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名言

12句很有深度的話,回答人生路上的迷茫和困惑

12句話,幫你解決人生中絕大多數問題

作者: 李中瑩

1、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構成了這個世界的奇妙可貴。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

別人才會尊重你獨特的地方。給別人空間也就是尊重別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溝通和關係。同樣,自己與別人的看不同,也是正常的事。

2、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

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好的動機只給一個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給他控制別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願發生的權利。不強逼別人跟隨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別人便不會抗拒。同樣地,我們只能自己推動自己。

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

只強調做法正確或者有道理而不顧是否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則基礎上追求效果,比堅持什麼是對的更有意義。

“講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效果是計畫的基礎,也是所有行動的指標。因為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

真正推動一個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邊,要有效果就要加上理性方面的認同。因此,有效果需要一個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鳴。沒有效果的道理,是背棄了信念和價值的規條,需要加以檢討。只追求有道理但無效果的人生,難以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4、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無須改變外面的世界(我們無法知道它是怎樣的),只需改變我們自己(腦裡的世界),人生便有所改變。事情從來都不會給我們壓力,

壓力來自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和反應。情緒也從來不是來自某人的言行或環境裡出現的轉變,而是來自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態度,也就是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

5、溝通的意義決定于對方的回應

溝通沒有對與錯,只有“有效果”或者“沒有效果”之分。自己說得多麼“正確”沒有意義,對方收到你想表達的資訊才是溝通的意義。因此,自己說什麼不重要,對方接受什麼才重要。話有很多種表述方法,使聽者能夠接受說話者想要傳達的全部或大部分資訊的表述方法,便是正確的方法。

在溝通過程中,以言語和身體語言進行溝通比文字更有效。在潛意識層面發出與接收的資訊比意識層面的資訊多得多。沒有兩個人對同樣的資訊有完全相同的反應。

說話的方法由講者控制,但是效果由聽者決定。改變說話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收聽的效果。溝通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和諧氣氛。聽者的抗拒是對講者說話方式不夠靈活的指控。

6、重復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

做法不同,結果才會不同。如果你做的事沒有效果,那麼請你改變你的做法。任何具有創新思維的做法,都會比舊有的多一分成功機會。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須用與昨天不同的做法。改變自己,別人才有可能改變。世界上每樣事物本來都在不停地改變,不肯改變的便感到壓力越來越大,終於面臨淘汰或失敗的威脅。

因此,只有不斷地改變做法,才能與其他事物保持理想的關係。

“做法”是規條,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點放在取得效果之上,就要靈活不斷地修正做法。改變是所有進步的起點。有些時候,必須把全部舊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過分專注於問題本身,便會看不到周邊的眾多機會。

7、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

陷入困境的人,就是處理事情只用一種做法,並固執地認定除此之外別無選擇。對事情有兩個做法的人也會陷入困境,因為他給自己製造了左右兩難、進退維谷的局面。有了第三個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第五,甚至更多的做法。有更多的做法,就會有更多的選擇,有選擇就是有能力。現在不成功,只是說明現在用過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沒有辦法,只是說明已知的辦法都行不通。

世界上尚有很多我們過去沒有想過,或者尚未認識的方法。只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會有機會找到它並使事情改變。不論什麼事情,我們總有選擇的權利。“沒有辦法”使事情畫上句號,“總有辦法”則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沒有辦法”對你既然沒有好處,應停止想它;“總有辦法”對你有好處,應堅持這樣想。為何不使自己成為第一個找出辦法的人?

8、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一些需要。每一個人的行為,對他的潛意識來說,都是當時環境裡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個行為的背後,都必定有正面的動機。瞭解和接受其正面動機,才容易引導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

動機不會錯,只是行為不能達到效果(滿足背後正面動機的效果)。接受一個人的動機,這個人便會覺得我們接受他。動機往往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不容易被說出來。找出行為背後的動機,最容易的方法是問:“希望從該行為中得到的價值是什麼?”任何行為在某些環境中都會有其效用。因此,沒有不對的行為,只有在當時環境中沒有效果的行為。

9、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每一個人都有過成功快樂的經驗,也就是說已擁有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所有事情或經驗裡面,正面和負面的意義同時存在,究竟是我們的絆腳石還是踏腳石,須由自己決定。成功快樂的人所擁有的思想和行為能力,都是經過一個過程而培養出來的。在開始的時候,他們與其他人所具備的條件一樣,有能力替自己製造出困擾,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情緒、壓力、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內在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產生出來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樂的最大障礙。

10、在任何一個系統裡,最靈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靈活便是有一個以上的選擇,選擇便是能力。因此最靈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靈活來自減少執行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多憑觀察而運用環境所提供的其他條件。靈活就是適應,就是接受。靈活是使事情更快產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樂的重要因素。靈活也是自信的表現,自信越不足,堅持某個模式的態度會越強硬。

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和可能性,便是靈活。在一個群體中,固執使人們緊張,靈活使人們放鬆。靈活不代表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允許自己找出三贏的可能性。在溝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棄立場)。“流水”是靈活學習的最好老師。靈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做出改變,而固執則是在被逼的情況下做出改變。

11、沒有挫敗,只有回饋資訊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把每次的“挫敗”帶來的教訓掌握了,也就轉化成了學習的過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潛意識裡總是在找“不用幹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藉口,“挫敗”二字便很容易冒出來。不願意接受有“挫敗”的可能,便沒有資格享有“成功”的機會。

12、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人的動機和情緒,同時不接受他的行為。接受動機和情緒,便是接受那個人。那個人也會感覺出你對他的接受,因而更願意讓你去引導他做出改變。任何一次行為不等於一個人。行為不能接受,是因為沒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這當作兩人的共同目標,便能使兩人有更好的溝通和關係。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動機背後的價值觀。


“沒有辦法”對你既然沒有好處,應停止想它;“總有辦法”對你有好處,應堅持這樣想。為何不使自己成為第一個找出辦法的人?

8、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一些需要。每一個人的行為,對他的潛意識來說,都是當時環境裡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因此,每個行為的背後,都必定有正面的動機。瞭解和接受其正面動機,才容易引導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

動機不會錯,只是行為不能達到效果(滿足背後正面動機的效果)。接受一個人的動機,這個人便會覺得我們接受他。動機往往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不容易被說出來。找出行為背後的動機,最容易的方法是問:“希望從該行為中得到的價值是什麼?”任何行為在某些環境中都會有其效用。因此,沒有不對的行為,只有在當時環境中沒有效果的行為。

9、每個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

每一個人都有過成功快樂的經驗,也就是說已擁有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所有事情或經驗裡面,正面和負面的意義同時存在,究竟是我們的絆腳石還是踏腳石,須由自己決定。成功快樂的人所擁有的思想和行為能力,都是經過一個過程而培養出來的。在開始的時候,他們與其他人所具備的條件一樣,有能力替自己製造出困擾,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情緒、壓力、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事物,而是由自己內在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產生出來的。不相信自己有能力或有可能,是自己得不到成功快樂的最大障礙。

10、在任何一個系統裡,最靈活的部分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分

靈活便是有一個以上的選擇,選擇便是能力。因此最靈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靈活來自減少執行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多憑觀察而運用環境所提供的其他條件。靈活就是適應,就是接受。靈活是使事情更快產生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也是人生成功快樂的重要因素。靈活也是自信的表現,自信越不足,堅持某個模式的態度會越強硬。

允許有不同的意見和可能性,便是靈活。在一個群體中,固執使人們緊張,靈活使人們放鬆。靈活不代表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允許自己找出三贏的可能性。在溝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棄立場)。“流水”是靈活學習的最好老師。靈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做出改變,而固執則是在被逼的情況下做出改變。

11、沒有挫敗,只有回饋資訊

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如果把每次的“挫敗”帶來的教訓掌握了,也就轉化成了學習的過程。自信不足的人,其潛意識裡總是在找“不用幹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藉口,“挫敗”二字便很容易冒出來。不願意接受有“挫敗”的可能,便沒有資格享有“成功”的機會。

12、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

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人的動機和情緒,同時不接受他的行為。接受動機和情緒,便是接受那個人。那個人也會感覺出你對他的接受,因而更願意讓你去引導他做出改變。任何一次行為不等於一個人。行為不能接受,是因為沒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這當作兩人的共同目標,便能使兩人有更好的溝通和關係。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動機背後的價值觀。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