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
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賞析:
本篇為熙寧九年丙辰(1076)把酒賞月而作。時蘇軾出川宦遊,滯留密州,生活上與胞弟七年闊隔,政治上同變法派意見抵牾。中秋之夜,望月懷人,感慨身世,激蕩出如許感喟遐思。詞由探詢月輪開始、開闕年代搖曳入題,足見對超塵表示興趣。繼而虛幻憧憬乘禦清風歸返,
《西江月》
蘇軾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
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
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賞析:
這首詞題或作《梅》、《梅花》。《野客叢書》:“蓋悼朝雲而作。”蘇軾侍妾朝雲,隨詞人徒嶺南,不久即去世,時年三十二歲。秦觀曾寫詩說她美如春園,眼如晨曦。蘇軾把她比為“天女維摩”。朝雲是虔誠的佛教徒。蘇軾另有詩悼念她。此詞通過詠嶺南梅花,讚揚朝雲“玉骨”、“冰姿”和“仙風”,敬仰她不懼“瘴霧”而與詞人一道來到嶺南瘴癘之地。“素面”、“洗妝”兩句寫朝雲天然麗質,不敷粉臉自白,不搽胭脂嘴唇自紅。“高情”句,是感謝朝雲對自己純真高尚的感情一往而深;“同夢”寫與朝雲互為知己的情誼,而不能“同夢”,
《水龍吟》
宋·蘇軾
似花還似非花,
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
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嬌眼,
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
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
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
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
點點是離人淚。
賞析:
本詞構思巧妙,刻畫細緻,詠物與擬人渾成一體,把楊花比喻為一個想離家出走、萬里尋郎的思婦。楊花雖然像花,但沒有鮮豔的色彩,沒有美麗的姿質,沒有人憐香惜玉,任憑它被東風吹落。它離開枝頭,好似孩子離開了家,它傍在路旁,像是無家可歸的流浪兒。看上去楊花似乎對楊樹無情無義,實際上卻是含有深情。它團團逐隊成球,滾動中損壞了柔腸,它躺在路邊,似在睡覺,聚而又散,散了又聚,像是很困的女子,嬌眼睜睜又閉上眼睡去了。夢中,她隨著春風,萬里漂泊,苦苦尋覓,尋覓情郎。一陣風起,吹得楊花四散,好似夢中少女,被鶯叫聲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