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職場失意就從這六個問題開始檢討

職場失意就從這六個問題開始檢討
當你身陷困境時,你會檢討自己嗎?作為職場的防身之術,我們不妨學學,以備後用。
檢討術之一:你喜歡算計別人嗎?
任何人都對別人的背後算計非常痛恨,算計別人也是職場中最危險的行為之一。這種行為所帶來的後果,輕則被同事所唾棄,重則失去飯碗,甚至身敗名裂。如果你經常抱著把事業上的競爭對手當成“仇人”、“冤家”的想法,想盡一切辦法去搞垮對方時,你就有必要檢討了。
作為老闆,絕對不希望自己的手下互相傾軋,他們希望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長處,

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而互相排斥只會使自己的企業受損失。周圍的同事也同樣討厭那些喜歡搬弄是非、使陰招的人,每個人都希望與志趣相投的人共事,不懂得與人平等競爭、相互尊重,就會失去大家的信任。
檢討術之二:你經常會向別人妥協嗎?
在與同事的相處中不只有互相支持,還有互相競爭的成分。因此,恰當地使用接受與拒絕的態度相當重要。一個隻會拒絕別人的人會招致大家的排斥,而一個隻會向別人妥協的人不但會被認為是老好人不堪大任,還容易被人利用,導致嚴重的後果。
因此在工作中要注意堅持必要的原則,避免捲入比如危害公司利益、拉幫結夥、危害他人等事件中去。在遇到這樣的事情時要注意保持中立,
避免被人利用。
檢討術之三:你喜歡過問別人的隱私嗎?
在一個文明的環境裡,每個人都應該尊重別人的隱私。如果你發現自己對別人的隱私發生濃厚的興趣時,就要好好反省了。窺探別人的隱私向來被認為是個人素質低下、沒有修養的行為。其實有許多情況的發生是在無意間發生的,比如你偶爾發現了自己一個好朋友的怪僻行為,並無意間告訴了他人,造成了對朋友的傷害,失去了你們之間的友誼。
偶爾的過失也許會通過解釋來彌補,但是,如果發生過幾次類似的事件,你就要從心理上檢討自己的問題了。除了學會尊重他人以外,在與同事的交往中還要學會保持恰當的距離,注意不要隨便侵入他人的“領地”,
以免被人視為無聊之輩。
檢討術之四:你經常帶著情緒工作嗎?
如果你在工作中經常受到一些不愉快事件的影響,使自己情緒失控,那可犯了大忌。如果看到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或事情就明顯地表現出來,只會造成同事對你的反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好惡,對於自己不喜歡的人或事,儘量學會包容或保持沉默。
你自己的好惡同樣不一定合乎別人的觀點,如果你經常輕易評論別人,同樣會招致別人的厭惡,造成自己樹敵過多,在辦公室的處境越來越艱難。如果學會包容別人,就會贏得別人的支持與尊重。
檢討術之五:你會拒絕同事進入你的生活空間嗎?
如果只把同事當成工作夥伴是不對的。
在你生活圈的朋友裡面有自己的同事嗎?如果沒有,就要檢討一下自己對同事的交往態度了。其實和同事進行生活中的交往有很多好處,比如一起出去郊遊、一起打車上下班、一起逛街買衣服、一起租房等。
這樣可以加深對彼此的瞭解,促進工作的合作愉快,在經濟上也可以互利互惠,在生活上可以互相照顧,工作上取得的成績可以共同分享,有了難處也能夠互相幫助。(創業 )讓同事成為生活中的朋友有助於培養和諧的人際關係,對自己的工作產生有利的促進作用。
檢討術之六:你經常向同事借錢嗎?
處理好同事之間的經濟關係相當重要。由於平時經常在一起聚會遊玩,發生經濟往來的情況很多,最好的辦法是AA制。
在傳統的交往中,大家習慣互相請客,大方的人會很吃虧,而把自己錢包捂得很緊的人會受到大家的蔑視。現在大家都逐漸接受了AA制,共同承擔費用,不會造成某個人虧空過大,也不會出現因出錢多少導致的不愉快。
與同事劃清經濟界限是必要的,特殊情況下向同事借錢也沒有什麼,但記得要儘快歸還。如果經常借錢別人會認為你是個沒有計劃的人,會對你的為人處事產生不信任。記得不要輕易欠別人一塊錢,並把這一點作為一個原則。當然也不要墨守成規,遇到同事因高興的事請客時不要刻意拒絕,同時記得多說一些祝賀的話。
職場中有許多規則需要遵守,如果你發現自己的行為與這些規則嚴重偏離時,
千萬不要固執己見,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利用上述檢討之術進行反省,以積極的態度進行心理和行為的調整,避免出現像文琪那樣的悲劇。

與領導的相處之道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人人都有個不太想打交道的領導。和顏悅色的領導只存在夢境裡,即便真實的環境裡有這樣的,他也終究是領導,你不會老花眼到把他當做閨蜜的。怎麼辦為好呢?你發愁怎樣和領導相處嗎?碰到領導的哪些事情是你最抓狂的?來看看以下這5種棘手事件。如果這5樣悲劇能被你捋順,你就算勝利之師了。
1、在辦公室和領導坐面對面該怎麼辦
有一句歌是這樣唱的:有一種想見不能見的傷悲。把它改一改,就適合坐在領導對面的人唱了:有一種想不見不能不見的傷悲。人世間確實有很多悲催,其中之一就是被安排在了和領導一個屋裡辦公,並且共用一張大方桌,兩人的筆記本背靠背挨著。實話實說,這種概率以前約為零,眼下也不太多--在一些高舉自由平等、現代管理扁平化的辦公室裡才會偶然出現。
如果你不幸攤到了這樣一種命運,坐到了你頂頭上司的對面,那麼首先要說聲節哀順變;其次,既來之則安之吧。全天下所有苦難者需要掌握的生存方針就是這樣簡單:木已成舟,那麼就暫時先受著吧。從大的方面講,這有助你個人涵養的提升,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從小的方面講,領導一定記住了你。
另外,有時候也不見得那麼慘。因為忌憚領導的淫威,你勢必將減少許多瞎聊天、逛淘寶、看視頻傻樂的時間,工作效率說不定就此飛躍起來,工作有起色,老闆又坐你對面,看在眼裡的機會也會比常人多出許多,這樣一來,付出總是有回報的—要知道這種所謂付出,原本就是上班的核心內容。所以,你其實是在做分內的事,但會收到超常的回饋。這樣一思考,坐在領導對面,是否也沒那麼不堪了?
2、怎麼應對領導對你的共餐邀請
其實這個事兒沒那麼複雜。領導邀請一起吃飯,一般情況下,您就大大方方去吃一頓吧--從幾率上來說,這一頓應該不需你掏錢。如果TA沒喊別人,指定只請你一個,那麼情況就另當別論。姑且可以有幾種可能。第一,TA找你有事商量。這說明你是值得商量的人選,多吃幾頓,離心腹不遠。另外這事兒不宜被更多人知道,所以你也不要聲張。第二,TA看你順眼,純屬私人情誼。老闆也是人,高處還不勝寒,所以,你的作陪是友情輸出。第三,TA對你有別的意思。如果經你各種感官分析,覺得是這後一種,而你對這人又只想敬而遠之,那麼方案一,可以張羅再多幾個同事一起去;方案二,以晚上有約、以有家有室為擋箭牌;方案三,以減肥不吃晚飯為擋箭牌;方案四,婉拒無效,明拒。
3、怎麼應對同事搶功,甚至當著你的面搶功
同事搶功,自古有之。功勞不易得,很多人都眼饞它。一般來說誰彙報誰加分。
每個層級都有曬表現的欲望。大家不想當沉默的大多數。所以總會有不安分的人要先人一步,摘取勝利的果實。面對這種慣犯,偶爾被他搶一次,可能屬於生命的常態。但屢屢被搶,那就暴露了你個人的問題:守本不住。怎麼辦呢?首先,工作內容多多利用內部郵件系。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有記錄可查。其次用好“CC”(轉發抄送郵件)功能。凡是沒有保密要求的事項,都可以發給直接經辦人的同時,抄送給所有相關人員,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干係,也要給他“CC”一份。(名人名言 )如此一來,收件人就會知道,還有若干人等都會知道這個專案的進展情況,搶功的人也會有所顧忌。
4、怎麼應對領導讓你做一個你很難完成的工作
領導的任務常常比你預想的麻煩一點--在你的預想裡,最好什麼事都不要自己動手。怎麼應對呢?一般來說,先硬著頭皮接著為宜。你不能一開始就嫌它燙手,手一甩,就給拒了,這相當於一種打臉行為。倒不是因為君命不可違,而是,你都不嘗試一下,怎麼知道自己不可為呢?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職場順遂一點,你又沒有什麼過硬的後臺,那麼你的姿態還是得稍微積極一點。不管是老闆,還是普通人--包括你自己,好好想一下,大家都喜歡一件事情交代出去,辦事的人能踏踏實實給你一個不錯的結果。你打了電話給快遞的人說10點要出門,請你9點半來取件,如果對方在指定時間敲門,你下次使用這家快遞的頻率一定會比拖到下午一點的公司更高一點。這道理很簡單,人人都不喜歡麻煩。所以做麻煩的解決者比做麻煩的製造者會更受這個世界的歡迎。
5、領導的領導,當著領導說你工作有問題
領導的領導當著領導吐槽你—這說得有點繞—實際就是被大老闆訓了。遇到這種情況,當然夠你鬱悶幾天的。在有些威嚴的單位,這意味著你的天花板提前到了,你就收拾東西、整理心情準備再出發吧。但是,在健康一點的單位,你還有機會。首先,要確認自己工作的問題。
有問題,找到解決之法即可。不要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比如這下領導怎麼看我,大領導以後又會怎麼看我—花費過多時間,圍繞你出現bug的核心事件,做好梳理工作。其次,總結問題與經驗。不犯錯的人已經和恐龍一起滅絕了,人人都會犯錯,但如何對待它,卻決定了層次的高低。有的人令錯誤變成了杯弓蛇影,永遠都在忌憚它。有的人則把它變成了街坊,低頭不見抬頭見。聰明人會把它變成前任,有這麼回事,但不再有來往。
最後,爭取下一次扳本的機會。當你準備好了,總會有你騏驥一躍的時候。

坐等機會還是主動出擊
小羅對公司很失望。他在這裡兢兢業業地工作好幾年,論技術、論能力、論敬業、論用功,有誰能強過他?想不到,晉升主管的機會,卻給了比他晚來一年的同事。小羅看不出同事哪點兒勝過自己,“除了在領導面前比我會來事兒吧。”
聽完他的遭遇,小羅的朋友問了一句:“你那個同事當主管,有沒有什麼不夠資格或者違規提升的地方?”小羅遲疑一會兒,倒也想不出來。朋友建議小羅主動一點,讓上司瞭解他都做了些什麼。就算這次升不上去,看看能不能爭取到別的機會,或者至少下次有機會的時候,上司能想起他。
這個建議讓小羅犯了難:“主動去要,這我怎麼好開口?”對他來說,這比攻克一道技術難題更困難。
工作出色就能自然升遷嗎
不容易主動爭取的人,往往內心藏著對外界的期待。曾聽一位職業人表示:希望公司能這樣,工作出色就會自然升遷,不用我操其他的心。
如果這是一個人選擇工作時不可或缺的條件,沒問題——想要堅持某些內心的標準,可以廣泛搜尋,找到符合這個標準的工作,再投身進去。畢竟,在人和機構雙向選擇的過程中,職位的發展空間如何?單位的工作氛圍怎樣?重視員工什麼素質?升職加薪要看哪些條件?……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攤開來問。國外有人建議大學畢業生做第一份工作前,最好面試不少於25家機構,相信也是為了更加知己知彼,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份工作。
已經進了一家不符合理想的機構,就有必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了。若仍然無意間堅持對環境的期待,這讓人好奇,這樣的期待來自哪裡?不少人有類似的想法: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習慣了老師主動關心,工作以後不自覺地就以為,我做了什麼事情,上司都應該看得見,不用我說。可是,等自己成為領導時才發現:要管10個、20個人的時候,你也注意不到每個人幹的每件事兒……
這些,若早一點明白會更好吧?進入職場後,所處的環境變化了,總在期待當前環境符合自己過去的習慣或想像,那表示想要停留在過去,還沒有真正面對和融入今天的現實。準備好的人,更容易得到機會;不能面對現實,顯然談不上準備好。一方面抱怨沒有得到想要的機會、肯定、認可,另一方面,卻難以著手去主動爭取機會、展現自己、贏得肯定,這尤其讓人覺得是個悖論。
習慣等待機會,卻不習慣主動爭取或展現長處,對自己的不利是顯而易見的。有位工作多年後升至中層的職業女性☆禁☆感慨:“我就是那種只會做事不會表現自己的人,這樣其實對自己不好。老闆注意不到你,他會比較晚認識你的價值。”
做事之外你還需要多點溝通
渴望得到機會,渴望自身的價值被認可,是人之常情。想要什麼,並全力以赴,則是成事兒的常規。當過去的期待、過去的習慣,並不支援今天的目標時,你仍不肯改變,這就相當於自身的成長停止了。工作除了用來謀生之外,原本也是完善自己、創造價值的途徑,如果一個人不成長,何時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呢?
當然,成事兒往往需要多個條件同時具備,就像高考錄取是看幾個學科的總分,不只看單科分數一樣。對於想在職場上獲得認可的人來說,一方面做出成績,另一方面讓公司或上司瞭解你的業績、實力、潛力,兩者都不能少。能做事的人,前者已經具備;在擅長做事的基礎上,稍微增加一點主動性和靈活性,會如虎添翼。
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中,你可能需要放下一些錯誤的觀念:比如,主動去表功不太好,主動提要求很沒面子,跟上司走得太近涉嫌拉關係、阿諛奉承等等。其實,只要業績、實力是真的,本人出來展現真相,並無不妥。但凡這個人做到的事情值得更高的回報,那盡可以君子坦蕩蕩,想要直說。
職場中,有人會在績效考評會談或任何適當的與上司交流的場合,誠懇說明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學到什麼東西、下一步有何打算,直接表明想要承擔更多責任的意願。同時,也要瞭解上司的看法、回饋、忠告、指導建議,包括在暫無機會升遷時,明確請教上司若要得到某個機會,自己還需具備或創造什麼樣的條件……這些純屬正常的職場溝通,跟拉關係奉承,還真沒關係。
否則,你很可能成為下面故事的主角:
得力員工對待遇不滿,默默等待很久仍未改變,最後忍無可忍地辭職。臨行前老闆震驚而困惑:“我真沒想到他會走!一直以為他對待遇挺滿意呢,他也從沒提過想要更多啊。”
兼顧多方需求的人勝算更大
當你為自己盡力,並增強主動性和靈活性之後,你會從只關注事兒,轉向既關注事兒,也注意與同事的交流,善處身邊的人際關係。能兼顧人和事,往往比只關注事兒,成功的幾率大得多。
增強與人的有效交流,其實也在從自我中心的習慣中走出來,去融入現實環境。“我已經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沒等到機會”之類的抱怨,其實是“從我出發”的單一視角。站在這個視角,你看見的全都是“我付出的”和“我沒有得到的”,很容易讓人感到內心失衡。
然而當你主動去瞭解,在這個環境裡,為了得到我想要的,需要付出或做到哪些,這便走出了原先個人的習慣視角,開始去瞭解機構或他人的需求和要求。(創業 )工作中會有無數的團隊合作,很少單兵作戰。兼顧彼此的需求,是合作意識的重要部分。能有意識地去找出自身需求與機構需求的對接點,從這裡入手去努力,會更容易實現快速成長。
我們常說,各種環境下,開放而有靈活性的人會更具影響力。同樣,能瞭解和兼顧雙方甚至多方需求的人,一定比只看見“我要什麼”的人勝算更大。
讀過國外一個案例:一位經理人,就叫他約翰吧。約翰工作能力出眾,對工作也很滿意,除了跟頂頭上司實在合不來。他已經煩惱到想要辭職走人了。這時,約翰偶然去聽了一個創造力的課程。他開始考慮,跳出習慣性思維來解決問題。他原本想找獵頭公司為自己推薦工作,這時轉而悄悄把上司的履歷交給了獵頭公司。上司的資歷、背景、能力比他更好,獵頭公司很快發現了適合上司的職位。而上司在這裡待得久了,也有些厭倦,忽然看到不錯的機會送上門來,欣然接受了。上司離職後,公司綜合評估了一下,選任約翰接替了上司的位子。
這是一個有利於多方、皆大歡喜的結局。可以想見,當你眼光心胸思路充分打開,尋求創意解決時,原先以為沒有出路的困局,隱藏著多少想像不到的機會呢?

機會來臨時你掛幾擋 千萬不要放過任何的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 機會,像陽光一樣跳躍 生命的機會在哪裡:3個關於機遇的真實故事 大學,如果再給我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趁自己還年輕,給一個自己牛逼的機會 初入職場必須爭取的4個機會 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 機會就像一顆流星 人生的兩個機會人世間確實有很多悲催,其中之一就是被安排在了和領導一個屋裡辦公,並且共用一張大方桌,兩人的筆記本背靠背挨著。實話實說,這種概率以前約為零,眼下也不太多--在一些高舉自由平等、現代管理扁平化的辦公室裡才會偶然出現。
如果你不幸攤到了這樣一種命運,坐到了你頂頭上司的對面,那麼首先要說聲節哀順變;其次,既來之則安之吧。全天下所有苦難者需要掌握的生存方針就是這樣簡單:木已成舟,那麼就暫時先受著吧。從大的方面講,這有助你個人涵養的提升,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從小的方面講,領導一定記住了你。
另外,有時候也不見得那麼慘。因為忌憚領導的淫威,你勢必將減少許多瞎聊天、逛淘寶、看視頻傻樂的時間,工作效率說不定就此飛躍起來,工作有起色,老闆又坐你對面,看在眼裡的機會也會比常人多出許多,這樣一來,付出總是有回報的—要知道這種所謂付出,原本就是上班的核心內容。所以,你其實是在做分內的事,但會收到超常的回饋。這樣一思考,坐在領導對面,是否也沒那麼不堪了?
2、怎麼應對領導對你的共餐邀請
其實這個事兒沒那麼複雜。領導邀請一起吃飯,一般情況下,您就大大方方去吃一頓吧--從幾率上來說,這一頓應該不需你掏錢。如果TA沒喊別人,指定只請你一個,那麼情況就另當別論。姑且可以有幾種可能。第一,TA找你有事商量。這說明你是值得商量的人選,多吃幾頓,離心腹不遠。另外這事兒不宜被更多人知道,所以你也不要聲張。第二,TA看你順眼,純屬私人情誼。老闆也是人,高處還不勝寒,所以,你的作陪是友情輸出。第三,TA對你有別的意思。如果經你各種感官分析,覺得是這後一種,而你對這人又只想敬而遠之,那麼方案一,可以張羅再多幾個同事一起去;方案二,以晚上有約、以有家有室為擋箭牌;方案三,以減肥不吃晚飯為擋箭牌;方案四,婉拒無效,明拒。
3、怎麼應對同事搶功,甚至當著你的面搶功
同事搶功,自古有之。功勞不易得,很多人都眼饞它。一般來說誰彙報誰加分。
每個層級都有曬表現的欲望。大家不想當沉默的大多數。所以總會有不安分的人要先人一步,摘取勝利的果實。面對這種慣犯,偶爾被他搶一次,可能屬於生命的常態。但屢屢被搶,那就暴露了你個人的問題:守本不住。怎麼辦呢?首先,工作內容多多利用內部郵件系。這樣做的好處,就是有記錄可查。其次用好“CC”(轉發抄送郵件)功能。凡是沒有保密要求的事項,都可以發給直接經辦人的同時,抄送給所有相關人員,哪怕只是一點點的干係,也要給他“CC”一份。(名人名言 )如此一來,收件人就會知道,還有若干人等都會知道這個專案的進展情況,搶功的人也會有所顧忌。
4、怎麼應對領導讓你做一個你很難完成的工作
領導的任務常常比你預想的麻煩一點--在你的預想裡,最好什麼事都不要自己動手。怎麼應對呢?一般來說,先硬著頭皮接著為宜。你不能一開始就嫌它燙手,手一甩,就給拒了,這相當於一種打臉行為。倒不是因為君命不可違,而是,你都不嘗試一下,怎麼知道自己不可為呢?如果你希望自己的職場順遂一點,你又沒有什麼過硬的後臺,那麼你的姿態還是得稍微積極一點。不管是老闆,還是普通人--包括你自己,好好想一下,大家都喜歡一件事情交代出去,辦事的人能踏踏實實給你一個不錯的結果。你打了電話給快遞的人說10點要出門,請你9點半來取件,如果對方在指定時間敲門,你下次使用這家快遞的頻率一定會比拖到下午一點的公司更高一點。這道理很簡單,人人都不喜歡麻煩。所以做麻煩的解決者比做麻煩的製造者會更受這個世界的歡迎。
5、領導的領導,當著領導說你工作有問題
領導的領導當著領導吐槽你—這說得有點繞—實際就是被大老闆訓了。遇到這種情況,當然夠你鬱悶幾天的。在有些威嚴的單位,這意味著你的天花板提前到了,你就收拾東西、整理心情準備再出發吧。但是,在健康一點的單位,你還有機會。首先,要確認自己工作的問題。
有問題,找到解決之法即可。不要在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比如這下領導怎麼看我,大領導以後又會怎麼看我—花費過多時間,圍繞你出現bug的核心事件,做好梳理工作。其次,總結問題與經驗。不犯錯的人已經和恐龍一起滅絕了,人人都會犯錯,但如何對待它,卻決定了層次的高低。有的人令錯誤變成了杯弓蛇影,永遠都在忌憚它。有的人則把它變成了街坊,低頭不見抬頭見。聰明人會把它變成前任,有這麼回事,但不再有來往。
最後,爭取下一次扳本的機會。當你準備好了,總會有你騏驥一躍的時候。

坐等機會還是主動出擊
小羅對公司很失望。他在這裡兢兢業業地工作好幾年,論技術、論能力、論敬業、論用功,有誰能強過他?想不到,晉升主管的機會,卻給了比他晚來一年的同事。小羅看不出同事哪點兒勝過自己,“除了在領導面前比我會來事兒吧。”
聽完他的遭遇,小羅的朋友問了一句:“你那個同事當主管,有沒有什麼不夠資格或者違規提升的地方?”小羅遲疑一會兒,倒也想不出來。朋友建議小羅主動一點,讓上司瞭解他都做了些什麼。就算這次升不上去,看看能不能爭取到別的機會,或者至少下次有機會的時候,上司能想起他。
這個建議讓小羅犯了難:“主動去要,這我怎麼好開口?”對他來說,這比攻克一道技術難題更困難。
工作出色就能自然升遷嗎
不容易主動爭取的人,往往內心藏著對外界的期待。曾聽一位職業人表示:希望公司能這樣,工作出色就會自然升遷,不用我操其他的心。
如果這是一個人選擇工作時不可或缺的條件,沒問題——想要堅持某些內心的標準,可以廣泛搜尋,找到符合這個標準的工作,再投身進去。畢竟,在人和機構雙向選擇的過程中,職位的發展空間如何?單位的工作氛圍怎樣?重視員工什麼素質?升職加薪要看哪些條件?……所有這些問題都可以攤開來問。國外有人建議大學畢業生做第一份工作前,最好面試不少於25家機構,相信也是為了更加知己知彼,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份工作。
已經進了一家不符合理想的機構,就有必要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平衡了。若仍然無意間堅持對環境的期待,這讓人好奇,這樣的期待來自哪裡?不少人有類似的想法:在學校讀書的時候習慣了老師主動關心,工作以後不自覺地就以為,我做了什麼事情,上司都應該看得見,不用我說。可是,等自己成為領導時才發現:要管10個、20個人的時候,你也注意不到每個人幹的每件事兒……
這些,若早一點明白會更好吧?進入職場後,所處的環境變化了,總在期待當前環境符合自己過去的習慣或想像,那表示想要停留在過去,還沒有真正面對和融入今天的現實。準備好的人,更容易得到機會;不能面對現實,顯然談不上準備好。一方面抱怨沒有得到想要的機會、肯定、認可,另一方面,卻難以著手去主動爭取機會、展現自己、贏得肯定,這尤其讓人覺得是個悖論。
習慣等待機會,卻不習慣主動爭取或展現長處,對自己的不利是顯而易見的。有位工作多年後升至中層的職業女性☆禁☆感慨:“我就是那種只會做事不會表現自己的人,這樣其實對自己不好。老闆注意不到你,他會比較晚認識你的價值。”
做事之外你還需要多點溝通
渴望得到機會,渴望自身的價值被認可,是人之常情。想要什麼,並全力以赴,則是成事兒的常規。當過去的期待、過去的習慣,並不支援今天的目標時,你仍不肯改變,這就相當於自身的成長停止了。工作除了用來謀生之外,原本也是完善自己、創造價值的途徑,如果一個人不成長,何時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呢?
當然,成事兒往往需要多個條件同時具備,就像高考錄取是看幾個學科的總分,不只看單科分數一樣。對於想在職場上獲得認可的人來說,一方面做出成績,另一方面讓公司或上司瞭解你的業績、實力、潛力,兩者都不能少。能做事的人,前者已經具備;在擅長做事的基礎上,稍微增加一點主動性和靈活性,會如虎添翼。
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中,你可能需要放下一些錯誤的觀念:比如,主動去表功不太好,主動提要求很沒面子,跟上司走得太近涉嫌拉關係、阿諛奉承等等。其實,只要業績、實力是真的,本人出來展現真相,並無不妥。但凡這個人做到的事情值得更高的回報,那盡可以君子坦蕩蕩,想要直說。
職場中,有人會在績效考評會談或任何適當的與上司交流的場合,誠懇說明自己做了哪些事情、學到什麼東西、下一步有何打算,直接表明想要承擔更多責任的意願。同時,也要瞭解上司的看法、回饋、忠告、指導建議,包括在暫無機會升遷時,明確請教上司若要得到某個機會,自己還需具備或創造什麼樣的條件……這些純屬正常的職場溝通,跟拉關係奉承,還真沒關係。
否則,你很可能成為下面故事的主角:
得力員工對待遇不滿,默默等待很久仍未改變,最後忍無可忍地辭職。臨行前老闆震驚而困惑:“我真沒想到他會走!一直以為他對待遇挺滿意呢,他也從沒提過想要更多啊。”
兼顧多方需求的人勝算更大
當你為自己盡力,並增強主動性和靈活性之後,你會從只關注事兒,轉向既關注事兒,也注意與同事的交流,善處身邊的人際關係。能兼顧人和事,往往比只關注事兒,成功的幾率大得多。
增強與人的有效交流,其實也在從自我中心的習慣中走出來,去融入現實環境。“我已經這麼努力,為什麼還是沒等到機會”之類的抱怨,其實是“從我出發”的單一視角。站在這個視角,你看見的全都是“我付出的”和“我沒有得到的”,很容易讓人感到內心失衡。
然而當你主動去瞭解,在這個環境裡,為了得到我想要的,需要付出或做到哪些,這便走出了原先個人的習慣視角,開始去瞭解機構或他人的需求和要求。(創業 )工作中會有無數的團隊合作,很少單兵作戰。兼顧彼此的需求,是合作意識的重要部分。能有意識地去找出自身需求與機構需求的對接點,從這裡入手去努力,會更容易實現快速成長。
我們常說,各種環境下,開放而有靈活性的人會更具影響力。同樣,能瞭解和兼顧雙方甚至多方需求的人,一定比只看見“我要什麼”的人勝算更大。
讀過國外一個案例:一位經理人,就叫他約翰吧。約翰工作能力出眾,對工作也很滿意,除了跟頂頭上司實在合不來。他已經煩惱到想要辭職走人了。這時,約翰偶然去聽了一個創造力的課程。他開始考慮,跳出習慣性思維來解決問題。他原本想找獵頭公司為自己推薦工作,這時轉而悄悄把上司的履歷交給了獵頭公司。上司的資歷、背景、能力比他更好,獵頭公司很快發現了適合上司的職位。而上司在這裡待得久了,也有些厭倦,忽然看到不錯的機會送上門來,欣然接受了。上司離職後,公司綜合評估了一下,選任約翰接替了上司的位子。
這是一個有利於多方、皆大歡喜的結局。可以想見,當你眼光心胸思路充分打開,尋求創意解決時,原先以為沒有出路的困局,隱藏著多少想像不到的機會呢?

機會來臨時你掛幾擋 千萬不要放過任何的一個稍縱即逝的機會 機會,像陽光一樣跳躍 生命的機會在哪裡:3個關於機遇的真實故事 大學,如果再給我一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趁自己還年輕,給一個自己牛逼的機會 初入職場必須爭取的4個機會 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 機會就像一顆流星 人生的兩個機會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