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教育讀後感100字(一)
看了幼稚教育第五期中關於環境佈置這一板塊,我感觸頗深。幼兒生活在幼稚園裡,環境就是影響幼兒的一個重要因素,看了人家的環境裝飾之後令我深刻感受到環境對幼稚教育的重要性。
通過這次欣賞學習,在總結自身的同時我也深刻地體會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環境裝飾應該讓幼兒充分感知、自主參與、共同合作。因此,在創設環境時,我們在考慮幼兒興趣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幼兒現階段的發展水準,力求讓每個幼兒都能動起來,從而發揮出環境對幼兒的影響,
幼稚教育讀後感100字(二)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去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像對待自己的眼睛一般呵護他們,像對待自己的傑作一般欣賞他們,讓每個孩子在真誠的關愛中健康成長!
讓我們用慈愛呵護純真、用智慧孕育成長、用真誠開啟心靈、用希冀放飛理想,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稚教育讀後感100字(三)
“蹲下來跟孩子說話”這不僅是教師體位的改變,也不只是為了表示大人對孩子的“親密接觸,”更重要的是為了表示大人對孩子的尊重。蹲下來跟孩子說話,既在有形之中縮短了大人與孩子之間的形體距離,
幼稚教育讀後感100字(四)
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反映了他們的內心活動。作為教師就要勤于觀察,善於捕捉並分析這些資訊,()做出相應的反應。比如:吃飯時有個孩子在偷偷的看你,這是為什麼?原來他想扔掉不願意吃的蔬菜,這時候,你不要看他的眼睛,而是要看他的手,他就會停止動作,如果扔掉了,我們再去批評他,
幼稚教育讀後感100字(五)
《幼稚教育》雖說是一本雜誌,但其中的內容形式是豐富多彩的,看完每一期的《幼稚教育》,我都深有感觸,因為這本書不僅是針對幼稚教育,對家庭、社會、幼稚園、教育都有很好的認識。一本薄薄的雜誌有精彩的“方案研析”、真誠的“教養筆記”、甜蜜的“教師書房”、良好的“家園互動”等等,每個內容形式都寫的如此深動,尤其是教養筆記,真的能讓人受益非淺,也能給自己在平時的教學中帶來一些靈感和啟示。
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讀後感(一)
這段時間裡,我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讓我有很大的感觸。書中提到說幼兒教師需要有什麼樣的精神、需要有什麼樣的專業素質、需要有什麼樣的教育智慧、需要有什麼樣的教育藝術。
我瞭解到,作為一名幼兒教師,需要的東西很有很多。比如說,幼兒教師需要“幸福”。
幸福,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就是一種滿足感,餓的時候有的吃就是幸福,累的時候有的睡就是幸福,不高興時有人陪就是幸福……
幸福的定義很廣,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迷。有的人認為自己擁有財富就是幸福;有的人認為自己取得成功了就是幸福;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覺得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每天早上聽著孩子們和你問早,晚上聽著孩子們和你說再見是一種幸福;看到孩子們在幼稚園裡開開心心地生活、遊戲是一種幸福;看著孩子們一天天地長高長胖是一種幸福……幼兒教師需要這樣的幸福。
幸福固然重要,一個好的心態也十分地重要。它能成就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幼兒教師也需要一個好的心態。我在書中看到過這麼一個故事:在一個剛剛退潮的沙灘上,一個小男孩正俯身撿起一條被海潮湧來時帶到岸邊的小扔到了大海裡。身邊的爸爸媽媽覺得很奇怪,問道:“這麼多的小魚都被帶到岸邊,你什麼時候能撿完呢?再說誰又在乎呢?”小男孩頭也沒抬地繼續撿起撿起一條小魚又扔進了大海,並且自言自語道:“這條小魚會在乎的。”又撿起一條說:“這條小魚也在乎”。是呀,
所以,既然我們選擇了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就應該將自己的心態放平和一些,保持最初職業的熱情,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公平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孩子。把孩子生活中的每一個小細節都當作一件大事情來做,讓孩子能感受的到你對他的關心,在乎。讓他們覺得老師也是我的好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一起生活、學習、遊戲。擺正了自己的心態,你的每一天都會過的充實,快樂。
除了要有好的心態,還需要智慧。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填充知識面,將知識教給孩子們。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們,而不是孩子一做錯什麼事就罵他、責備他。孩子是要靠老師去引導的。只有你用對了方法和孩子去溝通、接觸,孩子才會打心底崇拜你。
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兒教師需要什麼》這本書後的一些感觸。
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讀後感(二)
最近,學校裡發了一本叫《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翻開這本書的目錄,能夠很清晰的看到倪敏老師分了四個部分來說明幼兒教師最需要的精神、專業素養、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
確實,要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並不是那麼容易,在書中倪敏老師是分析的那麼透徹與仔細。使我頗有感悟。也讓我明白了目前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還欠缺什麼。
我自認為我在專業素養這一塊做的還是不夠好的。書中這樣寫道:“幼稚教育工作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事業,也是一種延續人類文明貢獻巨大的崇高事業,需要幼兒教師耐心的對待。耐心不僅是改善師幼關係的基礎,更是從事好幼稚教育工作的關鍵。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要隨時準備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再有目的拋給他們,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研究和反思。”這樣一段話無非是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的職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而取得事業成功的唯一籌碼就是我們天天面對的孩子們,要在平時的點滴中走近孩子、欣賞孩子、尊重孩子。我想我們和幼兒走得近了才知道他們的小心思;學會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欣賞他們的別樣的想法與行為才能真正的理解他們;學會了尊重孩子那麼在平日裡的一日活動中看到他們不在根據你的要求操作時,不會馬上批評孩子,或許會蹲下和他對視著問:你為什麼這麼做?那麼你一定也會得到孩子對你的尊重,()因為師幼之間是平等的。
其實,教育是多通道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通過一系列家園的溝通,能夠讓老師和家長知道孩子分別在園與在家的表現。從而可以多管道的對孩子進行表揚,促進他們信心的建立。所以也正像倪敏老師所說的一樣,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對我們幼兒教師老師來說,具有良好的溝通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家長溝通得更順暢,能夠被家長欣然接受與認同呢?因為年輕的我總覺得在已是為人父母的家長面前與之溝通時有一種距離感。有時想要告訴家長他的孩子最近在園變現不是很好,不好意思直接說,怕家長會誤會或是反感。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帶著這個問題終於在書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一是教師與家長交談時語氣要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後抑。二是報憂也報喜。在父母眼中孩子是最棒的。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而孩子在幼稚園碰破一點皮,家長就會非常的心疼和緊張。這時我們要瞭解幼兒父母的角色,並正確、客觀、公正地評價孩子。我們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真誠對待每一位幼兒。
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讀後感(三)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種無私而又博愛的職業,幼稚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基礎。作為幼兒教師,更需要用愛心和耐心來溫暖呵護每一顆童稚的心靈,想要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在《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中,作者分別從“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幼兒教師最需要的專業素養”,“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學藝術”這四方面來闡述了怎樣做好一名幼兒教師。確實,要做好幼兒教師這份工作,單靠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充滿愛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時還需要我們老師間的相互配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光這樣,幼兒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和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孩子的心中,教師是聖神的、無所不能、完美無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們對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觀察細微,感受強烈,而且還會不加選擇的模仿。因此,幼兒教師也應該從自身的言語、行動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比起對孩子一本正經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並不是簡單的理論文化專業素養,而是要秉著一顆尊重、關愛、寬容、耐心的心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尊重就是讓幼兒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尊重幼兒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強加于幼兒,而是要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要發展幼兒的個性,就必須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心理發展。除了尊重,幼兒教師也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孩子的過失並不是姑息遷就犯錯的孩子,而是採取和風細雨的方式督促其改正。孔子說過:“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見,寬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有一種巨大的人格魅力,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寬容也是豁達和摯愛的一種表現;寬容還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提高自己內心修養的一種方式。
幼稚教育是十分瑣碎、複雜的,面對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教師也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去猜測和預料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對於這些可能發生的事,教師可以事先做好解決的預案。但對於很多不可猜測和預料不到的突發事件,幼兒教師就只能利用自身的生活工作經驗,憑藉著平時積累的點滴的教育智慧去解決。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上課、遊戲、觀察等活動同樣能看出一個老師的智慧,同樣一句話,同樣一個意思,也許換種方式說就會取得不同的成效,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再與幼兒交談、遊戲時要注意說好每一句話,盡可能地讓孩子從心底接受這種方式,從而達到最大的成效。
幼稚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小樹,作為幼兒教師需要用心去欣賞、研讀,呵護和澆灌每一顆小樹,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稚教育故事讀後感(一)
我們幼稚園為我們教師訂閱了《幼稚教育》一書。我很喜歡,它很貼近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與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與方位給我們指明了教育教學的方向。其中書中的“卷首”部分,讓我體味深刻,因這裡有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啟迪,精神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提高與視野上的開闊。
今天,我趁看幼兒午睡的空間,又一次翻開了《幼稚教育》一書,卷首中的“鐵杵磨成針”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故事一直被成人作為教導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範例,希望孩子能領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鐵杵磨成針”的恒心與毅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一直以來,這個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難道書中的“鐵杵磨成針”又有什麼新釋嗎?帶著疑問,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讀完後,我進入了思考。書中沒有對老奶奶磨針的毅力發出讚歎聲,而是說她太笨了,用那麼多時間,為何不去買一根針呢?過去我們都知道“鐵杵磨成針”故事的寓意,就是看准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但是,現在的社會,變通則顯得尤為重要。文中說到:變是生命的一般規律,“適者生存”,想要“適”就要“變”,如果不變通怎能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不適應又怎能生存?這個實例本身並沒有錯,錯在我們運用它進行教育的視角與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時代的資訊,才會煥發出活力,出現新面貌。
十分感謝《幼稚教育》,讓我的心靈得到啟迪。也由感而發:無論什麼事,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思考,換一種方位,換一種角度,才會對我們有一種豁然開朗、截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讓我們做一名適應時代的教師,多方位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領悟道理的基礎上,同時適應時代的發展,試一試,我們會懂得更多,收穫更多,體驗更多。
幼稚教育故事讀後感(二)
看了幼稚教育第五期中關於環境佈置這一板塊,我感觸頗深。幼兒生活在幼稚園裡,環境就是影響幼兒的一個重要因素,看了人家的環境裝飾之後令我深刻感受到環境對幼稚教育的重要性。
在欣賞的過程中,其實也不難發現,書上有不少的環境佈置在我們幼稚園也都有類似的裝飾,看上去令人有種親切感,當然也有不少裝飾是我們沒有見過的,創意的確不錯。但這也並不能就否定我們自己的裝飾,因為我們也有很多不錯的裝飾是她們所沒有的,也稱得上是新穎的設計了。例如:長廊上利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吹成氣球裝飾起來,視覺效果也很不錯;用廢舊的硬紙板做成相框來張貼幼兒的作品;用一次性的餐盤,讓幼兒用不通的顏料在餐盤上學習吹畫等等。這些都可以說是變廢為寶,同時也間接地激發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具有教育意義。但是在總結優點的同時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環境創設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操作性不強,不少裝飾也只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應該算是我們的一個致命的弱點了,今後我們應該在考慮美觀的同時更應注重其操作性,一切以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前提,特別是在班級的環境佈置中,既要有創新意識,更要能讓幼兒動起來,不是只滿足於簡單的為幼兒提供環境,而應該更加注重為幼兒提供有利於他們參與的環境,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體現環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通過這次欣賞學習,在總結自身的同時我也深刻地體會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環境裝飾應該讓幼兒充分感知、自主參與、共同合作。因此,在創設環境時,我們在考慮幼兒興趣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幼兒現階段的發展水準,力求讓每個幼兒都能動起來,從而發揮出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進一步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稚教育故事讀後感(三)
《幼稚教育》這本雜誌,我正好也訂閱了,看了幾期受益不少。
對於老師推薦的幾篇文章,感觸很深,特別是“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這其中的案例很有特點,讓我想起前不久一個朋友的QQ空間裡的文章,說得是日本國家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他們的父母說送小孩到幼稚園就是要讓小孩生病的;在幼稚園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要求每個小孩的父母都準備各種環保袋子,讓小孩分門別類的裝東西;每個幼稚園都有很多沙子,就讓小孩玩;備有很多套衣服,髒了就換,要求小孩自己換衣服;幼稚園基本上沒有知識課程,但經常組織到戶外接確大自然;更沒有所謂的興趣課程……
我們的教育體制,就我個人來說真的不能認同,自己讀書也是經歷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這樣一個過程,出現了不少高分低能兒。
我真心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過程,不僅僅是指她的身體,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和生理方面。女兒在家,我會暗示她搗點小亂,甚至我自己和她一起搗亂,把被子全都推到地板上,把床當作蹦蹦床;在地上亂畫;鼓勵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兒指著潔白的牆問:媽媽,我可不可以在這裡畫?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想畫就畫……女兒會跑到爸爸面前笑著說:爸爸,我造反了……
在家總是給女兒一個輕鬆的環境,平時上班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她,到了休息的日子,我的時間就全部由女兒支配了。有時我會把自己的身份和年齡都降下來,和女兒一般大小,和她計較一些她比較喜歡吃的零食;有時也會把女兒提到大人的程度,讓她學著照顧小玩具、洋娃娃,讓她懂得接受愛、懂得愛。現階段,女兒唯一應該做得就是玩,每次回家,見到女兒,()我就會問:妹妹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有沒有做遊戲?我不會問老師教了什麼之類的問題,更不會在現階段就讓女兒去參加什麼英語之類的興趣班。記得家長會的時候,就有家長提出可以去學英語了,還有搞個什麼拍錄影讓家長瞭解小孩在學校的生活情況……對於這些觀點,我是不贊成的。沒錯小孩這麼點小就離開家長,到了一個新環境,會哭會不適應,但是家長總不可能每件事都替小孩安排好吧。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小孩就輸在起跑線上了,但在美國的小學裡,一二年級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課的,可對於小孩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對社會的認知、禮貌道德等素質教育卻是很重視,試問是否整個美國都輸在起跑線上了?
記得有次在家友超市,碰到一位推銷英語培訓班的業務員。可能女兒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些(昨天晚上還有個家長說,你們家的是超大型的),他很有禮貌的攔下我說:可以讓女兒去學英語了!我說我家的還小……他說:三歲也可以學了。我說:你們培養出來的都是天才。他說:你也可以培養出天才啊(他可能還認為他這句話說得比較有水準)。但是我說:我不需要天才的女兒,天才的女兒還會屬於我嗎?
在這,我不得不承認我很自私,但是我不會以“漏斗式”的方式,壓迫女兒去學這學那,我會在她的天姿天份以及感興趣的前提下,盡我的能力去培養她,希望她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一個愉快輕鬆的學習環境。也希望今年小樂能戒掉那只小豬,但如果真戒不掉,那也只能繼續讓她帶著吧,我就負責做好小豬的衛生。
還有一點,我想強調下:在讀書節開幕式的時候,那位跑上前去搶答問題的小男生,不知老師們是否還有印象。如果在你所教學的過程中,碰到了這樣的小孩時,一定不要讓他回去,一定要肯定他的勇敢,當然也要引導他以後要遵守秩序。當時,我就看到他那個班的老師臉上對那位家長代表難以置信的表情。從這點上也可以說明我們現在的老師並不是完全拘泥于書本上的教學模式,而是給小朋友們很大的發揮空間。說明我們的教學正在發生些變革,這樣真好。
初為人母,根本沒有什麼教育小孩的經驗和心得,還望老師們多費心了!
填充知識面,將知識教給孩子們。用正確的方法來對待孩子們,而不是孩子一做錯什麼事就罵他、責備他。孩子是要靠老師去引導的。只有你用對了方法和孩子去溝通、接觸,孩子才會打心底崇拜你。以上就是我看了《幼兒教師需要什麼》這本書後的一些感觸。
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讀後感(二)
最近,學校裡發了一本叫《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翻開這本書的目錄,能夠很清晰的看到倪敏老師分了四個部分來說明幼兒教師最需要的精神、專業素養、教育智慧和教學藝術。
確實,要做一名好的幼兒教師並不是那麼容易,在書中倪敏老師是分析的那麼透徹與仔細。使我頗有感悟。也讓我明白了目前作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我還欠缺什麼。
我自認為我在專業素養這一塊做的還是不夠好的。書中這樣寫道:“幼稚教育工作是一種職業,更是一種事業,也是一種延續人類文明貢獻巨大的崇高事業,需要幼兒教師耐心的對待。耐心不僅是改善師幼關係的基礎,更是從事好幼稚教育工作的關鍵。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要隨時準備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再有目的拋給他們,這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積累經驗、不斷研究和反思。”這樣一段話無非是告訴我們要把自己的職業當成自己的事業來經營,而取得事業成功的唯一籌碼就是我們天天面對的孩子們,要在平時的點滴中走近孩子、欣賞孩子、尊重孩子。我想我們和幼兒走得近了才知道他們的小心思;學會了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欣賞他們的別樣的想法與行為才能真正的理解他們;學會了尊重孩子那麼在平日裡的一日活動中看到他們不在根據你的要求操作時,不會馬上批評孩子,或許會蹲下和他對視著問:你為什麼這麼做?那麼你一定也會得到孩子對你的尊重,()因為師幼之間是平等的。
其實,教育是多通道合作才能取得良好效果的。通過一系列家園的溝通,能夠讓老師和家長知道孩子分別在園與在家的表現。從而可以多管道的對孩子進行表揚,促進他們信心的建立。所以也正像倪敏老師所說的一樣,與家長溝通是一門藝術,特別是對我們幼兒教師老師來說,具有良好的溝通技能顯得尤為重要。
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和家長溝通得更順暢,能夠被家長欣然接受與認同呢?因為年輕的我總覺得在已是為人父母的家長面前與之溝通時有一種距離感。有時想要告訴家長他的孩子最近在園變現不是很好,不好意思直接說,怕家長會誤會或是反感。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我帶著這個問題終於在書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一是教師與家長交談時語氣要委婉。先肯定孩子再指出存在的問題,先揚後抑。二是報憂也報喜。在父母眼中孩子是最棒的。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犯了錯誤,只是一時糊塗,孩子的調皮是一種可愛。而孩子在幼稚園碰破一點皮,家長就會非常的心疼和緊張。這時我們要瞭解幼兒父母的角色,並正確、客觀、公正地評價孩子。我們在與家長溝通時,應多站在家長的角度去關心孩子,理解家長的心情,真誠對待每一位幼兒。
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讀後感(三)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種無私而又博愛的職業,幼稚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教育和終生教育的基礎。作為幼兒教師,更需要用愛心和耐心來溫暖呵護每一顆童稚的心靈,想要成為一名幼兒教師,尤其是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是非常的不容易的。
在《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一書中,作者分別從“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樣的精神”,“幼兒教師最需要的專業素養”,“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育智慧”和“幼兒教師最需要的教學藝術”這四方面來闡述了怎樣做好一名幼兒教師。確實,要做好幼兒教師這份工作,單靠熱情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充滿愛心、痛心、和真心的付出;同時還需要我們老師間的相互配合,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不光這樣,幼兒教師還應具有創新精神和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在孩子的心中,教師是聖神的、無所不能、完美無缺的,而孩子本身就有很強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們對於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觀察細微,感受強烈,而且還會不加選擇的模仿。因此,幼兒教師也應該從自身的言語、行動中使孩子的思想、道德、行為等方面都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比起對孩子一本正經的教育要有用得多。
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並不是簡單的理論文化專業素養,而是要秉著一顆尊重、關愛、寬容、耐心的心公平對待每一位幼兒。尊重就是讓幼兒對自己充滿自信,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出正確的選擇和判斷,尊重幼兒就是不把成人的要求強加于幼兒,而是要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要發展幼兒的個性,就必須尊重幼兒的個性,尊重幼兒的心理發展。除了尊重,幼兒教師也應該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孩子的過失並不是姑息遷就犯錯的孩子,而是採取和風細雨的方式督促其改正。孔子說過:“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可見,寬容是人的情感之一,它有一種巨大的人格魅力,能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寬容也是豁達和摯愛的一種表現;寬容還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善待生活,提高自己內心修養的一種方式。
幼稚教育是十分瑣碎、複雜的,面對這些天真可愛的孩子,我們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教師也只能用自己的智慧去猜測和預料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對於這些可能發生的事,教師可以事先做好解決的預案。但對於很多不可猜測和預料不到的突發事件,幼兒教師就只能利用自身的生活工作經驗,憑藉著平時積累的點滴的教育智慧去解決。幼兒一日活動中的上課、遊戲、觀察等活動同樣能看出一個老師的智慧,同樣一句話,同樣一個意思,也許換種方式說就會取得不同的成效,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再與幼兒交談、遊戲時要注意說好每一句話,盡可能地讓孩子從心底接受這種方式,從而達到最大的成效。
幼稚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小樹,作為幼兒教師需要用心去欣賞、研讀,呵護和澆灌每一顆小樹,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
幼稚教育故事讀後感(一)
我們幼稚園為我們教師訂閱了《幼稚教育》一書。我很喜歡,它很貼近我們幼兒教師的生活與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與方位給我們指明了教育教學的方向。其中書中的“卷首”部分,讓我體味深刻,因這裡有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給了我心靈上的啟迪,精神上的滿足,知識上的提高與視野上的開闊。
今天,我趁看幼兒午睡的空間,又一次翻開了《幼稚教育》一書,卷首中的“鐵杵磨成針”幾個大字映入我的眼簾。大家也都知道這個故事一直被成人作為教導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範例,希望孩子能領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鐵杵磨成針”的恒心與毅力去解決問題,克服困難。一直以來,這個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難道書中的“鐵杵磨成針”又有什麼新釋嗎?帶著疑問,我一口氣就讀完了它。讀完後,我進入了思考。書中沒有對老奶奶磨針的毅力發出讚歎聲,而是說她太笨了,用那麼多時間,為何不去買一根針呢?過去我們都知道“鐵杵磨成針”故事的寓意,就是看准目標就要堅持到底。但是,現在的社會,變通則顯得尤為重要。文中說到:變是生命的一般規律,“適者生存”,想要“適”就要“變”,如果不變通怎能適應變化的環境?而不適應又怎能生存?這個實例本身並沒有錯,錯在我們運用它進行教育的視角與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時代的資訊,才會煥發出活力,出現新面貌。
十分感謝《幼稚教育》,讓我的心靈得到啟迪。也由感而發:無論什麼事,我們教師應從多個角度多思考,換一種方位,換一種角度,才會對我們有一種豁然開朗、截然不同的感受與體會。讓我們做一名適應時代的教師,多方位教育我們的孩子,讓他們在領悟道理的基礎上,同時適應時代的發展,試一試,我們會懂得更多,收穫更多,體驗更多。
幼稚教育故事讀後感(二)
看了幼稚教育第五期中關於環境佈置這一板塊,我感觸頗深。幼兒生活在幼稚園裡,環境就是影響幼兒的一個重要因素,看了人家的環境裝飾之後令我深刻感受到環境對幼稚教育的重要性。
在欣賞的過程中,其實也不難發現,書上有不少的環境佈置在我們幼稚園也都有類似的裝飾,看上去令人有種親切感,當然也有不少裝飾是我們沒有見過的,創意的確不錯。但這也並不能就否定我們自己的裝飾,因為我們也有很多不錯的裝飾是她們所沒有的,也稱得上是新穎的設計了。例如:長廊上利用不同顏色的垃圾袋吹成氣球裝飾起來,視覺效果也很不錯;用廢舊的硬紙板做成相框來張貼幼兒的作品;用一次性的餐盤,讓幼兒用不通的顏料在餐盤上學習吹畫等等。這些都可以說是變廢為寶,同時也間接地激發了幼兒的環保意識,具有教育意義。但是在總結優點的同時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環境創設存在著一個重大的問題,操作性不強,不少裝飾也只是“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應該算是我們的一個致命的弱點了,今後我們應該在考慮美觀的同時更應注重其操作性,一切以促進幼兒的發展為前提,特別是在班級的環境佈置中,既要有創新意識,更要能讓幼兒動起來,不是只滿足於簡單的為幼兒提供環境,而應該更加注重為幼兒提供有利於他們參與的環境,在活動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從而體現環境的趣味性和操作性。
通過這次欣賞學習,在總結自身的同時我也深刻地體會到環境對幼兒發展的重要性。環境裝飾應該讓幼兒充分感知、自主參與、共同合作。因此,在創設環境時,我們在考慮幼兒興趣的同時,還要考慮到幼兒現階段的發展水準,力求讓每個幼兒都能動起來,從而發揮出環境對幼兒的影響,進一步促進幼兒的發展。
幼稚教育故事讀後感(三)
《幼稚教育》這本雜誌,我正好也訂閱了,看了幾期受益不少。
對於老師推薦的幾篇文章,感觸很深,特別是“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這其中的案例很有特點,讓我想起前不久一個朋友的QQ空間裡的文章,說得是日本國家對小孩的教育方式。
他們的父母說送小孩到幼稚園就是要讓小孩生病的;在幼稚園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要求每個小孩的父母都準備各種環保袋子,讓小孩分門別類的裝東西;每個幼稚園都有很多沙子,就讓小孩玩;備有很多套衣服,髒了就換,要求小孩自己換衣服;幼稚園基本上沒有知識課程,但經常組織到戶外接確大自然;更沒有所謂的興趣課程……
我們的教育體制,就我個人來說真的不能認同,自己讀書也是經歷了“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這樣一個過程,出現了不少高分低能兒。
我真心希望自己的女兒能有一個健康的成長過程,不僅僅是指她的身體,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和生理方面。女兒在家,我會暗示她搗點小亂,甚至我自己和她一起搗亂,把被子全都推到地板上,把床當作蹦蹦床;在地上亂畫;鼓勵女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兒指著潔白的牆問:媽媽,我可不可以在這裡畫?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想畫就畫……女兒會跑到爸爸面前笑著說:爸爸,我造反了……
在家總是給女兒一個輕鬆的環境,平時上班忙,沒有什麼時間陪她,到了休息的日子,我的時間就全部由女兒支配了。有時我會把自己的身份和年齡都降下來,和女兒一般大小,和她計較一些她比較喜歡吃的零食;有時也會把女兒提到大人的程度,讓她學著照顧小玩具、洋娃娃,讓她懂得接受愛、懂得愛。現階段,女兒唯一應該做得就是玩,每次回家,見到女兒,()我就會問:妹妹今天在學校開不開心?有沒有做遊戲?我不會問老師教了什麼之類的問題,更不會在現階段就讓女兒去參加什麼英語之類的興趣班。記得家長會的時候,就有家長提出可以去學英語了,還有搞個什麼拍錄影讓家長瞭解小孩在學校的生活情況……對於這些觀點,我是不贊成的。沒錯小孩這麼點小就離開家長,到了一個新環境,會哭會不適應,但是家長總不可能每件事都替小孩安排好吧。也許有些家長會認為自己的小孩就輸在起跑線上了,但在美國的小學裡,一二年級基本上沒有什麼文化課的,可對於小孩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對社會的認知、禮貌道德等素質教育卻是很重視,試問是否整個美國都輸在起跑線上了?
記得有次在家友超市,碰到一位推銷英語培訓班的業務員。可能女兒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些(昨天晚上還有個家長說,你們家的是超大型的),他很有禮貌的攔下我說:可以讓女兒去學英語了!我說我家的還小……他說:三歲也可以學了。我說:你們培養出來的都是天才。他說:你也可以培養出天才啊(他可能還認為他這句話說得比較有水準)。但是我說:我不需要天才的女兒,天才的女兒還會屬於我嗎?
在這,我不得不承認我很自私,但是我不會以“漏斗式”的方式,壓迫女兒去學這學那,我會在她的天姿天份以及感興趣的前提下,盡我的能力去培養她,希望她能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一個愉快輕鬆的學習環境。也希望今年小樂能戒掉那只小豬,但如果真戒不掉,那也只能繼續讓她帶著吧,我就負責做好小豬的衛生。
還有一點,我想強調下:在讀書節開幕式的時候,那位跑上前去搶答問題的小男生,不知老師們是否還有印象。如果在你所教學的過程中,碰到了這樣的小孩時,一定不要讓他回去,一定要肯定他的勇敢,當然也要引導他以後要遵守秩序。當時,我就看到他那個班的老師臉上對那位家長代表難以置信的表情。從這點上也可以說明我們現在的老師並不是完全拘泥于書本上的教學模式,而是給小朋友們很大的發揮空間。說明我們的教學正在發生些變革,這樣真好。
初為人母,根本沒有什麼教育小孩的經驗和心得,還望老師們多費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