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只因做好一件事
文/石丹
回歸到一個單純的想法,並以理想中的方式貫徹它,這就是創業者可以獲得成功的關鍵。在現在這樣一個市場,想要成功,你不需要複雜的、多維度的創意,挑一個創意,做得比別人更好就可以。
不管你真的懷抱一個革命性的創意,還是對已有的模式修修補補,只要賣點清晰、吸引人,它就一定被用戶所接受。讓我們看看Twitter(推特)、Instagram和Polyvore創始人是怎麼找到那一個創意,並讓它發酵的。
生意簡單,容易理解
Twitter最初的想法非常簡單:創造一個人們可以分享簡明“個人狀態”的方式,讓使用者可以隨時更新自己在做什麼,
不求全,但求精
在成立之初,Instagram的創始人還給它取過一個名字,叫Burbn。那個時候,Instagram被設定為一個基於地理位置的照片分享應用,有點像打卡應用和圖片分享的混搭。
就揀最擅長的幹
傑西·李(JessLee)剛坐上線上購物網站PolyvoreCEO的位子,就決定讓公司來一次真刀真槍的改革。她開始砍掉無關的功能,縮小專案的規模,並在公司範圍內發出倡議:“你認為公司最具影響力的特色是什麼?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功能可以砍掉?”她對簡約風格異常癡迷,
同樣的起點,別樣的歷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縣城關初中先後分來了兩個年輕男教師,都姓王,都出身於無關係無背景的農村普通家庭,都畢業於地區師範學院。人們按照年齡大小分稱為大王老師和小王老師,大王老師教政治、歷史,小王老師教數學。那時候人年輕,都還未成家,又沒有多少負擔,閒暇之余就常和其他人聚在一起打打麻將,喝喝小酒,有時麻將打上一通宵熬得眼睛通紅仍然樂此不彼。
小王老師數學根基扎實,教學上捨得用心,無論是帶數學課還是搞班級工作都很盡心,
大王老師這二十年來一直還在這所城關初中,還是一名籍籍無名的政治教師,教學上無所用心,本要評中高職稱,但沒有過硬的業績及榮譽。本有好多機會,
兩個王老師當初的起點一樣,機會均等,卻因志趣不同、努力程度不同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經歷。一個歷經艱辛,雖也遭遇坎坷,但過程精彩,收穫豐富;一個安於現狀,雖然安穩輕鬆,但經歷平庸,收穫暗淡。()當然,各人的價值觀與人生追求不同,我不能以財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來評判兩個王老師誰優誰劣、孰高孰下。相比起世故、傲然的小王老師,我更願意和大王老師交往,他厚道、真誠,富有生活情趣。但若要我選擇,
勇坐“第一排”
文/金麗
5年前,22歲的我來到這家策劃公司。第一次開會時,我打量了一下,會議室中間是一張橢圓形的會議桌,沿會議桌周圍有兩排椅子,我認為,橢圓桌邊坐的是公司領導及資深員工,自己是新人,還得低調一些。於是,找了個“一環外”靠角落的位置坐了下來。
會議內容圍繞著策劃選題來進行,一些老員工唇槍舌劍地爭論著。我看到坐在後排的員工有的低聲聊天,有的玩手機,仿佛會議的主題與他們無關。我想自己是新人,做什麼選題自己的想法也不重要,就心安理得地坐在後排座位上消磨時間。
轉眼半年過去了,每次開會,我都坐到不起眼的角落,玩手機或者與混熟了的員工在下面開“小會”,雖然落得個清閒,但從未引起過老總的重視。
偶然的一次經歷,觸動了我那顆不甘平庸的心。開會時,喜歡和我一起躲在角落的張穎,因為負責公司的一個重要項目,被領導點名到前排發言。看著原本和我一樣默默無聞的人瞬間離開了自己的圈子,在同事面前侃侃而談,我反問自己,為什麼不能主動表露自己的價值呢?難道自己甘心這樣一直默默無聞下去嗎?發現了“第一排效應”後,我經過反復考量,決定逼自己一把。
那天,公司就一個大型文體活動策劃方案進行專題討論,我對這次活動的方案思考過多次,在一些環節上有著自己的獨特創意。來到會議室時,我看到前排有個空位,就鼓足勇氣,迎著同事驚訝的目光勇敢地坐下了。
選題討論會按時進行,幾個老員工先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老總環顧四周,鼓勵其他員工暢所欲言。我坐在老總斜對面,他把目光適時地投了過來,那眼神裡飽含著鼓勵、期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於是我把方案中自己有獨到見解的地方一一說了出來。想不到的是,老總對我的見解居然很是贊許。
此後,我每次都讓自己融入到會議討論中,也越來越有自我存在感。我漸漸主動爭取坐到老闆身邊,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我在老闆身邊擁有了一個固定的位置。
2012年年底,我跳槽到一家銷售公司。公司雖然只有十幾個人,但同事和老闆的關係卻顯得有些拘謹。我第一次參加公司會議,就發現同事們總是“躲著”老闆,特別是老闆對面的位置空著沒人坐,我瞅准機會,勇敢地坐到了老闆對面第一排的位置上,並在會議上提出了對公司業務發展的意見和詳細計畫。老闆一邊聽一邊露出了贊許的表情。會後,我獲得了和老闆面對面交談的機會,更為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再開會,我就坐到了老闆右手邊的座位上,這樣不但能和老闆更好地交流,還能展現出自己工作的積極性。
此後的工作會議上,我客串起了會議主持人的角色,老闆提出的問題,我都會積極地回答。老闆知人善任,3個月後,就提拔我做他的助理,主管人力資源和業務拓展。同事們對我的升職速度目瞪口呆,調侃我是“外星人”。
利用“前排效應”,再加上自己的實力,我贏得了發展自我的機會。而5年的職場經歷,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要在職場取得更好的發展,要有一定實力,也必須有異于常人的膽量,這個膽量就包括敢坐“第一排”的勇氣。
雖然落得個清閒,但從未引起過老總的重視。偶然的一次經歷,觸動了我那顆不甘平庸的心。開會時,喜歡和我一起躲在角落的張穎,因為負責公司的一個重要項目,被領導點名到前排發言。看著原本和我一樣默默無聞的人瞬間離開了自己的圈子,在同事面前侃侃而談,我反問自己,為什麼不能主動表露自己的價值呢?難道自己甘心這樣一直默默無聞下去嗎?發現了“第一排效應”後,我經過反復考量,決定逼自己一把。
那天,公司就一個大型文體活動策劃方案進行專題討論,我對這次活動的方案思考過多次,在一些環節上有著自己的獨特創意。來到會議室時,我看到前排有個空位,就鼓足勇氣,迎著同事驚訝的目光勇敢地坐下了。
選題討論會按時進行,幾個老員工先後發表了自己的意見,老總環顧四周,鼓勵其他員工暢所欲言。我坐在老總斜對面,他把目光適時地投了過來,那眼神裡飽含著鼓勵、期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於是我把方案中自己有獨到見解的地方一一說了出來。想不到的是,老總對我的見解居然很是贊許。
此後,我每次都讓自己融入到會議討論中,也越來越有自我存在感。我漸漸主動爭取坐到老闆身邊,經過近兩年的努力,我在老闆身邊擁有了一個固定的位置。
2012年年底,我跳槽到一家銷售公司。公司雖然只有十幾個人,但同事和老闆的關係卻顯得有些拘謹。我第一次參加公司會議,就發現同事們總是“躲著”老闆,特別是老闆對面的位置空著沒人坐,我瞅准機會,勇敢地坐到了老闆對面第一排的位置上,並在會議上提出了對公司業務發展的意見和詳細計畫。老闆一邊聽一邊露出了贊許的表情。會後,我獲得了和老闆面對面交談的機會,更為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再開會,我就坐到了老闆右手邊的座位上,這樣不但能和老闆更好地交流,還能展現出自己工作的積極性。
此後的工作會議上,我客串起了會議主持人的角色,老闆提出的問題,我都會積極地回答。老闆知人善任,3個月後,就提拔我做他的助理,主管人力資源和業務拓展。同事們對我的升職速度目瞪口呆,調侃我是“外星人”。
利用“前排效應”,再加上自己的實力,我贏得了發展自我的機會。而5年的職場經歷,也讓我有很深的感觸:要在職場取得更好的發展,要有一定實力,也必須有異于常人的膽量,這個膽量就包括敢坐“第一排”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