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休止符
文/林特特
雯有時懊悔,有時欣喜,現在她知道了,她懊悔、欣喜的都是留給對方最後的印象。早知某一瞬間是一段重要關係的結束,她將不惜力地出演,盡心畫一個圓滿的句號。在每一個可能告一段落的時刻,她都不想在幾年、幾十年後抱憾了。
一切就像是電影。
雯在醫院B超室門口遇見了10年前的男朋友。當時她正在推門,而前男友正透過那扇玻璃門向裡望。電光石火間,兩人杵在那兒,迎了個照面。
10年沒見,短暫的驚詫後,兩人竟連頭都沒點,就此告別。
第二天,雯和女友晴聊天,感慨起這一幕。
當年,前男友早她一年畢業來京工作。異地戀沒多久,他就說“累”,“發現優秀的女孩太多了”,接著提出分手。於是,她帶著簡歷沖向京城,邊找工作邊找他。她在前男友的單位、宿舍大鬧了幾次,問誰是所謂的優秀女孩,卻一無所獲。她還向前男友所有的好朋友哭訴,最後,在他“大街上隨便拉個人都比你好”的話中,徹底一刀兩斷。“分手時,兩人的形象都不夠好,所以10年沒見,見了仍像撞見鬼。”雯總結。
晴笑,笑著笑著,便提起她的前男友。分開2年後,有一次晴的手機丟了,補辦卡時才想起當年用的是前男友的身份證。
晴用“感動”形容那一瞬間的感覺。當初分開時,兩人如大多數情侶一樣有許多不快的記憶,但自那天起,雖說再沒聯繫,晴想起前男友,就想起他所有的好。“熱心、仗義、愛幫助人。當然,也是因為我們的故事在那裡停止。”晴分析道。
“故事在那裡停止。”回去的路上,雯一直咂摸著這句話。
她回想自己的故事。如果不在“大街上隨便拉個人都比你好”停,往前一年,還在熱戀,停在那兒,她將一生懷念;往前半年,依依惜別之際,甜蜜憂傷參半,停在那兒,也未嘗不是美好的回憶;就算往前3個月,
雯想起若干在她生命中曾經很重要、故事卻已告一段落的人。
比如一位恩師,他遠道來京,約雯吃飯。就在雯出發前,發現門被反鎖,而鑰匙找不到了,她在電話中一再致歉;恩師再次來京,再約雯,雯再度發生“事故”;至此,聽說在恩師口中,雯“無信”又“忘本”。
又比如,大學時的閨密斷了聯繫四五年後,忽一日給雯發郵件,請雯幫忙給與雯同行、應屆畢業的侄女提供點就業意見。
類似的人和事還有許多,雯有時懊悔,有時欣喜,現在她知道了,她懊悔、欣喜的都是留給對方最後的印象—早知某一瞬間是一段重要關係的結束,她將不惜力地出演,盡心畫一個圓滿的句號。
是夜,雯收到一條短信,是前領導發來的:“下個月移民加拿大,臨走前聚聚吧。”正在孕期的雯本想推辭,但想到前領導過去對她的種種好,更想到兩人的故事也許就此結束,“好,我一定出席。”她回。
在每一個可能告一段落的時刻,她都不想在幾年、幾十年後抱憾了。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德]海因裡希·伯爾
汽車停下來後,
“整個城市燒成一片火海,燈火管制還有什麼用!”那個陌生的聲音喊道,“我問你們,到底有沒有死人?”
“不知道。”
“把死人抬到這裡來!你聽見了嗎?其他人抬上樓,抬到美術教室去!明白嗎?”
“好的,好的!”
不過我還沒有死,我是屬於“其他人”裡面的。他們抬著我上了樓梯。先經過一條長長的燈光昏暗的過道,
正對著樓梯口的地方,中央也豎立著一根大圓柱,柱子背面是一件狹長的石膏複製品,是古希臘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做工精巧,色澤微黃,古色古香,逼真異常。隨後見到的,仿佛也似曾相識:色彩斑瀾、威風凜凜的希臘重甲胄武士,頭上插著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雞。就是在這個樓梯間裡,牆壁也刷成黃色,牆上也順序掛著一幅幅畫像:從大選帝侯到希特勒……
擔架通過那條狹長的小過道的時候,我終於又平直地躺著了。這裡有特別美、特別大、色彩特別絢麗的老弗裡茨像,他目光炯炯,身著天藍色的軍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閃閃。
後來我躺著的擔架又斜了,從人種臉譜像旁邊匆匆而過:這裡有北部的船長,他有著鷹一般的眼神和肥厚的嘴唇;有西部的莫澤爾河流域的女人,稍嫌瘦削而嚴厲;有東部的格林斯人,長著蒜頭鼻子;再就是南部山地人的側面像,長臉盤,大喉結。又是一條過道,有幾步路的工夫,我又躺平在擔架上。沒等擔架拐上第二道樓梯,我就看見了小型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頂有個很大的金色鐵十字架和月桂花環石雕。
這一切從我眼前匆匆掠過,因為我並不重,所以抬擔架的人走得很快。也許這一切都是幻覺;我在發高燒,渾身上下到處都疼。頭疼,胳膊疼,腿疼,我的心臟也發狂似的亂跳。人發高燒時什麼東西不會在眼前顯現呢!
過了人種臉譜像以後,又另換一類: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的胸像複製得惟妙惟肖,深黃的顏色,古希臘、古羅馬的氣派,威嚴地靠牆一字排開。擔架顫悠著拐彎時,迎面而來的竟也是赫耳墨斯圓柱。在過道——這裡刷成玫瑰色——的盡頭,就是美術教室,教室大門上方懸掛著偉大的宙斯醜怪的臉像;現在離宙斯的醜臉還遠著呢。透過右邊的窗戶,我看見了火光,滿天通紅,濃黑的煙雲肅穆地飄浮而去……
我不禁再往左邊看去,又看見了門上的小牌子:“九年級甲班”、“九年級乙班”,門是淺棕色的,散發出發黴的味道。兩扇門之間掛著金黃色鏡框,我從中只看得見尼采的小鬍子和鼻子尖,因為有人把畫像的上半部用紙條貼上了,上面寫著:“簡易外科手術室”……
“假如現在,”我閃過一個念頭,“假如現在是……”但是多哥的大幅風景畫,現在已經出現在我眼前了,色彩鮮豔,像老式銅版畫一樣沒有景深,印刷得十分考究。畫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幾個黑人和一個莫名其妙持槍而立的大兵前方,是畫得十分逼真的大串香蕉,左邊一串,右邊一串,在右邊那串中間一隻香蕉上,我看見塗了些什麼玩意兒,莫非這是我自己幹的……
但這時有人拉開了美術室的大門,我被人從宙斯像下搖搖晃晃地抬了進去,然後,我就閉上了眼睛。我不想再看見任何東西。美術教室裡散發著碘酒、糞便、垃圾和煙草的氣味,而且喧鬧得很。他們把我放了下來,我對抬擔架的說:“請往我嘴裡塞一支煙,在左上方口袋裡。”
我感覺到有人在掏我的口袋,接著劃了根火柴,我嘴裡就被塞上了一支點著的香煙。我吸了一口,說了聲:“謝謝!”
“這一切都不是證據。”我心想。畢竟每一所文科中學都有一間美術教室,都有刷成黃色和綠色的走廊,牆上也都有老式彎形掛衣鉤;就連一年級甲、乙兩班之間的《美狄亞》和九年級甲、乙兩班之間尼采的小鬍子,也不能證明我現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須掛尼采像的明文規定。普魯士文科中學的環境佈置規定為:《美狄亞》掛在一年級甲、乙兩班之間;《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級甲、乙兩班之間;愷撤、馬可·奧勒留和西塞羅放在過道裡;尼采掛在樓上——樓上的學生已經學習哲學了。還有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一幅多哥的彩色畫。《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已經成了世代相傳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學校擺設。而且可以肯定,一時心血來潮在香蕉上寫上“多哥萬歲!”的不會就是我一個。學生們在學校裡鬧的惡作劇也都是老一套。此外,也可能我在發燒,我在做夢。
我現在不感到疼痛了。在汽車上那會兒更受罪:每當在小彈坑上顛簸一下,我就禁不住要叫喊一次;從大彈坑上開過去,倒還好受些,汽車爬了上去,又爬了下來,就像在波濤裡行船。現在注射劑已經起作用了。在路上,他們摸著黑在我胳膊上紮過一針;我感覺到針頭戳進了皮膚,接著大腿以下就變得熱乎乎的。
這不可能是真的,我這樣想,汽車不會跑這麼遠,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地呢。再說,你毫無感覺,除了眼睛以外,其他感官都已失去了知覺;感覺沒有告訴你,現在你是在自己的學校裡,在你三個月前剛剛離開的母校裡。八年不是一個小數目,八年內的一切,難道你只憑一雙肉眼,就都能辨認出來嗎?
我閉著眼睛把這一切又回味了一遍,一個個場面像電影鏡頭那樣掠過腦際:一樓的過道,刷成綠色;上了樓梯,這裡漆成黃色,陣亡將士紀念碑,過道;再上樓梯,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赫耳墨斯、尼采的小鬍子、多哥、宙斯的醜臉……
我淬掉煙頭,開始叫喊。叫喊幾聲總覺得好受些,不過得大喊大叫;叫喊叫喊真好,我發了狂似的叫著喊著。有人俯身觀察我的情況,我還是不睜開眼睛;我感到一個陌生人的呼吸的熱浪,它散發著難聞的煙草和蒜頭的氣味,一個聲音平靜地問道:“怎麼啦?”
“給點喝的!”我說,“再來支煙,在左上方口袋裡。”
有人在我的口袋裡摸著,又劃了根火柴,把點著的煙塞到我的嘴裡。
“我們在哪兒?”我問道。
“本多夫。”
“謝謝!”我說完就吸起煙來。
看來我當真是在本多夫,那麼說就是到家了,要不是高燒發得這麼厲害,我就可以肯定自己正呆在一所文科中學裡——肯定是一所學校。在樓下時,不是有人在喊“其他人抬到美術教室去”嗎?我屬於“其他人”,我還活著;顯然,“其他人”就是指這些活著的人。那麼,這裡就是美術教室。要是我能聽得真切,為什麼我不好好地看看呢?那樣就可以肯定了。我確實認出了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只有在文科中學裡才有這些;我不相信,在別的學校的走廊裡也會靠牆擺上這三個傢伙。
他終於給我拿水來了,我又聞到他呼出的一股蒜頭加煙草的混合味兒,我不由自主地睜開眼睛:這是一張疲憊蒼老的臉,沒有刮鬍子,身上穿著消防隊的制服。他用衰老的聲音輕輕地說:“喝吧,兄弟!”
我喝著,這是水,水有多麼甜美。我的嘴唇觸到炊具了,覺得是金屬做的。想到還會有好些水要湧進我的喉嚨裡去,這是一種多麼舒服的感覺啊!可是那個消防隊員從我嘴邊把炊具拿走了。他走開了。我喊叫起來,但他頭也不回,只是困倦地聳聳肩膀,逕自走開去。躺在我旁邊的一個人冷靜地說:“吼也沒用,他們沒有水了;城市在燃燒,你也看得見的。”
透過遮光窗帳,我看見了熊熊大火。黑色的窗帳外,夜空裡紅光和黑煙交織,就像添上新煤的爐子。我看見了:是的,城市在燃燒。
“這個城叫什麼名字?”我問這位躺在我旁邊的人。
“本多夫。”他回答道。
“謝謝!”
我注視著面前的這排窗戶,又不時望望屋頂。屋頂依然完好無損,潔白光滑。四邊鑲著細長的古典式的膠泥花紋。但是所有學校美術教室的屋頂都有這種擬古典花紋的,至少,在像樣的老牌文科中學裡是如此。這是很清楚的。
現在必須承認,我正躺在本多夫一所文科中學的美術教室裡。本多夫有三所文科中學:腓特烈大帝中學、阿爾貝圖斯中學,但這最後的一所,第三所,也許用不著我講,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中學。在腓特烈大帝中學的樓梯間裡,老弗裡茨像難道不是特別華麗、特別大嗎?我在這所中學讀過八年書。那麼,在其他學校裡,為什麼不能在同樣的地點也掛上這張像呢?而且也這麼清晰、顯眼,你一登上二樓,它就立即映入眼簾。
現在,我聽見外面重炮在轟鳴。要沒有炮聲,周圍幾乎一片沉寂;只聽見偶爾傳來大火的吞噬聲,以及黑暗中什麼地方山牆倒坍的巨響。炮聲均勻而有節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隊啊!我知道,炮聲通常都是這樣的,但我還是這麼想。我的上帝,多麼令人寬慰,令人悅意的炮聲,深沉而又粗獷,如同柔和而近于優雅的管風琴聲。它無論如何也是高雅的。(人生感悟 )我覺得大炮即使在轟鳴時,也是高雅的。炮聲聽起來也是那麼高雅,確實是圖畫書裡打仗的模樣……接著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成,碑頂豎著更大的金色鐵十字,並裝飾著更大的月桂花環石雕,那麼又該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麼我的名字也將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後面將寫著:“由學校上戰場,為……而陣亡。”
可是我還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是否當真回到了母校。我現在無論如何要把這—點弄清楚。陣亡將士紀念碑並無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處都一樣,都是按一種格式成批生產的,是的,需要時,隨便從哪個中心點都可以領到……
我環顧這間寬大的美術教室,可是圖畫都被人取下來了,角落裡堆放著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術教室那樣,為了使室內光線充足,這裡有一排窄長的高窗戶。從這些凳子和高窗戶上能看出什麼來呢?我什麼也回憶不起來。如果我在這個小天地裡呆過,我能不回憶起什麼來嗎?因為這是我八年來學習畫花瓶和練習寫各種字體的地方,有細長精緻的羅馬玻璃花瓶出色的複製品,它們由美術教師陳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還有各種字體:圓體、拉丁印刷體、羅馬體、義大利體……在學校所有的課程中,我最討厭這門課了。我百無聊賴地度過這些時光,沒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畫得像樣,能把字描好。面對這回音沉悶而單調的四壁,我所詛咒的,我所憎惡的又在哪裡呢?我回想不起什麼來,於是默默地搖搖頭。
那時,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鉛筆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麼也回想不起來……
我記不清是怎麼受傷的;我只知道我的胳膊不聽使喚了,右腿也動不了了,只有左腿還能動彈一下。我想,他們大概把我的胳膊捆在身上了,捆得這麼緊,使我動彈不得。
我把第二個煙頭啐了出去,落到乾草墊之間的過道裡。我試著要活動活動胳膊,可是疼得我禁不住要叫喊起來。我又叫喊開了,喊一喊就舒服多了。另外我也很生氣,因為我的胳膊不能動彈了。
醫生來到我跟前,摘下眼鏡,眯著眼睛注視著我,他一句話也沒說。他背後站著那個給過我水喝的消防隊員。他和醫生耳語了一陣,醫生又把眼鏡戴上,於是我清楚地看見了他那雙在厚眼鏡片後面瞳孔微微轉動著的大眼睛。他久久地注視著我,看得這麼久,使我不得不把視線移到別的地方去,這時他輕聲地說:“等一會兒,馬上就輪到您了……”
然後,他們把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抬了起來,送到木板後面去;我目送著他們。他們已把木板拉開,橫放著,牆和木板之間掛著一條床單,木板後面燈光刺眼……
什麼也聽不見,直到床單又被拉開,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被抬了出來;抬擔架的人面容疲倦、冷漠,步履蹣跚地抬著他朝門口走去。
我又閉上眼睛想,“你一定要弄清楚,到底受了什麼傷;另外,你現在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裡。”
我覺得周圍的一切都顯得如此冷漠、如此無情,仿佛他們抬著我穿過一座死城博物館,穿過一個與我無關的、我所陌生的世界,雖然我的眼睛認出了這些東西,但這只是我的眼睛。這是不可能的事:三個月前我還坐在這裡,畫花瓶,描字,休息時帶上我的果醬黃油麵包下樓去,經過尼采、赫耳墨斯、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的畫像前,再慢慢地走到樓下掛著《美狄亞》的過道裡,然後到門房比爾格勒那裡去,在他那間昏暗的小屋裡喝牛奶,甚至可以冒險地抽支煙,儘管這是被禁止的。這怎麼可能呢?他們一定把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抬到樓下放死人的地方去了。也許那些死人就躺在比爾格勒那間灰濛濛的小屋裡,這間小屋曾散發著熱牛奶的香味、塵土味和比爾格勒劣等煙草的氣味……
抬擔架的終於又進來了,這回他們要把我抬到木板後面去。現在又被搖晃著抬過門口了,在這一刹那間,我看到了肯定會看到的東西:當這所學校還叫湯瑪斯中學的時候,門上曾經掛過一個十字架,後來他們把十字架拿走了,牆上卻留下了清新的棕色痕跡,十字形,印痕深而清晰,比原來那個舊的、淺色的小十字更為醒目;這個十字印痕乾淨而美麗地留在褪了色的粉牆上。當時,他們在盛怒之下重新把牆刷了一遍,但無濟於事,粉刷匠沒有把顏色選對,整面牆刷成了玫瑰色的,而十字呈棕色,依舊清晰可見。他們咒駡了一陣,但也無濟於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地留在玫瑰色的牆上。我想,他們准是把塗料的經費都用完了,因此再無計可施。十字還留在這裡,假如再仔細地看看,還可以在右邊的橫樑上看到一道明顯的斜痕,這是多年來掛黃楊樹枝的地方。那是門房比爾格勒夾上去的,那時還允許在學校裡掛十字架……
當我被抬過這扇門,來到燈光耀眼的木板後面時,就在這短短的一秒鐘內,我突然回憶起了這一切。
我躺在手術臺上,看見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只燈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變得很小,縮成一丁點兒的白團團,就像一個土色紗布繈褓,好似一個格外嫩弱的早產兒。這就是我在玻璃燈泡上的模樣。
醫生轉過身去,背朝著我站在桌旁,在手術器械中翻來翻去。身材高大而蒼老的消防隊員站在木板前,他向我微笑著,疲倦而憂傷地微笑著,那張長滿鬍子茬的骯髒的臉,像是睡著了似的。我的目光掃過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這上面我看見了什麼,自我來到這個停屍間之後,它第一次觸動了我的心靈,震撼了我內心某個隱秘的角落,使我驚駭萬狀,我的心開始劇烈地跳動:黑板上有我的筆跡。在上端第一行。我認出了我的筆跡,這比照鏡子還要清晰,還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懷疑了,這是我自己的手跡!其餘的一切全都不足為憑,不論是美狄亞還是尼采,也不論是迪那裡山地人的側面照片,或是多哥的香蕉,連門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數。這些在別的學校裡也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我決不相信在別的學校有誰能用我的筆跡在黑板上寫字。僅僅在三個月以前,就在那絕望的日子裡,我們都必須寫下這段銘文。現在這段銘文還依舊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現在想起來了,那時因為黑板太短,美術教師還罵過我,說我沒有安排好,字體寫得太大了。他搖著頭,自己卻也用同樣大的字在下面寫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這裡留著我用六種字體寫的筆跡:拉丁印刷體、德意志印刷體、斜體、羅馬體、義大利體和圓體。清楚而工整地寫了六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醫生小聲把消防隊員叫到他身邊去,這樣我才看見了整個銘文,它只差一點就完整無缺了,因為我的字寫得太大,占的地方也太多了。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針,全身猛地震顫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來;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現在我看到了,因為他們已經把我的包紮解開了,我失去了雙臂,右腿也沒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來,因為我不能支撐自己。我失聲呼叫,醫生和消防隊員愕然地望著我。可是醫生只聳了聳肩膀,繼續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緩緩地、平穩地推到了底。我又想看看黑板,可是現在消防隊員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擋住了。他緊緊地按住我的肩膀,我聞到的是一股煙薰火燎的糊味和髒味,這是從他油膩的制服上發散出來的。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張疲憊憂傷的面孔,現在我終於認出他來了——原來是比爾格勒!
“牛奶,”我喃喃地說……
那些年的那些快樂,都去哪兒了呢
文/積雪草
資訊時代,互聯網帶給我們很多方便、快捷與歡娛,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糾結、矛盾與無奈。網路生活,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工作還是休閒,網路好像與我們捆綁在一起,不能分割。一天不上網,仿佛便和這世界有了距離;三天不上網,似乎就被這世界無情地拋棄了。稍不留神,就OUT了。
那些閒適、緩慢、幽靜的生活被網路打破了,舊時光裡的那些小情趣、小快樂、小幸福都被網路取代了,那些泛黃的時光,被打上時代的烙印,留在某一個角落裡,偶爾會想一想,有時會翻出來看一看,但再也回不去了。
多年前,喜歡拍照片。
那時,不管是一個人獨自出遊,還是和家人朋友一起,都會拍一大堆的照片,沖洗出來後,除了分給那些想要的人,自己也會留一份,逐一放到影集裡。得閒時拿出來,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一下那些曾經去過的地方,那些曾經在一起的人。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漸漸的,不再沖洗照片了,拍回來的照片直接存儲到電腦裡,什麼時候想起了,當然也會找出來看看,只是不再是和別人一起分享,而是一個人對著電腦默默發呆。
多年前,喜歡寫信。
那時,常常會給父母寫信,給朋友寫信,給情人寫信。所有的想念、牽掛、囑託,都會從筆尖流淌到紙上,然後開始等待,等待那些遠方的回信。有焦灼,有不安,也會有等待時心中生出的溫暖。後來有了網路,有了手機,有了QQ,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下變得模糊起來,那些遠在天南海北,甚至遠在國外的人又似乎近在咫尺,很少會有人再拿起筆來寫端端正正的方塊字,那些寫信等信的快樂時光,有如蝴蝶一般翩翩離去。
多年前,喜歡聽唱片。
那時,不管在哪兒淘到一張唱片,都會翻來覆去地聽,夜晚,清晨,或者某一個陰雨的下午,一個人靜靜地聽。音樂如水一樣“嘩嘩”地從唱片中流溢出來,歡娛耳朵,愉悅心靈,那樣的時光,當真不是享受兩個字所能表達和言傳的。多年後,許多人不再聽整張的唱片,也不必東奔西跑地去淘唱片,而是在網路上下載,想聽哪首單曲就聽哪首單曲,不必再滿街去找,只挑自己最喜歡的,可是對於觸手可得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卻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
多年前,喜歡看電視。
那時,一家人守在一起,圍著一個12寸的黑白電視看得津津有味,一邊看電視,一邊閒聊,一邊嗑瓜子,一邊喝茶水。其實看電視的視覺快樂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能有一段其樂融融的相守時光才是最幸福的。多年後,沒有人再看電視,一家三口人,一人守著一台電腦,和別人聊天,看別人的視頻,流覽八卦新聞,玩遊戲。書房一個,客廳一個,想說話居然通QQ傳達,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跑哪兒去了?
多年前,喜歡看報紙。
那時,一張報紙一杯茶,常常能混過很長一段時間,先看新聞,再看副刊,最後看廣告,連犄角旮旯也不放過,看報紙成了早餐前後,或者如廁時最大的享受。多年後,很少有人再看報紙了,手機上,電腦上,什麼新聞都有,真的假的,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最不濟,也會上網看個數位報,數位雜誌,誰還去買報紙?
多年前,喜歡寫文章。
那時,文學的門檻比天還高,很大一批文學愛好者,頭懸樑,錐刺骨,披星戴月,夜裡不睡覺,趴在書桌前寫稿,筆尖沙沙地在稿紙上游走,殺死了很多腦細胞,浪費了很多的精力,卻是發表無門,在家和郵局的路途上來來回回奔波,心中卻揣滿了夢想和信念。多年後,沒有人再在稿紙上浪費時間,很多喜歡寫文字的人再也不用孤芳自賞,上傳到網路,一不小心浪得個虛名也是有的。
那些正在日漸被取代的小快樂還有很多,都被丟棄在時間的荒野,時代就像一個巨人的腳步,毫不猶豫的向前挺進,不管我們對舊時光多麼留戀,多麼不舍,多麼不想放手,可是終究都會被巨人的腳步輾成粉末。
就是在這個樓梯間裡,牆壁也刷成黃色,牆上也順序掛著一幅幅畫像:從大選帝侯到希特勒……擔架通過那條狹長的小過道的時候,我終於又平直地躺著了。這裡有特別美、特別大、色彩特別絢麗的老弗裡茨像,他目光炯炯,身著天藍色的軍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閃閃。
後來我躺著的擔架又斜了,從人種臉譜像旁邊匆匆而過:這裡有北部的船長,他有著鷹一般的眼神和肥厚的嘴唇;有西部的莫澤爾河流域的女人,稍嫌瘦削而嚴厲;有東部的格林斯人,長著蒜頭鼻子;再就是南部山地人的側面像,長臉盤,大喉結。又是一條過道,有幾步路的工夫,我又躺平在擔架上。沒等擔架拐上第二道樓梯,我就看見了小型陣亡將士紀念碑。碑頂有個很大的金色鐵十字架和月桂花環石雕。
這一切從我眼前匆匆掠過,因為我並不重,所以抬擔架的人走得很快。也許這一切都是幻覺;我在發高燒,渾身上下到處都疼。頭疼,胳膊疼,腿疼,我的心臟也發狂似的亂跳。人發高燒時什麼東西不會在眼前顯現呢!
過了人種臉譜像以後,又另換一類: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的胸像複製得惟妙惟肖,深黃的顏色,古希臘、古羅馬的氣派,威嚴地靠牆一字排開。擔架顫悠著拐彎時,迎面而來的竟也是赫耳墨斯圓柱。在過道——這裡刷成玫瑰色——的盡頭,就是美術教室,教室大門上方懸掛著偉大的宙斯醜怪的臉像;現在離宙斯的醜臉還遠著呢。透過右邊的窗戶,我看見了火光,滿天通紅,濃黑的煙雲肅穆地飄浮而去……
我不禁再往左邊看去,又看見了門上的小牌子:“九年級甲班”、“九年級乙班”,門是淺棕色的,散發出發黴的味道。兩扇門之間掛著金黃色鏡框,我從中只看得見尼采的小鬍子和鼻子尖,因為有人把畫像的上半部用紙條貼上了,上面寫著:“簡易外科手術室”……
“假如現在,”我閃過一個念頭,“假如現在是……”但是多哥的大幅風景畫,現在已經出現在我眼前了,色彩鮮豔,像老式銅版畫一樣沒有景深,印刷得十分考究。畫面前端,在移民住房,以及幾個黑人和一個莫名其妙持槍而立的大兵前方,是畫得十分逼真的大串香蕉,左邊一串,右邊一串,在右邊那串中間一隻香蕉上,我看見塗了些什麼玩意兒,莫非這是我自己幹的……
但這時有人拉開了美術室的大門,我被人從宙斯像下搖搖晃晃地抬了進去,然後,我就閉上了眼睛。我不想再看見任何東西。美術教室裡散發著碘酒、糞便、垃圾和煙草的氣味,而且喧鬧得很。他們把我放了下來,我對抬擔架的說:“請往我嘴裡塞一支煙,在左上方口袋裡。”
我感覺到有人在掏我的口袋,接著劃了根火柴,我嘴裡就被塞上了一支點著的香煙。我吸了一口,說了聲:“謝謝!”
“這一切都不是證據。”我心想。畢竟每一所文科中學都有一間美術教室,都有刷成黃色和綠色的走廊,牆上也都有老式彎形掛衣鉤;就連一年級甲、乙兩班之間的《美狄亞》和九年級甲、乙兩班之間尼采的小鬍子,也不能證明我現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須掛尼采像的明文規定。普魯士文科中學的環境佈置規定為:《美狄亞》掛在一年級甲、乙兩班之間;《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級甲、乙兩班之間;愷撤、馬可·奧勒留和西塞羅放在過道裡;尼采掛在樓上——樓上的學生已經學習哲學了。還有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一幅多哥的彩色畫。《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廟廟柱中楣已經成了世代相傳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學校擺設。而且可以肯定,一時心血來潮在香蕉上寫上“多哥萬歲!”的不會就是我一個。學生們在學校裡鬧的惡作劇也都是老一套。此外,也可能我在發燒,我在做夢。
我現在不感到疼痛了。在汽車上那會兒更受罪:每當在小彈坑上顛簸一下,我就禁不住要叫喊一次;從大彈坑上開過去,倒還好受些,汽車爬了上去,又爬了下來,就像在波濤裡行船。現在注射劑已經起作用了。在路上,他們摸著黑在我胳膊上紮過一針;我感覺到針頭戳進了皮膚,接著大腿以下就變得熱乎乎的。
這不可能是真的,我這樣想,汽車不會跑這麼遠,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地呢。再說,你毫無感覺,除了眼睛以外,其他感官都已失去了知覺;感覺沒有告訴你,現在你是在自己的學校裡,在你三個月前剛剛離開的母校裡。八年不是一個小數目,八年內的一切,難道你只憑一雙肉眼,就都能辨認出來嗎?
我閉著眼睛把這一切又回味了一遍,一個個場面像電影鏡頭那樣掠過腦際:一樓的過道,刷成綠色;上了樓梯,這裡漆成黃色,陣亡將士紀念碑,過道;再上樓梯,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赫耳墨斯、尼采的小鬍子、多哥、宙斯的醜臉……
我淬掉煙頭,開始叫喊。叫喊幾聲總覺得好受些,不過得大喊大叫;叫喊叫喊真好,我發了狂似的叫著喊著。有人俯身觀察我的情況,我還是不睜開眼睛;我感到一個陌生人的呼吸的熱浪,它散發著難聞的煙草和蒜頭的氣味,一個聲音平靜地問道:“怎麼啦?”
“給點喝的!”我說,“再來支煙,在左上方口袋裡。”
有人在我的口袋裡摸著,又劃了根火柴,把點著的煙塞到我的嘴裡。
“我們在哪兒?”我問道。
“本多夫。”
“謝謝!”我說完就吸起煙來。
看來我當真是在本多夫,那麼說就是到家了,要不是高燒發得這麼厲害,我就可以肯定自己正呆在一所文科中學裡——肯定是一所學校。在樓下時,不是有人在喊“其他人抬到美術教室去”嗎?我屬於“其他人”,我還活著;顯然,“其他人”就是指這些活著的人。那麼,這裡就是美術教室。要是我能聽得真切,為什麼我不好好地看看呢?那樣就可以肯定了。我確實認出了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只有在文科中學裡才有這些;我不相信,在別的學校的走廊裡也會靠牆擺上這三個傢伙。
他終於給我拿水來了,我又聞到他呼出的一股蒜頭加煙草的混合味兒,我不由自主地睜開眼睛:這是一張疲憊蒼老的臉,沒有刮鬍子,身上穿著消防隊的制服。他用衰老的聲音輕輕地說:“喝吧,兄弟!”
我喝著,這是水,水有多麼甜美。我的嘴唇觸到炊具了,覺得是金屬做的。想到還會有好些水要湧進我的喉嚨裡去,這是一種多麼舒服的感覺啊!可是那個消防隊員從我嘴邊把炊具拿走了。他走開了。我喊叫起來,但他頭也不回,只是困倦地聳聳肩膀,逕自走開去。躺在我旁邊的一個人冷靜地說:“吼也沒用,他們沒有水了;城市在燃燒,你也看得見的。”
透過遮光窗帳,我看見了熊熊大火。黑色的窗帳外,夜空裡紅光和黑煙交織,就像添上新煤的爐子。我看見了:是的,城市在燃燒。
“這個城叫什麼名字?”我問這位躺在我旁邊的人。
“本多夫。”他回答道。
“謝謝!”
我注視著面前的這排窗戶,又不時望望屋頂。屋頂依然完好無損,潔白光滑。四邊鑲著細長的古典式的膠泥花紋。但是所有學校美術教室的屋頂都有這種擬古典花紋的,至少,在像樣的老牌文科中學裡是如此。這是很清楚的。
現在必須承認,我正躺在本多夫一所文科中學的美術教室裡。本多夫有三所文科中學:腓特烈大帝中學、阿爾貝圖斯中學,但這最後的一所,第三所,也許用不著我講,就是阿道夫·希特勒中學。在腓特烈大帝中學的樓梯間裡,老弗裡茨像難道不是特別華麗、特別大嗎?我在這所中學讀過八年書。那麼,在其他學校裡,為什麼不能在同樣的地點也掛上這張像呢?而且也這麼清晰、顯眼,你一登上二樓,它就立即映入眼簾。
現在,我聽見外面重炮在轟鳴。要沒有炮聲,周圍幾乎一片沉寂;只聽見偶爾傳來大火的吞噬聲,以及黑暗中什麼地方山牆倒坍的巨響。炮聲均勻而有節奏。我在想:多出色的炮隊啊!我知道,炮聲通常都是這樣的,但我還是這麼想。我的上帝,多麼令人寬慰,令人悅意的炮聲,深沉而又粗獷,如同柔和而近于優雅的管風琴聲。它無論如何也是高雅的。(人生感悟 )我覺得大炮即使在轟鳴時,也是高雅的。炮聲聽起來也是那麼高雅,確實是圖畫書裡打仗的模樣……接著我想到,假如再有一座陣亡將士紀念碑落成,碑頂豎著更大的金色鐵十字,並裝飾著更大的月桂花環石雕,那麼又該有多少人的名字要刻上去啊!我突然想到:倘若我果真是在母校,那麼我的名字也將刻到石碑上去;在校史上,我的名字後面將寫著:“由學校上戰場,為……而陣亡。”
可是我還不知道為什麼,也不知道是否當真回到了母校。我現在無論如何要把這—點弄清楚。陣亡將士紀念碑並無特色,也毫不引人注目,到處都一樣,都是按一種格式成批生產的,是的,需要時,隨便從哪個中心點都可以領到……
我環顧這間寬大的美術教室,可是圖畫都被人取下來了,角落裡堆放著一些凳子,像一般的美術教室那樣,為了使室內光線充足,這裡有一排窄長的高窗戶。從這些凳子和高窗戶上能看出什麼來呢?我什麼也回憶不起來。如果我在這個小天地裡呆過,我能不回憶起什麼來嗎?因為這是我八年來學習畫花瓶和練習寫各種字體的地方,有細長精緻的羅馬玻璃花瓶出色的複製品,它們由美術教師陳放在教室前面的架子上,還有各種字體:圓體、拉丁印刷體、羅馬體、義大利體……在學校所有的課程中,我最討厭這門課了。我百無聊賴地度過這些時光,沒有一次我能把花瓶畫得像樣,能把字描好。面對這回音沉悶而單調的四壁,我所詛咒的,我所憎惡的又在哪裡呢?我回想不起什麼來,於是默默地搖搖頭。
那時,我用橡皮擦了又擦,把鉛筆削了又削,擦呀……削呀……我什麼也回想不起來……
我記不清是怎麼受傷的;我只知道我的胳膊不聽使喚了,右腿也動不了了,只有左腿還能動彈一下。我想,他們大概把我的胳膊捆在身上了,捆得這麼緊,使我動彈不得。
我把第二個煙頭啐了出去,落到乾草墊之間的過道裡。我試著要活動活動胳膊,可是疼得我禁不住要叫喊起來。我又叫喊開了,喊一喊就舒服多了。另外我也很生氣,因為我的胳膊不能動彈了。
醫生來到我跟前,摘下眼鏡,眯著眼睛注視著我,他一句話也沒說。他背後站著那個給過我水喝的消防隊員。他和醫生耳語了一陣,醫生又把眼鏡戴上,於是我清楚地看見了他那雙在厚眼鏡片後面瞳孔微微轉動著的大眼睛。他久久地注視著我,看得這麼久,使我不得不把視線移到別的地方去,這時他輕聲地說:“等一會兒,馬上就輪到您了……”
然後,他們把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抬了起來,送到木板後面去;我目送著他們。他們已把木板拉開,橫放著,牆和木板之間掛著一條床單,木板後面燈光刺眼……
什麼也聽不見,直到床單又被拉開,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被抬了出來;抬擔架的人面容疲倦、冷漠,步履蹣跚地抬著他朝門口走去。
我又閉上眼睛想,“你一定要弄清楚,到底受了什麼傷;另外,你現在是不是就在自己的母校裡。”
我覺得周圍的一切都顯得如此冷漠、如此無情,仿佛他們抬著我穿過一座死城博物館,穿過一個與我無關的、我所陌生的世界,雖然我的眼睛認出了這些東西,但這只是我的眼睛。這是不可能的事:三個月前我還坐在這裡,畫花瓶,描字,休息時帶上我的果醬黃油麵包下樓去,經過尼采、赫耳墨斯、愷撒、西塞羅、馬可·奧勒留的畫像前,再慢慢地走到樓下掛著《美狄亞》的過道裡,然後到門房比爾格勒那裡去,在他那間昏暗的小屋裡喝牛奶,甚至可以冒險地抽支煙,儘管這是被禁止的。這怎麼可能呢?他們一定把躺在我旁邊的那個人抬到樓下放死人的地方去了。也許那些死人就躺在比爾格勒那間灰濛濛的小屋裡,這間小屋曾散發著熱牛奶的香味、塵土味和比爾格勒劣等煙草的氣味……
抬擔架的終於又進來了,這回他們要把我抬到木板後面去。現在又被搖晃著抬過門口了,在這一刹那間,我看到了肯定會看到的東西:當這所學校還叫湯瑪斯中學的時候,門上曾經掛過一個十字架,後來他們把十字架拿走了,牆上卻留下了清新的棕色痕跡,十字形,印痕深而清晰,比原來那個舊的、淺色的小十字更為醒目;這個十字印痕乾淨而美麗地留在褪了色的粉牆上。當時,他們在盛怒之下重新把牆刷了一遍,但無濟於事,粉刷匠沒有把顏色選對,整面牆刷成了玫瑰色的,而十字呈棕色,依舊清晰可見。他們咒駡了一陣,但也無濟於事,棕色的十字仍清晰地留在玫瑰色的牆上。我想,他們准是把塗料的經費都用完了,因此再無計可施。十字還留在這裡,假如再仔細地看看,還可以在右邊的橫樑上看到一道明顯的斜痕,這是多年來掛黃楊樹枝的地方。那是門房比爾格勒夾上去的,那時還允許在學校裡掛十字架……
當我被抬過這扇門,來到燈光耀眼的木板後面時,就在這短短的一秒鐘內,我突然回憶起了這一切。
我躺在手術臺上,看見自己的身影清晰地映照在上面那只燈泡的透明玻璃上,但是變得很小,縮成一丁點兒的白團團,就像一個土色紗布繈褓,好似一個格外嫩弱的早產兒。這就是我在玻璃燈泡上的模樣。
醫生轉過身去,背朝著我站在桌旁,在手術器械中翻來翻去。身材高大而蒼老的消防隊員站在木板前,他向我微笑著,疲倦而憂傷地微笑著,那張長滿鬍子茬的骯髒的臉,像是睡著了似的。我的目光掃過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這上面我看見了什麼,自我來到這個停屍間之後,它第一次觸動了我的心靈,震撼了我內心某個隱秘的角落,使我驚駭萬狀,我的心開始劇烈地跳動:黑板上有我的筆跡。在上端第一行。我認出了我的筆跡,這比照鏡子還要清晰,還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懷疑了,這是我自己的手跡!其餘的一切全都不足為憑,不論是美狄亞還是尼采,也不論是迪那裡山地人的側面照片,或是多哥的香蕉,連門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數。這些在別的學校裡也都是一模一樣的,但是我決不相信在別的學校有誰能用我的筆跡在黑板上寫字。僅僅在三個月以前,就在那絕望的日子裡,我們都必須寫下這段銘文。現在這段銘文還依舊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現在想起來了,那時因為黑板太短,美術教師還罵過我,說我沒有安排好,字體寫得太大了。他搖著頭,自己卻也用同樣大的字在下面寫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這裡留著我用六種字體寫的筆跡:拉丁印刷體、德意志印刷體、斜體、羅馬體、義大利體和圓體。清楚而工整地寫了六遍:“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醫生小聲把消防隊員叫到他身邊去,這樣我才看見了整個銘文,它只差一點就完整無缺了,因為我的字寫得太大,占的地方也太多了。
我感到左大腿上挨了一針,全身猛地震顫了一下,我想抬起身子,可是坐不起來;我向自己的身子望去,現在我看到了,因為他們已經把我的包紮解開了,我失去了雙臂,右腿也沒有了!我猛地仰面躺了下來,因為我不能支撐自己。我失聲呼叫,醫生和消防隊員愕然地望著我。可是醫生只聳了聳肩膀,繼續推他的注射器,筒心緩緩地、平穩地推到了底。我又想看看黑板,可是現在消防隊員就站在我跟前,把黑板擋住了。他緊緊地按住我的肩膀,我聞到的是一股煙薰火燎的糊味和髒味,這是從他油膩的制服上發散出來的。我看到的只是他那張疲憊憂傷的面孔,現在我終於認出他來了——原來是比爾格勒!
“牛奶,”我喃喃地說……
那些年的那些快樂,都去哪兒了呢
文/積雪草
資訊時代,互聯網帶給我們很多方便、快捷與歡娛,同時也帶給我們很多糾結、矛盾與無奈。網路生活,成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管是工作還是休閒,網路好像與我們捆綁在一起,不能分割。一天不上網,仿佛便和這世界有了距離;三天不上網,似乎就被這世界無情地拋棄了。稍不留神,就OUT了。
那些閒適、緩慢、幽靜的生活被網路打破了,舊時光裡的那些小情趣、小快樂、小幸福都被網路取代了,那些泛黃的時光,被打上時代的烙印,留在某一個角落裡,偶爾會想一想,有時會翻出來看一看,但再也回不去了。
多年前,喜歡拍照片。
那時,不管是一個人獨自出遊,還是和家人朋友一起,都會拍一大堆的照片,沖洗出來後,除了分給那些想要的人,自己也會留一份,逐一放到影集裡。得閒時拿出來,和家人朋友一起分享一下那些曾經去過的地方,那些曾經在一起的人。可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漸漸的,不再沖洗照片了,拍回來的照片直接存儲到電腦裡,什麼時候想起了,當然也會找出來看看,只是不再是和別人一起分享,而是一個人對著電腦默默發呆。
多年前,喜歡寫信。
那時,常常會給父母寫信,給朋友寫信,給情人寫信。所有的想念、牽掛、囑託,都會從筆尖流淌到紙上,然後開始等待,等待那些遠方的回信。有焦灼,有不安,也會有等待時心中生出的溫暖。後來有了網路,有了手機,有了QQ,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一下變得模糊起來,那些遠在天南海北,甚至遠在國外的人又似乎近在咫尺,很少會有人再拿起筆來寫端端正正的方塊字,那些寫信等信的快樂時光,有如蝴蝶一般翩翩離去。
多年前,喜歡聽唱片。
那時,不管在哪兒淘到一張唱片,都會翻來覆去地聽,夜晚,清晨,或者某一個陰雨的下午,一個人靜靜地聽。音樂如水一樣“嘩嘩”地從唱片中流溢出來,歡娛耳朵,愉悅心靈,那樣的時光,當真不是享受兩個字所能表達和言傳的。多年後,許多人不再聽整張的唱片,也不必東奔西跑地去淘唱片,而是在網路上下載,想聽哪首單曲就聽哪首單曲,不必再滿街去找,只挑自己最喜歡的,可是對於觸手可得的東西,不知道為什麼,卻總覺得缺少了點什麼。
多年前,喜歡看電視。
那時,一家人守在一起,圍著一個12寸的黑白電視看得津津有味,一邊看電視,一邊閒聊,一邊嗑瓜子,一邊喝茶水。其實看電視的視覺快樂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一家人在忙碌了一天之後,能有一段其樂融融的相守時光才是最幸福的。多年後,沒有人再看電視,一家三口人,一人守著一台電腦,和別人聊天,看別人的視頻,流覽八卦新聞,玩遊戲。書房一個,客廳一個,想說話居然通QQ傳達,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跑哪兒去了?
多年前,喜歡看報紙。
那時,一張報紙一杯茶,常常能混過很長一段時間,先看新聞,再看副刊,最後看廣告,連犄角旮旯也不放過,看報紙成了早餐前後,或者如廁時最大的享受。多年後,很少有人再看報紙了,手機上,電腦上,什麼新聞都有,真的假的,魚目混珠,泥沙俱下。最不濟,也會上網看個數位報,數位雜誌,誰還去買報紙?
多年前,喜歡寫文章。
那時,文學的門檻比天還高,很大一批文學愛好者,頭懸樑,錐刺骨,披星戴月,夜裡不睡覺,趴在書桌前寫稿,筆尖沙沙地在稿紙上游走,殺死了很多腦細胞,浪費了很多的精力,卻是發表無門,在家和郵局的路途上來來回回奔波,心中卻揣滿了夢想和信念。多年後,沒有人再在稿紙上浪費時間,很多喜歡寫文字的人再也不用孤芳自賞,上傳到網路,一不小心浪得個虛名也是有的。
那些正在日漸被取代的小快樂還有很多,都被丟棄在時間的荒野,時代就像一個巨人的腳步,毫不猶豫的向前挺進,不管我們對舊時光多麼留戀,多麼不舍,多麼不想放手,可是終究都會被巨人的腳步輾成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