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團圓讀後感(一)
文/馬洪芳
《小團圓》這本書是我在單位的圖書室找到的,在家擱放了好久才下定決心來看,我覺得小團圓更像是張愛玲寫給自己的書,大概是把一輩子碰到的人事都寫進去,發洩,記載。讀來時時有被針紮人心的滋味,故事中男男女女的矛盾掙扎和顛倒迷亂,正映現了我們心底深處諸般複雜的情結。
張愛玲有過一刻的幸福,那句“這個人是真愛我的”出現在《色戒》中,亦寫在《小團圓》裡。雖然沒有找見那個真愛我的人,卻再次被這句話打動了,至此把書擱置了一個禮拜。女人的愛往往是一種感覺,
小團圓,或許是張愛玲心裡將一生所遇見的人和事都記錄在紙上,讓這些逝去的人再次和她團圓了吧。它讓一個人間俗世的張愛玲浮現在眼前,揭去那些神秘和神化,這個真實讓人欣喜。當然,我也很清楚這畢竟是本小說。只是一個人在時過境遷之後,
小團圓讀後感(二)
讀完《小團圓》,放下書,忍不住為張愛玲歎氣。才女身世可憐,生在那樣一個末落貴族之家,父母早年失和離婚,母親做著國際旅行家的夢,渴望有人來愛她,卻從不把子女放在心上,從來沒有給過她和弟弟母愛的溫暖。父親養著幾個女人、只要有大煙抽,日子就過得。紈絝子弟有花不盡的家當,可是孩子卻窮得只能在修道院借住,白蹭別人房租。
九莉心中最看重的兩個人一個是母親、一個是那男人。可是這二人卻將她傷得體無完膚,
讀完一聲歎息,可憐的缺少關愛的女人。縱然才女,也只是一個需要人來愛惜的小女子。童年缺失的愛,一輩子都補不過來,更何況成年之後,依然被自尊與自卑的、對愛的渴望所迷惑,卻從未曾得到過真摯的愛情。
那男人是濫人。九莉知道的,也在不斷自省,卻身不由己,糾纏了二十年,為她感到不值。
書的末頁,九莉那個關於孩子的夢,唯一一次的夢,使她幸福了好久。看得我都快要落下淚來,又是一聲歎息。
她對於內心的剖析,也是客觀和不留情面。可見是站在一個高度俯視人世間的。一個悲劇的人生,在她的筆下重現。因此更能夠理解她的文學作品。從個人角度來說,
夜裡,我在反復回想著這個迷樣女人的悲情一生,感慨萬千。
小團圓讀後感(三)
無法把《小團圓》看成虛構的小說。整部書,字裡行間,張愛玲都在用平板、單薄的聲音敘述者她一生前三十多年的流水帳。所有她小說裡的人物,在她的生活中都找得到原版。她所知道的可以寫的親朋都被她寫光了。對於故事以及人物,她似乎缺乏想像力,不過也應了那句話“小說來自生活”,閃光的是她的文字,也只局限於早年作品。進入五十年代後,她的文字逐漸乾癟,可能與自身際遇不好有關,忙於生存,而且生活在沒有母語環境的地方。
看的人也不過是在窺伺她。如同看如今這部《小團圓》。
《小團圓》重複了許多她從前的東西,又一次被寫出來,而且完全撕去面紗,可能都是些壓在她心底噬咬著她的往事,不吐不快。因為一生從來沒有獲得過真正的愛,無法安然看自己一生時光就此流逝,所以必須寫出來,白紙黑字,也讓那些使她的人生黯淡無光的醜人們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她曾說她是嘉寶的信徒,可事實上她完全不是。嘉寶從不曾談論自己。張愛玲從出名前就非常喜歡談論自己(十七歲時的作品《天才夢》),出名時更是無所顧忌地寫自己以及自己的家庭(比如《私語》)。她晚年深居簡出,是因為中年以後的自己確實無可暴露,也許是自卑。從她的許多文字可以看出一直跟隨她的某種虛榮,她不善於交際,但很喜歡引人注目。在她那冷漠自私失色的成長背景中,她母親一直是她矚目的亮點。所以她母親和她父親離婚時,慘澹中她竟然覺得得意,因為那時候離婚的人少,她的至親出了這樣的事,就象那時候某家出了個科學家一樣驕傲。她母親到香港她的大學去看她,她和母親沒有話可說,但她最遺憾的是當時四周無人,她因此無法炫耀她美麗洋派的母親。
她母親大概與國內八、九十年代那批剛剛接觸到西方文明、濫用自由的部分女性一樣,作為最早一批娜拉,不知道該怎麼使用到手的豪華自由,()從一個男人到一個男人的床上,胡亂度過一生,最後黯淡收場。這樣的母親曾經是她少女時代的偶像(雖然年紀越大,她越恨她母親)。但她又遠缺乏她母親的交際手腕與漂亮面容,一方面極其自卑,另一方面極度羡慕,同時又覺得自己站在一旁看清了一切,好像很理智,凡事自己拿主意,因此也不可能聽得進旁人的言語。實際上事到臨頭,她倉皇失措,完全無防備,只能布偶一樣讓人擺弄。
胡蘭成就是這樣趁虛而入。而且遊刃有餘地同時玩弄著其他女性。
最後她從胡蘭成那裡得到的不過是婦科檢查報告裡的一句“子宮頸曾折斷”的診斷。
就是這麼一個讓她可以“低到塵埃裡的”男人。
胡蘭成固然沒有愛過她。她後來遇到的男人沒一個對她真心。桑狐與她同居三年從來沒考慮過和她結婚。她為賴雅墮胎,最痛苦不堪時,賴雅竟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啃烤雞。
她倒不是想在這作品裡為自己粉飾,所以經歷的都寫出來,只不過在現在才出版,許多可以視為驚世駭俗的東西已經很平淡了。但我覺得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柯靈這個人。很久前讀過柯靈聲情並茂的《遙寄張愛玲》,文章娓娓道來柯靈和張愛玲的相識,他如何發現初出茅廬的文壇新星,如何為她在當時低氣壓環境下執意出名的舉措擔憂,又對她在他落難時的救援如何感激。好一個溫儒的書生。可是《小團圓》裡,他不過是一個在她不得志時落井下石對她進行性騷擾的低等男人。難怪張愛玲沒有回應他文革後那篇深情呼喚。張愛玲的記憶力非常好,尤其對人性最卑劣的地方。
這本小說可能只對很熟悉張愛玲作品的人有吸引力。它的文學價值並不會很高。張愛玲即使在她的全盛時期,也只是言情小說作家群裡的佼佼者,她有天賦,但從來沒有成為大家。
而《小團圓》這部結構鬆散,充滿平淡的喃喃自語的小說,我看完後,也只能歎息著說一句:“很傻,很天真。”
小書房之玻璃孔雀讀後感(一)
暑假的來臨,讓我終於一飽眼福英國作家依列娜·法吉恩寫的童話小說《小書房之玻璃孔雀》。
才翻看幾頁,我就沉浸在書的美妙世界裡,難以自拔。
美妙的故事說的是安娜的家住在一個被主流社會遺忘的小村落裡,這兒住的大多都是貧窮家庭,一便士就可以安慰一群孩子。安娜溫和善良的性格成為了故事的主線。從當初如何分享一便士和安娜“買”禮物,到結尾大夥兒分享聖誕樹上的禮物,從頭到尾,安娜都是為人著想。其中手搖風琴師因為安娜的笑容給了孩子們三支曲的片段,讓我感到溫暖,安娜帶著威廉姆逛街“買”禮物,這種幻想卻讓我心酸。
她善良本質讓我感動。終於,小安娜得到了回報—一棵美麗的聖誕樹。安娜非常地喜歡,可她並沒有一個人分享一棵聖誕樹,而是與朋友們一起分享聖誕樹。她把聖誕樹上的小掛件,一件又一件地送給了朋友,於是朋友們特意給安娜留下了安娜最喜歡的小掛件—玻璃孔雀。雖然安娜夢想成真了,但卻伴隨著夢想的破滅,因為她的玻璃孔雀送給了威廉姆。
雖然大家過得都很幸福,但卻少了窮苦孩子的善良,他們樂於助人,關愛他人。我們要學習他們善良、真誠的好品質。要像安娜一樣樂於助人,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
小書房之玻璃孔雀讀後感(二)
這是我在一本文學刊物讀到的童話,故事很簡單。但我卻在字裡行間讀到一種清新、爽朗的感覺。
《玻璃孔雀》是英國著名兒童作家伊里諾爾·法吉恩的作品,她的作品具有幻想與現實的超強魔力。
故事一開始就首先對生活背景進行描寫。地點是一個被人們遺忘的小村落中。這兒的人很窮,一個小小的糖果足以讓一群孩子臉上充滿笑容。
本文敘述幾件分享事件,善良溫和的安娜如何分享這一便士,到聖誕上漂亮的禮物。()手風琴師因為安娜那自然的笑容又多贈送了孩子們三首曲子。讀到這兒,就會讓人感到溫暖,安娜帶著孩子上街買禮物。最後的結尾,似乎交待的不是特別清楚,但卻給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因為安娜的好,所以朋友們為她準備了聖誕樹上最美的禮物——玻璃孔雀。安娜很是開開心,因為這是安娜美夢成真的夜晚。
這篇童話的新奇、流暢,使人大飽眼福。雖說是一片童話,但卻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善良,總會得到好報。加上她豐富的內涵,使她的作品成為當之無愧的文學瑰寶。
小書房之玻璃孔雀讀後感(三)
有誰,能無時無刻為他人著想?有誰,有幫助別人當作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快樂?有誰,能把自己擁有的一切,無私地與他人分享?不是你,不是我,是9歲的安娜。
安娜是我最近讀的小說《玻璃孔雀》裡的主人公。她溫柔善良,一切都先想著別人。一次,她得到了四便士,於是,她去商店裡買了些糖果屑,讓朋友們分著吃,等輪到她時,糖已經沒有了,但她並沒有為此感受到懊惱,還親切地問朋友們好不好吃;還有一次,她和朋友們拿至了禮物,可是,一個小弟弟把她的禮物摔壞了,於是,安娜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最心愛的禮物——玻璃孔雀送給了他,自己卻什麼都沒有了。
你也許會說,她真是太傻了,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分享,自己卻什麼也不留下,讓自己地一無所有。
不,安娜雖然把自己所有的100%分給了大家,看似什麼都沒有了,但,分享帶給她100%的快樂,作為她的回報。於是,分享像一縷縷燦爛、溫暖的陽光籠罩著她,帶給她歡喜,帶給她快樂。像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奔跑,像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流連,分享100%,她也得到了100%的歡樂。
她讓我想起了雷鋒,雷鋒也是這樣,無私地為人他人付出,自己也得到了無限的快樂。
但是,現實中,有些人總是只為自己著想,把利益自私地收入囊中,對別人卻袖手旁觀。我有時也是這樣,得到了什麼,時常不和別人一起分享。
有一次,爸爸給我買了個小泥人,那是個小孩模樣的泥人,大大的頭向前微探著,似乎在尋找著什麼,手上放著個小球,泥人會“當當”作響,我對它愛不釋手。過了地一會,表弟來了,他一見可受的小泥人,立馬沖過來和我一起玩,我卻捧起泥人“不給你,我自己要玩”。表弟掃興極了,走到別處玩去了。我一個人玩起泥人,沒一會兒便無聊極了。看來,分享,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啊。
如果我們也像安娜一樣,樂於助人,世界豈不是會更美好?沒有爭吵,沒有煩惱,一切詳和、寧靜……
讓我們付出100%,然後,坐在小椅上,靜靜地,享受你得到的100%的快樂吧!
小王子讀後感3000字
從小便被周遭的大人們認為我是個早熟的孩子:不吵鬧,不纏人,只靜靜地在屋子的一角縮著看書,有好奇者過來問上幾句,也居然答得頭頭是道。“一個內向的小大人。”
工作忙碌的父母和年齡差距太大的姐姐,似乎是另一個世界的人,熟悉,但很遙遠。小小的心靈,自顧自地在強說愁的寂寞裡浸潤,暗暗盤算著十八歲時背著行囊去流浪的夢想。
於是在學校、家庭這個回路裡循環往復著,成長著。話語,漸漸多了些,朋友,漸漸聚了些,可還是覺得孤獨。“她不就是愛裝幼稚嗎?”無意中親耳聽見最信任的人這樣的誤解我,只覺得“朋友”二字充滿虛偽。
於是回到沉默。有話直說和坦誠相見過於不合時宜,還是讓它們蒙塵的好。流浪,在這個行色匆匆的城市裡,每天猶如工蟻一樣的來來往往,本身就是流浪。
於是在有機會選擇自己職業的時候,我如願以償地和孩子們做了伴。他們是最直觀最坦率的,可以毫無顧忌地為打碎了變形金剛而號啕大哭,也可以為得到一顆大白兔而破涕為笑。我喜歡和他們相處。身染疾病的孩子很可憐,工作衣兜裡的幾顆糖果,書店裡看來的童話,能讓他們笑著接受治療。我的心情因此陽光燦爛。
在內心裡,我想,我還是個拒絕長大的人吧。
也有夜雨淅瀝的孤寂時刻,拿起電話筒,卻撥不出一個號碼,直到那一聲長音終於變成不耐煩的嘟嘟嘟。有時想想,自己不過是想聽聽熟悉的聲音而已,可誰在脫下面具後不是疲憊得不願開口敷衍?還是點著小火爐,和書們聊天吧。
記得當我隨手拿起這有著橙黃色封面的小書,便被上面寫的“世界上閱讀量僅次於《聖經》的書”弄得很反感。閱讀量跟點擊率一樣,並不能完全說明作品的優劣。嘩眾取寵的廣告人。
可是,它為什麼會被人和《聖經》放在一起比較呢?
我自願地成為了被黑貓抓到的老鼠之一。這舉動讓我後來無比慶倖。
《小王子》是一本童話式的寓言故事書。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曾被翻譯成過百種文字,擁有眾多的讀者群,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和電視劇後,也大受歡迎。它的作者,法國飛行員聖艾修伯裡,在20世紀末,和小王子一起,成為50法郎的封面。
我之所以講了這麼多無聊的資訊,無非是想迎合某些成人或者已經有成人特質的人,他們總是注重一個人的聲望多於注重人的本身。無論如何,《小王子》值得關注。
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寫的是一位元飛行員,因機械故障在沙漠裡迫降,和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相遇、相知、分別的故事。敘述的方式也很平淡,沒有迂回起伏,沒有絢麗辭藻,就像是個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坐在你身邊,緩緩地給你講他的經歷一樣。
總認為,好的作品,是讓人很放鬆地閱讀以後,能有靜靜思考的餘地的。《小王子》讓我百讀不厭。快樂時,悲傷時,苦悶時,迷惘時……小王子總是溫柔地撫慰著我的心靈,讓我平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國王自以為統治全宇宙,可並不能滿足小王子看落日的願望,他常常宣判星球上唯一的老鼠死刑,但又不得不赦免它;愛慕虛榮的人不斷地脫下高帽子又戴上,以為別人都在瞻仰著他;酒鬼憂鬱地灌醉自己,為的是忘卻喝酒的羞恥;惟利是圖的商人不停地數著五億一百六十二萬顆星星,以為這就是他發現的財富;燈夫忙於按照規定點燃和熄滅路燈,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息;地理學家坐在辦公桌後,等待別人告訴他哪裡有城鎮河流高山大海。武斷、自大、無恥、貪婪、墨守陳規、守株待兔……這些陋習,就象猴麵包樹的苗子一樣,如果不及時除去,將會使我們心靈的星球日漸荒蕪。
玫瑰說,她是這宇宙中獨一無二的。是啊,當小王子為她蓋上玻璃罩,為她澆水,為她趕走毛毛蟲的時候,他們之間相互需要。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唯一的。一份相濡以沫的感情,沒有不斷的澆灌和呵護,沒有時間的投注,沒有責任的承擔,不可能健康成長。
狐狸說,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囉嗦的父母對兒女是無限的關懷,嚴厲的上級給下屬的是難得的鞭策,逆耳的批評也許不盡屬實,可是反省自身也十分必要。我們的眼睛已經越來越模糊了,但願心靈之泉永不乾涸!
小王子說,沙漠美麗,是因為沙漠的某處隱藏著一口井。饑渴交迫的人,終於在沙漠裡找到了水井,生銹的軲轆發出的聲音就象叮咚的泉水聲一樣悅耳,由於有了井,沙漠的美麗光芒才更神秘,更震撼人心。
童年,總喜歡把自己當成了王子或者公主,也許只有這樣,才會覺得在大人的面前,有著幾分看懂世界的信心。其實,在成長過程中,生活的經驗不得不讓我們把當初的那一份天真,給包裹在自己的世界裡。
每個人的世界,都渴望著別人能來理解,儘管偶爾的表現是通過心靈的一扇窗戶,而當別人對自己的世界不感興趣時,我們情願把它關上。我們都有童年,我們都有過最純真、最美好的想像,我們都曾帶著最樸素的創造力開拓未來,但是,經過了生活的磨礪,我們又會覺得以前的思想,是多麼地幼稚。
不是大人不能理解小孩子的想法,而是我們長大成人之後,不再以天真的幻想來創造世界了。既然每個人都是從小孩子過來的,那麼小孩子的世界,大人又何曾不懂過?孩子們的眼中,本是清澈透明的,讓人一眼看得穿,而他們需要的,大人們不可能全部給予,因為,不經歷塵世,他們根本不懂人的世界是多麼地複雜和殘酷。
儘管不再是小孩子,但是每個大人的心中,都有幾分童年的遺跡。人生都是朝著未來發展,我們不可能永遠帶著天真闖蕩世界,現實生活的不穩定性與冷漠性,每個人的心裡渴望著世界返樸歸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面對生活的多變性,多是不適應它的緣故,才有了童話的誕生。一個階層,就有一個童話的世界,發展的世界中,()先進的文化必然會對原先相對穩定的環境造成一種破壞,當我們不得不接受新生事物所帶來的衝擊時,難免要懷念起那童年受到保護的依賴性來。
小孩子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人,他們一直認為大人們是知識庫,想從大人們那證實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而大人們只把他們當成是幼稚,並讓他們放棄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按部就班地回到成人的生活軌道上來。
對於“蛇吞象”的傳說,每個人理解是不同的,大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但在小孩子的眼裡,傳說就會被當成真實,註定每個人在成長的經歷中,天真終讓理智取代。而即使我們都在理性的世界裡生活,天真永遠都在貫穿著我們的一生。
每個人的天真,應是生來具有的本能,不同人之間所表現出來的天真,針對其所處不同的環境而言。天真是心靈世界的空虛,隨著生活經歷的日益豐富,我們的天真就會被越來越多的城府所替代,人們很難再找回童年時代的那份純真了。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天真的人是孤獨的。每個人的心靈世界,就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星球,既不願意誰來打擾,又喜歡有人來造訪。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空,人與人之間本應該就是相互交流的過程。
於是,小王子不滿足自己的一個小圈子,他要擺脫習慣已久的世界,去尋找一個與他能和諧相處的地方。人的不滿足,源于對眼前現實的不理解,要尋求一種突破,就必需跳出自己賴以生存的地方。
人一旦擺脫了自己的圈子,有時候並不是為了某種難以割捨的情,而是為了自己問題的解決。小王子辛勤地護理著自己的星球,並且培育著在心中認為是最美麗的花,卻是一努力換回來別人對自己的依賴與要求。
所謂的正經事,是人們對生活存在的打理,只要適應自己心靈需要的活動,那都是正經事。
有時候小孩子做出來的一些行為,在大人們看來是幼稚的舉動,而在孩子們的心裡,這些就是他們的正經事。因為孩子們的想像空間,由於生活經驗的不足,遠比成人們的寬大深遠,所以,大人們表現出來的專心做事,反而不能讓孩子們理解了。
人類的活動本是從簡單到複雜,從複雜到簡單的轉變過程,形容世界的豐富多彩,可以以簡單的一個成本來概括;而你真正地敘述一個簡單的過程,卻非得經過一番努力的論證。有時候,理解是一個讓人覺得非常困難的活動。
每個人讀《小王子》,都會因為不同的生活閱歷和思想素質而得到不同的感受。我覺得,失去童心的成人是不喜歡,也看不懂《小王子》的,裡面能讓他們微微刺痛的部分,已經被迫不及待地跳過了。他們從來不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這不能不說是他們的遺憾,因為他們永遠不會明白生活的本質。可是,願意擦亮心靈的人們啊,當你在滿天繁星的夜晚,仰望天空,你會知道,小王子就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微笑著。那麼,所有的星星都會朝著你微笑呢。
她晚年深居簡出,是因為中年以後的自己確實無可暴露,也許是自卑。從她的許多文字可以看出一直跟隨她的某種虛榮,她不善於交際,但很喜歡引人注目。在她那冷漠自私失色的成長背景中,她母親一直是她矚目的亮點。所以她母親和她父親離婚時,慘澹中她竟然覺得得意,因為那時候離婚的人少,她的至親出了這樣的事,就象那時候某家出了個科學家一樣驕傲。她母親到香港她的大學去看她,她和母親沒有話可說,但她最遺憾的是當時四周無人,她因此無法炫耀她美麗洋派的母親。她母親大概與國內八、九十年代那批剛剛接觸到西方文明、濫用自由的部分女性一樣,作為最早一批娜拉,不知道該怎麼使用到手的豪華自由,()從一個男人到一個男人的床上,胡亂度過一生,最後黯淡收場。這樣的母親曾經是她少女時代的偶像(雖然年紀越大,她越恨她母親)。但她又遠缺乏她母親的交際手腕與漂亮面容,一方面極其自卑,另一方面極度羡慕,同時又覺得自己站在一旁看清了一切,好像很理智,凡事自己拿主意,因此也不可能聽得進旁人的言語。實際上事到臨頭,她倉皇失措,完全無防備,只能布偶一樣讓人擺弄。
胡蘭成就是這樣趁虛而入。而且遊刃有餘地同時玩弄著其他女性。
最後她從胡蘭成那裡得到的不過是婦科檢查報告裡的一句“子宮頸曾折斷”的診斷。
就是這麼一個讓她可以“低到塵埃裡的”男人。
胡蘭成固然沒有愛過她。她後來遇到的男人沒一個對她真心。桑狐與她同居三年從來沒考慮過和她結婚。她為賴雅墮胎,最痛苦不堪時,賴雅竟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啃烤雞。
她倒不是想在這作品裡為自己粉飾,所以經歷的都寫出來,只不過在現在才出版,許多可以視為驚世駭俗的東西已經很平淡了。但我覺得最具諷刺意味的是柯靈這個人。很久前讀過柯靈聲情並茂的《遙寄張愛玲》,文章娓娓道來柯靈和張愛玲的相識,他如何發現初出茅廬的文壇新星,如何為她在當時低氣壓環境下執意出名的舉措擔憂,又對她在他落難時的救援如何感激。好一個溫儒的書生。可是《小團圓》裡,他不過是一個在她不得志時落井下石對她進行性騷擾的低等男人。難怪張愛玲沒有回應他文革後那篇深情呼喚。張愛玲的記憶力非常好,尤其對人性最卑劣的地方。
這本小說可能只對很熟悉張愛玲作品的人有吸引力。它的文學價值並不會很高。張愛玲即使在她的全盛時期,也只是言情小說作家群裡的佼佼者,她有天賦,但從來沒有成為大家。
而《小團圓》這部結構鬆散,充滿平淡的喃喃自語的小說,我看完後,也只能歎息著說一句:“很傻,很天真。”
小書房之玻璃孔雀讀後感(一)
暑假的來臨,讓我終於一飽眼福英國作家依列娜·法吉恩寫的童話小說《小書房之玻璃孔雀》。
才翻看幾頁,我就沉浸在書的美妙世界裡,難以自拔。
美妙的故事說的是安娜的家住在一個被主流社會遺忘的小村落裡,這兒住的大多都是貧窮家庭,一便士就可以安慰一群孩子。安娜溫和善良的性格成為了故事的主線。從當初如何分享一便士和安娜“買”禮物,到結尾大夥兒分享聖誕樹上的禮物,從頭到尾,安娜都是為人著想。其中手搖風琴師因為安娜的笑容給了孩子們三支曲的片段,讓我感到溫暖,安娜帶著威廉姆逛街“買”禮物,這種幻想卻讓我心酸。
她善良本質讓我感動。終於,小安娜得到了回報—一棵美麗的聖誕樹。安娜非常地喜歡,可她並沒有一個人分享一棵聖誕樹,而是與朋友們一起分享聖誕樹。她把聖誕樹上的小掛件,一件又一件地送給了朋友,於是朋友們特意給安娜留下了安娜最喜歡的小掛件—玻璃孔雀。雖然安娜夢想成真了,但卻伴隨著夢想的破滅,因為她的玻璃孔雀送給了威廉姆。
雖然大家過得都很幸福,但卻少了窮苦孩子的善良,他們樂於助人,關愛他人。我們要學習他們善良、真誠的好品質。要像安娜一樣樂於助人,有一顆善良真誠的心。
小書房之玻璃孔雀讀後感(二)
這是我在一本文學刊物讀到的童話,故事很簡單。但我卻在字裡行間讀到一種清新、爽朗的感覺。
《玻璃孔雀》是英國著名兒童作家伊里諾爾·法吉恩的作品,她的作品具有幻想與現實的超強魔力。
故事一開始就首先對生活背景進行描寫。地點是一個被人們遺忘的小村落中。這兒的人很窮,一個小小的糖果足以讓一群孩子臉上充滿笑容。
本文敘述幾件分享事件,善良溫和的安娜如何分享這一便士,到聖誕上漂亮的禮物。()手風琴師因為安娜那自然的笑容又多贈送了孩子們三首曲子。讀到這兒,就會讓人感到溫暖,安娜帶著孩子上街買禮物。最後的結尾,似乎交待的不是特別清楚,但卻給我們無限的遐想空間,因為安娜的好,所以朋友們為她準備了聖誕樹上最美的禮物——玻璃孔雀。安娜很是開開心,因為這是安娜美夢成真的夜晚。
這篇童話的新奇、流暢,使人大飽眼福。雖說是一片童話,但卻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善良,總會得到好報。加上她豐富的內涵,使她的作品成為當之無愧的文學瑰寶。
小書房之玻璃孔雀讀後感(三)
有誰,能無時無刻為他人著想?有誰,有幫助別人當作是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快樂?有誰,能把自己擁有的一切,無私地與他人分享?不是你,不是我,是9歲的安娜。
安娜是我最近讀的小說《玻璃孔雀》裡的主人公。她溫柔善良,一切都先想著別人。一次,她得到了四便士,於是,她去商店裡買了些糖果屑,讓朋友們分著吃,等輪到她時,糖已經沒有了,但她並沒有為此感受到懊惱,還親切地問朋友們好不好吃;還有一次,她和朋友們拿至了禮物,可是,一個小弟弟把她的禮物摔壞了,於是,安娜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最心愛的禮物——玻璃孔雀送給了他,自己卻什麼都沒有了。
你也許會說,她真是太傻了,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分享,自己卻什麼也不留下,讓自己地一無所有。
不,安娜雖然把自己所有的100%分給了大家,看似什麼都沒有了,但,分享帶給她100%的快樂,作為她的回報。於是,分享像一縷縷燦爛、溫暖的陽光籠罩著她,帶給她歡喜,帶給她快樂。像在廣闊無垠的大草原上奔跑,像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流連,分享100%,她也得到了100%的歡樂。
她讓我想起了雷鋒,雷鋒也是這樣,無私地為人他人付出,自己也得到了無限的快樂。
但是,現實中,有些人總是只為自己著想,把利益自私地收入囊中,對別人卻袖手旁觀。我有時也是這樣,得到了什麼,時常不和別人一起分享。
有一次,爸爸給我買了個小泥人,那是個小孩模樣的泥人,大大的頭向前微探著,似乎在尋找著什麼,手上放著個小球,泥人會“當當”作響,我對它愛不釋手。過了地一會,表弟來了,他一見可受的小泥人,立馬沖過來和我一起玩,我卻捧起泥人“不給你,我自己要玩”。表弟掃興極了,走到別處玩去了。我一個人玩起泥人,沒一會兒便無聊極了。看來,分享,才能給我們帶來快樂啊。
如果我們也像安娜一樣,樂於助人,世界豈不是會更美好?沒有爭吵,沒有煩惱,一切詳和、寧靜……
讓我們付出100%,然後,坐在小椅上,靜靜地,享受你得到的100%的快樂吧!
小王子讀後感3000字
從小便被周遭的大人們認為我是個早熟的孩子:不吵鬧,不纏人,只靜靜地在屋子的一角縮著看書,有好奇者過來問上幾句,也居然答得頭頭是道。“一個內向的小大人。”
工作忙碌的父母和年齡差距太大的姐姐,似乎是另一個世界的人,熟悉,但很遙遠。小小的心靈,自顧自地在強說愁的寂寞裡浸潤,暗暗盤算著十八歲時背著行囊去流浪的夢想。
於是在學校、家庭這個回路裡循環往復著,成長著。話語,漸漸多了些,朋友,漸漸聚了些,可還是覺得孤獨。“她不就是愛裝幼稚嗎?”無意中親耳聽見最信任的人這樣的誤解我,只覺得“朋友”二字充滿虛偽。
於是回到沉默。有話直說和坦誠相見過於不合時宜,還是讓它們蒙塵的好。流浪,在這個行色匆匆的城市裡,每天猶如工蟻一樣的來來往往,本身就是流浪。
於是在有機會選擇自己職業的時候,我如願以償地和孩子們做了伴。他們是最直觀最坦率的,可以毫無顧忌地為打碎了變形金剛而號啕大哭,也可以為得到一顆大白兔而破涕為笑。我喜歡和他們相處。身染疾病的孩子很可憐,工作衣兜裡的幾顆糖果,書店裡看來的童話,能讓他們笑著接受治療。我的心情因此陽光燦爛。
在內心裡,我想,我還是個拒絕長大的人吧。
也有夜雨淅瀝的孤寂時刻,拿起電話筒,卻撥不出一個號碼,直到那一聲長音終於變成不耐煩的嘟嘟嘟。有時想想,自己不過是想聽聽熟悉的聲音而已,可誰在脫下面具後不是疲憊得不願開口敷衍?還是點著小火爐,和書們聊天吧。
記得當我隨手拿起這有著橙黃色封面的小書,便被上面寫的“世界上閱讀量僅次於《聖經》的書”弄得很反感。閱讀量跟點擊率一樣,並不能完全說明作品的優劣。嘩眾取寵的廣告人。
可是,它為什麼會被人和《聖經》放在一起比較呢?
我自願地成為了被黑貓抓到的老鼠之一。這舉動讓我後來無比慶倖。
《小王子》是一本童話式的寓言故事書。問世半個多世紀以來,曾被翻譯成過百種文字,擁有眾多的讀者群,被改編成同名電影和電視劇後,也大受歡迎。它的作者,法國飛行員聖艾修伯裡,在20世紀末,和小王子一起,成為50法郎的封面。
我之所以講了這麼多無聊的資訊,無非是想迎合某些成人或者已經有成人特質的人,他們總是注重一個人的聲望多於注重人的本身。無論如何,《小王子》值得關注。
故事的情節其實很簡單。寫的是一位元飛行員,因機械故障在沙漠裡迫降,和來自外星球的小王子相遇、相知、分別的故事。敘述的方式也很平淡,沒有迂回起伏,沒有絢麗辭藻,就像是個童心未泯的成年人,坐在你身邊,緩緩地給你講他的經歷一樣。
總認為,好的作品,是讓人很放鬆地閱讀以後,能有靜靜思考的餘地的。《小王子》讓我百讀不厭。快樂時,悲傷時,苦悶時,迷惘時……小王子總是溫柔地撫慰著我的心靈,讓我平靜下來,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應該怎麼做。
國王自以為統治全宇宙,可並不能滿足小王子看落日的願望,他常常宣判星球上唯一的老鼠死刑,但又不得不赦免它;愛慕虛榮的人不斷地脫下高帽子又戴上,以為別人都在瞻仰著他;酒鬼憂鬱地灌醉自己,為的是忘卻喝酒的羞恥;惟利是圖的商人不停地數著五億一百六十二萬顆星星,以為這就是他發現的財富;燈夫忙於按照規定點燃和熄滅路燈,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休息;地理學家坐在辦公桌後,等待別人告訴他哪裡有城鎮河流高山大海。武斷、自大、無恥、貪婪、墨守陳規、守株待兔……這些陋習,就象猴麵包樹的苗子一樣,如果不及時除去,將會使我們心靈的星球日漸荒蕪。
玫瑰說,她是這宇宙中獨一無二的。是啊,當小王子為她蓋上玻璃罩,為她澆水,為她趕走毛毛蟲的時候,他們之間相互需要。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唯一的。一份相濡以沫的感情,沒有不斷的澆灌和呵護,沒有時間的投注,沒有責任的承擔,不可能健康成長。
狐狸說,只有用心靈才能看得清事物的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見的。囉嗦的父母對兒女是無限的關懷,嚴厲的上級給下屬的是難得的鞭策,逆耳的批評也許不盡屬實,可是反省自身也十分必要。我們的眼睛已經越來越模糊了,但願心靈之泉永不乾涸!
小王子說,沙漠美麗,是因為沙漠的某處隱藏著一口井。饑渴交迫的人,終於在沙漠裡找到了水井,生銹的軲轆發出的聲音就象叮咚的泉水聲一樣悅耳,由於有了井,沙漠的美麗光芒才更神秘,更震撼人心。
童年,總喜歡把自己當成了王子或者公主,也許只有這樣,才會覺得在大人的面前,有著幾分看懂世界的信心。其實,在成長過程中,生活的經驗不得不讓我們把當初的那一份天真,給包裹在自己的世界裡。
每個人的世界,都渴望著別人能來理解,儘管偶爾的表現是通過心靈的一扇窗戶,而當別人對自己的世界不感興趣時,我們情願把它關上。我們都有童年,我們都有過最純真、最美好的想像,我們都曾帶著最樸素的創造力開拓未來,但是,經過了生活的磨礪,我們又會覺得以前的思想,是多麼地幼稚。
不是大人不能理解小孩子的想法,而是我們長大成人之後,不再以天真的幻想來創造世界了。既然每個人都是從小孩子過來的,那麼小孩子的世界,大人又何曾不懂過?孩子們的眼中,本是清澈透明的,讓人一眼看得穿,而他們需要的,大人們不可能全部給予,因為,不經歷塵世,他們根本不懂人的世界是多麼地複雜和殘酷。
儘管不再是小孩子,但是每個大人的心中,都有幾分童年的遺跡。人生都是朝著未來發展,我們不可能永遠帶著天真闖蕩世界,現實生活的不穩定性與冷漠性,每個人的心裡渴望著世界返樸歸真,是可以理解的。
我們面對生活的多變性,多是不適應它的緣故,才有了童話的誕生。一個階層,就有一個童話的世界,發展的世界中,()先進的文化必然會對原先相對穩定的環境造成一種破壞,當我們不得不接受新生事物所帶來的衝擊時,難免要懷念起那童年受到保護的依賴性來。
小孩子喜歡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人,他們一直認為大人們是知識庫,想從大人們那證實自己的想法是對的。而大人們只把他們當成是幼稚,並讓他們放棄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按部就班地回到成人的生活軌道上來。
對於“蛇吞象”的傳說,每個人理解是不同的,大人們認為不可能的事,但在小孩子的眼裡,傳說就會被當成真實,註定每個人在成長的經歷中,天真終讓理智取代。而即使我們都在理性的世界裡生活,天真永遠都在貫穿著我們的一生。
每個人的天真,應是生來具有的本能,不同人之間所表現出來的天真,針對其所處不同的環境而言。天真是心靈世界的空虛,隨著生活經歷的日益豐富,我們的天真就會被越來越多的城府所替代,人們很難再找回童年時代的那份純真了。
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中,天真的人是孤獨的。每個人的心靈世界,就是一個獨立存在的星球,既不願意誰來打擾,又喜歡有人來造訪。因為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空,人與人之間本應該就是相互交流的過程。
於是,小王子不滿足自己的一個小圈子,他要擺脫習慣已久的世界,去尋找一個與他能和諧相處的地方。人的不滿足,源于對眼前現實的不理解,要尋求一種突破,就必需跳出自己賴以生存的地方。
人一旦擺脫了自己的圈子,有時候並不是為了某種難以割捨的情,而是為了自己問題的解決。小王子辛勤地護理著自己的星球,並且培育著在心中認為是最美麗的花,卻是一努力換回來別人對自己的依賴與要求。
所謂的正經事,是人們對生活存在的打理,只要適應自己心靈需要的活動,那都是正經事。
有時候小孩子做出來的一些行為,在大人們看來是幼稚的舉動,而在孩子們的心裡,這些就是他們的正經事。因為孩子們的想像空間,由於生活經驗的不足,遠比成人們的寬大深遠,所以,大人們表現出來的專心做事,反而不能讓孩子們理解了。
人類的活動本是從簡單到複雜,從複雜到簡單的轉變過程,形容世界的豐富多彩,可以以簡單的一個成本來概括;而你真正地敘述一個簡單的過程,卻非得經過一番努力的論證。有時候,理解是一個讓人覺得非常困難的活動。
每個人讀《小王子》,都會因為不同的生活閱歷和思想素質而得到不同的感受。我覺得,失去童心的成人是不喜歡,也看不懂《小王子》的,裡面能讓他們微微刺痛的部分,已經被迫不及待地跳過了。他們從來不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這不能不說是他們的遺憾,因為他們永遠不會明白生活的本質。可是,願意擦亮心靈的人們啊,當你在滿天繁星的夜晚,仰望天空,你會知道,小王子就在其中的一顆星星上微笑著。那麼,所有的星星都會朝著你微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