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同音的歇後語
懷裡揣馬勺——誠(盛)心
老太婆上雞窩--笨蛋(奔蛋)
鹹菜煎豆腐--有言(鹽)在先
一個墨斗彈出兩條線--思(絲)路不對
一頭栽到炭堆裡--黴(煤)到頂
懷裡揣小攏子--舒(梳)心
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嘴上抹石灰--白說(刷)
音類 孔夫子搬家--盡輸(書)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兩丈)
大蔥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小蘇他爹--老輸(蘇)
矮子過渡----安心(淹心)
一斤麵粉攤張餅--落後(烙厚)
一百斤面蒸一個壽桃--廢(費)物點心
一二三四五六七--王(忘)八(最不喜歡人只念到七!)
臘月天氣----動手動腳(凍手凍腳)
半兩棉花----免談(免彈)
禿子打傘----無法無天(無發無天)
賣草帽的丟扁擔--留神(留繩)
四兩棉花--談(彈)不上
一二三五六--沒事(四)
雨打黃梅頭--倒楣(倒梅)
外甥打燈籠--照舊(照舅)
精裝茅臺--好久(酒)
馬店買豬----沒那事(沒那市)
哥哥不在家--少來(嫂來)
梁山泊軍師--無(吳)用
豬八戒拍照--自找難堪(看)
懷裡揣棉花——軟(暖)心
懷裡揣蓖子——舒(梳)心
窮人買米——一聲(升)頭
狗吃青草——裝樣(羊)
窮木匠開張——只有一句(鋸)
張天師下海——莫(摸)怪
和尚的腦殼——沒法(發)(比喻沒有辦法,無能為力)
和尚分家——多事(寺)
賣布不帶尺——存心不良(量)
營火蟲的屁股——沒大量(亮)
狐狸吵架——一派胡(狐)言
張果老的驢——不見奇(騎)()
公雞戴帽子——官(冠)上加官(冠)
納鞋底不用錐子——真(針)好
紙糊的凳子——不能做(坐)
關於一語多義的歇後語
十五的月亮——完美無缺;圓圓滿滿
大拇指挖耳朵——進不去;用材不當。
大年初一看曆書——日子長著哩;從頭數。
大雨天上房——找漏洞;實難高攀。
豆腐掉進灰堆裡——吹又不好吹,打又不好打(比喻事情沒有法辦)
大拇指比粗腿——上下有別;相差太多。
老虎頭上拍蒼蠅——好大膽子;自討苦吃。
天大亮雞才叫——誤了時;白啼。
十字路口迷了道——不分東西;暈頭轉向。
木框裡的算盆珠子——撥撥動動;任人擺弄。
三歲孩子貼對聯——不知上下;高看不了;亂粘一氣。
沙灘上蓋房子——不牢靠;長不了;腳下不牢。
板凳上睡覺——翻不了身;好夢不長。
王羲之寫字——入木三分;橫豎都好。
土豆下山——滾蛋;至少剝下一層皮。
兔子尾巴——撅著;長不了。()
小腳女人走路——東倒西歪;慢騰騰
正月十五的月亮——光明正大
三九天吃冰棒——寒心;冷暖自己知
殺雞取蛋——得不償失;只圖一回
關於端午節的簡介-歇後語
端午節介紹: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重五、午日、夏節、蒲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于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歇後語:
端午節吃粽子——皆大歡喜
端午節後布穀叫——過時啦(比喻遲了。)
端午節劃龍舟——載歌載舞
端午節賣曆書——過時貨()
過端午的龍頭——光耍嘴,
癩蛤蟆躲端午——躲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端午節拜年——不是時候
端午節包粽子——有棱有角
端午節吃餃子——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