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於苦惱的勵志小故事:擺脫煩惱的最好方法是找些事做 馬里恩·道格拉斯對朋友們心情複雜地講述了他曾經的一段經歷。
他說,他和他的妻子接連兩次遭受巨大不幸。頭一次是他們視為掌上明珠的5歲女兒的死亡。他們真不敢相信還有繼續生活下去的希望。“一年之後,上帝又重新賜給我們一個女兒,”道格拉斯說,“可是不到五天,這個孩子又死去了。” 這連續兩次打擊實在太殘酷了。“我簡直悲痛欲絕。”這個經歷過嚴峻考驗的父親說,“我睡不著覺,吃不下飯,成天精神恍惚,幾乎都快發瘋了。我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後他只得去求教于醫生。有的醫生建議他服安眠藥,有的勸他去旅行。各種辦法他都試過了,可是沒有一樣管用。“我覺得我的整個身軀仿佛正被一隻鉗子越夾越緊,根本不能自拔。”道格拉斯說。凡是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能理解他的這種內心痛楚。
“幸好上帝給我留下了一個4歲的兒子,是他把我從痛苦的深淵裡解救了出來。一天下午,當我正坐在那兒沉浸於內心悲痛的時候,我的兒子過來對我說:‘爸爸,你能替我做只船嗎?’我哪裡還有心思做船!但我兒子卻纏住我不放,最後我只好答應了。這個玩具花了我大約3個鐘頭。船做好了,我也從這3個鐘頭裡第一次領略到了幾個月來從未感到過的精神輕鬆!” “這一發現使我大為震驚。我終於明白,擺脫麻煩的最好方法是找些事情幹。幹事情需要計畫,需要動腦筋,追憶痛苦往事的時間自然也就沒有了。在我給孩子做船的那幾個鐘頭裡,我真的感覺到戰勝了憂慮。我決心打現在起就找事情幹。” “第二天我便開始在家裡忙活起來。
我到處尋找需要幹的事,並把它們一一列上清單。我幹了許多有意義的工作,如今我忙得再也沒有時間去憂慮了。” 工作可以排解苦悶是有其科學依據的。其依據就在於一條心理學上的基本原則:任何人的大腦不可能同時考慮一件以上的事情。我們不能一方面滿腔熱情、興致勃勃地投身於一件有趣的工作,與此同時卻又始終為另一件不快的事而煩惱。人的情緒是相互排斥的。 只有當人們醉心於他必須完成的任務時,某種出自自信的愜意和忘我精神帶來的快樂,才有可能平靜他的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