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安妮日記讀後感600字

安妮日記讀後感600字(一)

再一次翻開它,我已經又長大了半歲。可能正是這個原因吧,我看見的《安妮日記》已經不一樣了。

裡面講的是一個在二戰時期猶太小女孩安妮兩年的密室生活:

在安妮13歲生日後不久,因為當時是法西斯主義,猶太人慘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凡丹夫婦和他的兒子彼得;杜瑟爾醫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雷爾、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後屋,安妮在日記裡一直稱它為“密室”。

安妮自從搬到荷蘭以後,就一直生活在陰森的密室裡,白天不能打開窗簾,

怕別人看見,晚上只能打開一點點窗戶透透氣,但立刻就要關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後就不能用水了,因為隔壁會聽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氣暴躁,經常大吵大鬧,克雷爾的體弱多病,外面不斷傳來的猶太人被殺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寧。

在密室生活的兩年裡,正處於花季少女時期的安妮,在極度的恐慌與不愉快下,在暗淡無光的密室裡, 度過了少女成長的關鍵時期。然而她卻毫無辦法,因為他們是走到處處都會受到德國人歧視的猶太人。戰爭的殘酷令我們無法想像。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來到的時刻,納粹分子沖進了公司的後屋,逮捕了這些猶太人,結束了他們兩年的密室生活,最後,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媽媽,凡丹夫婦一家,

杜瑟爾都慘死在集中營裡。克雷爾被送往德國服勞役,中途逃脫;只有安妮的爸爸活著走出了集中營。

慘澹的生活並沒有改變安妮,她還是個愛說愛笑的女孩子。只是最終並沒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從安妮的這些日記中,戰爭的殘酷無情已經敗露無疑。

這並不是安妮一個人的日記,這是二戰時期千千萬萬猶太人的心聲。當時的猶太人,可以說為了怎樣給他們設計刑法,德國的警-察和法院的人都想成傻子了。安妮和其他猶太人一樣,渴望自由。

由此我想到了許多許多,我覺得這本日記不僅是在訴說安妮的心情,而且是在描述戰爭的痛苦。法西斯,這個曾經奪取幾百萬猶太人生命的詞;希特勒,這個曾經讓千千萬萬德國人感到恥辱的名字!戰爭不僅能使每個人心驚肉跳,

讓任何一個人可能死去,最重要的是它能將美好的和平毀於一旦!

我真的希望,不論在哪個國家,在什麼時候,都永遠不要再出現戰爭這個字眼兒。只有全世界的每個人都和平相處,人類才會有大發展。如果地球真的分-裂成了幾塊,只要人類的心還接在一起,就一定能夠渡過難關。但是,人類的心如果被戰爭隔開了,那就真的沒希望了。就像著名的通天塔傳說,只要人類沒有了和平與團結,就算通天塔真的建成了,也會轟然倒塌。所以和平是人類發展的橋樑。

希望大家記住,不管什麼時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安妮日記讀後感600字(二)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

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為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

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裡寫道。

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裡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著黎明並鼓勵別人,溫暖別人。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願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著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而隨時受著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裡,

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像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像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裡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後感600字(三)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裡的少女的日記嗎?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姑娘。再大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妮寫了兩年多的日記,從13歲寫到15歲。安妮父親經商,母親是家庭主婦,家裡還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姐姐——瑪格特。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全面推行獨裁統治,倡狂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家在1933年前往荷蘭避難,可是德國軍隊入侵荷蘭。希特勒視猶太人為劣等民族,想要將猶太人趕淨殺絕。八個人在秘密後屋裡度過了兩年難熬的時間。雖然有朋友們的幫助,但他們每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中。秘密後屋裡本來善良的人變得自私,外面原本忠厚的人也被逼的去偷去搶。然而有人告密,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格特最終被轉移到伯根_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

安妮的遭遇我十分同情,她寫日記的時候和我一樣大小,她當時在秘密後屋的生活艱難。我和她比真是天壤之別!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想想現在的生活,回憶安妮的生活,你就知道現在有多幸福,多快樂!安妮在秘密後屋裡並沒有絕望,她堅持讀書,寫日記,希望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裡當一位元作家和記者,施展自己的才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安妮在日記中寫下了她對友誼,對種族,對軍事等等的看法。在幾十平方的小天地裡,大家時刻擔心被發現,被抓走。他們經常空襲警報的驚嚇,飛機轟炸的威脅……安妮在日記中觀察仔細,文章通暢,描寫生動,著實讓人感到可驚可歎!

戰爭只能說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安妮對漫長的和平而痛苦的等待,換來的只是苦難和死亡。像安妮一樣苦苦等待和平的不止一個,讓我們大聲說出:“和平萬歲!團結萬歲!”

安妮日記讀後感400字(一)

《安妮日記》裡的小主人公安妮·弗蘭克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為什麼呢?那就跟我來吧!

《安妮日記》講述的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和人在密室裡的真實記錄。安妮原來是居住德國的法蘭克福,由於有外來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從這時開始她把日記本當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並且把它取了個名字——吉蔕。也從這時開始,她用她的筆以一個作家的夢想記錄下了在密室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寫下了關於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種種問題。

他們從1942年7月6日躲進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裡,安妮也用日記恢復了原來的鎮定。雖然她寫的每一篇日記非常簡短,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復自由。

我想:在密室裡那麼泛味、苦悶,安妮也面對著種種恐懼、不安,可是她怎樣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寫日記來消除這些呢?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記》裡的日記很簡短,但是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這本書之所以可以選為世界名著,也因為它的真實和樸素,而也是它的真實、樸素,安妮的堅強自信把我給感動了。

安妮日記讀後感400字(二)

《安妮日記》是媽媽推薦給我讀的一本書,據媽媽說她小時候讀完這本書很受震撼。我在寒假期間也閱讀了這本書,讀了之後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我還想把這本書介紹給更多的讀者。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這本書記敘了在荷蘭被德國納粹佔領的兩年中,13歲的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進狹小的密室中,他們猶如坐在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山口上,腳下是滾燙的岩漿,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憤怒、恐懼、絕望、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端與特殊的環境下,安妮從沒有絕望!堅持學習寫日記,記錄了周圍環境、人與事對自己的考驗、磨礪和成長的經歷。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為社會做出貢獻。她用她的堅強快樂去鼓舞身邊那些絕望到極點的大人們,使他們重燃信心和勇氣。

也許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困難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會給我們啟迪和激勵。她那種歷經磨難而樂觀向上的態度,身處絕境卻不放棄希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進,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

安妮日記讀後感400字(三)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為這樣一個年僅十四五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鐵證。特別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醜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嗎?

安妮的故事, 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800字(一)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為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裡寫道。

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裡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著黎明並鼓勵別人,溫暖別人。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願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著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而隨時受著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裡,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像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像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裡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後感800字(二)

回到生命本質,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細審視,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與夢想。但事實是,我們一再地為生存忙碌時,我們就會對尋找和堅持棄權。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裡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1944),戰爭境況對德國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裡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裡,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資訊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德國納粹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繫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境像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藉口?”就像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麼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而13歲的安妮呢?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

安妮日記讀後感800字(三)

1942年—1944年,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雲佈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倖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裡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麼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像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歎,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後感600字(三)

你大概也有記日記的習慣,但你見過這樣的時刻處在死亡的威脅下的‘密室’裡的少女的日記嗎?

安妮是一個猶太小姑娘。再大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安妮寫了兩年多的日記,從13歲寫到15歲。安妮父親經商,母親是家庭主婦,家裡還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姐姐——瑪格特。1933年希特勒在德國全面推行獨裁統治,倡狂迫害猶太人。安妮一家在1933年前往荷蘭避難,可是德國軍隊入侵荷蘭。希特勒視猶太人為劣等民族,想要將猶太人趕淨殺絕。八個人在秘密後屋裡度過了兩年難熬的時間。雖然有朋友們的幫助,但他們每天還是生活在恐懼中。秘密後屋裡本來善良的人變得自私,外面原本忠厚的人也被逼的去偷去搶。然而有人告密,八人中除她父親外均遭不幸,安妮和姐姐瑪格特最終被轉移到伯根_伯森集中營,在1945年3月初(被解放的幾周前)因傷寒而死。

安妮的遭遇我十分同情,她寫日記的時候和我一樣大小,她當時在秘密後屋的生活艱難。我和她比真是天壤之別!安妮在日記中如實記錄了兩年間隱秘、艱苦的生活狀況,自己的寂寞、苦悶,對現實的恐懼、憎惡,對生的追求和期盼,對未來的嚮往和祝願,對戰爭、人性的深入思考,但是戰爭回報給她的卻是苦難和死亡。想想現在的生活,回憶安妮的生活,你就知道現在有多幸福,多快樂!安妮在秘密後屋裡並沒有絕望,她堅持讀書,寫日記,希望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裡當一位元作家和記者,施展自己的才能,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安妮在日記中寫下了她對友誼,對種族,對軍事等等的看法。在幾十平方的小天地裡,大家時刻擔心被發現,被抓走。他們經常空襲警報的驚嚇,飛機轟炸的威脅……安妮在日記中觀察仔細,文章通暢,描寫生動,著實讓人感到可驚可歎!

戰爭只能說是一種悲劇,它會摧毀我們在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安妮對漫長的和平而痛苦的等待,換來的只是苦難和死亡。像安妮一樣苦苦等待和平的不止一個,讓我們大聲說出:“和平萬歲!團結萬歲!”

安妮日記讀後感400字(一)

《安妮日記》裡的小主人公安妮·弗蘭克把我深深的感動了,為什麼呢?那就跟我來吧!

《安妮日記》講述的是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和人在密室裡的真實記錄。安妮原來是居住德國的法蘭克福,由於有外來人侵犯,她的一家就到了荷蘭的阿姆斯特丹。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歲的生日,她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一本精美的日記本,從這時開始她把日記本當成了自己最知心的朋友,並且把它取了個名字——吉蔕。也從這時開始,她用她的筆以一個作家的夢想記錄下了在密室生活的點點滴滴,也寫下了關於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種種問題。

他們從1942年7月6日躲進密室,到1944年8月4日,在這漫長的25個月裡,安妮也用日記恢復了原來的鎮定。雖然她寫的每一篇日記非常簡短,可是我們可以看出安妮很想恢復自由。

我想:在密室裡那麼泛味、苦悶,安妮也面對著種種恐懼、不安,可是她怎樣能用一種簡單的方法——寫日記來消除這些呢?這可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安妮日記》裡的日記很簡短,但是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這本書之所以可以選為世界名著,也因為它的真實和樸素,而也是它的真實、樸素,安妮的堅強自信把我給感動了。

安妮日記讀後感400字(二)

《安妮日記》是媽媽推薦給我讀的一本書,據媽媽說她小時候讀完這本書很受震撼。我在寒假期間也閱讀了這本書,讀了之後我也不禁受到了震撼,我還想把這本書介紹給更多的讀者。

《安妮日記》的作者是猶太女孩安妮。弗蘭克,這本書記敘了在荷蘭被德國納粹佔領的兩年中,13歲的猶太少女安妮一家躲進狹小的密室中,他們猶如坐在一個即將噴發的火山口上,腳下是滾燙的岩漿,火山隨時都有噴發的可能,憤怒、恐懼、絕望、悲傷、甚至瀕臨崩潰,就是在這樣一個極端與特殊的環境下,安妮從沒有絕望!堅持學習寫日記,記錄了周圍環境、人與事對自己的考驗、磨礪和成長的經歷。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為社會做出貢獻。她用她的堅強快樂去鼓舞身邊那些絕望到極點的大人們,使他們重燃信心和勇氣。

也許我們常常會因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輕言放棄,會因為一點小小的困難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會給我們啟迪和激勵。她那種歷經磨難而樂觀向上的態度,身處絕境卻不放棄希望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去學習。讓我們學會在逆境中磨練自己,在困難面前知難而進,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

安妮日記讀後感400字(三)

從這本日記中,我們看到一個純潔、率真又有鮮明個性的、活生生的少女形象。我們對她孩子氣的頑皮、倔強、焦躁、苦惱感到理解和同情;我們更為這樣一個年僅十四五歲的孩子對自己的嚴格要求,身處逆境卻不屈服、不沮喪,反而勤奮學習、懷抱理想的頑強性格感到欽佩。她在日記中記載的戰爭給人們帶來的恐懼、猶太人的悲慘遭遇是法西斯罪行的鐵證。特別令我們感動的是,安妮看到理想被粉碎,人性的醜惡暴露無遺,世界正在變成荒漠的可怕現實,感到無比痛苦的同時,仍然堅持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屈服於失敗,反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用汲取知識、精神上的充實,彌補物質的匱乏,追求心靈世界的最大自由。這些文字出自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之手,不是更給人以鼓舞嗎?

安妮的故事, 就像是一個天然的電影劇本,它承載了人類所有的美好詞彙——樂觀、信念、感恩、勇氣和愛。

安妮,你讓我們知道,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你讓我們知道,頹廢,空虛,迷茫,不過是糟踐自己;你讓我們懷念,你讓我們振作;你讓我們知道,要好好去愛,好好生活。

安妮日記讀後感800字(一)

那是一段並不美好的日子,剛過完13歲生日的女孩安妮跟隨家人躲藏在父親公司的頂樓上。為了不驚動別人,安妮做什麼事都是小心翼翼的,連上廁所和用水的時間都被控制,還常常擔驚受怕。在這樣的環境下安妮拿起筆記錄頂樓內每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她逐漸由一個任性的女孩變為成熟的少女。

“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安妮在日記裡寫道。

安妮是一個樂觀的女孩,字裡行間都透漏出她對未來的美好希望,她將溫暖帶給了周圍的每一個人。當人們都在黑暗中掙扎、絕望時,她正等待著黎明並鼓勵別人,溫暖別人。

安妮想當一名記者,但這個簡單的願望被當時的黑暗籠罩和淹沒,像海面上的泡沫一般,只能遠望而無法觸碰。但她依然懷著希望,用樂觀的眼神觀望現在,暢想未來。

日記本該是少年少女記錄日常,平凡而快樂的“流水帳”,而隨時受著死亡威脅的安妮卻留下了一本不一樣的日記!因為希特勒發動的戰爭,她的美好花季被埋葬在納粹集中營裡,冰冷黑暗的集中營成了她人生的句點。戰爭不是我能想像的,我也不期望有戰爭來臨,我只能敬佩和緬懷這位女孩,同時珍惜現在的時光。

“我希望在我死後,仍能繼續活著。”

她做到了!1947年,倖免遇難的安妮的父親,將安妮的日記整理後出版。迄今為止,日記已被譯成55種文字在全球發行三千萬冊,成為一筆人類共同的精神遺產。也許,在法西斯的瘋狂怒吼中,還有許多孩子在微笑著說:“我相信善良。”

我不敢去想像當時的情景,也無法可想,但日記裡自始至終滲透出的一份溫暖卻讓我無法忘記。戰爭能摧毀一切,但它無法摧毀人的心靈,正因為如此,才有了《安妮日記》,它寄託了一個少女的美好願望,記錄她對自己和社會的思考,感動和啟迪著我和更多人。

願安妮能將這溫暖永遠留在人世。

安妮日記讀後感800字(二)

回到生命本質,每一個人的生命都值得仔細審視,其實都有屬於自己的秘密與夢想。但事實是,我們一再地為生存忙碌時,我們就會對尋找和堅持棄權。

《安妮日記》是以一個小女孩的視角記述二戰期間密室裡的人的生活實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1942―1944),戰爭境況對德國納粹來說越來越緊迫,同時,他們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也在不斷加劇。安妮·弗蘭克隨著家人躲藏到父親公司的頂樓上,同時還有父親的朋友萬達安一家,隨後又來了一位猶太醫生。1942年7月,安妮剛剛過完13歲生日,他們就開始了躲藏生活,8個人在密室裡生活了25個月之久。白天他們不能說話不能穿鞋不能有任何動靜包括嚴禁上廁所,只有到晚上才能打破禁忌,他們只能依靠父親公司的同事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和獲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長的25個月裡,安妮用她的筆,用她要做個作家的夢想,支撐她記錄下頂樓內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長,她思考戰爭、反猶太人主義,思考與父母的關係、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的對生命有很深感悟的人。因為突然處於狹小的空間,突然面對每天被發現的恐懼,對死亡的恐懼,8個個性不一的人,對於繼續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現,人在困境下的真實的表現——這種真實本身所傳達出的資訊與意義就能讓所有人感受到一種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終被發現被逮捕送往納粹集中營。

一般人總是將《安妮日記》與控訴德國納粹的暴行或是一個小女孩的成長聯繫起來,但是不僅僅如此,在密室中發生的一切,“正當惡劣的環境像山一樣壓在人們頭上的時候,我們看到,特別是成年人,是立刻調整自己的行為,想方設法順應環境,還是在這種調整中以環境壓力作為放棄理想與原則的藉口?”就像萬達安先生在和平時期還能幫助初到荷蘭的弗蘭克先生,為什麼在這種絕境下卻表現出極端的自私去偷孩子們的食物?這也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而13歲的安妮呢?面對死亡的陰影,她的心靈一直是平和與真摯的。安妮說:“我常常沮喪,但從不絕望,我把這段躲藏的生活看作是有趣的冒險,它僅僅是趣味生活的美麗開端。當我抬頭凝望天空,我總會感到事情會越變越好,殘酷終將結束,和平與寧靜會重新來臨,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理想,也許有朝一日我能夠實現所有的夢想:我最大的夢想是成為一名記者並最終成為享譽盛名的作家。我仍然堅信,人們的內心是善良而美好的。”

所以,在閱讀《安妮日記》時,在大的戰爭背景下,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一種溫暖人心的東西。有一種歡快溫暖的種子縈繞在每一個角落,是安妮帶給周圍的每一個人的。她說:“我必須承認,坐在天窗下面,感覺到陽光照在你的面頰上,擁抱著一個可愛的男孩,有什麼比這更愉快嗎?”

安妮日記讀後感800字(三)

1942年—1944年,戰爭與種族滅絕的陰雲佈滿了天空,蓋世太保的鐵瓜伸向每一個無辜的猶太人,在歷史上上演了一場慘絕人寰的浩劫。安妮是位猶太少女,1942年7月,由於壓迫猶太人的風聲緊急,他們家和另外四名猶太人到她父親公司的“密室”躲藏。密室的生活十分枯燥,單調的飯菜、性格怪癖的居伴、幾年不能出門、用水和去衛生間都有非常嚴格的限制。不過值得慶倖的是,她所經歷的一切並沒有使她的心田荒蕪,那裡已經成為一片生機勃勃的希望的田野!安妮想成為作家和記者,可這個美麗的願望在當時那股勢不可擋的黑暗洪流下顯得那麼脆弱,像閃著彩光的泡沫。但是安妮仍寫道:“這場殘酷也會告終和平與安詳會重新回來。在此同時,我必須執著我的理想。也許有一天,我能實現我這些理想!”讀到此我仿佛看到一個不屈的靈魂在黑暗的密室中呐喊!經過密室中無數個漫漫日夜,安妮由一個任性、少不更事的女孩蛻變為一名成熟的少女。在安妮的15歲生日時,安妮有了驚人的成長。她已將自己的反省提高到了社會層次,開始思考男女平等等問題了:“現代婦女要爭取完全獨立的權利了!”“但獨立也不夠,婦女還應該獲得尊重!”“我譴責的是我們的價值系統,和不承認女人在社會中的角色多偉大、多困難,同時也多美的男人!”……實現在讓人難以想像的那樣一個戰火蔓延、人人自危、無數人倒在血泊中的時代,身居密室接近兩年的十五歲少女安妮居然能真知灼見地談起了男女平等這個深刻的社會問題!讀到此處,我不禁感歎,戰爭能摧毀一切,唯獨不能侵佔一顆堅強、勇敢、自由的心!我相信《安妮日記》會一直流傳下去,控訴戰爭與醜惡,宣揚和平與友善,用她真摯的文筆,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感動和啟迪一代又一代人!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