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1000塊錢一條的習慣,正能量走起來

1000塊錢一條的習慣,正能量走起來

1、別人怎麼對你是他的事,你怎麼回應是你的事。

積極主動這個習慣,其實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實際上是非常非常難的一件事情。比如大多數人會因為天氣不好,就心情不好,內心太過波動。在比如有的時候回家看到配偶臉色很難看,或者說了一句不爽的話,倆人就爭執起來了,其實是忘了這條。他對你態度不好是他的事,如果我們就這樣被挑起來了,那就是我們的內心不夠強大。

很多時候,有些人說我不得不做一些事情,其實,很少有事情是“不得不”的,大部分事情都是我們choosetodo,你永遠有的選。

面對別人的不好態度,自己可以選擇快樂,也可以選擇不快樂,不是嗎?可是誰又能淡定到別人怎麼說都無所謂呢?所謂就是內心氣場不夠,能量不夠。比如別人說你是豬,你一定要反唇相譏嗎?難道你真的認為你需要替自己辯解嗎?既然不需要,那又何須動氣呢?

2、保證首先處理第二象限的事。

在“要事第一”這個習慣裡,會有一張圖分析到重要緊急這兩個坐標軸劃分開的四個象限,就像所有人都知道的一樣,有些事情是重要不緊急的,屬於第二象限;有些事是重要又緊急的,屬於第一象限。

如果我們長期忽略第二象限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啊,和家人溝通啊,工作計畫啊,那麼可能就會日積月累拖到第一象限,

突然之間事情爆發很多,手忙腳亂。

而大部分人其實都是把時間花在了第四象限,就是又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情,比如刷微博啦,逛街啦,看電視啦。

想要保證高效能,就必須首先做好第二象限的事,再去顧及別的。當然在這裡討論的是高效能,如果你並不朝這個方向努力,而是想過非常愜意的生活不在此討論範圍之內。

想要保證“要事第一”最好每週寫個周計畫,寫下自己要扮演的各個角色,比如父親,女兒,同事,朋友等,然後分別寫出在各個角色要做的重要的事。比如父親:本周要帶孩子去公園;女兒:打電話給母親等。每個人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不能顧此失彼。事業完成好了,但是孝心沒盡到,難道等什麼時候再去做嗎?所有的角色都是齊頭並進的。

3、管理情緒,做一個旁觀者

我們每個人都有情緒,尤其是女人,作為太過感性的動物,很容易被情緒左右。很多時候就是一點小事,讓女人最後陷入自怨自艾無法收拾的悲慘局面,其實,從情緒的火星開始到大火熊熊的燃燒,這中間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可以及時喊停,出來滅火的。

當我們覺察到自己,哎,我有情緒了,這時候,我們就要跳出來,做一個旁觀者,而不是自己沉浸在悲傷的情緒裡,自導自演一齣劇。假像一下一個旁觀的人看到這樣的事情會是怎樣的反應,會冷靜得多。而情緒不過是像一場風,easy come easy go.常常在情緒走了之後,我們會很後悔自己發的火,說的話,那些並不是我們的本意,

也傷害了周圍的人。

4、關注圈和影響圈。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關注圈,周圍的人的軼事到明星八卦可能都在關注圈裡,但是我們的影響圈一般來說是小於關注圈的。如果我們長期focus在那些我們影響不了的事情裡,我們自身的氣場,能量,是會縮小的;反之,改變自己,擁有更多的正能量,身邊就會有越多的人被感染。

其實這個說起來很難,但是改變起來太難,比如員工常常吐槽老闆,但是你有辦法幹掉你的老闆嗎?還是你想跳槽嗎?()如果都不想,那你就好好幹著,別總老是議論是非。再比如聽完課程,很多人會說,這個課程太好了,我應該讓我老公來聽聽,他太需要改變了。瞧,我們都只看見別人的缺點,而看不見自己需要的改變。

我們不需要教會別人怎麼做,但是我們自己做好了,會滿滿帶動身邊人,影響身邊人。有一句話,叫做you teach other show to treat you.

5、一個得失心太重的人是不容易快樂的。

我想每次過生日,過新年,大家都會說,祝你快樂,說得最多的就是這個了吧,比祝你高升,發財,都多吧?潛意識大家其實都覺得說快樂會比較難,但是也很重要吧?但是一旦過了許願的那一刻,到了日常生活中,工作中,大家都忘記了,就你爭我奪,明裡和氣,背裡不服。

何必呢?

除死無大事。你在意太多,你就被很多所牽制,你就快樂不了。

6、知足

老師說的幾句話我印象很深。

“購物買名牌如同飲海水,越飲越渴。不要同別人攀比購買力的多少,而應該比較靈魂的高低。”

我想小時候父母就對我說過這句話,

年紀大了,反而淡忘了,因為工作了就會開始比較房子車子,所以漸漸迷失自己。但是我覺得不要活在別人的眼光裡,那是永遠沒有盡頭的。

“有福氣的人就是吃每一口飯都是香的。沒福氣的人吃飯嫌淡嫌油,自己不會快樂。”

我感慨很深。我就是個不太挑剔吃飯的人,應該說非常好養活——除了不吃大肥肉,因為太膩了哈。但是我身邊很多人,每次一起吃工作餐的時候,種種抱怨,什麼這個不好吃那個不好吃,負能量爆表。不想吃可以不吃,吃了就安心地吃,好好咀嚼每一口糧食,那也是農民辛苦努力的結果,也是送餐人員辛苦抬上樓的。什麼叫做見過世面?就是吃得了山珍海味,也吃的了粗茶淡飯。

7、惜時

老師說:花錢的時候我們或許大手大腳,或許精打細算,可是在花時間的時候,可曾仔細打算?

忽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頓生羞愧。我日日記帳已經三四年,但是時間管理卻斷斷續續。去年買的手帳沒有寫滿,常常想的起來就記一筆,想不起來也就睡到日上三竿。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就隨波逐流,就無聊,就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有目標,比如明年考研,今年出國,或者今年要晉升,明年要買房,那麼想必忙的不可開交,都朝著目標努力。

目標,決定了你的時間分配。想要擁有好身材,下了班就不能聚餐燒烤夜宵喝酒,而是去健身房流汗,回家洗衣服;想要學好英語,就要課餘再抽時間聽說讀寫反復練習。沒有目標的人才會一直泡在網吧,整天麻將,KTV,夜場流連,因為他們想不到更好的浪擲青春的方式了。但是只要再過三五年,很快就會發現這種碌碌無為讓人悔恨,不用到臨死前就已經可以感悟了。

那些想做要做的事情,請趕緊做,因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誰先來臨。每一個明天,都會變成現在。而現在,就是昨天期待的明天。所以,珍惜珍惜。

60個生活好習慣,細節決定美好生活 人生的27個好習慣 關於習慣的名言

得了名利,也不成功,因為輸掉了整個人生

文/郭震海

某專家講如何辨別真正的成功人士,說有六個方面:第一,自己不開車;第二,沒有名片;第三,衣服上沒有商標;第四,住址裡沒有社區名,只有門牌號;第五,經常在郊區活動;第六,包裡現金很少。結果一位農民打斷專家的話說:“我們村全是這樣的人。”

這是一則小幽默。我讀完後,感覺一點也不可樂。這則小幽默裡實際隱藏著大智慧:當我們拼命去追求一些東西的時候,從一個點奔跑到另一個點,接二連三奔跑過後,突然發現又回到了原點。過去,我們曾經叛離過鄉村,以“逃出農門”為榮,浩浩蕩蕩湧現在燈紅酒綠的都市,為了追求所謂的成功人生,起早貪黑,緊繃的神經一刻也不得鬆懈。某一日,行走在鄉下,突然發現原來農人們的生活,正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生活。

農人們或許沒有多少錢,也沒有車子可開,穿的也不是名牌,吃的是自家田裡生長出來的最健康的五穀雜糧,他們悠閒地走在灑滿金色陽光的田間小道上,哼著小曲兒,是那般的逍遙快活。於是,一些曾經逃離鄉村,久居都市的人,又開始返鄉,一些人曾經穿著布衣長大,後來穿多了各類名牌,又開始追求布衣,一些人吃多了大魚大肉,又開始懷念五穀雜糧。

前幾年聽到一個故事,說一個人拼命掙錢,四處打拼,目的是為了將來有錢了,能安安穩穩地坐在池塘邊的遮陽傘下釣魚。為此,他奮鬥了大半輩子真的成了富翁,人也老了。當他來到池塘邊時,發現遮陽傘下坐著一個人,正在優哉遊哉地釣魚,原來是自己的初中同學,他已經在池塘邊懶洋洋地過了大半輩子這樣的生活。

英國有一位科學家叫甘珀森,他提出了一個反概率理論,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概率具有矛盾的一面,即越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並不一定能夠發生,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有可能發生。他列舉了大量例子來驗證自己的理論。比如,你從你的轎車中隨手扔出一根剛剛燃燒過的火柴,看似熄滅了,竟引發了一場森林大火,而在家中,你用了幾盒火柴、一摞報紙,居然沒能點著堆滿了幹木柴的火爐;()經過漫長等待,你的薪水終於漲了百分之十,然而到了月底你才發現,所剩餘額居然還沒有以前多;買了最多彩票的那個人,中獎的幾率居然低於很多遠沒有他買得多的人……

什麼是成功人生,其實,真正的成功沒有定律,如果套用甘珀森提出的反概率理論,即越渴望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成功;欲望越小,追求越少的人反而越成功。

人生在世,渴望成功的附帶條件越多會越失敗,期望越高會越感覺累,欲望越多最終會發現越不夠完美。一個人為了追求成功人生,很容易成為“成功”的奴隸,他失去的不僅僅是幸福,而是自我。現在流行問:“你幸福嗎?”其實真正的幸福不是問出來的,它或許就藏在某個最不起眼的角落裡,或許就在你的一個轉身之間。人各有不同,幸福也千差萬別,凡事多問問自己的內心,其實人只要尊重自己的內心活著,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

經常聽到有人說,不開心、不快樂,要不就是很煩、很無聊、很沒有意思,這歸根結底是誘惑太多,欲望太多,什麼都想得到,什麼都渴望擁有,攀比、糾結,爭鬥,在強大的利益面前看似得到了一些東西,實際也失去了另一些東西。

上帝是公平的,得到其實是另一種失去。據說,有一個成功人士,在臨終前感慨地說,我的一生都在為名為利拼搏、努力、奮鬥,雖然得到了名利,但我並不成功,因為我輸掉了整個人生。

關於成功的名言 名人成功的故事 成功的花

成功者學習別人的經驗,一般人學習自己的經驗

成功者學習別人的經驗,一般人學習自己的經驗。我剛剛提到一般人通常沒什麼成功經驗,所以最成功的人士,都是在學習其他成功人士的經驗和方法。只要你能夠瞭解成功的人做哪些事情、採取哪些行動,只要跟他們做同樣的事情,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事實上,有很多人認為你只要學習成功者的想法、擁有成功者的特質和態度這樣就可以成功了。這些都很好,但是我覺得還不夠。假設你不做成功者做的事情,你要成功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取決於他的行動,只有行動才會讓你成功。所以我們千萬要仔細研究全世界最成功的人士到底每天在做什麼,他每天跟你做哪些不一樣的事情,他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他如何分配資源,他如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達成目標。

我個人成長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種,跟世界級的人物交朋友,跟他們學習。我時常提到一個觀念,只有第一名可以教你如何成為第一名,第二名他只能分享第二名的經驗,畢竟他不是第一名。第一名跟第二名可能只有一點點的差別,可是這一點點的差別十年、二十年之後相差就可能是十萬八千里。所以每一點都需要掌握,每一個關鍵都需要重視。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最重要的成功秘訣就是跟世界一流的人物學習,因為只有他們知道如何快速地激發自我的潛能,我們可以借由他們成功的經驗以及他們過去幾十年來積累的智慧,幫助我們自己避免犯一些錯誤,減少摸索的時間,快速達成我們的目標。這是我個人成功以及我個人學習最重要、最重要的方式。

假設你今天看了這本書什麼都沒有學到,你只需要記住一點,你要成功,就必須跟成功者在一起;你要成為頂尖人物就必須跟頂尖人士在一起;你想要成為音樂家,就必須跟音樂家做朋友;你想要成為運動員,你必須跟頂尖的運動員在一起。因為物以類聚,這個道理長久不變。只要你能夠進入那個環境,跟他們學習,照著他們的方法,採取同樣的行動,你一定可以達成你要的結果。

問:陳老師您在演講的過程當中,不斷地提到您個人每天持續追求進步。我也發現現在的人愈來愈喜歡追求個人的成長,但是,怎樣才能夠做最有效率的進修?一般人應該從何處著手,對他們比較有幫助?

答: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也是摸索了非常久。因為幾乎很少有課程是教別人如何去學習,所以我個人大概也摸索了十年的時間,才發現學習事實上是需要有計劃的。

大部分的人學習是沒有計劃的,有人跟他講某本書非常好,他就趕快去買一本來看。看了的確是有幫助,但可能不是他現在所需要的資訊,所以無法立竿見影。()一般人的資源和時間又是很有限,當他看的書籍或是上的課程沒有辦法立刻幫助他產生效果,事實上他便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這樣的學習效果是有限的。

過去3年內我平均一年閱讀400-600本書籍,事實上這是經過規劃的。譬如我今年要達成某一個目標,那我會問我自己,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我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知識?也許是領導的能力?也許是如何行銷?也許是如何授權?也許我現在最缺乏時間管理。當我列出這四項之後,我會把它們依照優先順序排列。

假設我覺得目前我行銷能力最差,但一個企業的成功90%是靠行銷,這時我可能會花1個月、2個月、3個月甚至1整年的時間,只學行銷這門學問。當我把行銷學得非常好的時候,它已經對我實質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幫助和影響。

一旦這方面掌握了重要觀念,我會問自己為了要達成我的目標,下一個所需要學習的資訊或知識到底是什麼?假設是時間管理,我就會去閱讀時間管理的書籍,上所有時間管理的課程,然後按部就班地依照他們的方式來全力實踐。

成功者永遠在路上 一名求職成功者的經驗 成功者不比你我更高明

老師說:花錢的時候我們或許大手大腳,或許精打細算,可是在花時間的時候,可曾仔細打算?

忽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頓生羞愧。我日日記帳已經三四年,但是時間管理卻斷斷續續。去年買的手帳沒有寫滿,常常想的起來就記一筆,想不起來也就睡到日上三竿。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就隨波逐流,就無聊,就做什麼都可以。如果有目標,比如明年考研,今年出國,或者今年要晉升,明年要買房,那麼想必忙的不可開交,都朝著目標努力。

目標,決定了你的時間分配。想要擁有好身材,下了班就不能聚餐燒烤夜宵喝酒,而是去健身房流汗,回家洗衣服;想要學好英語,就要課餘再抽時間聽說讀寫反復練習。沒有目標的人才會一直泡在網吧,整天麻將,KTV,夜場流連,因為他們想不到更好的浪擲青春的方式了。但是只要再過三五年,很快就會發現這種碌碌無為讓人悔恨,不用到臨死前就已經可以感悟了。

那些想做要做的事情,請趕緊做,因為明天和意外不知道誰先來臨。每一個明天,都會變成現在。而現在,就是昨天期待的明天。所以,珍惜珍惜。

60個生活好習慣,細節決定美好生活 人生的27個好習慣 關於習慣的名言

得了名利,也不成功,因為輸掉了整個人生

文/郭震海

某專家講如何辨別真正的成功人士,說有六個方面:第一,自己不開車;第二,沒有名片;第三,衣服上沒有商標;第四,住址裡沒有社區名,只有門牌號;第五,經常在郊區活動;第六,包裡現金很少。結果一位農民打斷專家的話說:“我們村全是這樣的人。”

這是一則小幽默。我讀完後,感覺一點也不可樂。這則小幽默裡實際隱藏著大智慧:當我們拼命去追求一些東西的時候,從一個點奔跑到另一個點,接二連三奔跑過後,突然發現又回到了原點。過去,我們曾經叛離過鄉村,以“逃出農門”為榮,浩浩蕩蕩湧現在燈紅酒綠的都市,為了追求所謂的成功人生,起早貪黑,緊繃的神經一刻也不得鬆懈。某一日,行走在鄉下,突然發現原來農人們的生活,正是我們夢寐以求的生活。

農人們或許沒有多少錢,也沒有車子可開,穿的也不是名牌,吃的是自家田裡生長出來的最健康的五穀雜糧,他們悠閒地走在灑滿金色陽光的田間小道上,哼著小曲兒,是那般的逍遙快活。於是,一些曾經逃離鄉村,久居都市的人,又開始返鄉,一些人曾經穿著布衣長大,後來穿多了各類名牌,又開始追求布衣,一些人吃多了大魚大肉,又開始懷念五穀雜糧。

前幾年聽到一個故事,說一個人拼命掙錢,四處打拼,目的是為了將來有錢了,能安安穩穩地坐在池塘邊的遮陽傘下釣魚。為此,他奮鬥了大半輩子真的成了富翁,人也老了。當他來到池塘邊時,發現遮陽傘下坐著一個人,正在優哉遊哉地釣魚,原來是自己的初中同學,他已經在池塘邊懶洋洋地過了大半輩子這樣的生活。

英國有一位科學家叫甘珀森,他提出了一個反概率理論,理論的核心內容是:概率具有矛盾的一面,即越有可能發生的事情並不一定能夠發生,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卻有可能發生。他列舉了大量例子來驗證自己的理論。比如,你從你的轎車中隨手扔出一根剛剛燃燒過的火柴,看似熄滅了,竟引發了一場森林大火,而在家中,你用了幾盒火柴、一摞報紙,居然沒能點著堆滿了幹木柴的火爐;()經過漫長等待,你的薪水終於漲了百分之十,然而到了月底你才發現,所剩餘額居然還沒有以前多;買了最多彩票的那個人,中獎的幾率居然低於很多遠沒有他買得多的人……

什麼是成功人生,其實,真正的成功沒有定律,如果套用甘珀森提出的反概率理論,即越渴望成功的人並不一定成功;欲望越小,追求越少的人反而越成功。

人生在世,渴望成功的附帶條件越多會越失敗,期望越高會越感覺累,欲望越多最終會發現越不夠完美。一個人為了追求成功人生,很容易成為“成功”的奴隸,他失去的不僅僅是幸福,而是自我。現在流行問:“你幸福嗎?”其實真正的幸福不是問出來的,它或許就藏在某個最不起眼的角落裡,或許就在你的一個轉身之間。人各有不同,幸福也千差萬別,凡事多問問自己的內心,其實人只要尊重自己的內心活著,就是一種最大的幸福。

經常聽到有人說,不開心、不快樂,要不就是很煩、很無聊、很沒有意思,這歸根結底是誘惑太多,欲望太多,什麼都想得到,什麼都渴望擁有,攀比、糾結,爭鬥,在強大的利益面前看似得到了一些東西,實際也失去了另一些東西。

上帝是公平的,得到其實是另一種失去。據說,有一個成功人士,在臨終前感慨地說,我的一生都在為名為利拼搏、努力、奮鬥,雖然得到了名利,但我並不成功,因為我輸掉了整個人生。

關於成功的名言 名人成功的故事 成功的花

成功者學習別人的經驗,一般人學習自己的經驗

成功者學習別人的經驗,一般人學習自己的經驗。我剛剛提到一般人通常沒什麼成功經驗,所以最成功的人士,都是在學習其他成功人士的經驗和方法。只要你能夠瞭解成功的人做哪些事情、採取哪些行動,只要跟他們做同樣的事情,你就一定可以成功。

事實上,有很多人認為你只要學習成功者的想法、擁有成功者的特質和態度這樣就可以成功了。這些都很好,但是我覺得還不夠。假設你不做成功者做的事情,你要成功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人的成就取決於他的行動,只有行動才會讓你成功。所以我們千萬要仔細研究全世界最成功的人士到底每天在做什麼,他每天跟你做哪些不一樣的事情,他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他如何分配資源,他如何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達成目標。

我個人成長的方式有以下幾種:第一種,跟世界級的人物交朋友,跟他們學習。我時常提到一個觀念,只有第一名可以教你如何成為第一名,第二名他只能分享第二名的經驗,畢竟他不是第一名。第一名跟第二名可能只有一點點的差別,可是這一點點的差別十年、二十年之後相差就可能是十萬八千里。所以每一點都需要掌握,每一個關鍵都需要重視。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最重要的成功秘訣就是跟世界一流的人物學習,因為只有他們知道如何快速地激發自我的潛能,我們可以借由他們成功的經驗以及他們過去幾十年來積累的智慧,幫助我們自己避免犯一些錯誤,減少摸索的時間,快速達成我們的目標。這是我個人成功以及我個人學習最重要、最重要的方式。

假設你今天看了這本書什麼都沒有學到,你只需要記住一點,你要成功,就必須跟成功者在一起;你要成為頂尖人物就必須跟頂尖人士在一起;你想要成為音樂家,就必須跟音樂家做朋友;你想要成為運動員,你必須跟頂尖的運動員在一起。因為物以類聚,這個道理長久不變。只要你能夠進入那個環境,跟他們學習,照著他們的方法,採取同樣的行動,你一定可以達成你要的結果。

問:陳老師您在演講的過程當中,不斷地提到您個人每天持續追求進步。我也發現現在的人愈來愈喜歡追求個人的成長,但是,怎樣才能夠做最有效率的進修?一般人應該從何處著手,對他們比較有幫助?

答:關於這個問題,我個人也是摸索了非常久。因為幾乎很少有課程是教別人如何去學習,所以我個人大概也摸索了十年的時間,才發現學習事實上是需要有計劃的。

大部分的人學習是沒有計劃的,有人跟他講某本書非常好,他就趕快去買一本來看。看了的確是有幫助,但可能不是他現在所需要的資訊,所以無法立竿見影。()一般人的資源和時間又是很有限,當他看的書籍或是上的課程沒有辦法立刻幫助他產生效果,事實上他便是在浪費自己的時間和金錢,這樣的學習效果是有限的。

過去3年內我平均一年閱讀400-600本書籍,事實上這是經過規劃的。譬如我今年要達成某一個目標,那我會問我自己,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我需要具備哪些條件和知識?也許是領導的能力?也許是如何行銷?也許是如何授權?也許我現在最缺乏時間管理。當我列出這四項之後,我會把它們依照優先順序排列。

假設我覺得目前我行銷能力最差,但一個企業的成功90%是靠行銷,這時我可能會花1個月、2個月、3個月甚至1整年的時間,只學行銷這門學問。當我把行銷學得非常好的時候,它已經對我實質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幫助和影響。

一旦這方面掌握了重要觀念,我會問自己為了要達成我的目標,下一個所需要學習的資訊或知識到底是什麼?假設是時間管理,我就會去閱讀時間管理的書籍,上所有時間管理的課程,然後按部就班地依照他們的方式來全力實踐。

成功者永遠在路上 一名求職成功者的經驗 成功者不比你我更高明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