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牌的秘密讀後感(一)
讀完《紙牌的秘密》你有怎樣的感想呢?同樣的書籍,不同人閱讀,或同一人不同時間段閱讀,都會折射出不同的理解,我想你對書中的情節一定有自己的理解和評價。也一定有很多問題要問媽媽。
現在讓我們再一次回顧故事的梗概。
《紙牌的秘密》是一部文藝風味濃郁的哲學作品。小說的主角漢斯湯瑪士的小男孩。跟隨父親,展開一趟漫長的穿越整個歐洲的旅程。透過這樣一個故事,表達作者對歐洲文化傳統和歷史的一些看法。作者向讀者們提出——連串有關生存的根本問題。
冬冬,你是否也想得到放大鏡和小圓麵包書呢?其實生活中不缺乏故事中的情形,還記得漢斯的父親講述的故事嗎?他說有一個神秘的星球被發現,它上面住著數以百萬計具有智慧的高等生物。
還記得你5歲大的時候,向媽媽要兩個鏡子,說對著照就會看到無數個鏡中的自己。看著你玩鏡子,你說:“有好多的我呀”!刹時,媽媽想到一句話“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意識是兩鏡對舉,前鏡後鏡,此來彼去,演化出無數個幻象,而哪裡的你是真實的又怎說得清?。這很像書中小丑說的:“我們全都是佛洛德幻想出來的東西,
整個故事中小丑是讓媽媽感到最心酸的。掩卷那一刻,我的耳邊還縈繞他的話:“主公啊,你瞧,我跟別的牌不一樣。我沒有明確的身分和歸屬:我既不是國王或侍從,也不是方塊、梅花、紅心或黑桃。小丑是孤獨的,因為他與眾不同。他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人生真相。這樣的心酸在你牙牙學語時就在伴隨媽媽,不忍心將你變成紅心、方塊、梅花、或是黑桃,但又不想你是那個小丑。因為”看透命運的人必將承受命運的折磨“。如何教你學會在萬物中尋求事物的”異中之同,或同中之異“一直是我困惑的。
冬冬,媽媽想告訴你的是,你屬於哪類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一顆”赤子之心“,保持一顆好奇心,你就不會在成長中迷失自己。總有一天,在你的內心也會跳出一個小丑,告訴你他的孤獨,同時也會向你提出各種問題。那時媽媽會很開心,因為你感受到真實自己的存在。如書中給我的啟迪,珍惜你的存在,你會覺得生活充滿了生機,認識自我,善於發現,勤於思考,
很高興,我們存在這個世上,並彼此擁有。很高興,在這個寒假我們一起分享這部書,讓媽媽再次回到孩提時代。很期待,聽到你對這部書的看法與評價。
紙牌的秘密讀後感(二)
寫完作業,終於把那本《紙牌的秘密》搓了出來。接著就坐在電腦旁”絮叨“起來了。
這本書想必大家都略有耳聞,整個故事是有關於一副紙牌,一個丑角,一本小圓麵包中的書,一趟去雅典的旅行的。當然,看完這本書後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那個”小丑“。它在所有的紙牌裡是最特別的(所以最後幾乎要被黑桃、梅花、紅桃和方塊驅逐了)。但同樣,它也是唯一一個能夠看清整個世界,或是說是整個牌局的人。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仔細想想,這個不斷擴大的”魔幻島“不就是我們整個心靈的寫照嗎?想像一下,
這本書裡暗示了小丑的許多特點,比如說”小丑不會受傷“”對周遭事物都充滿好奇“”所有的紙牌都無法談論牌局,只有他能“”它的思想永遠都不合乎邏輯“等等。這也給了我非常非常多的思考。綜合以上的特點,我忽然覺得小丑的這些性格和我記憶中裡某個小小的部分非常相像,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一樣。就是那些充滿讓人”難為情、覺得幼稚“的故事、無與倫比的”孩童時代“。其實,只要仔細思索就會發現,真的呢,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曾經有過一個小丑。但他是否早就被遺忘了呢?是否早就被我們驅趕了呢?這個問題你能夠回答嗎?的確,也正如這本書的前言中所說的那樣,”人生原本是一則美妙的童話故事,而長大後變得“世故”的我們,竟然剝去它那襲神秘的外衣,把它看成——個枯燥無味的“現實”。但我們每個人都還有復活的希望,因為我們全都是丑角的後裔。我們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活蹦亂跳、睜著一隻大眼睛、對人生充滿好奇的孩子在活著。儘管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渺小瑣碎,但是,切莫忘了,我們每個人的肌膚下面都隱藏著一小塊黃金:曾經,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是一個潔淨無塵、心如明鏡的赤子……“
你一定很驚訝吧:每個人都曾經被帶進一則童話故事中,這個童話比我們在孩提時代聽過的童話都要美妙驚險動聽。可是,沒多久,我們就把周圍的一切視為當然,不再好奇,並為以前自己那獨特的眼光感到羞辱。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就已經自願退出了那個美麗的童話世界,總願意相信一切都是原本就在那裡的,生活也就漸漸的失去了原有的、聖潔的光彩。如今我們甚至不會注意到,在那嬰兒床後,有一件神奇的事正在發生。就在那兒——嬰兒床的欄杆後面,世界正在被創造。其實,如果你真的試著去瞭解孩子,就會發現每當那些孩子剛剛進入這則偉大的童話故事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睜著清澈澄淨的眼睛,責備我們把這個世界看成”現實“,離它愈來愈遠。
然而,如果你真正的理解了:這世界上的一切,包括所有人的一生,不就是隨著自己的那個小丑開始的一趟旅行嗎?我們經歷了那麼那麼的多,最終會不會在自己的心靈裡與那個小丑開戰,而原因只是因為它太過”不成熟、不事故“,眼光太過”簡單、稚嫩“了嗎?然而,真正幼稚與簡單的人,究竟是誰呢?
紙牌的秘密讀後感(三)
在各種各樣的哲學書中,我最喜歡《蘇菲的世界》和《紙牌的秘密》。也許大家並不特別熟悉後者,但是我卻最喜愛它,從一個童話故事裡折射出了人生的哲學。
五十三張撲克牌裡,你最喜愛哪一張?我會選擇方塊么,有人會選擇紅桃十,也許還會有人選擇梅花四……但只有極少數的人會選擇小丑牌。也許它已經不算是一張真正的撲克牌,但無論是最開始的占卜,還是現在形形色色的撲克牌賭博,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如果五十三張牌對應五十三種人生,那麼小丑牌所代表的一定是那些科學家、哲學家和孩子。他們永遠睜大那好奇的眼睛,打量著這個世界。為什麼人就不可以飛翔?如果你去問一位普普通通的大人,他也許會認為你是一個白癡或者神經病。如果你去問一位科學家,他也許會用一串經過精心研究的資料明確告訴你,為什麼不可以飛翔,並且告訴你,人類其實只需借助一些工具,便能夠飛翔。而你去問那些哲學家和孩子,他們也許會和你一樣會去問科學家,為什麼不可以飛翔。
其實改變人類的並不是他們的智慧,而是他們的思考方式。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是一隻牛氓,叮在雅典這只駿馬的屁股上,是為了讓它跑得更快一些。“其實偉大學者不只是只擔任著重大使命的牛氓,使渾渾噩噩的人民清醒,他也是一個”小丑“,看得比誰都要深,都要遠。當所有人都被家常瑣事纏住頭腦時,只有他一個人傳授知識,讓弟子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向著宇宙的深處眺望。也許沒有誰嘗過”鶴立雞群“和被別人排斥的感覺,但當你急於和別人傾吐有關《堂·吉柯德》的看法,卻聽到的是一大堆關於某個明星的評價時,也許你只能很悲哀地去當那麼一個卓爾不群、試圖讓別人從俗物中脫離出來的”小丑“了。是的,小丑也許是可笑的,他孤獨地站在那裡,表演著各種各樣的雜技,只能讓無聊的世人增添一點耍笑的把柄。而現實生活中的小丑或許更可笑,他甚至不瞭解那些流行到極點的歌曲和言情小說,但是他站在那個世界的眼前,急切地打量著它。當世人都被美麗的夢境迷住雙眼,並且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世上的一切時,也許也只有那些”小丑“,願意去探索這個世界上的奧秘,去勞其心智苦其筋骨,而不是過渾渾噩噩又溫暖的、不用麻煩腦筋地生活。
其實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人,就在於他是一個高等生物,並且善於運用自己的腦子去探索、發現,去苦苦思索那些也許其他生物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而一個高等生物的標誌,是有腦子,能夠思考。有時候,也許只有天真無邪的孩童和那些善於思索的大人才能稱之為”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有如此旺盛的好奇心,願意去探索塵世的奧秘。他們會為自己是一個生物而感到驚奇與迷惑,而不是為怎樣更好地生活發愁。生活,有的時候必須要去學會探索自己的身外之物,而不是只盯著自己的眼前。
人生,其實並不只是一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界,也不應只是金錢、榮譽與成功的世界,它更應該是一個充溢著理想與奮鬥、追求與夢想、好奇與探索的世界。不要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必然,為什麼紙張便是白的?你又是誰?天地到底有多大?它又是怎麼來的?世界上第一個細胞是怎麼誕生的?從無到有,這本身便是一種不可能。一切都充塞著無窮無盡的問題。
知道更要做到讀後感(一)
這本書對知道更要做到的破解之謎很簡單,就是習慣!“習慣”這二個字,對我們來說太過熟悉,所以很多人沒有深究過它的確切定義、科學內涵、內在規律——“最厲害的就是習慣”周士淵教授告訴我們千萬別忽略這句話,我也有同感。世界上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命運和前程,而命運當然是有你的行為造成的。好的行為造就好的命運,壞的行為造就壞的命運,習慣是影響我們命運諸多因素中“最厲害”的一種。
習慣問題不是一個新話題,人類對它的研究和探討大概一直未曾中斷過,近年末,國內外關於習慣的經典著作也是層出不窮,例如:《習慣的力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等,這些作品都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習慣的本質、如何改變習慣以及哪些是真正好的習慣,值得我們一輩子去歷練和培養。近年來,隨著成功學在國內的興起和勵志類圖書的氾濫成災,加之網路的迅猛發展和“快速成功”之類理念的侵害,一種有些浮躁的心態和眼高手低的風氣正彌散於有些青年人中間。
對於成功,很多人止於“知道”一些觀念和行動準則,然後就把它們當作一種“知識”來瞭解、記憶和談論,不知不覺地跌入了一個“成功學陷阱”——那就是一種“我已經很卓越”或是“我一定會很成功”的錯覺,而事實上你還是以前的你,單純的“知道”而不去“做到”,一切都不會有改觀。
知道更要做到讀後感(二)
一直以來,我們都生活存在怪異現象,就是大家努力學習,拼命的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學習各種各樣的道理,到最後,大家都知道道理,說起道理來大家都引征別論,但卻很少人真正的按照道理去行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知道做到》這本書是一名國外著名作家,從問題本身入手,分析問題存在的三個原因:資訊超載、消極過慮、缺少跟進。並詳細分析此三個原因的形成原因、如果改進,最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學到做到,不在是空話連篇,而是務實的指導人們真正的做到知道做到。
現將本書中相關觀點陳列如下:
造成人們沒有從學習後,馬上去行動,原因三點,第一點是資訊超載,是指在現代生活中,由於行業細化,有許多培訓、名家演講以及網路時代的資訊共用,以前很難找到的資料,現在比比皆是,造成各人資訊收集量過大,會產生盲目心理,同時由於每個人心理總是想多學,造成學習方向過多,最後造成什麼都沒有學到的現象。針對資訊超載,本書的觀點是建議人們選擇少而精的學習,而非多而廣的學習,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選擇重要的關鍵點學習,並在學習之後不斷的進行重複,以便將學習到的知識真正消化,變為已有。
現實中的我不也是如此,想學的太多,所以東學學,西學學,造成學到的東西都知道一點,而不能精通,深化,最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其它知識的吸收,以前學到的東西都不知道那裡去了,故現在下定決心,從三方面入手進行學習:一是銷售學習,二是金融方面學習,三是英語學習,制訂相關學習計畫,並且做到筆記,在學習過程中至少重複學習關鍵點六次。
原因之二是消極過濾,是指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挫折,造成對自己的不自信,對他人和事情的懷疑,遇到事情會消極逃辟,或者是在自己的內心中存在一個過濾系統,會對一些有難度的事情進行自動過濾,在考慮事情時,總是考慮不利的一面,消極的對待事情,最終讓想法或事情不了了知。本書針對消極過濾,作者建議從兩點入手,一是積極聆聽,敞開心胸去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將自己變為綠燈思考者,在做事情或進行計畫時,總是先對有利的方向進行思考,積極發現正面的作用,引發創造力和應變力。
個人感悟:現實中的我不也是個消極過濾者嗎?每想一個計畫或準備做一件事情時,總是想到會有什麼困難,存在什麼不利方面,而對現實事情產生退縮,放棄,我感覺本書中的綠燈思考不錯,每次遇到事情時,先想有利面和積極面,並列出表來,到最後,自己再來找不利面時,發現有利面多於不利面,積極聆聽也很重要,在現實中聆聽本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促進人際交往,聽到別人好的觀點。
原因之三是缺少跟進,沒有有效的跟進計畫,會使你的計畫或者想法遺失在角落裡。建立良好的跟進系統十分有必要,做正確時必要的誇獎會使人更加增加積極性。告之->演示->嘗試->觀察->表揚進步並修正是有力的跟進計畫。
想要做到成功人,必需學習,而學習必須的是堅持,接受別人的指導。掌握好的跟進計畫,達到必要的重複,重複,重複,使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或實際工作當中。
重複的力量,學習完畢後,至少回讀筆記六次,才能達到目標。
知道更要做到讀後感(三)
週末讀了周士淵的《知道更要做到——打造超級行動力》這本書,書中主要圍繞行動力這個話題討論,人們往往知道很多卻沒有付諸行動,以至於好的想法只是想想,缺少行動。作為清華園、未明湖走出的大眾演講家,習慣研究學家的周士淵認為“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也是習慣”。
在本書的第六章,主要講到習慣“五動”理論,是關於超級行動力的提升。在開始講“五動”理論之前,周士淵先分析了“知”與“行”的關係。良好的習慣,就是一個人終生的財富,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對自己人生所做的最好的投資,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投資,是一定能讓你終生獲益的投資。對於人生的成功而言,“行動”比“知道”更為關鍵。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知道更要做到。
第一動——起動。做任何事情之前需要有好的觀念做先導,關鍵在於觀念的轉變。起動便是及時的播種,()即一旦我們下了決心要養成某個習慣,就要去行動,即起動,千萬不能明日複明日,千萬不能中在腦子裡轉。就像種地一樣,當播種之後,就需要我們燒水、施肥,直到收穫的那一天。如果僅僅把種子種上就不管的話,那麼金秋收穫的季節裡,只能觀望別人的收穫。
第二動——百動。主要是在起動之後,不斷的動,足夠的動,以至於養成習慣。全球最傑出的職業經理人傑克·韋爾奇一句經典名言“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的、堅定的想法,只有你不斷地重複,終會使之成為現實;提煉、堅持、重複,這是你成功的法寶;持之以恆,終將達到最高值。”就像燒水一樣,只有100度的時候,水才會沸騰。而要想達到100度,必須從冷水燒到30度、40度、50度,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堅持、重複。只有不斷地加熱,水才會最終達到100度這個沸騰點。所以當有了目標之後,我們就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即便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我們也要努力到成功的那一天。
第三動——自動。自動就是在起動和百動的基礎上更高的層次,不用監督、無須壓力,自己就會動。這是積極主動的表現。如果帶著壓力,在別人監督下才能完成工作的話,效率也不會太高。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喜歡自己的工作時,你會積極的、主動的去完成它,也說是所謂的自動。
第四動——永動。聞名於世的麥當勞創始人克羅克曾說過“世界上毅力是無法替代的,天賦無法替代,有天賦去失敗的人比比皆是;才能無法替代,有才能卻失敗的人時時可見;教育無法替代,受教育卻失敗的人處處可聞;只有毅力是無所不能的,所向披靡的”。周士淵的一生可以說是平淡卻不平凡的一生,他經歷過人生的很多磨難,最終使他走向成功的不是才能,也不是天賦,而是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的毅力。
第五動——樂動。好習慣養成,樂在其中。一個好習慣養成後,你這樣做就會舒服,不這樣做內心就不安。當你養成好習慣後,人生會變得十分充實。樂動是五動中的最高境界,在經歷了以上四動之後,樂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如果能達到樂動的境界,可以享受充實的人生,你所做的一切都會自己快樂,成功也就在不遠處了。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知道卻沒有執行,機會擦肩而過。而成功是在起動之後,堅持不懈的努力,當達到樂動的時候,成功就在向自己招手了。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一定要“知道更要做到”,打造超級行動力!
致女兒的信讀後感(一)
16歲的天空有月亮,有星星,有歡笑,有淚水,我想應該還有朦朧的愛情吧。可能那也不能稱為愛情,它應該是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某種物質吧,我至今不能給它一個名稱。
《致女兒的信》中,作者用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解釋了愛情的真諦。這對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說,是非常好的清醒劑。因為,現在的我們都有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的現象,也有些人開始希望自己像青春偶像劇中一樣,來一場浪漫的愛情。但他們知道愛情嗎?難道,眉來眼去就是愛情?難道,手牽手逛街就是愛情?難道,甜言蜜語就是愛情?如果你認為這就是愛情的話,那天下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失戀者了。如果一定要說這是愛情的話,那這也是劣質的愛情,就像劣質巧克力,只有瞬間的甜蜜。而不像真正的愛情──優質巧克力,甜蜜中有苦澀,使你更加珍惜這品嘗的機會,使你更加地回味無窮。
愛情並不需要轟轟烈烈,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在她需要溫暖時,送上一杯咖啡,在他需要安慰時,送上一個擁抱,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愛情。而現在的青少年,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欲望,硬是把愛情這頂帽子扣在自己的頭上,到頭來,卻都是一場空。
所以說,我覺得愛情是要一生來經營的。真愛不在一朝一夕的,而是永遠的。這是我讀了《致女兒的信》後的感受。
致女兒的信讀後感(二)
從古至今,愛情一直被有心人傳誦。愛情的歌被無數人唱過,愛情的詩被無數人吟過,愛情的故事詩無數人感動。它是最美好的東西,它使人陷入美妙的天地!但,什麼是愛情,卻又難以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讀《致女兒的信》,使我感受到愛情是充滿力量的。文中的奶奶善於用童話解釋極其複雜的難題,可當“我”問她,“什麼是愛情”時,她那雙烏黑的眼睛顯入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她說:“愛情就是兩個相愛的男女一起生活,會一起勞作。當他們有了孩子時,就會在熟睡的嬰兒旁邊,一會兒望望天,一會兒你看看我,一會兒我看看你,互相傳情。”
當男孩,女孩有了愛情時,上帝就會開始迷惑不解,惶恐不已。因為他從未創造過愛情,他不懂什麼是愛。於是,()他去問那些有愛情的人,可愛情這東西怎麼說呢?誰也不知道。
上帝勃然大怒,於是他使人不能永生,使人變老,變醜。當上帝又一次來臨時,看到的卻是一對老頭兒和一個老太婆坐在屋前,依舊望著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一會兒我看看你,互相傳情。他們在自己造的家裡安詳的生活,那群無憂嬉戲的,是他們的兒女,子孫!現在,這不僅僅是愛情了,還有忠誠于心靈的追念!
這就是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永恆不變的力量,它世代相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要變成一杯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永生的紐帶萬物都會繁殖,都會孕育下一代,但只有人才有愛!
當作者面對十四歲的女兒提出的這個問題時,既不回避,也不敷衍,而是用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簡述愛得真諦!
人的愛情應當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是理智和慎重,嚴肅和神聖的,因為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與幸福!
其實,只要仔細思索就會發現,真的呢,其實我們每個人心裡都曾經有過一個小丑。但他是否早就被遺忘了呢?是否早就被我們驅趕了呢?這個問題你能夠回答嗎?的確,也正如這本書的前言中所說的那樣,”人生原本是一則美妙的童話故事,而長大後變得“世故”的我們,竟然剝去它那襲神秘的外衣,把它看成——個枯燥無味的“現實”。但我們每個人都還有復活的希望,因為我們全都是丑角的後裔。我們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活蹦亂跳、睜著一隻大眼睛、對人生充滿好奇的孩子在活著。儘管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渺小瑣碎,但是,切莫忘了,我們每個人的肌膚下面都隱藏著一小塊黃金:曾經,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是一個潔淨無塵、心如明鏡的赤子……“你一定很驚訝吧:每個人都曾經被帶進一則童話故事中,這個童話比我們在孩提時代聽過的童話都要美妙驚險動聽。可是,沒多久,我們就把周圍的一切視為當然,不再好奇,並為以前自己那獨特的眼光感到羞辱。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就已經自願退出了那個美麗的童話世界,總願意相信一切都是原本就在那裡的,生活也就漸漸的失去了原有的、聖潔的光彩。如今我們甚至不會注意到,在那嬰兒床後,有一件神奇的事正在發生。就在那兒——嬰兒床的欄杆後面,世界正在被創造。其實,如果你真的試著去瞭解孩子,就會發現每當那些孩子剛剛進入這則偉大的童話故事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睜著清澈澄淨的眼睛,責備我們把這個世界看成”現實“,離它愈來愈遠。
然而,如果你真正的理解了:這世界上的一切,包括所有人的一生,不就是隨著自己的那個小丑開始的一趟旅行嗎?我們經歷了那麼那麼的多,最終會不會在自己的心靈裡與那個小丑開戰,而原因只是因為它太過”不成熟、不事故“,眼光太過”簡單、稚嫩“了嗎?然而,真正幼稚與簡單的人,究竟是誰呢?
紙牌的秘密讀後感(三)
在各種各樣的哲學書中,我最喜歡《蘇菲的世界》和《紙牌的秘密》。也許大家並不特別熟悉後者,但是我卻最喜愛它,從一個童話故事裡折射出了人生的哲學。
五十三張撲克牌裡,你最喜愛哪一張?我會選擇方塊么,有人會選擇紅桃十,也許還會有人選擇梅花四……但只有極少數的人會選擇小丑牌。也許它已經不算是一張真正的撲克牌,但無論是最開始的占卜,還是現在形形色色的撲克牌賭博,都少不了它的身影。如果五十三張牌對應五十三種人生,那麼小丑牌所代表的一定是那些科學家、哲學家和孩子。他們永遠睜大那好奇的眼睛,打量著這個世界。為什麼人就不可以飛翔?如果你去問一位普普通通的大人,他也許會認為你是一個白癡或者神經病。如果你去問一位科學家,他也許會用一串經過精心研究的資料明確告訴你,為什麼不可以飛翔,並且告訴你,人類其實只需借助一些工具,便能夠飛翔。而你去問那些哲學家和孩子,他們也許會和你一樣會去問科學家,為什麼不可以飛翔。
其實改變人類的並不是他們的智慧,而是他們的思考方式。蘇格拉底曾經說過:”我是一隻牛氓,叮在雅典這只駿馬的屁股上,是為了讓它跑得更快一些。“其實偉大學者不只是只擔任著重大使命的牛氓,使渾渾噩噩的人民清醒,他也是一個”小丑“,看得比誰都要深,都要遠。當所有人都被家常瑣事纏住頭腦時,只有他一個人傳授知識,讓弟子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向著宇宙的深處眺望。也許沒有誰嘗過”鶴立雞群“和被別人排斥的感覺,但當你急於和別人傾吐有關《堂·吉柯德》的看法,卻聽到的是一大堆關於某個明星的評價時,也許你只能很悲哀地去當那麼一個卓爾不群、試圖讓別人從俗物中脫離出來的”小丑“了。是的,小丑也許是可笑的,他孤獨地站在那裡,表演著各種各樣的雜技,只能讓無聊的世人增添一點耍笑的把柄。而現實生活中的小丑或許更可笑,他甚至不瞭解那些流行到極點的歌曲和言情小說,但是他站在那個世界的眼前,急切地打量著它。當世人都被美麗的夢境迷住雙眼,並且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世上的一切時,也許也只有那些”小丑“,願意去探索這個世界上的奧秘,去勞其心智苦其筋骨,而不是過渾渾噩噩又溫暖的、不用麻煩腦筋地生活。
其實人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人,就在於他是一個高等生物,並且善於運用自己的腦子去探索、發現,去苦苦思索那些也許其他生物認為天經地義的事情。而一個高等生物的標誌,是有腦子,能夠思考。有時候,也許只有天真無邪的孩童和那些善於思索的大人才能稱之為”人“,因為只有他們才有如此旺盛的好奇心,願意去探索塵世的奧秘。他們會為自己是一個生物而感到驚奇與迷惑,而不是為怎樣更好地生活發愁。生活,有的時候必須要去學會探索自己的身外之物,而不是只盯著自己的眼前。
人生,其實並不只是一個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世界,也不應只是金錢、榮譽與成功的世界,它更應該是一個充溢著理想與奮鬥、追求與夢想、好奇與探索的世界。不要認為所有的事物都是必然,為什麼紙張便是白的?你又是誰?天地到底有多大?它又是怎麼來的?世界上第一個細胞是怎麼誕生的?從無到有,這本身便是一種不可能。一切都充塞著無窮無盡的問題。
知道更要做到讀後感(一)
這本書對知道更要做到的破解之謎很簡單,就是習慣!“習慣”這二個字,對我們來說太過熟悉,所以很多人沒有深究過它的確切定義、科學內涵、內在規律——“最厲害的就是習慣”周士淵教授告訴我們千萬別忽略這句話,我也有同感。世界上每個人都關心自己的命運和前程,而命運當然是有你的行為造成的。好的行為造就好的命運,壞的行為造就壞的命運,習慣是影響我們命運諸多因素中“最厲害”的一種。
習慣問題不是一個新話題,人類對它的研究和探討大概一直未曾中斷過,近年末,國內外關於習慣的經典著作也是層出不窮,例如:《習慣的力量》、《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等,這些作品都從不同的角度探討了習慣的本質、如何改變習慣以及哪些是真正好的習慣,值得我們一輩子去歷練和培養。近年來,隨著成功學在國內的興起和勵志類圖書的氾濫成災,加之網路的迅猛發展和“快速成功”之類理念的侵害,一種有些浮躁的心態和眼高手低的風氣正彌散於有些青年人中間。
對於成功,很多人止於“知道”一些觀念和行動準則,然後就把它們當作一種“知識”來瞭解、記憶和談論,不知不覺地跌入了一個“成功學陷阱”——那就是一種“我已經很卓越”或是“我一定會很成功”的錯覺,而事實上你還是以前的你,單純的“知道”而不去“做到”,一切都不會有改觀。
知道更要做到讀後感(二)
一直以來,我們都生活存在怪異現象,就是大家努力學習,拼命的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學習各種各樣的道理,到最後,大家都知道道理,說起道理來大家都引征別論,但卻很少人真正的按照道理去行動?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知道做到》這本書是一名國外著名作家,從問題本身入手,分析問題存在的三個原因:資訊超載、消極過慮、缺少跟進。並詳細分析此三個原因的形成原因、如果改進,最後達到提高學習效率,學到做到,不在是空話連篇,而是務實的指導人們真正的做到知道做到。
現將本書中相關觀點陳列如下:
造成人們沒有從學習後,馬上去行動,原因三點,第一點是資訊超載,是指在現代生活中,由於行業細化,有許多培訓、名家演講以及網路時代的資訊共用,以前很難找到的資料,現在比比皆是,造成各人資訊收集量過大,會產生盲目心理,同時由於每個人心理總是想多學,造成學習方向過多,最後造成什麼都沒有學到的現象。針對資訊超載,本書的觀點是建議人們選擇少而精的學習,而非多而廣的學習,同時在學習過程中選擇重要的關鍵點學習,並在學習之後不斷的進行重複,以便將學習到的知識真正消化,變為已有。
現實中的我不也是如此,想學的太多,所以東學學,西學學,造成學到的東西都知道一點,而不能精通,深化,最後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其它知識的吸收,以前學到的東西都不知道那裡去了,故現在下定決心,從三方面入手進行學習:一是銷售學習,二是金融方面學習,三是英語學習,制訂相關學習計畫,並且做到筆記,在學習過程中至少重複學習關鍵點六次。
原因之二是消極過濾,是指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會遇到挫折,造成對自己的不自信,對他人和事情的懷疑,遇到事情會消極逃辟,或者是在自己的內心中存在一個過濾系統,會對一些有難度的事情進行自動過濾,在考慮事情時,總是考慮不利的一面,消極的對待事情,最終讓想法或事情不了了知。本書針對消極過濾,作者建議從兩點入手,一是積極聆聽,敞開心胸去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二是將自己變為綠燈思考者,在做事情或進行計畫時,總是先對有利的方向進行思考,積極發現正面的作用,引發創造力和應變力。
個人感悟:現實中的我不也是個消極過濾者嗎?每想一個計畫或準備做一件事情時,總是想到會有什麼困難,存在什麼不利方面,而對現實事情產生退縮,放棄,我感覺本書中的綠燈思考不錯,每次遇到事情時,先想有利面和積極面,並列出表來,到最後,自己再來找不利面時,發現有利面多於不利面,積極聆聽也很重要,在現實中聆聽本來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促進人際交往,聽到別人好的觀點。
原因之三是缺少跟進,沒有有效的跟進計畫,會使你的計畫或者想法遺失在角落裡。建立良好的跟進系統十分有必要,做正確時必要的誇獎會使人更加增加積極性。告之->演示->嘗試->觀察->表揚進步並修正是有力的跟進計畫。
想要做到成功人,必需學習,而學習必須的是堅持,接受別人的指導。掌握好的跟進計畫,達到必要的重複,重複,重複,使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或實際工作當中。
重複的力量,學習完畢後,至少回讀筆記六次,才能達到目標。
知道更要做到讀後感(三)
週末讀了周士淵的《知道更要做到——打造超級行動力》這本書,書中主要圍繞行動力這個話題討論,人們往往知道很多卻沒有付諸行動,以至於好的想法只是想想,缺少行動。作為清華園、未明湖走出的大眾演講家,習慣研究學家的周士淵認為“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習慣,世界上最神奇的力量也是習慣”。
在本書的第六章,主要講到習慣“五動”理論,是關於超級行動力的提升。在開始講“五動”理論之前,周士淵先分析了“知”與“行”的關係。良好的習慣,就是一個人終生的財富,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對自己人生所做的最好的投資,是投入產出比最高的投資,是一定能讓你終生獲益的投資。對於人生的成功而言,“行動”比“知道”更為關鍵。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知道更要做到。
第一動——起動。做任何事情之前需要有好的觀念做先導,關鍵在於觀念的轉變。起動便是及時的播種,()即一旦我們下了決心要養成某個習慣,就要去行動,即起動,千萬不能明日複明日,千萬不能中在腦子裡轉。就像種地一樣,當播種之後,就需要我們燒水、施肥,直到收穫的那一天。如果僅僅把種子種上就不管的話,那麼金秋收穫的季節裡,只能觀望別人的收穫。
第二動——百動。主要是在起動之後,不斷的動,足夠的動,以至於養成習慣。全球最傑出的職業經理人傑克·韋爾奇一句經典名言“一旦你產生了一個簡單的、堅定的想法,只有你不斷地重複,終會使之成為現實;提煉、堅持、重複,這是你成功的法寶;持之以恆,終將達到最高值。”就像燒水一樣,只有100度的時候,水才會沸騰。而要想達到100度,必須從冷水燒到30度、40度、50度,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堅持、重複。只有不斷地加熱,水才會最終達到100度這個沸騰點。所以當有了目標之後,我們就要堅持不懈的努力,即便是日復一日的重複,我們也要努力到成功的那一天。
第三動——自動。自動就是在起動和百動的基礎上更高的層次,不用監督、無須壓力,自己就會動。這是積極主動的表現。如果帶著壓力,在別人監督下才能完成工作的話,效率也不會太高。俗話說的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喜歡自己的工作時,你會積極的、主動的去完成它,也說是所謂的自動。
第四動——永動。聞名於世的麥當勞創始人克羅克曾說過“世界上毅力是無法替代的,天賦無法替代,有天賦去失敗的人比比皆是;才能無法替代,有才能卻失敗的人時時可見;教育無法替代,受教育卻失敗的人處處可聞;只有毅力是無所不能的,所向披靡的”。周士淵的一生可以說是平淡卻不平凡的一生,他經歷過人生的很多磨難,最終使他走向成功的不是才能,也不是天賦,而是堅持不懈、努力追求的毅力。
第五動——樂動。好習慣養成,樂在其中。一個好習慣養成後,你這樣做就會舒服,不這樣做內心就不安。當你養成好習慣後,人生會變得十分充實。樂動是五動中的最高境界,在經歷了以上四動之後,樂動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如果能達到樂動的境界,可以享受充實的人生,你所做的一切都會自己快樂,成功也就在不遠處了。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知道卻沒有執行,機會擦肩而過。而成功是在起動之後,堅持不懈的努力,當達到樂動的時候,成功就在向自己招手了。所以我們不管做什麼,一定要“知道更要做到”,打造超級行動力!
致女兒的信讀後感(一)
16歲的天空有月亮,有星星,有歡笑,有淚水,我想應該還有朦朧的愛情吧。可能那也不能稱為愛情,它應該是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某種物質吧,我至今不能給它一個名稱。
《致女兒的信》中,作者用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解釋了愛情的真諦。這對我們這些青少年來說,是非常好的清醒劑。因為,現在的我們都有開始對異性產生好奇的現象,也有些人開始希望自己像青春偶像劇中一樣,來一場浪漫的愛情。但他們知道愛情嗎?難道,眉來眼去就是愛情?難道,手牽手逛街就是愛情?難道,甜言蜜語就是愛情?如果你認為這就是愛情的話,那天下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失戀者了。如果一定要說這是愛情的話,那這也是劣質的愛情,就像劣質巧克力,只有瞬間的甜蜜。而不像真正的愛情──優質巧克力,甜蜜中有苦澀,使你更加珍惜這品嘗的機會,使你更加地回味無窮。
愛情並不需要轟轟烈烈,真心不用天天粘在一起。在她需要溫暖時,送上一杯咖啡,在他需要安慰時,送上一個擁抱,這就是實實在在的愛情。而現在的青少年,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欲望,硬是把愛情這頂帽子扣在自己的頭上,到頭來,卻都是一場空。
所以說,我覺得愛情是要一生來經營的。真愛不在一朝一夕的,而是永遠的。這是我讀了《致女兒的信》後的感受。
致女兒的信讀後感(二)
從古至今,愛情一直被有心人傳誦。愛情的歌被無數人唱過,愛情的詩被無數人吟過,愛情的故事詩無數人感動。它是最美好的東西,它使人陷入美妙的天地!但,什麼是愛情,卻又難以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讀《致女兒的信》,使我感受到愛情是充滿力量的。文中的奶奶善於用童話解釋極其複雜的難題,可當“我”問她,“什麼是愛情”時,她那雙烏黑的眼睛顯入出沉思和不安的神情。她說:“愛情就是兩個相愛的男女一起生活,會一起勞作。當他們有了孩子時,就會在熟睡的嬰兒旁邊,一會兒望望天,一會兒你看看我,一會兒我看看你,互相傳情。”
當男孩,女孩有了愛情時,上帝就會開始迷惑不解,惶恐不已。因為他從未創造過愛情,他不懂什麼是愛。於是,()他去問那些有愛情的人,可愛情這東西怎麼說呢?誰也不知道。
上帝勃然大怒,於是他使人不能永生,使人變老,變醜。當上帝又一次來臨時,看到的卻是一對老頭兒和一個老太婆坐在屋前,依舊望著天空,一會兒你看看我,一會兒我看看你,互相傳情。他們在自己造的家裡安詳的生活,那群無憂嬉戲的,是他們的兒女,子孫!現在,這不僅僅是愛情了,還有忠誠于心靈的追念!
這就是愛情。它高於上帝,這是人永恆不變的力量,它世代相替,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要變成一杯黃土,但愛情卻成為人類永生的紐帶萬物都會繁殖,都會孕育下一代,但只有人才有愛!
當作者面對十四歲的女兒提出的這個問題時,既不回避,也不敷衍,而是用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簡述愛得真諦!
人的愛情應當不僅是美好,誠實,堅貞的,同時也是理智和慎重,嚴肅和神聖的,因為只有那樣的愛情,才能帶來歡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