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一個心理陽光的孩子? 第一,訓練孩子獨處的能力 心理學家說,安全感不是依賴感,如果一個孩子需要熱情而穩定的感情聯繫,
他也需要學會獨處,比如讓他自己呆在安全的房間裡。 孩子獲得安全感,不一定需要父母時刻在場,即便他看不見您,他心裡也會知道您在那裡。 專家說,對於孩子的各種需要,大人需要去“回應”,而不要事事“滿足”。 第二,滿足孩子要有度 要人為地制定一些界限,不能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要求。 “能夠心情愉悅的另一個前提,是孩子能承受生活中那些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望。” 兒童精神病科醫生湯瑪斯博士告訴我們,“只有當孩子明白了一個道理,即能獲得某種東西並不取決於他的欲望,而是取決於他的能力,他才能得到內心的充實快樂。” 孩子越早明白這個道理,他的痛苦就越少。 一定不要總在第一時間滿足孩子的願望。
正確的做法是,拖延一些。 比如,孩子餓了,可以讓他等上幾分鐘。 不要屈從于孩子的所有要求。拒絕孩子一些要求會更有助於他獲得精神的平靜。 在家庭中接受這種“不如意的現實”的訓練,會使孩子有足夠的心理承受能力,來面對將來生活中的挫折。 第三,孩子發火的時候冷處理 孩子發火,第一個辦法是轉移注意力,想辦法讓他去自己的房間發火。沒有了觀眾,他自己慢慢地就會安靜下來。 適當的懲罰,並貫徹到底。 說“不”的策略:不要乾巴巴地說不,要給孩子解釋為什麼不行。 即便孩子聽不懂,他也能懂得你對他的耐心和尊重; 家長之間要意見一致,不能一個說行,一個說不;禁止一件事情的同時可以給他做另外一件事的自由。
第四,正視他的缺陷 如果孩子和別的孩子不同,比如孩子太胖了,耳朵形狀有問題,或者性格與行為很偏激,家長一定不要否認這些事實,而是積極和他討論,尋找解決辦法,或者接受現實。 在這方面,去找專家是最好的辦法,因為小孩子一般會把專家(比如醫生)的話當回事。 第五,批評,對事不對人 批評孩子要就事論事。比如,孩子弄壞了媽媽的首飾,這樣說是對的:“你看,如果你去玩你沒權利玩的東西,就會發生這樣糟糕事。” 這樣說是錯的:“你太壞了,你怎麼能弄壞我的首飾呢?你成心不讓媽媽戴了!” 第一句明確告訴了孩子,他的錯誤在於他“動了不該動的東西”,並沒否定孩子的人品。 第二句話則為孩子定了性,
使他很沮喪,打擊了他作好孩子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