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詩詞名句

晏幾道: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蝶戀花·醉別西樓醒不記》

晏幾道

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雲,
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衣上酒痕詩裡字,點點行行,
總是淒涼意。
紅燭自憐無好計,夜寒空替人垂淚。

賞析:

這首小詞寫別後的淒哀愁情。上片寫醉夢醒來,記得的只是因離別痛苦難遣而大醉以澆離愁,醒來更感慨人生如夢如雲,聚無由,散去容易,眼下只剩自己一人獨對斜月畫屏,淒涼孤寂不盡。開篇破空而起,直陳與伊人醉中分別。緊接化用唐詩,形容聚會之短,分別之易。以下專就月夜憶人著筆生髮。畫屏閑展見出臥不合眼,

環境空寂。下片寫聚時的酒痕詩字,現在睹物懷人,無不都是淒涼哀傷,連紅燭油流,也覺得替人流傷心淚。全詞語淡情深,句句淒哀。結尾賦紅燭以人性,更顯淒涼。風格婉約,手法精妙。

《蝶戀花·夢入江南煙水路》

晏幾道

夢入江南煙水路,行盡江南,
不與離人遇。
睡裡消魂無說處,覺來惆悵消魂誤。
欲盡此情書尺素。
浮雁沉魚,終了無憑據。
卻倚緩弦歌別緒,斷腸移破秦箏柱。

賞析:

這首詞寫對戀人的無窮相思和無盡的離愁別緒。上片寫夢尋。“夢入江南”直接切入夢境,借“煙水”意象點染江南水鄉迷茫、浩渺的景物特徵,也顯示出夢境的迷離恍惚。“行盡江南”幾千里,寫其在江南四方求索之急切與艱苦。“離人”句方始點明詞人苦苦求索之物件與目的,

而“不遇”則流露了夢尋離別美人情侶的失落與悵恨。“睡裡”、“覺來”兩句則概括了詞人對情侶魂牽夢繫,日思夜想的苦戀情懷,“消魂”傷神之狀。下片寫夢尋不見,托魚雁傳書也無准信,再去倚箏弦以寄託相思,卻是撫奏遍箏柱緩弦,奏出來的都是離愁別緒的悲曲。全詞不著一“愁”字,但處處言愁。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作者:晏殊

原文: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注釋:

1、蝶戀花:又名“鳳棲梧”“鵲踏枝”等。唐教坊曲,後用為詞牌。《樂章集》《張子野詞》併入“小石調”,《清真集》入“商調”。趙令畤有《商調蝶戀花》,聯章作《鼓子詞》,

詠《會真記》事。雙調,六十字,上下片各四仄韻。
2、檻(jiàn):古建築常於軒齋四面房基之上圍以木欄,上承屋角,下臨階砌,謂之檻。至於樓臺水榭,亦多是檻欄修建之所。
3、羅幕:絲羅的帷幕,富貴人家所用。
4、不諳(ān):不瞭解,沒有經驗。諳:熟悉,精通。離恨:一作“離別”。
5、朱戶:猶言朱門,指大戶人家。
6、凋:衰落。碧樹:綠樹。
7、彩箋:彩色的信箋。尺素:書信的代稱。古人寫信用素絹,通常長約一尺,故稱尺素,語出《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兼:一作“無”。

翻譯:

清晨欄杆外的菊花籠罩著一層愁慘的煙霧,蘭花沾露似乎是飲泣的露珠。羅幕之間透露著縷縷輕寒,一雙燕子飛去。明月不明白離別之苦,斜斜的銀輝直到破曉還穿入朱戶。

昨天夜裡西風慘烈,凋零了綠樹。我獨自登上高樓,望盡那消失在天涯的道路。想給我的心上人寄一封信。但是高山連綿,碧水無盡,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處。

賞析:

婉約派詞人許多傷離懷遠之作中,這是一首頗負盛名的詞。它不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點,而且具有一般婉約詞少見的寥闊高遠的特色。它不離婉約詞,卻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約詞。

起句“檻菊愁煙蘭泣露”,寫秋曉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籠罩著一層輕煙薄霧,看上去似乎脈脈含愁;蘭花上沾有露珠,看起來又像默默飲泣。蘭和菊本就含有某種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潔),這裡用“愁煙”“泣露”將它們人格化,將主觀感情移於客觀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

“愁”“泣”二字,刻畫痕跡較顯,與大晏詞珠圓玉潤的語言風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寫心情、渲染氣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新秋清晨,羅幕之間蕩漾著一縷輕寒,燕子雙雙穿過簾幕飛走了。

這兩種現象之間本不一定存聯繫,但充滿哀愁、對節候特別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為不耐羅幕輕寒而飛去。這裡,與其說是寫燕子的感覺,不如說是寫簾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輕寒,而且心理上也蕩漾著因孤孑淒淒而引起的寒意。燕的雙飛,更反托出人的孤獨。這兩句純寫客觀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來兩句“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從今晨回溯昨夜,

明點“離恨”,情感也從隱微轉為強烈。明月本是無知的自然物,它不瞭解離恨之苦,而只顧光照朱戶,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應怨恨它,但卻偏要怨。這種仿佛是無理的埋怨,卻有力地表現了女主人公離恨的煎熬中對月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悵觸。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過片承上“到曉”,折回寫今晨登高望遠。“獨上”應上“離恨”,反照“雙飛”,而“望盡天涯”正從一夜無眠生出,脈理細密。“西風凋碧樹”,不僅是登樓即目所見,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臥聽西風落葉的回憶。碧樹因一夜西風而盡凋,足見西風之勁厲肅殺,“凋”字正傳出這一自然界的顯著變化給予主人公的強烈感受。()景既蕭索,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裡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歎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人又孤獨,幾乎言盡的情況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現出一片無限廣遠寥廓的境界:“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裡固然有憑高望遠的蒼茫之感,也有不見所思的空虛悵惘,但這所向空闊、毫無窒礙的境界卻又給主人公一種精神上的滿足,使其從狹小的簾幕庭院的憂傷愁悶轉向對廣遠境界的騁望,這是從“望盡”一詞中可以體味出來的。這三句儘管包含望而不見的傷離意緒,但感情是悲壯的,沒有纖柔頹靡的氣息;語言也洗淨鉛華,純用白描。這三句是此詞中流傳千古的佳句。

高樓騁望,不見所思,因而想到音書寄遠:“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彩箋,這裡指題詩的詩箋;尺素,指書信。兩句一縱一收,將主人公音書寄遠的強烈願望與音書無寄的可悲現實對照起來寫,更加突出了“滿目山河空念遠”的悲慨,詞也就這渺茫無著落的悵惘中結束。“山長水闊”和“望盡天涯”相應,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處”的慨歎則更增加搖曳不盡的情致。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