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讓人心生蒼涼
文/李曉
是閱讀,讓人變得謙卑。因為閱讀者懂得,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一個人實在是太渺小。而閱讀,讓個體意義上渺小的人,
一個閱讀者告訴我,一個人無論走多遠,他的肉身,都是囚禁在自己的“獄”內,而閱讀,是一種精神上的越獄。
一位朋友,他讀了不少書,可讀到今天,有三樣書,他百讀不厭。一本是《資治通鑒》,一本是《聖經》,再就是金庸金大俠的武俠小說世界。《資治通鑒》,它是寫實的歷史;《聖經》,它超度人的靈魂;在金庸的武俠江湖裡,有人的愛恨情仇。朋友說,讀了這些書,漸漸生出蒼涼之感,常常一個人去深夜裡的大地散步,在秋夜,望見樹木藤蔓上有霜,感覺大地好像是在夜裡哭過一場。
一個人通過閱讀,把自己微小的人生不斷放大,最後又通過閱讀,把人生還原到最小,還原到塵土塵世裡的生活中來。正如薩特所說,
一個人的閱讀史,成就了他精神上的浩瀚故鄉。通過閱讀,仿佛站到了世界的中心,可有時通過閱讀,也感覺被拋棄到了世界的荒野。
我和一些熱愛閱讀之人交往,發現彼此通過精神上搭建的橋樑巧妙地相遇了。而當一些時光老去,橋樑如海市蜃樓般退隱,佇立在白霧茫茫的大水邊,
是閱讀,讓人生變得坦蕩如原野。依然是閱讀,讓一個人變得越來越沉默。有時聽著原野上那若有若無的馬蹄聲,漸漸遠去,最後成了虛無。一輪蒼涼的老月亮再次懸掛中天,照耀著蒼蒼天地。一個人,在這樣的背景下,所有的語言,都變得稀渺似無。深厚的閱讀,讓一個人變得緊閉嘴唇,像那奔騰的河流入海,暫時完成了歸宿,但還要在海洋中完成升騰。
河流入海,平衡著這個星球上的水迴圈。一生一世的閱讀,完成了一個人一生認知這個世界的宿命。如果有幸,一個閱讀的人,你還發現,這些閱讀的時光,並不是自閉的生活,卡萊爾說過,書籍裡橫臥著歷史的靈魂。那些閱讀裡構建的世界,
閱讀讓人心生蒼涼,是因為聽見了水聲遙遙而來。一個人,漂流在大江大海中,臨時寄養在這個地球上,都是小小的命。而閱讀,最終讓歷史沉澱中最頑強的DNA得以延傳,任何歷史都是當代史,任何個人史都可能是發生在你身上的歷史。這樣,閱讀史才成就了自己的精神發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