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徐工的十二條忠告
一、“從小事做起,學會吃虧,與他人合作”,這是研究生畢業前最後一堂課,電子電路的老師最後送給我們幾句話,雖然我忘了這位老師的名字,但這幾句話卻至今銘記。在華為的工作實踐,越發感受到這簡單的幾條的道理深刻。從小事做起不是一直滿足於做小事,也不是誇誇其談好高騖遠。學會吃虧不是忍受吃虧,是不斤斤計較于一時一地的是非得失,是有勇氣關鍵時候的放棄。
二、“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很多的成功,來自於敢想,敢做,就象我第一次接到問題單,根本不懂,
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這句話用來形容對IT人的要求,最貼切不過了。真正的成功者和專家都是“最不怕學習”的人,啥東西不懂,拿過來學唄。我們IT現在有個技術大牛譚博,其實他不是天生大牛,也是從外行通過學習成為超級專家的,他自己有一次跟我說,當年一開始做UNIX系統管理員時,看到#提示符大吃一驚,因為自己用過多年在UNIX下搞開發都是%提示符,從未有過管理員許可權。
四、勇於實踐,勇於犯錯,善於反思。很多事情知易行難,關鍵是要有行動,特別是管理類的一些理論、方法、觀念。空談、空規劃一點用處都沒有,不如實際把它做出來,做出來後不斷反思改進,實實在在最有說服力。沒有實踐中的反復演練和反思,即使是人人皆知的東西要做好都其實不容易,舉個小例子,比如做管理者要會傾聽,我想華為99.9%的管理者都很懂這一點,
五、要有方法、有套路,對問題系統思考、對解決方案有戰略性的設計。在前幾年的工作中,由於取得了一點成功,技術上也有了一點研究,就開始夜郎自大起來了,後來公司化重金請來了大批顧問,一開始對有些顧問還真不怎麼感冒。後來幾年公司規模越來越大、IT的複雜性越來越增加的情況下,逐漸理解了很多。西方公司職業化的專家,做任何事情都有方法論、有套路,甚至於如何開一個會都有很多套路,後來我對這些套路的研究有了興趣,
六、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公司大了,人多了,混日子也容易了。人很容易陷入隨波逐流、不深入業務的境地,而看不到問題和危險。專家有過一個研究,雪崩發生時,一般受害者都是一批一批的,很少有單個人的受害者,原因很簡單,單個人在雪崩多發地會相當小心和警覺。但一個群體,群體越大,每個個體就會有一種虛幻的安全感和人云亦云的判斷,但現實是不管群體的力量有多大,
七、少抱怨、少空談、積極主動,多幹實事。我曾經是個抱怨很多的憤青,經常容易陷入抱怨之中。但多年的工作使得我有所轉變,因為知道了抱怨是最無濟於事的。世界上永遠有不完美的事情,永遠有麻煩,唯一的解決之道是面對它,解決它。做實實在在的事情,改變我們不滿的現狀,改變我們不滿的自己。實際上也有很多值得抱怨的事情都是我們自己一手搞出來的,比如社會上很常見的是高級幹部退下來了,抱怨人心不古、感慨世態炎涼,如果好好去探究一下,原因很可能是他權位在手春風得意時不可一世、視他人如糞土造成的。
八、對職業負責、對目標負責,對自己負責,成功者往往自覺自律、信守承諾、心無旁騖。大企業肯定會有績效考核、會有論功行賞、會有KPI、會有領導指示、甚至會有一點企業政治,但如果我們片面地追求考核成績、片面追求KPI指標、片面追求權錢利益,片面地對上負責、對別人負責,而不對自己負責、不對自己的目標負責,失去工作的使命感、責任心、熱情和好奇心,必將不能達到自己的最佳境界。而一個企業如何能夠成功營造一個環境,讓每個個體儘量發揮到最佳境界,企業也會戰無不勝。
九、多點人文修養和審美情趣,看起來與工作不怎麼相關,其實太相關了。傑出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對美的境界的追求,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往往蘊涵著秩序、簡潔和美。缺乏一點審美的追求,什麼UGLY的事情都敢做、不擇手段、凡事湊合,一點都不“高雅”,必將不能長久。
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關注人,幫助人,真誠待人,厚道做人。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由於媒體的作用,過分渲染了人與人之間日益冷漠、詭詐的關係,但實際的社會、社區可能真的不是那麼回事,起碼我來華為之前,對一個大企業中工作的人事關係開始還有點未知的恐懼,但實際上在這個集體中的感覺幾乎人人都能開放、真誠相待,關係融洽和諧。所以關鍵是我們自己要能夠真誠對待他人,在與他人互動中將心比心。當然,工作中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衝突也是沒有必要去避免,甚至很多衝突對組織來講,是大有益處的。就象夫妻吵一架後感情往往更好。只要我們掌握兩大原則:1)對事不對人,2)與人為善。就肯定能把適度的衝突引導到對自己、對組織都有利的方向。
十一、開放和分享的態度,在一個高科技公司工作,如果報著保守和封閉的心態,成長肯定會受阻。
十二、做好時間管理。在華為工作十年,3650天,工作日3000天左右,這些時間是不是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了,有效的、有產出的工作時間究竟有多少,實在值得懷疑。時間管理是我在華為工作當中最大的教訓之一,可能也是公司整體性的問題,工作缺乏計畫,經常是面臨不斷的被打斷;或者是不斷去打斷同事下屬;或者是不斷的會議、討論,占去絕大部分的時間;或者是被自己的興趣所牽引,花大量時間搞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或者是花很多時間在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把很難很重要的事情一直拖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然後被迫倉促行事。現在回想,如果真的能管理好這十年時間,我覺得成就應該大很多。
推薦閱讀:[華為總裁任正非新年致辭:春風送暖入屠蘇] [李嘉誠給年輕人的勵志忠告]
職場白領必知的職場攻略
人要生存就要工作,要工作就得面對職場,怎樣才能在職場中叱吒風雲,下面告訴大家一些必知的職場攻略。
辦公室環境是由人所組成的,每個個體的行為,難免都會影響到其它人的想法、整體的氣氛、與工作的進程,想在職場發光發熱,除了具備才華,更重要的還有性格、情商(EQ)、社交等許多看不見的能力。才華及專業能力,只有在你初為職場新鮮人的時候,能為你的競爭力加分,當你正式成為工作競技場上的戰士,真正能讓你存活下來的能力其實是:智能。辦公室政治考驗的就是上班族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等智能。
每個企業都有資源有限的難處,而且難免有分配不均的問題,利用一些手段來增加個人的競爭優勢,不足為奇。每家公司都有兩種組織結構:正式的組織結構是可以用圖表呈現的,而非正式的組織結構就是人際關係,說明白點,辦公室政治不過是多結交對你仕途有益的朋友,少在同事間結怨。
上班族應看清一個事實,在辦公室裡進行政治行為是常態,沒有政治活動才奇怪,那些閉上眼睛假裝沒有辦公室政治存在的人,無異于過馬路卻不看紅綠燈,或是颱風來襲時卻不注意豪大雨及土石流的消息一樣地危險。
廣結善緣,切莫結怨
因此,與其對辦公室政治心懷排斥畏懼,不如放下所有的不屑和無奈,投身其中,享受辦公室政治。辦公室政治難精通,卻不複雜。辦公室政治是什麼?是待人接物的態度,是應對進退的分寸難捏,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簡而言之,就是廣交朋友,特別是能讓身處權力核心的人如你的上司,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一般談到辦公室政治,多分為兩類。一類是辦公室厚黑學,教人如何不擇手段獲致成功、出人頭地,即使勾心鬥角、耍壞使詐、犧牲朋友也在所不惜,另一類則是像卡內基這樣,以較樂觀正面的角度看待職場政治。兩種取徑,因人而異,不必過度偏廢,最理想的態度是‘適度參與’辦公室政治,但也要懂得時時保護自己。
為此,Career生涯急診室特別上窮碧落下黃泉,為讀者求來了10道職場護身符,分二次刊出辦公室政治專輯,保佑諸君能在職場上趨吉避凶保平安。至於有效無效,還得看倌各自去體會了。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職場,有一種致命傷] [職場十八條成功秘訣]
做一個無可替代的員工
文/劉英團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我們夠用心,也夠勤懇,卻沒有被提拔,甚至連讚賞也沒得到。我們可能牢騷滿腹:“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每一個員工的升職加薪都會經過一個考核期,如果做得夠好,卻沒有得到升職加薪,那肯定是處在被考核期。所以,還是耐心地再等上一段時間吧。如果連等待的勇氣都沒有,就只能被替代了。
職場競爭慘烈,當職場趨勢從企業端的“終身雇用”變成個人端的“終身就業”,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即將或剛出校門走向職場的大學生唯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方能穩操勝券,乃至無可替代。人的學識、修養、經歷、地位不同,在這個充滿競爭的職場裡,誰能做到無可替代,誰就是王者。
經濟學裡有個“替代效應”。生活中,替代效應非常普遍。如蘿蔔貴了多吃白菜,大米貴了多吃麵條。買不起LV,用仿LV替代。H7N9瘋狂,不吃禽肉禽蛋,吃牛羊肉來替代禽肉禽蛋。在職場,既不要不平CEO拿百萬元年薪,更不要慨歎“老闆翻臉比翻書快”。如果不想被替代,只有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要實現在職場中的價值,也只有讓自己變身成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員工。
亞里斯多德說過:“人是一種尋找目標的動物,他生活的意義僅僅在於是否正在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標。”要成為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人,至少要“敢想”。如果連想的勇氣都沒有,還會有行動?俗話說:“天使之所以能飛得很高,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這句話放在職場同樣適用。上進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的本性。只有“敢想”的人,只有有目標的人才會全力以赴地拼搏。哪怕這個目標只是個短期計畫,還是一個僅僅兩三個月的短期計畫,也比沒有計劃的碌碌無為強得多。
職場如戰場。任何機會都不會光顧庸人,也不會光顧只做大事的牛人。工作中,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小事,大到“盒飯”小到“拖布”皆是“文化”和“規則”,都必須學會。卡耐基說過:“人性的弱點並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儘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於完善。”即,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通過自我分析,徹底地搞清楚“我能幹什麼”。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使自己能力與潛力達到最佳。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時候,小事之中見修養。所以,必須要克服“不值得定律”這一人性的弱點。也不要自詡自己多麼有個性,“90後”的個性和脾氣,“80後”、“70後”、“60後”也有,不要拿“二”當個性,“拒訂盒飯”沒錯,但它有悖常理。職場不是校園,從大學校園走向職場,既要學會隱忍,也要學會付出,不經意地付出也能“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否則,只能被淘汰出局。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不值得定律”,其大意就是在潛意識中,人們習慣於對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一個值得或不值得的評價,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或不值得做好。這是我們人類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個人性的弱點。從家庭到校園的20多年,不少大學畢業生一直是“享用”者,被“呵護”者,以至仍有“驕子”的期許。進入職場,作為社會人,人人都得學著有所擔當。尤其是剛進入用人單位的大學畢業生,一定要從最瑣碎、最基礎的“小事”做起,如果“小事”不想幹,還由內而外的“狂傲”,說好聽點是年少輕狂,說難聽點是自以為是。
職場就是如此的現實,沒有幾個人能一步登天,也沒有幾個職業如想像中或外人看起來那麼美好。更莫說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最不容易適應的並不是業務,而是處理各種職場人際關係的方法。()有時候,領導在提拔某個員工之前往往會用幾件小事來考察他的工作作風、辦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這其中有一個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過程。假如某一天,領導把你叫進辦公室說,某人那個計畫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你來幫他完成收尾工作吧。你絕對不能懊喪,你的機會來了。反之,一個不屑幹小事或替他人做嫁衣的人,領導也不會放心讓他獨當一面。
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擺事實、講道理”。但是,許多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只習慣于用道理來說明問題,而忽略了“事實”。大學生活固然構造了堅實的知識結構,然而課堂裡所學的東西沒有經過現實的打磨,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構成,具體的工作細節、流程,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地積累,並獲得成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方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所以,不要趾高氣揚地告訴別人,“讀那麼多年的書,就是要獨當一面”!
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常與其本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能力等有密切關係。孤身為事業闖蕩的大學生們,初入職場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難題,多少會感覺到有點不適應。但是,職場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主動改變自己的人,一種是別人要求他改變的人。我們大多數人屬於後者,屬於碌碌無為的後者。而主動改變自己的那些人,因為敢於擔責而成長最快,也最受用人單位和老闆喜歡。他們也比一般人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的價值。
八、對職業負責、對目標負責,對自己負責,成功者往往自覺自律、信守承諾、心無旁騖。大企業肯定會有績效考核、會有論功行賞、會有KPI、會有領導指示、甚至會有一點企業政治,但如果我們片面地追求考核成績、片面追求KPI指標、片面追求權錢利益,片面地對上負責、對別人負責,而不對自己負責、不對自己的目標負責,失去工作的使命感、責任心、熱情和好奇心,必將不能達到自己的最佳境界。而一個企業如何能夠成功營造一個環境,讓每個個體儘量發揮到最佳境界,企業也會戰無不勝。
九、多點人文修養和審美情趣,看起來與工作不怎麼相關,其實太相關了。傑出成就的取得離不開對美的境界的追求,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往往蘊涵著秩序、簡潔和美。缺乏一點審美的追求,什麼UGLY的事情都敢做、不擇手段、凡事湊合,一點都不“高雅”,必將不能長久。
十、“大家好,才是真的好”,關注人,幫助人,真誠待人,厚道做人。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由於媒體的作用,過分渲染了人與人之間日益冷漠、詭詐的關係,但實際的社會、社區可能真的不是那麼回事,起碼我來華為之前,對一個大企業中工作的人事關係開始還有點未知的恐懼,但實際上在這個集體中的感覺幾乎人人都能開放、真誠相待,關係融洽和諧。所以關鍵是我們自己要能夠真誠對待他人,在與他人互動中將心比心。當然,工作中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實際上衝突也是沒有必要去避免,甚至很多衝突對組織來講,是大有益處的。就象夫妻吵一架後感情往往更好。只要我們掌握兩大原則:1)對事不對人,2)與人為善。就肯定能把適度的衝突引導到對自己、對組織都有利的方向。
十一、開放和分享的態度,在一個高科技公司工作,如果報著保守和封閉的心態,成長肯定會受阻。
十二、做好時間管理。在華為工作十年,3650天,工作日3000天左右,這些時間是不是花在最重要的事情上了,有效的、有產出的工作時間究竟有多少,實在值得懷疑。時間管理是我在華為工作當中最大的教訓之一,可能也是公司整體性的問題,工作缺乏計畫,經常是面臨不斷的被打斷;或者是不斷去打斷同事下屬;或者是不斷的會議、討論,占去絕大部分的時間;或者是被自己的興趣所牽引,花大量時間搞一些不著邊際的事情;或者是花很多時間在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情上,把很難很重要的事情一直拖到非解決不可的地步然後被迫倉促行事。現在回想,如果真的能管理好這十年時間,我覺得成就應該大很多。
推薦閱讀:[華為總裁任正非新年致辭:春風送暖入屠蘇] [李嘉誠給年輕人的勵志忠告]
職場白領必知的職場攻略
人要生存就要工作,要工作就得面對職場,怎樣才能在職場中叱吒風雲,下面告訴大家一些必知的職場攻略。
辦公室環境是由人所組成的,每個個體的行為,難免都會影響到其它人的想法、整體的氣氛、與工作的進程,想在職場發光發熱,除了具備才華,更重要的還有性格、情商(EQ)、社交等許多看不見的能力。才華及專業能力,只有在你初為職場新鮮人的時候,能為你的競爭力加分,當你正式成為工作競技場上的戰士,真正能讓你存活下來的能力其實是:智能。辦公室政治考驗的就是上班族的應變能力、協調能力……等智能。
每個企業都有資源有限的難處,而且難免有分配不均的問題,利用一些手段來增加個人的競爭優勢,不足為奇。每家公司都有兩種組織結構:正式的組織結構是可以用圖表呈現的,而非正式的組織結構就是人際關係,說明白點,辦公室政治不過是多結交對你仕途有益的朋友,少在同事間結怨。
上班族應看清一個事實,在辦公室裡進行政治行為是常態,沒有政治活動才奇怪,那些閉上眼睛假裝沒有辦公室政治存在的人,無異于過馬路卻不看紅綠燈,或是颱風來襲時卻不注意豪大雨及土石流的消息一樣地危險。
廣結善緣,切莫結怨
因此,與其對辦公室政治心懷排斥畏懼,不如放下所有的不屑和無奈,投身其中,享受辦公室政治。辦公室政治難精通,卻不複雜。辦公室政治是什麼?是待人接物的態度,是應對進退的分寸難捏,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簡而言之,就是廣交朋友,特別是能讓身處權力核心的人如你的上司,成為你的良師益友。
一般談到辦公室政治,多分為兩類。一類是辦公室厚黑學,教人如何不擇手段獲致成功、出人頭地,即使勾心鬥角、耍壞使詐、犧牲朋友也在所不惜,另一類則是像卡內基這樣,以較樂觀正面的角度看待職場政治。兩種取徑,因人而異,不必過度偏廢,最理想的態度是‘適度參與’辦公室政治,但也要懂得時時保護自己。
為此,Career生涯急診室特別上窮碧落下黃泉,為讀者求來了10道職場護身符,分二次刊出辦公室政治專輯,保佑諸君能在職場上趨吉避凶保平安。至於有效無效,還得看倌各自去體會了。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職場,有一種致命傷] [職場十八條成功秘訣]
做一個無可替代的員工
文/劉英團
很多時候,我們感覺我們夠用心,也夠勤懇,卻沒有被提拔,甚至連讚賞也沒得到。我們可能牢騷滿腹:“我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嘛。”然而,我們卻忽略了——每一個員工的升職加薪都會經過一個考核期,如果做得夠好,卻沒有得到升職加薪,那肯定是處在被考核期。所以,還是耐心地再等上一段時間吧。如果連等待的勇氣都沒有,就只能被替代了。
職場競爭慘烈,當職場趨勢從企業端的“終身雇用”變成個人端的“終身就業”,我們每一個人,尤其是即將或剛出校門走向職場的大學生唯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方能穩操勝券,乃至無可替代。人的學識、修養、經歷、地位不同,在這個充滿競爭的職場裡,誰能做到無可替代,誰就是王者。
經濟學裡有個“替代效應”。生活中,替代效應非常普遍。如蘿蔔貴了多吃白菜,大米貴了多吃麵條。買不起LV,用仿LV替代。H7N9瘋狂,不吃禽肉禽蛋,吃牛羊肉來替代禽肉禽蛋。在職場,既不要不平CEO拿百萬元年薪,更不要慨歎“老闆翻臉比翻書快”。如果不想被替代,只有讓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要實現在職場中的價值,也只有讓自己變身成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員工。
亞里斯多德說過:“人是一種尋找目標的動物,他生活的意義僅僅在於是否正在尋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標。”要成為有價值的、不可替代的人,至少要“敢想”。如果連想的勇氣都沒有,還會有行動?俗話說:“天使之所以能飛得很高,是因為把自己看得很輕。”這句話放在職場同樣適用。上進之心,人皆有之,這是人的本性。只有“敢想”的人,只有有目標的人才會全力以赴地拼搏。哪怕這個目標只是個短期計畫,還是一個僅僅兩三個月的短期計畫,也比沒有計劃的碌碌無為強得多。
職場如戰場。任何機會都不會光顧庸人,也不會光顧只做大事的牛人。工作中,大部分人做的都是小事,大到“盒飯”小到“拖布”皆是“文化”和“規則”,都必須學會。卡耐基說過:“人性的弱點並不可怕,關鍵要有正確的認識,認真對待,儘量尋找彌補、克服的方法,使自我趨於完善。”即,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大小,給自己打打分,看看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通過自我分析,徹底地搞清楚“我能幹什麼”。只有從自身實際出發,給自己一個準確的定位,才能使自己能力與潛力達到最佳。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很多時候,小事之中見修養。所以,必須要克服“不值得定律”這一人性的弱點。也不要自詡自己多麼有個性,“90後”的個性和脾氣,“80後”、“70後”、“60後”也有,不要拿“二”當個性,“拒訂盒飯”沒錯,但它有悖常理。職場不是校園,從大學校園走向職場,既要學會隱忍,也要學會付出,不經意地付出也能“好風憑藉力”,送你上青雲。否則,只能被淘汰出局。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不值得定律”,其大意就是在潛意識中,人們習慣於對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一個值得或不值得的評價,不值得做的事情也就不值得做或不值得做好。這是我們人類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個人性的弱點。從家庭到校園的20多年,不少大學畢業生一直是“享用”者,被“呵護”者,以至仍有“驕子”的期許。進入職場,作為社會人,人人都得學著有所擔當。尤其是剛進入用人單位的大學畢業生,一定要從最瑣碎、最基礎的“小事”做起,如果“小事”不想幹,還由內而外的“狂傲”,說好聽點是年少輕狂,說難聽點是自以為是。
職場就是如此的現實,沒有幾個人能一步登天,也沒有幾個職業如想像中或外人看起來那麼美好。更莫說作為一個職場新人,最不容易適應的並不是業務,而是處理各種職場人際關係的方法。()有時候,領導在提拔某個員工之前往往會用幾件小事來考察他的工作作風、辦事能力以及是否有眼光。這其中有一個從量變轉為質變的過程。假如某一天,領導把你叫進辦公室說,某人那個計畫已經完成得差不多了,你來幫他完成收尾工作吧。你絕對不能懊喪,你的機會來了。反之,一個不屑幹小事或替他人做嫁衣的人,領導也不會放心讓他獨當一面。
學寫議論文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要“擺事實、講道理”。但是,許多初涉職場的大學生只習慣于用道理來說明問題,而忽略了“事實”。大學生活固然構造了堅實的知識結構,然而課堂裡所學的東西沒有經過現實的打磨,僅僅是書本上的文字構成,具體的工作細節、流程,還需要在工作中慢慢地積累,並獲得成熟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方能在工作上有所成就。所以,不要趾高氣揚地告訴別人,“讀那麼多年的書,就是要獨當一面”!
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職業,常與其本人的興趣、愛好、性格、氣質及能力等有密切關係。孤身為事業闖蕩的大學生們,初入職場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難題,多少會感覺到有點不適應。但是,職場上有兩種人,一種是主動改變自己的人,一種是別人要求他改變的人。我們大多數人屬於後者,屬於碌碌無為的後者。而主動改變自己的那些人,因為敢於擔責而成長最快,也最受用人單位和老闆喜歡。他們也比一般人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身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