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軍奪寶隊觀後感
3月29日在力保廣場金逸影城觀看了由真實的二戰奪寶題材改編而成的《盟軍奪寶隊》,這部影片演員陣容空前強大,包括《諜影重重》、《極樂空間》馬特·達蒙、影帝讓·杜雅爾丹、《迷失東京》比爾·默瑞、《逃離德黑蘭》約翰·古德曼、《高斯福莊園》鮑勃·巴拉班、《唐頓莊園》休·博內威利等等。此外,剛剛憑藉《藍色茉莉》獲得本屆奧斯卡最佳女角色的凱特·布蘭切特也在主演之列,她是影片的唯一女主角,由她飾演的克雷爾·席夢改編自二戰真實女英雄蘿絲瓦蘭,忍辱負重潛伏在納粹軍中,記錄被納粹盜走的文物去向,
對於二戰,我們更多的印象是希特勒如何攻城掠地,卻不知道愛好藝術的他在戰爭中還有一個更偉大的計畫——建立自己史上最大的博物館。()在戰爭的後期,德國面臨戰敗的局勢,希特勒頒佈了一條密令《尼祿法令》,如果德國戰敗,他將摧毀自己掠奪的所有文化瑰寶。超過600萬件的文物岌岌可危,羅斯福總統簽署了組建盟軍奪寶隊的命令,他們是一群藝術工作者,沒有上戰場的經驗,卻自願上戰場去保衛岌岌可危的人類文明。《盟軍奪寶隊》便取材於這個偉大的真實故事。
這片影片吸引人的不是它是由真實的二戰故事改編而成,也不是影帝影后齊聚其中,而是奪寶隊員用生命捍衛人類文明的精神讓人感動落淚,
劇情很散,一支尋寶小分隊分成幾路各自出動,時間線和地點有點淩亂。本來就不到十個人,還分兩個小組四處跑。角色對話中的德語或法語因為沒有字幕提示,讓人看不明白,足見影片譯製過程中細節處理不夠完美。
美女與野獸觀後感(一)
迪士尼動畫片《美女與野獸》改編於法國古老神話,
影片中驚險、生動有趣的場面,俏皮又個性化的人物對話,真實又鮮明獨特的人物形象……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談談我的感受。
影片的敘事主題超越了經典童話中以英俊的王子與美麗的公主邂逅相愛的傳統愛情故事,而是美女拒絕高大俊俏的求婚者,
另外,《美女與野獸》並不是僅僅表達了愛情戰勝魔咒的主題,我所理解的更多是體現了愛的力量,懂得如何愛人,不僅愛情的愛,
優美的旋律、動聽的歌聲。這是很多迪士尼動畫片的特點,也是我最為欣賞的表現手法之一。片中很多對白的內容都是以歌唱的形式配上動聽的音樂來表現的,人物用歌唱代替單純的對話來表達當時的想法、感受。獨唱、二重唱、大合唱等多種形式,傳神的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從而使影片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誇張、擬人、對比的表現手法。城堡中的僕役被施了魔咒後,變成了通人性的物品,茶杯、蠟燭、檯燈、掃帚等物件都像活生生的人,它們有喜怒哀樂、會說話和走動,各管其職,各就其能。這樣一些奇特的形象,不但符合兒童奇思妙想的特徵,對於激發他們想像力也是很有幫助的。外表英俊但內心醜陋的柏加斯與外表兇惡但內心善良的野獸之間性格、遭遇、結局等方面的強烈對比,讓真正的正義與邪惡充分的展現在觀眾面前,更好的表現了影片的主題思想。正是這些誇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的使用,既豐富了人物的形象,又使影片更具童話色彩,增強了影片的表現力和吸引力。
美女與野獸觀後感(二)
迪士尼動畫片《美女與野獸》改編於法國古老神話,劇情敘述一位外表英俊的王子但性格暴躁,以自我為中心,從不懂得慈悲與寬容,後來被女巫施了魔法,變為野獸,他的城堡裡的一切也被施了魔咒,唯有王子學會如何愛人,一切才能變回原貌,後來美女貝兒為救父親而答應被野獸囚禁,在一群魔堡僕役穿針引線下,貝兒與野獸從針鋒相對到相知相守,經歷一番波折終於解開魔法的桎梏。
在這個離奇荒誕的世界裡,電影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雖然“美女與野獸”的愛情框架依然逃不脫俗套,但是,野獸與貝貝純真無雜的情感以及城堡裡每一位僕人的忠心與誠心神奇地把這個“俗套”的愛情故事帶進了每一位觀眾心中。觀眾都不禁為最後一片花瓣的凋零而懸起了心,在野獸變回了英俊的王子後與貝貝相擁而吻時那一刻,觀眾們才放下了懸起的心,並為螢幕上王子與美女的完美結局送上了祝福的微笑。
《美女與野獸》雖然是不極為荒誕浪漫的動漫,但是,它卻令成人也為之稱好,本人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影評貫穿了通古今縱中外的“情”。整部影片始終貫穿著愛情、親情、友情、主情,這些情無不乾脆、無雜、真摯,直撩觀眾心弦。
第二,影片的“邏輯”不強,令觀眾覺得輕鬆自如,宛如孩提時的簡單。關於這一點,我認為是所以卡通片的相通之處,也是卡通片的可貴之處。
第三,語言搞笑滑稽,;令人忍俊不禁。例如,野獸跟筆說:“我要一捆柴,快給我寫一封信”,筆邊寫邊問:“那原因是什麼?”野獸想了一會,說:“原因就是我需要一捆柴”。像這種不經意從角色口中說出的無厘頭語言充溢著整部影片,令片子增色不少。
另外,《美女與野獸》並不是僅僅表達了愛情戰勝魔咒的主題,我所理解的更多是體現了愛的力量,懂得如何愛人,不僅愛情的愛,還有親情的愛,友情的愛……主人公貝兒不僅外表美麗,她還是一個熱情、好學、善良、有愛心、懂得尊重別人的可愛女孩,她為了救父親而答應被野獸囚禁在魔堡內,體現她的孝心和勇敢,正是她的這些美好的品質,令了王子懂得了如何愛人,解救了王子和城堡了的一切。外表兇狠醜陋的野獸想要變回英俊的王子,必須學會如何愛人,懂得慈悲與寬容,這就是一個王子重拾美好心靈的過程。這不就是告訴我們外表美並不是最重要的,心靈美更為可貴。城堡中的僕役雖然平時總是受暴躁的野獸責備,但他們仍然留在野獸的身邊,一心一意幫助野獸和貝兒建立起感情,最終得以解開魔咒,這些都體現他們美好的品質。我們的孩子應該從小就學習如何愛人,學會以寬容和慈悲的心對待他人,避免形成傲慢、自私的性格,所以影片的主題思想是非常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的。
摩登時代觀後感(一)
影片《摩登時代》是描寫人和機器之間的衝突。故事是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當時美國工業因為轉用機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事業浪潮,主角夏爾洛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還有出毛病的吃飯機器。這些反應了機器時代所帶的恐懼與打擊。後來夏爾洛失業了而且進了監獄,因為他在監獄立了功的原因在監獄受到好待遇,出獄後他認為唯一不用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監獄,為了進監獄他不惜主動替人頂罪,然而事與願違監獄進不了,不過卻因禍得福得到了受他幫助的那個女孩的愛。
這部電影以喜劇的手法突出了世界經濟危機給失業工人帶來的痛苦,揭示了工人遭受資本家欺壓,榨盡他們最後血汗的嚴酷現實,招致國際資本勢力的群起反擊。工人在這種情況下忍受著生活和工作各方面帶來的壓力,引起精神方面的問題,造成社會問題,這實質上是個引人深思的社會現象。告誡各位企業家在創造利潤時不要忘了顧及工人的利益,工人是創造利潤的最重要工具,沒有工人的付出企業的利潤就不會存在,應該提高工人的待遇有利於創造更多更大的利潤。關注和提高工人的待遇是解決這個社會問題的根本做法。
影片最後時夏爾洛找到一份很好很適合自己的工作但因為女主人被便衣員警發現她是通緝犯,而他們繼續他們的逃亡生活,女主角知道他們逃亡代表著他們什麼都沒有了,但夏爾洛給予女主角鼓勵與微笑,他們互相鼓勵一起微笑向前走,給人內心以強烈的震憾,它給了人們繼續奮鬥向前的勇氣和生存的信念。
摩登時代觀後感(二)
今天看完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讓我感到有點深沉,雖然這是一部以輕鬆的幽默手法來呈現的電影,但若是看到其欲表達之內涵就不會有太大的歡樂了。
首先是一群排排站的工人以制式化的動作工作著,根本是資本家將人視為機械般的慘忍手法,人和機械對他們而言是同樣的「東西」,不需要有任何差別的待遇,其中那個主角,也就是卓別林的那個角色,以工作中出錯、詼諧的舞蹈與動作、欲認真做事卻適得其反的狀況等等,來反諷機械化後人易失去人性的種種狀況,當然他是誇大了許多,但是那種會使人發瘋的制式化在卓別林詼諧的手法呈現後,反而讓人油然而生一股憐憫之情,任何物種都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何況人。
談到物種的部份,先說明為何是以物種來稱呼而不是人類,其實因為我不覺得人類和其他物種有哪裡不一樣,每一個物種都必須受到平等的待遇,沒有什麼是特別高尚或低俗的,因此決定以物種稱而不特指人類。既然已經談到物種,那先跳到最後幾幕卓別林在小餐廳打工時的狀況,有一幕是他要端一堆很重的餐盤上桌,但卻被一個用餐客人所牽的一隻狗給絆倒,而他仍盡責的將盤子端著,即使自己已經跌個四腳朝天。這個畫面顯示出一個餐廳的服務生連顧客的寵物都不如,這讓我想到前些日子上映的一部《流浪神狗人》,裡面也同樣將不同階層的人和狗做了一大對比來諷刺,當然這些例子不勝枚舉,然而在看了相關的諷刺結果下,我對於人自以為清高的態度就漸漸產生厭惡。
再來要探討回工廠裡的部份,讓我覺得最可怕的其中一個橋段,就是卓別林被迫使用「白勞餵食機」(我沒記錯名子的話應該是這個),那一幕幕把人當作實驗品般的操弄,即使機械出問題或故障仍繼續執行,完全將人的尊嚴貶至最低,好像只要有錢雇用人就可以任意宰割似的可怕霸權。這樣可怕的議題在幽默詼諧的手法呈現下更顯諷刺與無奈,諷刺的是要述說的事件雖然嚴重且可怕,但卻可以用輕鬆的方式讓觀眾接受,顯示出那種強威式(資本家的蠻橫)的控制手法根本是多餘的但;這也是令人無奈的地方,因為若不是以這樣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大家會發現自己正被操控嗎,會集結群體的力量來反制這樣的社會嗎,會開始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嗎,我想不儘然吧,因此我覺得這樣的手法真的是諷刺又無奈。
另一個片段是卓別林掉入大型機具的齒輪中仍繼續工作著,而在制式化的工作下,其動作變成了一個不經大腦思索的直接反射動作,因此即便他滾入齒輪、遇到穿有兩顆鈕扣的婦人都直接反射性的執行他的工作,完整的呈現制式工業化下員工的思考必須完全屏除,只要向機械般工作就好。而對於雇主和雇主賜予的工作則要以尊敬的心來面對,絕不可怠忽職守,就像卓別林在逃避員警追緝時還不忘打卡,或是桌別林開始瘋癲後,其身旁的友人一方面要制止他,但在機器開始運轉時仍反射性的回到崗位上等等,太多例子是在描寫當時體制下的人們,一舉一動皆不需思考,只要像機器一樣就好。()這樣的諷刺想法也出現在後面的許多片段,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卓別林被員警放出後,回到原工廠工作,而在和修理機器的師傅一同工作時發生的種種事件,在在都顯示了身為員工只要會工作就好,不需要會思考,例如當師傅被卡在機械裡時剛好遇到吃飯時間,因此機器停止運作,而他們竟也放下手邊的工作開始吃飯,顯示出受顧於人的必須完全服從雇主的可怕景象,因此就算人命關天也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因為雇主說現在要吃飯,而員工的無奈與無法吭聲在此片段表露無疑。這是多可怕的社會運轉模式啊!
《摩登時代》裡還有幾個片段則是在諷刺當時的員警(或是上位者)的愚昧無知,例如卓別林在監獄時無意中被放出來卻無人知道,而更誇張的是他無心插柳卻救了一些員警,因此得到了獎賞,也就是被釋放,而這段被釋放時的對話也很妙,因為卓別林並不想離開監獄,所以請求警官讓他留下,最後是由一張「乖乖牌保證書」使其離開,但在卓離開後卻一直想盡辦法回到監獄,例如吃霸王餐、抽霸王菸,甚至是將他人的罪行放到自己身上等等,真的是諷刺至極了。
另外關於上位者的諷刺則是一大堆的流浪者與孤兒,只能以無時無刻都出在一旁standby的警車到處取締,卻沒有任何的配套措施來訓練這些孤兒,好讓他們脫離流浪之途,片子裡出現的警車次多,越能表現在上位者的無能。
關於卓別林在餐廳打工的那一段有一幕讓人印象頗深,就是他使勁的要將餐點送到客人手中,卻被一群擠在中央舞池的客人團團圍住,費了好大的工夫才將餐點送達,這樣的畫面讓我想到一個在資本主義下被操控的小工人,完全被掌握在一群資本主義家的手中,無可奈何的像木偶般被操弄,卻一點也沒有轉圜的餘地,就像影片最後一幕,兩人手牽手一起迎向未來這被操控的漫漫道路,雖然有人相作伴,但這樣的人生似乎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是聽不見低階人民的聲音的,但路還是要走,只要活著就還有希望,恐怕是影片最後要給人的一點小小的激勵吧!
各管其職,各就其能。這樣一些奇特的形象,不但符合兒童奇思妙想的特徵,對於激發他們想像力也是很有幫助的。外表英俊但內心醜陋的柏加斯與外表兇惡但內心善良的野獸之間性格、遭遇、結局等方面的強烈對比,讓真正的正義與邪惡充分的展現在觀眾面前,更好的表現了影片的主題思想。正是這些誇張、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的使用,既豐富了人物的形象,又使影片更具童話色彩,增強了影片的表現力和吸引力。
美女與野獸觀後感(二)
迪士尼動畫片《美女與野獸》改編於法國古老神話,劇情敘述一位外表英俊的王子但性格暴躁,以自我為中心,從不懂得慈悲與寬容,後來被女巫施了魔法,變為野獸,他的城堡裡的一切也被施了魔咒,唯有王子學會如何愛人,一切才能變回原貌,後來美女貝兒為救父親而答應被野獸囚禁,在一群魔堡僕役穿針引線下,貝兒與野獸從針鋒相對到相知相守,經歷一番波折終於解開魔法的桎梏。
在這個離奇荒誕的世界裡,電影又給我們講述了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雖然“美女與野獸”的愛情框架依然逃不脫俗套,但是,野獸與貝貝純真無雜的情感以及城堡裡每一位僕人的忠心與誠心神奇地把這個“俗套”的愛情故事帶進了每一位觀眾心中。觀眾都不禁為最後一片花瓣的凋零而懸起了心,在野獸變回了英俊的王子後與貝貝相擁而吻時那一刻,觀眾們才放下了懸起的心,並為螢幕上王子與美女的完美結局送上了祝福的微笑。
《美女與野獸》雖然是不極為荒誕浪漫的動漫,但是,它卻令成人也為之稱好,本人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影評貫穿了通古今縱中外的“情”。整部影片始終貫穿著愛情、親情、友情、主情,這些情無不乾脆、無雜、真摯,直撩觀眾心弦。
第二,影片的“邏輯”不強,令觀眾覺得輕鬆自如,宛如孩提時的簡單。關於這一點,我認為是所以卡通片的相通之處,也是卡通片的可貴之處。
第三,語言搞笑滑稽,;令人忍俊不禁。例如,野獸跟筆說:“我要一捆柴,快給我寫一封信”,筆邊寫邊問:“那原因是什麼?”野獸想了一會,說:“原因就是我需要一捆柴”。像這種不經意從角色口中說出的無厘頭語言充溢著整部影片,令片子增色不少。
另外,《美女與野獸》並不是僅僅表達了愛情戰勝魔咒的主題,我所理解的更多是體現了愛的力量,懂得如何愛人,不僅愛情的愛,還有親情的愛,友情的愛……主人公貝兒不僅外表美麗,她還是一個熱情、好學、善良、有愛心、懂得尊重別人的可愛女孩,她為了救父親而答應被野獸囚禁在魔堡內,體現她的孝心和勇敢,正是她的這些美好的品質,令了王子懂得了如何愛人,解救了王子和城堡了的一切。外表兇狠醜陋的野獸想要變回英俊的王子,必須學會如何愛人,懂得慈悲與寬容,這就是一個王子重拾美好心靈的過程。這不就是告訴我們外表美並不是最重要的,心靈美更為可貴。城堡中的僕役雖然平時總是受暴躁的野獸責備,但他們仍然留在野獸的身邊,一心一意幫助野獸和貝兒建立起感情,最終得以解開魔咒,這些都體現他們美好的品質。我們的孩子應該從小就學習如何愛人,學會以寬容和慈悲的心對待他人,避免形成傲慢、自私的性格,所以影片的主題思想是非常符合孩子的成長需要的。
摩登時代觀後感(一)
影片《摩登時代》是描寫人和機器之間的衝突。故事是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蕭條時期,當時美國工業因為轉用機器而大量解雇工人所造成的事業浪潮,主角夏爾洛他在不斷加快的傳送帶式的作業線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被捲入巨大的機器齒輪中,還有出毛病的吃飯機器。這些反應了機器時代所帶的恐懼與打擊。後來夏爾洛失業了而且進了監獄,因為他在監獄立了功的原因在監獄受到好待遇,出獄後他認為唯一不用為生活操心的最好地方是監獄,為了進監獄他不惜主動替人頂罪,然而事與願違監獄進不了,不過卻因禍得福得到了受他幫助的那個女孩的愛。
這部電影以喜劇的手法突出了世界經濟危機給失業工人帶來的痛苦,揭示了工人遭受資本家欺壓,榨盡他們最後血汗的嚴酷現實,招致國際資本勢力的群起反擊。工人在這種情況下忍受著生活和工作各方面帶來的壓力,引起精神方面的問題,造成社會問題,這實質上是個引人深思的社會現象。告誡各位企業家在創造利潤時不要忘了顧及工人的利益,工人是創造利潤的最重要工具,沒有工人的付出企業的利潤就不會存在,應該提高工人的待遇有利於創造更多更大的利潤。關注和提高工人的待遇是解決這個社會問題的根本做法。
影片最後時夏爾洛找到一份很好很適合自己的工作但因為女主人被便衣員警發現她是通緝犯,而他們繼續他們的逃亡生活,女主角知道他們逃亡代表著他們什麼都沒有了,但夏爾洛給予女主角鼓勵與微笑,他們互相鼓勵一起微笑向前走,給人內心以強烈的震憾,它給了人們繼續奮鬥向前的勇氣和生存的信念。
摩登時代觀後感(二)
今天看完卓別林的《摩登時代》讓我感到有點深沉,雖然這是一部以輕鬆的幽默手法來呈現的電影,但若是看到其欲表達之內涵就不會有太大的歡樂了。
首先是一群排排站的工人以制式化的動作工作著,根本是資本家將人視為機械般的慘忍手法,人和機械對他們而言是同樣的「東西」,不需要有任何差別的待遇,其中那個主角,也就是卓別林的那個角色,以工作中出錯、詼諧的舞蹈與動作、欲認真做事卻適得其反的狀況等等,來反諷機械化後人易失去人性的種種狀況,當然他是誇大了許多,但是那種會使人發瘋的制式化在卓別林詼諧的手法呈現後,反而讓人油然而生一股憐憫之情,任何物種都不應該受到這樣的待遇,何況人。
談到物種的部份,先說明為何是以物種來稱呼而不是人類,其實因為我不覺得人類和其他物種有哪裡不一樣,每一個物種都必須受到平等的待遇,沒有什麼是特別高尚或低俗的,因此決定以物種稱而不特指人類。既然已經談到物種,那先跳到最後幾幕卓別林在小餐廳打工時的狀況,有一幕是他要端一堆很重的餐盤上桌,但卻被一個用餐客人所牽的一隻狗給絆倒,而他仍盡責的將盤子端著,即使自己已經跌個四腳朝天。這個畫面顯示出一個餐廳的服務生連顧客的寵物都不如,這讓我想到前些日子上映的一部《流浪神狗人》,裡面也同樣將不同階層的人和狗做了一大對比來諷刺,當然這些例子不勝枚舉,然而在看了相關的諷刺結果下,我對於人自以為清高的態度就漸漸產生厭惡。
再來要探討回工廠裡的部份,讓我覺得最可怕的其中一個橋段,就是卓別林被迫使用「白勞餵食機」(我沒記錯名子的話應該是這個),那一幕幕把人當作實驗品般的操弄,即使機械出問題或故障仍繼續執行,完全將人的尊嚴貶至最低,好像只要有錢雇用人就可以任意宰割似的可怕霸權。這樣可怕的議題在幽默詼諧的手法呈現下更顯諷刺與無奈,諷刺的是要述說的事件雖然嚴重且可怕,但卻可以用輕鬆的方式讓觀眾接受,顯示出那種強威式(資本家的蠻橫)的控制手法根本是多餘的但;這也是令人無奈的地方,因為若不是以這樣的方式呈現給觀眾,大家會發現自己正被操控嗎,會集結群體的力量來反制這樣的社會嗎,會開始讓自己的聲音被聽見嗎,我想不儘然吧,因此我覺得這樣的手法真的是諷刺又無奈。
另一個片段是卓別林掉入大型機具的齒輪中仍繼續工作著,而在制式化的工作下,其動作變成了一個不經大腦思索的直接反射動作,因此即便他滾入齒輪、遇到穿有兩顆鈕扣的婦人都直接反射性的執行他的工作,完整的呈現制式工業化下員工的思考必須完全屏除,只要向機械般工作就好。而對於雇主和雇主賜予的工作則要以尊敬的心來面對,絕不可怠忽職守,就像卓別林在逃避員警追緝時還不忘打卡,或是桌別林開始瘋癲後,其身旁的友人一方面要制止他,但在機器開始運轉時仍反射性的回到崗位上等等,太多例子是在描寫當時體制下的人們,一舉一動皆不需思考,只要像機器一樣就好。()這樣的諷刺想法也出現在後面的許多片段,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卓別林被員警放出後,回到原工廠工作,而在和修理機器的師傅一同工作時發生的種種事件,在在都顯示了身為員工只要會工作就好,不需要會思考,例如當師傅被卡在機械裡時剛好遇到吃飯時間,因此機器停止運作,而他們竟也放下手邊的工作開始吃飯,顯示出受顧於人的必須完全服從雇主的可怕景象,因此就算人命關天也一點辦法也沒有,只因為雇主說現在要吃飯,而員工的無奈與無法吭聲在此片段表露無疑。這是多可怕的社會運轉模式啊!
《摩登時代》裡還有幾個片段則是在諷刺當時的員警(或是上位者)的愚昧無知,例如卓別林在監獄時無意中被放出來卻無人知道,而更誇張的是他無心插柳卻救了一些員警,因此得到了獎賞,也就是被釋放,而這段被釋放時的對話也很妙,因為卓別林並不想離開監獄,所以請求警官讓他留下,最後是由一張「乖乖牌保證書」使其離開,但在卓離開後卻一直想盡辦法回到監獄,例如吃霸王餐、抽霸王菸,甚至是將他人的罪行放到自己身上等等,真的是諷刺至極了。
另外關於上位者的諷刺則是一大堆的流浪者與孤兒,只能以無時無刻都出在一旁standby的警車到處取締,卻沒有任何的配套措施來訓練這些孤兒,好讓他們脫離流浪之途,片子裡出現的警車次多,越能表現在上位者的無能。
關於卓別林在餐廳打工的那一段有一幕讓人印象頗深,就是他使勁的要將餐點送到客人手中,卻被一群擠在中央舞池的客人團團圍住,費了好大的工夫才將餐點送達,這樣的畫面讓我想到一個在資本主義下被操控的小工人,完全被掌握在一群資本主義家的手中,無可奈何的像木偶般被操弄,卻一點也沒有轉圜的餘地,就像影片最後一幕,兩人手牽手一起迎向未來這被操控的漫漫道路,雖然有人相作伴,但這樣的人生似乎不會有太大的改變,因為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是聽不見低階人民的聲音的,但路還是要走,只要活著就還有希望,恐怕是影片最後要給人的一點小小的激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