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玩具被損壞,這個媽媽的做法價值100萬
作者:閆涵(母嬰行業資深從業者)
摘自公眾號:閆涵媽媽
01
小孩子在一起玩,時常爭搶玩具。
比如喆同學,動作非常快,我緊緊盯著,他有時還是會剛問完“我可以玩你這個嗎?”,便直接下手去拿。
怕他和別的小朋友有衝突,我帶孩子一般只混熟人圈。
那麼,問題來了,每次聚會都是四五個甚至更多3歲的小盆友,又都非常熟悉,爭起玩具來自然更加肆無忌憚,哭聲叫喊聲那是此起彼伏。
有爭搶就會有破壞。因為家長們都很熟,自家玩具壞了,一般都說沒事沒事。因為玩具一般價值也不高,一方家長要賠,另一方也不好意思要。
02
前幾天去海邊,認識了同住一層的三口之家,爸爸媽媽都曾出國留學,3歲的女兒小森也彬彬有禮。
熟悉之後,我們經常帶孩子一起去海邊游泳、玩沙子。
一天上午,我們一行10個大人、5個孩子一起去海邊撿貝殼、挖螃蟹。
丁丁媽媽上來阻止,也沒能把衝突降級:小桶的拎手掉了,桶裡的小魚、小蝦、貝殼散落一地,小森和丁丁同時大哭……
小森媽媽把小森抱起來安撫情緒,丁丁媽媽也抱起丁丁,跟他說搶別人東西不對。
小森的爸爸用最快的速度把散落在沙灘上的小魚、小蝦撿起來放生。他把貝殼放回小桶後,試圖把拎手重新裝上,但銜接處已經撕裂,無法復原。
幾分鐘後,兩個孩子情緒都平靜下來。
丁丁在媽媽的引導下,過來給小森道歉。
小森的媽媽,蹲下來問小森:“丁丁來道歉了,你要不要原諒他?”
小森想了想,說:“我要我的小桶,
媽媽說:“可是,它已壞了。”
小森眼圈又紅了:“丁丁賠我一個。”
小森的表達很清晰:要丁丁賠她一個一模一樣的桶。
正常情況下,大部分家長都會打圓場,哄哄自己家孩子,要麼騙孩子回頭再買,要麼就找個別的玩具轉移注意力。
讓我們大跌眼鏡的是,小森媽媽把女兒的意見重複了一遍:“你想讓丁丁買一個一模一樣的小桶給你,對嗎?”
小森點點頭。
媽媽又問:“買回來你就原諒丁丁了,對嗎?”
小森答:“嗯。”
小森的媽媽站起來,跟丁丁以及丁丁媽媽說:“這小桶是剛來那天在一個小超市買的,我們去看看還有沒有賣的吧。”在場的所有人,都覺得小森媽媽有些小題大作,小孩子嘛,哄哄就不哭鬧了。重要的是,一個小桶也就十塊八塊的,
小森和媽媽提出了這樣的要求,丁丁媽媽只好帶著丁丁一起,去了那家小超市,買回個一模一樣的小桶。
接下來,小朋友還是玩得很開心,但小森媽媽和丁丁媽媽之間的氣氛有些微妙。
講真,為了保護孩子的小海馬,被親戚拉黑我都不後悔,但在外頭,喆同學的玩具被損壞,人家主動說賠,我也沒好意思接受過——在潛意識裡,我覺得被迫分享和無意破壞根本不是一個級別的錯誤。
03
吃晚飯時,我們先到餐館,小森一家來了之後直接走向我們這一桌。
到了丁丁面前,小森舉著一個大大的海螺說:“丁丁,送給你。”
小森的媽媽笑著說:“今天你和小森搶東西,大膽承認了錯誤,還賠給小森新水桶,是個有擔當、敢認錯的男子漢。以後你和小森還是好朋友,對不對?”
丁丁開心地接過了海螺。那個海螺的金錢價值,遠遠超過一隻小水桶的。
回去的路上,小森的媽媽主動和我們聊起這件小事,說她在法國時,法國媽媽的處理方法都和她一樣,原因有二——
第一:小朋友一起玩,發生物品的損壞,就不是簡單道歉可以解決。
孩子的世界,沒有價值的高低,只有喜愛與否;賠償,可以讓損壞別人玩具的孩子學會承擔,讓被損壞玩具的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保護自己的權益。
第二:事情處理完畢,我們引導小森購買或者從自己的玩具裡選一個送給丁丁,這讓小森學會了原諒和分享,讓丁丁品嘗到了承擔責任之後的鼓勵。
以後,小森會更願意選擇原諒,丁丁也漸漸學會直面錯誤,也明白不是所有的對不起都可以換來沒關係。
聽完這些,我陷入沉默。
我們總是用成人的價值觀去決定孩子的世界,假如那天損壞的不是一個小水桶,而是一個價值幾千幾萬的戒指,我們還會選擇“不賠償”嗎?
當我們選擇“沒關係”時,給受委屈的孩子傳遞的是“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東西也不重要”,給無意識搞破壞的孩子傳遞的是“你的行為可以被原諒,媽媽可以幫你擺平一切事”。
時間長了,前者慢慢失去表達自己內心的能力,後者學會了逃避責任。而表達自我和承擔責任有多重要,每位媽媽都清楚。
孩子的性格塑造價值百萬,感謝小森的媽媽給我上了一堂精彩的育兒課。
延伸閱讀:
牛奶打碎後,那位媽媽這樣處理!
當我們選擇“沒關係”時,給受委屈的孩子傳遞的是“你的情緒不重要,你的東西也不重要”,給無意識搞破壞的孩子傳遞的是“你的行為可以被原諒,媽媽可以幫你擺平一切事”。
時間長了,前者慢慢失去表達自己內心的能力,後者學會了逃避責任。而表達自我和承擔責任有多重要,每位媽媽都清楚。
孩子的性格塑造價值百萬,感謝小森的媽媽給我上了一堂精彩的育兒課。
延伸閱讀:
牛奶打碎後,那位媽媽這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