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靜時存養,動時省察
省察是有事時的存養,存養是無事時的省察。
【啟示】:
人如果不能看清自己,就容易驕傲自滿。心中若裝滿了驕傲,
2、嘴巴閉關,身體力行
以言語謗人,其謗淺。若自己不能身體實踐,而徒入耳出口,呶呶度日,是以身謗也,其謗深矣。
用言論詆毀他人,這種詆毀是膚淺的。若自己不能身體力行,只是誇誇其談,虛度光陰,浪費時日,這是在誹謗自己,這樣就嚴重了。
【啟示】:
禪宗六祖慧能大師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是因為,“不是風動,
人最怕是一個“傲”字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啟示】:
傲,不過是因為一份我執。人們為什麼要親近一個我執太深、戾氣太重的人?無人親近,又怎麼生存、做事?更重要的,我執是一條深深捆綁著自己,讓自己畫地為牢、坐井觀天的繩子,使自己淪陷在暗無天日、走不出去的苦之深井中,還誤著自己。
3、格物致知,滅除輕傲
知輕傲處,便是良知;除卻輕傲,
知道輕浮傲慢處,便是良知。除去輕浮傲慢,便是格物。
【啟示】:
慢,並著手破除,那麼他正在得救。這,其實是為自己的心,以及自己的人生,打開一條通過更廣闊天地的大門。
4、按心兵不動,如止水從容
我不看花時,花與我心同寂。我看花時,花的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我心之外。
我不看花的時候,花與我的心同處於寂滅狀態。我看花的時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鮮活起來。如此便能知道,花與我的心同在。
【啟示】:
莊子說,“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孟子言,“萬物皆備於我”;佛家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王陽明的花與我心同在,推而廣之就是天地萬物皆與我同在,一心之中,可存天地宇宙、生萬千氣象。一切,只看你心的大小、悟的淺深,
5、參破生死,盡性知命
人於生死念頭,本從生身命根上帶來,故不易去。若於此處見得破,透得過,此心全體方是流行無礙,方是盡性至命之學。
人的生死之念,原本是從生身命根上帶來的,因此不能輕易去掉。如果在此處能識得破、看得透,這個心的全體才是暢通無阻的,這才是盡性至命的學問。
【啟示】:
人生,除生死外無大事。向死而生,與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終究一死,萬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東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達一些。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轉自:世紀名堂
曾國藩一天必做的十二件事
主敬
靜坐
早起
讀書不二
讀史
謹言
養氣
保身
日知所亡
月無亡所能
作字
夜不出戶
這是曾國藩給自己及後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這十二條中,又有八法可供現代人借鑒。常常謹記並嚴格執行,必事有所成。
一、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懼
二、靜坐:靜坐四刻,如鼎之鎮
三、早起:黎明即起,
四、讀書不二:讀書專一,十頁為率
五、謹言:刻刻留心,第一功夫
六、保身:節制操勞,節制食欲
七、日知所亡:自省求知,不求他人
八、作字:習練筆墨,凡事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