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自己生存命脈的6個關鍵步驟
文/托尼·施瓦茨
改變是一件很難的事。"新年決心"幾乎都是以失敗告終的。但是在我的公司The Energy Project,我們設計了一種經檢驗有效而持久的做出改變的方法,不管是對我自己的生活,還是對我們的客戶來說,都很有效。
我們方法的理論基礎是,人是習慣動物。我們行為的95%都是習慣性的,或者是對一個強烈的外部刺激的反應。只有5%的選擇是有意識的、自主的選擇。
1911年,數學家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憑直覺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結論在差不多100年後才得到研究人員的證實。"有一個大家都認為不言自明的真理,
我們大多數人過分誇大了意志力和紀律性的重要性。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和其他人所做的天才的調查表明,自我控制的作用非常有限,它會隨著每個有意識的自我約束的行為而逐漸衰竭。
為了實現持久的改變,我們應該少依賴前額皮質(prefrontal cortex),多依賴大腦原始的部分,也就是習慣形成的那部分。
簡單地說就是,越是程式化的、慣例性的行為,做起來需要的精力就越少,自動重複發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下面是實現持久改變的六個關鍵步驟:
1、要高度精確和具體。
設想一個典型的新年決心——"經常運動"。這樣的決心註定實現不了。如果你提前定好運動的日子和時間,以及每次去做哪種運動,你實現決心的幾率就會大很多。
比如說,你計畫每週一、週三、週五早上6點做30分鐘鍛煉心血管的運動。如果有你不能控制的力量導致你某天不能做運動,就自動改為週六上午9點做這項運動。
研究人員將之稱為"執行意圖",它能極大地提高你成功的幾率。
2、一次只進行一項新的挑戰。
這些年來,我形成了各種各樣的習慣,從減肥訓練和跑步,到每天早上不間斷地做90分鐘最重要的事之後再休息,以及週六早上花90分鐘與妻子聊聊上周的生活。
每次,
電腦可以同時運行幾個程式,但是人類在一次只執行一個程式時,才運行得最好。
3、不要太多,不要太少。
我們在改變自己的生活時,最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我們要求太高,承受不了。想想一下,多少年了,你都沒有運動過,忽然之間,你精神大振,計畫每天慢跑30分鐘,每週跑5天。結果很可能是,你發現那麼大量的運動太痛苦了,沒跑幾天你就放棄了。
我們也很容易走向另一個極端,那就是努力得不夠。你計畫每週3天,每天午飯時間走路10分鐘,你也堅持了下來。問題是幾周之後,你感覺體重一點也沒減少,
真正能獲得進步的唯一方法是挑戰你現在所處的舒適地帶。找到一個中間地帶——既能有效地推動你,讓你感覺到收穫;也不會太過分,讓你不想再堅持下去。
4、避免誘惑。
假設你坐在一盤芳香的加巧克力顆粒餅乾面前很長時間。節食的願望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失殆盡,因為節食的計畫是建立在有規律地抵制喜歡吃的食物的基礎上的。最後,我們用盡了自己有限的自我控制能力。
同樣,當你正在做一項需要你的全部注意力的專案時,你努力控制自己不去回復不斷出現的新郵件,你的控制力也會慢慢減弱。
唯一可行的辦法就是避免這些誘惑。對於電子郵件,有效的方法就是,
5、找出阻力所在。
從我們一直都在做的事情上,我們能獲得舒適感和安全感,即使這些事情從根本上講對我們並無益處。研究人員羅伯特·肯根(Robert Kegan)和莉莎·拉黑(Lisa Lahey)將之稱為"改變的免疫力"。他們發現,即使是最強烈的改變決心,也同樣會被"對抗性的"、同樣強烈的、但是通常我們察覺不到的、拒絕改變的決心抵消掉。
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讓你的對抗性想法顯形。想一個你真心想做出的改變。然後問問你自己,
對於任何你想要啟動的改變,關鍵是把與之對抗的決心找出來,然後問問自己:"我怎樣設計這個做法,才能得到我想要的利益,同時又能把它的代價縮小到最低?"
6、堅信不疑。
改變是艱難的,是痛苦的。你會經歷無數次失敗。普通人要嘗試6次,才能最終實現一種改變。但是遵循上面的步驟,根據我自己的以及上萬個客戶的經驗,我可以向你保證,你一定會成功,甚至不需要經歷幾次失敗就能成功。
讀懂自己,方可讀天下
人生如書,讀不盡。人生如景,解不完……
我們總在不知不覺中打心底裡笑讀別人,讀別人的驕傲,讀別人稱不清自己幾斤幾兩,無端放大自己的優點或極度消沉悲觀……
古有一句話“讀人時反思自己”。愈是讀別人缺點的時候,愈應反思自己、讀自己,以取長補短,使自己不犯與別人同樣滑稽的錯誤。
人有一雙眼睛,生來可以看世界,讀別人。而要看自己也只能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一面,這一面也是朦朧而不真實的。在解讀自己時,常常有不少人總是戴著“放大鏡”無限放大自己的優點;對於缺點,更喜歡用一雙老花眼模糊而抹殺之,這個時候用的最多的方法是“自欺欺人”,首先不願意自己剖析自己的人,永遠也讀不懂自己……
讀不懂自己的人,更喜歡把自己裝在美麗的泡沫中,即便這種泡沫根本無法遮擋什麼。因為,不敢讀自己的人,首先是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
讀不懂自己的人,往往自怨自艾,由偏激導致懶惰,由衝動轉向消沉,把一切不如意都歸罪與客觀事物上。同樣用的是自己的軀體和名字來鑲嵌人生風景,但是風景裡多了一片悲涼和歎息……
唯讀別人不讀自己的人,命中註定成功與自己有些邀遠。即便是偶爾願意讀自己,也未必準確。那個活生生的真實的你,躲在成功與失敗的背後,只有靜下心來,用心去觸摸碰撞!
讀懂自己需要勇氣和毅力。因為讀懂自己決不是一時的衝動與斷章取義的剖析,它需要不斷的叩擊靈魂,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環境中對比自己的理智與衝動,愚蠢與聰明。讀懂自己還需要時時處處與人與事參照,也只有經常分析鑒別,相比之下才能在內心產生恐慌,形成心理壓力,從而誘發競爭的意念。所以,要將讀人與省己時時結合起來。
如果說讀別人是與人類智慧對話的話,那麼,讀自己則是擺脫蒙昧的理智途徑。能讀懂自己的人,都具有自知之明。自身的長短自己心裡最清楚,也只有這樣,才能將“別人贊我,與我未加一絲;別人損我,與我未減一毫”的境界相結合起來。從而淡泊名利,泰然處事!敢於解讀自己的人,是敢於面對現實的人。這樣的人心態平穩,遇事不驚不喜。善於認知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認識別人和世界。說到底,其實是一個個人的認識問題。所謂的“讀人莫如先讀己”、“要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風景”就是這個道理。現實中,我們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自己接觸的範圍,站在自己畫的那個圈子裡去看別人,看世界,看萬物。(勵志電影 )那麼,誰能定義世界,誰能定義人類?誰又能去定義自己呢?所以,假醜惡、真善美,絕對不是一個自己所能定義和解悟的。也就是說,生活中遇事一定要有大我精神,把自己的眼光無限放長放遠,不斷在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把不同的結論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看清別人,讀懂自己,才不致於走生活的彎路!也只有讀懂自己的人,才可以有一雙敏銳的目光洞察世間萬物。
總之,一個人,只有先認知了自己才可以去讀別人,才能夠去讀別人或天下。可以試問一下自己,當你讀別人的時候,是否帶著自己的觀點,自己是否己經有了是非的答案?這個時候你己經讀了你自己。因為你己經用了自己的道德尺規去衡量了別人。答案的精准與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認知度。
有一句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說的就是人們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看不清自己,這就需要我們時時把旁人當作一面鏡子,與他們溝通,善於聆聽他們的點撥,才能更好地讓自己切近成功!而不善於甚至不敢解讀自己的人,永遠與真實的自己隔著一堵厚重的牆,這是一種巨大的悲哀!因為讀不懂自己的人,首先就沒有一個清晰的尺規去領悟別人和衡量世界。
事實上,讀懂自己很難,塑造一個好的自己更難。在我心中,讀懂自己就是要用純潔的心去塑造自己。讀懂自己,就是要不斷地與自己談心,要與自己過意不去,在成功的時候總結失敗時的教訓,在失敗的時候查找成功時的經驗。讓自己無時無刻都要保持一個理性的頭腦才可以更加理性而全面的讀天下。
只有讀懂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讀懂人生大書,因為這部書的作者是自己,讀者也是自己。
事業成功的秘訣
文/孔曉雲
哈佛大學曾對100位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過調查,讓他們寫出5件令自己最後悔的事情來,調查結果顯示:75%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70%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49%的人後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也就是說,在被調查者當中,一生中最後悔的事,莫過於事業沒有成功,其他的尚在其次。
針對這頂調查,哈佛大學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研究的重點是,許多人懷揣夢想,年輕時也都曾努力奮鬥過。但為什麼最終一事無成呢?經過深入的探討,哈佛大學得出了一個關於成功的論段: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義的演講、討論,人生就會悄然發生變化。堅持數年之後,事業一定會成功。
哈佛大學在此觀點之上,又提出了相應配套的成功準則,即適當增加追求成功的必要投資。無論你的收入是多少,都要記得分成5份進行規劃投資:增加對身體的投資,讓身體始終好用;增加對社交的投資,擴大你的人脈;增加對學習的投資,加強你的自信;增加對旅遊的投資,擴大你的見聞;增加對未來的投資,增加你的收益。只要好好規劃落實,人生逐步就會有大量盈餘。
由此,哈佛大學給出了事業成功的秘訣:如果能長年堅持在每天晚上的8點到10點之間專注搞事業,同時又能將收入進行合理投資的話,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此外,談到事業的成功,哈佛大學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不是單獨以金錢衡量的。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生意人的帳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人生的帳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
讀別人的驕傲,讀別人稱不清自己幾斤幾兩,無端放大自己的優點或極度消沉悲觀……古有一句話“讀人時反思自己”。愈是讀別人缺點的時候,愈應反思自己、讀自己,以取長補短,使自己不犯與別人同樣滑稽的錯誤。
人有一雙眼睛,生來可以看世界,讀別人。而要看自己也只能在鏡子中看到自己的一面,這一面也是朦朧而不真實的。在解讀自己時,常常有不少人總是戴著“放大鏡”無限放大自己的優點;對於缺點,更喜歡用一雙老花眼模糊而抹殺之,這個時候用的最多的方法是“自欺欺人”,首先不願意自己剖析自己的人,永遠也讀不懂自己……
讀不懂自己的人,更喜歡把自己裝在美麗的泡沫中,即便這種泡沫根本無法遮擋什麼。因為,不敢讀自己的人,首先是不願面對真實的自己。
讀不懂自己的人,往往自怨自艾,由偏激導致懶惰,由衝動轉向消沉,把一切不如意都歸罪與客觀事物上。同樣用的是自己的軀體和名字來鑲嵌人生風景,但是風景裡多了一片悲涼和歎息……
唯讀別人不讀自己的人,命中註定成功與自己有些邀遠。即便是偶爾願意讀自己,也未必準確。那個活生生的真實的你,躲在成功與失敗的背後,只有靜下心來,用心去觸摸碰撞!
讀懂自己需要勇氣和毅力。因為讀懂自己決不是一時的衝動與斷章取義的剖析,它需要不斷的叩擊靈魂,把自己放在不同的環境中對比自己的理智與衝動,愚蠢與聰明。讀懂自己還需要時時處處與人與事參照,也只有經常分析鑒別,相比之下才能在內心產生恐慌,形成心理壓力,從而誘發競爭的意念。所以,要將讀人與省己時時結合起來。
如果說讀別人是與人類智慧對話的話,那麼,讀自己則是擺脫蒙昧的理智途徑。能讀懂自己的人,都具有自知之明。自身的長短自己心裡最清楚,也只有這樣,才能將“別人贊我,與我未加一絲;別人損我,與我未減一毫”的境界相結合起來。從而淡泊名利,泰然處事!敢於解讀自己的人,是敢於面對現實的人。這樣的人心態平穩,遇事不驚不喜。善於認知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認識別人和世界。說到底,其實是一個個人的認識問題。所謂的“讀人莫如先讀己”、“要學會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風景”就是這個道理。現實中,我們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站在自己接觸的範圍,站在自己畫的那個圈子裡去看別人,看世界,看萬物。(勵志電影 )那麼,誰能定義世界,誰能定義人類?誰又能去定義自己呢?所以,假醜惡、真善美,絕對不是一個自己所能定義和解悟的。也就是說,生活中遇事一定要有大我精神,把自己的眼光無限放長放遠,不斷在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把不同的結論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看清別人,讀懂自己,才不致於走生活的彎路!也只有讀懂自己的人,才可以有一雙敏銳的目光洞察世間萬物。
總之,一個人,只有先認知了自己才可以去讀別人,才能夠去讀別人或天下。可以試問一下自己,當你讀別人的時候,是否帶著自己的觀點,自己是否己經有了是非的答案?這個時候你己經讀了你自己。因為你己經用了自己的道德尺規去衡量了別人。答案的精准與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認知度。
有一句話“旁觀者清,當局者迷”。說的就是人們常常把自己放在一個特定的環境下,看不清自己,這就需要我們時時把旁人當作一面鏡子,與他們溝通,善於聆聽他們的點撥,才能更好地讓自己切近成功!而不善於甚至不敢解讀自己的人,永遠與真實的自己隔著一堵厚重的牆,這是一種巨大的悲哀!因為讀不懂自己的人,首先就沒有一個清晰的尺規去領悟別人和衡量世界。
事實上,讀懂自己很難,塑造一個好的自己更難。在我心中,讀懂自己就是要用純潔的心去塑造自己。讀懂自己,就是要不斷地與自己談心,要與自己過意不去,在成功的時候總結失敗時的教訓,在失敗的時候查找成功時的經驗。讓自己無時無刻都要保持一個理性的頭腦才可以更加理性而全面的讀天下。
只有讀懂自己的人,才能真正讀懂人生大書,因為這部書的作者是自己,讀者也是自己。
事業成功的秘訣
文/孔曉雲
哈佛大學曾對100位60歲以上的老人進行過調查,讓他們寫出5件令自己最後悔的事情來,調查結果顯示:75%的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導致一事無成;70%的人後悔在年輕的時候選錯了職業;62%的人後悔對子女教育不當;57%的人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49%的人後悔沒有善待自己的身體。也就是說,在被調查者當中,一生中最後悔的事,莫過於事業沒有成功,其他的尚在其次。
針對這頂調查,哈佛大學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研究的重點是,許多人懷揣夢想,年輕時也都曾努力奮鬥過。但為什麼最終一事無成呢?經過深入的探討,哈佛大學得出了一個關於成功的論段:人的差別在於業餘時間,而一個人的命運決定於晚上8點到10點之間。每晚抽出2個小時的時間用來閱讀、進修、思考或參加有意義的演講、討論,人生就會悄然發生變化。堅持數年之後,事業一定會成功。
哈佛大學在此觀點之上,又提出了相應配套的成功準則,即適當增加追求成功的必要投資。無論你的收入是多少,都要記得分成5份進行規劃投資:增加對身體的投資,讓身體始終好用;增加對社交的投資,擴大你的人脈;增加對學習的投資,加強你的自信;增加對旅遊的投資,擴大你的見聞;增加對未來的投資,增加你的收益。只要好好規劃落實,人生逐步就會有大量盈餘。
由此,哈佛大學給出了事業成功的秘訣:如果能長年堅持在每天晚上的8點到10點之間專注搞事業,同時又能將收入進行合理投資的話,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此外,談到事業的成功,哈佛大學認為,一個人的成就,不是單獨以金錢衡量的。而是一生中你善待過多少人,有多少人懷念你。生意人的帳簿,記錄收入與支出。兩數相減,便是盈利。人生的帳簿,記錄愛與被愛,兩數相加,就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