩子;孩子有點偏大,是不是要節食……

我勸她,“沒關係的,生下來就有母乳自然好,如果不夠,吃點奶粉也沒什麼。”因為一開始奶就多,我乳腺炎好多次,罪沒少遭,我真心覺得奶少也不見得是壞事,但立馬被斬釘截鐵地否決,“只要孩子好,大人遭點罪怕什麼!!”

——真是無比熟悉的心境!!

此前,80後被抱怨自私、不懂得付出,當起媽來卻變得極其靠譜。當然,主要指精神重視程度,動手能力另當別論。

我自己和身邊許多朋友,懷孕起就對小生命極其關注,在電腦前多坐一陣就會因輻射而不安,亂吃了東西也忐忑……

這都還好,孩子出生後才是變本加厲:室溫到底多少度,

幾小時一吃奶,晚上一覺應該睡幾小時,恨不得製成表,昭告全家遵守。而在孩子的吃食、玩具上,更是成了科學家和偵探。

似乎,孩子少吃一頓飯、少睡了幾個小時,都會成為天大的事。這一切的根源,無外乎母親天性:我想讓寶寶更好啊!問題也恰在這裡,當“為你好”過分濃烈時,就帶來人與人之間的緊張,讓所有事情都進行的不那麼順暢。

還是說回刷牙,在無數次鬥爭後,我終於放棄了,當然這過程中,還有很多其他因素助力。總之,是放棄了,這主要體現在內心:愛咋咋樣吧,蛀就蛀吧,我從小也蛀牙,不也活的還好。

想通了、放下了,表面的把戲還是那套,和小朋友遊戲互動、角色代入去刷牙,很是奇怪,她竟然就開始配合,

我無法證明這中間有必然的因果,但事情就是出乎想像得順利起來,然後,隨著我一點點地放鬆,以前很頭疼的吃飯、拉屎,也都不再是事兒。

這樣的經歷讓我不得不有了一些唯心的思考,世間事多苦於“求不得”,水中浮萍,愈逐愈遠,世間幻緣,

愈攀愈疏。在不斷發達的世界裡,我們習慣了人對物的控制,面對人,我們的控制欲也極其膨脹。

尤其80後們,衣食相對無憂,比起父母一代,更關注孩子成長的細節,又因為從小都是過關模式,我們會把每件事情都視為任務,做好準備、實現目標。

然而,養娃終究不是任務。本質上,這是兩個生命個體的相處、合作。此時,過分的愛,不僅沒能帶來恰當的照拂,更會是不信任與綁縛。

人與人之間存在氣場,而小朋友是最敏感的生靈。過分的愛將帶來緊張,縱使媽媽面帶微笑,循循善誘,內心的控制欲仍能被真切感知。

不排除,接下來寶寶可能還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或許,她的配合也只是一時,後面會有更激烈的令人抓狂。但終究,我意識到,面對孩子,要擺脫“父母”的角色設定,如朋友般平等,給他自由。

你愛她,但不要因為太愛而總想控制。對待朋友,縱使再喜歡,我們都會清楚地知道邊界,合理建議,不過分干涉,可對於家人,我們往往會忽略這種界限,總覺得對方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要兩個身體共用一個大腦,而且這一切都還會以愛為名,扛著為你好的大旗。

因此,作為媽媽,我試圖如此,放下內心因過分關注而帶來的緊張,順其自然,慢慢地陪伴孩子成長,要信仰善的力量,從自己做起,當你發出天堂的光芒,孩子很難成為惡魔。
我意識到,面對孩子,要擺脫“父母”的角色設定,如朋友般平等,給他自由。

你愛她,但不要因為太愛而總想控制。對待朋友,縱使再喜歡,我們都會清楚地知道邊界,合理建議,不過分干涉,可對於家人,我們往往會忽略這種界限,總覺得對方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要兩個身體共用一個大腦,而且這一切都還會以愛為名,扛著為你好的大旗。

因此,作為媽媽,我試圖如此,放下內心因過分關注而帶來的緊張,順其自然,慢慢地陪伴孩子成長,要信仰善的力量,從自己做起,當你發出天堂的光芒,孩子很難成為惡魔。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