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打造成功職場的B計畫
當現有工作失去魅力或不存在時,“B計畫”可提供即刻令人興奮的機會。如果你在考慮改換職業,那麼對你來說,目前的工作就存在不適合因素。確定那是什麼,你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你一直想要改換自己從事的行業或崗位?你總希望自己曾做過別的事情,曾住過別的地方,曾效力於另一種組織?那好,現在除了夢想,還須行動!
位於波士頓的生涯管理/新職介紹機構德雷克……比姆……莫林公司(Drake Beam Morin)稱:如今,異常緊張的勞動力市場讓企業越來越願意考慮接受轉變職業生涯的求職者。
不管你的職業生涯變動是自身的選擇,還是為情勢所逼,成功的轉換取決於一系列步驟:
1.不要讓想法把你嚇住。查普曼寫道,每個人在開始思考並談論“B計畫”時,都會感到害怕。他們怕危及自己當前的職位;他們害怕自己可能會疲於奔命,或花費大量金錢接受教育。但大多數企業認識到,經理人必須為可能出現的變化做好準備。有些企業甚至稱,
至於搬遷、報酬減少,以及跟生涯轉變有關的教育要求,這些都悉聽尊便。B計畫是你制定的,如果你不喜歡,大可不必去做。
2.思考自己當前的工作有何問題。有時候,人們從事著完全不適合自己的職業。德雷克。比姆。莫林公司的職業介紹顧問帕米拉……庫珀(Pamela Cooper)就曾處於這種情形。她發覺,每天早上去上班讓自己噁心。庫珀說,所幸的是,大多數經理人未等職業環境對自己造成如此顯著的生理影響,就已經將其擺脫。但是,如果你在考慮改換職業,那麼你目前的工作就存在(對你來說)不適合的因素。
3.想像自己的“夢想工作”。有些人心中已經有了想法,有些人卻沒有。如果你不滿意現狀,但卻不知道自己想做別的什麼,庫珀建議你詢問自己喜歡當前工作的哪些方面,或者喜歡先前工作的哪些方面。通過腦力激蕩尋求答案,能幫助你瞭解自己熱愛什麼——而回過頭來,這能引發出有關理想職業的見解。你大體對什麼領域感興趣?你能否在那些領域中確定具體職責?是否有特別感興趣的職責?
4.通過在勞動力市場搜尋明確願景。高成就人士公司總裁兼廣播節目“純粹關係”主持人杜菲。斯賓塞(Duffy Spencer)博士說,我們都可能夢想有完美的工作。但在太多時候,
5.弄明白自己的考慮重點。跟理查。維德梅爾合著《In Transition:From the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Club of New York's Career Management Seminar》一書的瑪麗。林德利。波頓(Mary Lindley Burton)指出,任何市場研究都應該特別關注對你來說最關鍵的事項。例如,要是你看重工作與家庭兼顧,你或許就要避免每週必須工作60小時的工作。波頓還建議人們質疑自己對工作與工作市場的假定。例如,有些人可能認為,從企業轉行從事學術將會讓他們處於更加輕鬆友善的工作環境,但實情往往並非如此。
6.實施獲取資訊的訪談。
7.互聯,互聯,互聯。波頓建議經理人列出“自己認識的每一位元負責人”,並聯絡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工作的人士。
8.確定改換工作的利弊。你在創建“B計畫”時,應該有一份工作,哪怕只是“臨時”工作。要是失業怎麼辦?斯賓塞建議人們接受任何現有工作,同時制定理想工作計畫。如果你在職,她鼓勵你保持現狀,並建立矩陣,權衡改變的利弊,從而評估自己的當前狀況。比如說,假定你正在考慮離開商界成為教師。從有利的方面來說,這樣做你或許會感到更充實。從不利方面來說,可能會薪水大減,還必須重返學校取得認證。某位財務經理最近從紐約市的一家公司離職,賣掉了自己在新澤西州的房子,搬到自己位於緬因州的夏季房中,成為了當地校區的財務經理。在58歲那年,他為一家正經歷重組壓力的公司工作,他認為這種改變滿足了自己嚮往更簡單、安全、充實生活的長期夢想。對他來說,為此付出犧牲是值得的。
9.獲取你所需要的一切培訓。金提建議進行自我測評,以更充分地鑒識自己的技能與能力。如果“B計畫”要求具備新技能,你就必須清楚如何彌補欠缺。你必須著手實施家庭自學計畫或在當地大學報名參加夜校課程。
10.能夠展示自己的價值。“B計畫”在此時開花結果——如果你想要如此。你的計畫可能讓你擔當現公司中的另一個職位,也可能讓你另謀高就。波頓說,無論哪種情況,你都必須讓通過面試決定
是否給你“夢想工作”的人內心確信,你有能力做出轉變。金提說:“光對未來雇主說‘我一直想要成為……’是不夠的。在爭取‘夢想工作’的面試過程中,你必須通過有效方式說明自己適合——也就是自我行銷。”波頓建議人們事先預想自己會被問到的幾類問題,準備好回答,以說明過往職業背景或志願領導如何賦予自己關鍵技能。比如說,早先某份工作可能不包含預算職責,但你可以提到自己在志願團體中擔當某個管理資金的職位。
一位女士的職業生涯轉換
帕米拉·庫珀是德雷克·比姆·莫林公司的新職介紹顧問,她是幫助經理人做出重大職業轉變的權威人士。她所憑藉的不僅是自己的資歷,還有她的親身體驗。
她在獲取心理學學位後不久,就成為了康乃狄格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在賓州念大學時,她沒有對職業生涯多加思索,但她喜歡教學,覺得教授職位自然適合自己。實則不然。該職位包含一大塊研究工作,而她在這方面並不擅長。“我就像方頭釘碰到圓口孔。”她說。她教了3年書,最後承認自己不適合那份工作。跡象再明顯不過:有一天上班途中,她不得不停下車來嘔吐。
她對工作中自己喜歡及厭惡的因素進行了一番思考——她尤其喜歡跟人打交道——隨後,她決定在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尋覓職位。經過1年學習,加上花費一些時間提供免費諮詢,她得到了一個初級人力資源職位。6個月後,部門經理離職,她接替經理職位,並一路升遷。
後來,她離開那家公司成為全職母親。該公司正在裁員,請她來指導決定。“我解聘的最後一個人就是我自己。”此時,請來指導新職介紹的公司跟她取得聯繫,提議由她來分包工作。但是,當她和丈夫收養了兩個俄國小孩後,她又一次必須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
1年過後,她回到那家新職介紹公司,每週工作4天,經常在家辦公。她說,自己對新生活非常滿意。 哪些習慣有助於你職場成功 職場生存的中庸之道 給職場工作人士的十個讀書建議
為什麼你至今還是小職員
文/青爭
一時心血來潮報了個口譯班,其中有一位老師大概30歲,長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時尚,口譯功夫了得,每次都來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鐘的時間泡一碗面吃。後來才知道,她大學學的是歷史,她的本職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兒子已經5歲,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帶孩子。與我們不同的是,她擁有人事部二級口譯證書,每個月都有天南海北的會議翻譯任務,還兼任這家口譯中心的導師。
打開她的博客,已經更新了500多頁,有2000多個帖子,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譯練習的文章,平均每天兩篇長的一篇短的,她堅持做這件事已經快10年了,非專業出身的她因為愛好英語而一直努力。我對她表示欽佩,她說,10年前,她曾經看到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0000個小時。當時她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她說,幸運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麼技能,我只需要立馬投入幹起來就行了,我沒有5個小時的時間,我每天只能學習3個小時,現在已經快10年了,我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掌握了這個技能吧。六六在微博中也提到過這個理論,她說自己就是經過7年的努力寫作,才成為一名作家,披頭士樂隊在成名前已經舉辦過1200場音樂會,比爾·蓋茨在發家之前已經做了7年的程式師。
可是為什麼你做了10年公務員還只是一名小職員?為什麼在家裡做了7年的飯,沒變成特級大廚,反而發現婚姻到了7年之癢呢?
那是因為,你沒有投入精力和熱情來練習一項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報紙上網應付各種瑣碎任務,大家幹嗎你幹嗎,每天做飯只是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並不用專業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不要再哀歎大學畢業之後專業就丟了,如果從初中開始算起,12年的學校教育,就算每天學習一門技能2小時,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時,還有2800小時的缺口,就算你畢業後每天堅持練習1小時,你需要10年。為什麼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們畢業後專業對口,還是做的那點事,那麼他們就等於1天8小時都在練習,這2800小時,只需要1年多就填補了。可我們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工作的內容並不是在練習技能,大部分是瑣碎的人和事,實際上,是在荒廢。
也許你會說,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為什麼人,只想安安分分過日子。那只是你的錯覺,時間在流逝,你每天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那些行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為什麼人,可是你註定會成為什麼人。
每天5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韓劇、網頁、聊天,那麼7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花1分鐘想一想,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7年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可以靠這件事出去混飯吃了。哪怕你喜歡逛街呢,你規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時試試?可能一開始你覺得很高興,每天如此,你會發現無聊,再堅持下去,你就開始琢磨了,我逛街還能發現點什麼,還能搞出點什麼花樣?堅持下去,7年之後,你可能會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拍攝影師、服裝買手……
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0000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
我希望有一天你們離開的時候,留下的牆是直的
文/古爾浪窪
新來了個副總,香港人。他的管理風格跟上任完全不一樣。上任副總是學者型的,凡事交代,都語帶叮嚀。跟蹤問題,委婉可人,下屬從不會覺得難堪。可惜的是,深厚的學養和溫和的管理風格,解決不了現在的痼疾。老闆在再三權衡之下了,請來了新副總。這位新副總直言快語,幾乎沒一句廢話,每句話,都直切要害。跟他彙報問題,容不得半點藉口和推脫,永遠是三句:“能不能幹?能幹,去幹。”“不能幹?你是幹什麼吃的?”“再幹不了,你走人。”。不到兩月,公司效率大幅提升。但因此,也引起頗多反彈。特別是工藝部經理,受不了,也頂不住了,要辭職。
我見他,從遞交辭呈的第二天起,就基本不怎麼幹活了。天天坐在電腦前面上網,一副懶洋洋,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下屬來找他,答:“找唐副總。”同事老找他,答:“找唐副總。”而唐副總呢,一發現他如此樣子,乾脆委託他的下屬來行使一切職權。老闆本來是蠻器重這位工藝經理的,但見他現在這個樣子,似乎也不太高興,只是安慰了幾句,走了。因為公司規定,從遞交辭呈,到離職,要30天。於是,30天來,這老哥,就一直這麼混了下來。
其實我與工藝部經理一樣,也很難以接受如此的管理方式。在工作上,我自然也受到了與他同樣乃至更大的壓力。但我還是堅持認為,這不是還在任上,就甩手不管的理由。即使一個月後,去職,在這裡的每一天,也應該做好。這不是高興和難受的問題,這也不是老經理們與新任上司的個人恩怨的問題,這關乎到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問題。工藝經理的行為,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也不專業的表現。
任何一個團隊,都是需要磨礪的。當然,管理水準和管理風格有高下好壞之分的。管好一個中小型的企業,讓其有效率,能賺錢,有時候,可能確實不需要非常好的領導才華和親和力。也許,只要能在效率、執行力這個項目上站住腳,公司整體就會有很大的改觀。即使到了現在,你問我,這樣的管理算好嗎?我的答案是:不算。但這不代表他不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東西和變革。有時候,想起他,覺得,跟他在一起相處的時光,是我在職業生涯中最難捱的一段時光。但我又不得不承認,如果以單位時間論,他可能是一年中,讓我進步最快,學到東西最多,工作方式發生變化最大的一年。我現在還清晰記得,有一次,產品厚度超標了,我向他解釋,所有組成的材料都是合格的,只是都接近上限,累積組合,綜合厚度便超標了。他只有一句:“你的SPC是用來當擺設的嗎?”這句話的刺激,讓我對SPC完全進行了重新思考和理解。還有一次,我跟採購部經理發生分歧,當然,我說話也就沒有太客氣,將她氣哭了。於是,她去向副總投訴我,副總找我談話。我一直以為他是個很刻薄的人,不料,他卻跟我說:“我們做男人的,要大氣。對一些批評,乃至不公,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必斤斤計較,否則,難成大器。”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在那一瞬間,提升了很多。
在私營企業,特別是珠三角的港資、台資企業,出現中高層流動是個很正常的事。我仔細算了算,平均一年,我便要換掉一個上司。最短的,只做了三個月。
後來,自然是輪到我流動了。在第一家公司,我也終於等來了我遞交辭呈的時刻。那一天,我跟平常一樣度過。那一月,我仍然跟平常一樣度過。我努力創造條件,逐條向新的繼任者交接。但面對還需要我去做的工作,我沒有過任何的鬆懈和怠慢。不管是對同事,還是對上司,我一如既往。對下屬,我還在臨離職前,將準備好下個月要培訓的內容,提前到離職那個月完成。六年來,這個部門的每一位都是我看著成長起來的,每一位,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肯定是苛責過他們,但我也是用真心對他們的。我知道,有一天,有些人,我們是會有機會見面的。那時候,那些跟我一起工作過,被我表揚過,或被我罵過,甚至那些被我苛責過的人,都會成長起來。有些人,會變成老闆,有些會進入大企業發展,有些人會在小企業擔任要職,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普普通通的崗位度過。但我相信一點,這一天,這一刻的歷程,大家都必須走過,我認為對的話,一定要講出來。這是對他們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所以,離職那天早上,當我受邀在部門所有人員參加的晨例會上,做離任講話的時候,我說了如下一番話:“我們做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上,無論職位大小,都應該負起責任,不因要離職,而敷衍和怠慢。有時候,負責任,甚至比拿薪水更重要,更有價值。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我們就像個砌牆的工人,受雇跟人家砌牆。不因那天心情好,而將牆砌直;心情不好,而將牆砌歪。不因那天人家給我們吃了大餐,而將牆砌直;因沒有大餐,而將牆砌歪。不因人家給了好臉色,將牆砌直;人家批評和不滿,將牆砌歪……我們要做到,無論任何時候,無論什麼條件,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所砌的牆,都是直的。即使有一天,我們因種種原因,離開了,我們留下的那半堵牆,仍然是筆直的,因為我們的價值和責任,乃至我們的尊嚴,在那堵牆裡。今天,我要離開了,我希望我所努力留下的這半堵牆,是直的。我也希望有一天,你們離開的時候,留下的牆,是直的。”
十五分鐘後,我離開了這家公司。
9.獲取你所需要的一切培訓。金提建議進行自我測評,以更充分地鑒識自己的技能與能力。如果“B計畫”要求具備新技能,你就必須清楚如何彌補欠缺。你必須著手實施家庭自學計畫或在當地大學報名參加夜校課程。
10.能夠展示自己的價值。“B計畫”在此時開花結果——如果你想要如此。你的計畫可能讓你擔當現公司中的另一個職位,也可能讓你另謀高就。波頓說,無論哪種情況,你都必須讓通過面試決定
是否給你“夢想工作”的人內心確信,你有能力做出轉變。金提說:“光對未來雇主說‘我一直想要成為……’是不夠的。在爭取‘夢想工作’的面試過程中,你必須通過有效方式說明自己適合——也就是自我行銷。”波頓建議人們事先預想自己會被問到的幾類問題,準備好回答,以說明過往職業背景或志願領導如何賦予自己關鍵技能。比如說,早先某份工作可能不包含預算職責,但你可以提到自己在志願團體中擔當某個管理資金的職位。
一位女士的職業生涯轉換
帕米拉·庫珀是德雷克·比姆·莫林公司的新職介紹顧問,她是幫助經理人做出重大職業轉變的權威人士。她所憑藉的不僅是自己的資歷,還有她的親身體驗。
她在獲取心理學學位後不久,就成為了康乃狄格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在賓州念大學時,她沒有對職業生涯多加思索,但她喜歡教學,覺得教授職位自然適合自己。實則不然。該職位包含一大塊研究工作,而她在這方面並不擅長。“我就像方頭釘碰到圓口孔。”她說。她教了3年書,最後承認自己不適合那份工作。跡象再明顯不過:有一天上班途中,她不得不停下車來嘔吐。
她對工作中自己喜歡及厭惡的因素進行了一番思考——她尤其喜歡跟人打交道——隨後,她決定在公司人力資源部門尋覓職位。經過1年學習,加上花費一些時間提供免費諮詢,她得到了一個初級人力資源職位。6個月後,部門經理離職,她接替經理職位,並一路升遷。
後來,她離開那家公司成為全職母親。該公司正在裁員,請她來指導決定。“我解聘的最後一個人就是我自己。”此時,請來指導新職介紹的公司跟她取得聯繫,提議由她來分包工作。但是,當她和丈夫收養了兩個俄國小孩後,她又一次必須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
1年過後,她回到那家新職介紹公司,每週工作4天,經常在家辦公。她說,自己對新生活非常滿意。 哪些習慣有助於你職場成功 職場生存的中庸之道 給職場工作人士的十個讀書建議
為什麼你至今還是小職員
文/青爭
一時心血來潮報了個口譯班,其中有一位老師大概30歲,長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時尚,口譯功夫了得,每次都來去匆匆,中午就花5分鐘的時間泡一碗面吃。後來才知道,她大學學的是歷史,她的本職工作是一家公司的公關部經理,兒子已經5歲,她每天要上班、做家務、帶孩子。與我們不同的是,她擁有人事部二級口譯證書,每個月都有天南海北的會議翻譯任務,還兼任這家口譯中心的導師。
打開她的博客,已經更新了500多頁,有2000多個帖子,全部都是每天她自己做口譯練習的文章,平均每天兩篇長的一篇短的,她堅持做這件事已經快10年了,非專業出身的她因為愛好英語而一直努力。我對她表示欽佩,她說,10年前,她曾經看到一份調查報告,一個人如果要掌握一項技能,成為專家,需要不間斷地練習10000個小時。當時她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天練習5個小時,每年300天的話,那麼需要7年的時間,一個人才能掌握這項技能。
她說,幸運的是,我知道自己想掌握什麼技能,我只需要立馬投入幹起來就行了,我沒有5個小時的時間,我每天只能學習3個小時,現在已經快10年了,我覺得自己差不多已經掌握了這個技能吧。六六在微博中也提到過這個理論,她說自己就是經過7年的努力寫作,才成為一名作家,披頭士樂隊在成名前已經舉辦過1200場音樂會,比爾·蓋茨在發家之前已經做了7年的程式師。
可是為什麼你做了10年公務員還只是一名小職員?為什麼在家裡做了7年的飯,沒變成特級大廚,反而發現婚姻到了7年之癢呢?
那是因為,你沒有投入精力和熱情來練習一項技能。每天上班只是看報紙上網應付各種瑣碎任務,大家幹嗎你幹嗎,每天做飯只是為了讓家庭正常運轉,並不用專業的眼光看待這件事。
不要再哀歎大學畢業之後專業就丟了,如果從初中開始算起,12年的學校教育,就算每天學習一門技能2小時,一年300天,你也只有7200小時,還有2800小時的缺口,就算你畢業後每天堅持練習1小時,你需要10年。為什麼理工科的人更容易成功?只要他們畢業後專業對口,還是做的那點事,那麼他們就等於1天8小時都在練習,這2800小時,只需要1年多就填補了。可我們很多人,尤其是女人,工作的內容並不是在練習技能,大部分是瑣碎的人和事,實際上,是在荒廢。
也許你會說,我是平凡人,我不想成為什麼人,只想安安分分過日子。那只是你的錯覺,時間在流逝,你每天重複重複再重複的那些行為,就是在塑造你,你不想成為什麼人,可是你註定會成為什麼人。
每天5個小時,如果你是用來看韓劇、網頁、聊天,那麼7年後,你會變成一個生活的旁觀者,你最擅長的就是如數家珍地說起別人的成功和失敗,自己身上找不到任何可說的東西。花1分鐘想一想,曾經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然後每天去做這件事,7年後,你會發現你已經可以靠這件事出去混飯吃了。哪怕你喜歡逛街呢,你規定自己每天逛街3小時試試?可能一開始你覺得很高興,每天如此,你會發現無聊,再堅持下去,你就開始琢磨了,我逛街還能發現點什麼,還能搞出點什麼花樣?堅持下去,7年之後,你可能會成為時尚達人、形象設計專家、街拍攝影師、服裝買手……
生命中的下一個7年,下一個10000小時,你打算怎樣度過?
我希望有一天你們離開的時候,留下的牆是直的
文/古爾浪窪
新來了個副總,香港人。他的管理風格跟上任完全不一樣。上任副總是學者型的,凡事交代,都語帶叮嚀。跟蹤問題,委婉可人,下屬從不會覺得難堪。可惜的是,深厚的學養和溫和的管理風格,解決不了現在的痼疾。老闆在再三權衡之下了,請來了新副總。這位新副總直言快語,幾乎沒一句廢話,每句話,都直切要害。跟他彙報問題,容不得半點藉口和推脫,永遠是三句:“能不能幹?能幹,去幹。”“不能幹?你是幹什麼吃的?”“再幹不了,你走人。”。不到兩月,公司效率大幅提升。但因此,也引起頗多反彈。特別是工藝部經理,受不了,也頂不住了,要辭職。
我見他,從遞交辭呈的第二天起,就基本不怎麼幹活了。天天坐在電腦前面上網,一副懶洋洋,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下屬來找他,答:“找唐副總。”同事老找他,答:“找唐副總。”而唐副總呢,一發現他如此樣子,乾脆委託他的下屬來行使一切職權。老闆本來是蠻器重這位工藝經理的,但見他現在這個樣子,似乎也不太高興,只是安慰了幾句,走了。因為公司規定,從遞交辭呈,到離職,要30天。於是,30天來,這老哥,就一直這麼混了下來。
其實我與工藝部經理一樣,也很難以接受如此的管理方式。在工作上,我自然也受到了與他同樣乃至更大的壓力。但我還是堅持認為,這不是還在任上,就甩手不管的理由。即使一個月後,去職,在這裡的每一天,也應該做好。這不是高興和難受的問題,這也不是老經理們與新任上司的個人恩怨的問題,這關乎到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的問題。工藝經理的行為,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也不專業的表現。
任何一個團隊,都是需要磨礪的。當然,管理水準和管理風格有高下好壞之分的。管好一個中小型的企業,讓其有效率,能賺錢,有時候,可能確實不需要非常好的領導才華和親和力。也許,只要能在效率、執行力這個項目上站住腳,公司整體就會有很大的改觀。即使到了現在,你問我,這樣的管理算好嗎?我的答案是:不算。但這不代表他不能給我們帶來新的東西和變革。有時候,想起他,覺得,跟他在一起相處的時光,是我在職業生涯中最難捱的一段時光。但我又不得不承認,如果以單位時間論,他可能是一年中,讓我進步最快,學到東西最多,工作方式發生變化最大的一年。我現在還清晰記得,有一次,產品厚度超標了,我向他解釋,所有組成的材料都是合格的,只是都接近上限,累積組合,綜合厚度便超標了。他只有一句:“你的SPC是用來當擺設的嗎?”這句話的刺激,讓我對SPC完全進行了重新思考和理解。還有一次,我跟採購部經理發生分歧,當然,我說話也就沒有太客氣,將她氣哭了。於是,她去向副總投訴我,副總找我談話。我一直以為他是個很刻薄的人,不料,他卻跟我說:“我們做男人的,要大氣。對一些批評,乃至不公,有則改之,無則加勉,不必斤斤計較,否則,難成大器。”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在那一瞬間,提升了很多。
在私營企業,特別是珠三角的港資、台資企業,出現中高層流動是個很正常的事。我仔細算了算,平均一年,我便要換掉一個上司。最短的,只做了三個月。
後來,自然是輪到我流動了。在第一家公司,我也終於等來了我遞交辭呈的時刻。那一天,我跟平常一樣度過。那一月,我仍然跟平常一樣度過。我努力創造條件,逐條向新的繼任者交接。但面對還需要我去做的工作,我沒有過任何的鬆懈和怠慢。不管是對同事,還是對上司,我一如既往。對下屬,我還在臨離職前,將準備好下個月要培訓的內容,提前到離職那個月完成。六年來,這個部門的每一位都是我看著成長起來的,每一位,都是我的兄弟姐妹。我肯定是苛責過他們,但我也是用真心對他們的。我知道,有一天,有些人,我們是會有機會見面的。那時候,那些跟我一起工作過,被我表揚過,或被我罵過,甚至那些被我苛責過的人,都會成長起來。有些人,會變成老闆,有些會進入大企業發展,有些人會在小企業擔任要職,有些人,終其一生,都在普普通通的崗位度過。但我相信一點,這一天,這一刻的歷程,大家都必須走過,我認為對的話,一定要講出來。這是對他們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所以,離職那天早上,當我受邀在部門所有人員參加的晨例會上,做離任講話的時候,我說了如下一番話:“我們做工作,無論在哪個崗位上,無論職位大小,都應該負起責任,不因要離職,而敷衍和怠慢。有時候,負責任,甚至比拿薪水更重要,更有價值。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我們就像個砌牆的工人,受雇跟人家砌牆。不因那天心情好,而將牆砌直;心情不好,而將牆砌歪。不因那天人家給我們吃了大餐,而將牆砌直;因沒有大餐,而將牆砌歪。不因人家給了好臉色,將牆砌直;人家批評和不滿,將牆砌歪……我們要做到,無論任何時候,無論什麼條件,無論發生什麼事,我們所砌的牆,都是直的。即使有一天,我們因種種原因,離開了,我們留下的那半堵牆,仍然是筆直的,因為我們的價值和責任,乃至我們的尊嚴,在那堵牆裡。今天,我要離開了,我希望我所努力留下的這半堵牆,是直的。我也希望有一天,你們離開的時候,留下的牆,是直的。”
十五分鐘後,我離開了這家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