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已經50歲了,他現在在幹嘛?
人的一生很漫長,站在人生的某個特別的位置上,我們常常會自我懷疑,是不是這輩子就要這樣庸碌地過下去?
可是人生是一次馬拉松,你有時候會看到一個人又一個人超過自己,看到自己孑然一身,充滿孤獨與絕望,甚至你會在比賽中跌倒……然而,只要你仍然在奔跑,你所經歷的一切,幸福也好,痛苦也罷,都將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成為你的力量來源。
陸步軒,高考文科狀元,北大才子,80年代的天之驕子。這樣的介紹,人們眼前浮現的應該是儒雅的教授,
陸步軒是一個“屠夫”,是個賣豬肉的,命運並沒有給他一帆風順的人生,在他34歲的年紀,他被迫操起了殺豬刀,開始了殺豬剁肉的買賣。
北大豬肉佬——陸步軒
陸步軒也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從事屠夫這個行業,他內心一直渴望從事學術類的工作。直到2013年4月,他因眼鏡豬肉店主出名,回到母校演講,第一句話就是“我給母校丟了臉、抹了黑,我是反面教材”,可想而知,他內心是很自卑的。
柴靜曾經對他有個專訪,問他希望自己以後能做什麼,陸步軒說,現在不敢說,命運基本上,不掌握在我手裡。
賣豬肉的陸步軒,正處於生命中最灰暗的時期,看不到希望,無論誰告訴他職業不分貴賤,
然而,陸步軒並不信服,那些勵志的漂亮話說起來並無意義。因為當屠夫並不需要什麼技術含量,一個沒有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樣可以做,當一個人在年輕時代花了多年時間接受專業訓練之後,再去殺豬賣肉,對知識和智力都是一種浪費。他甚至在書裡寫,如果認為北大學生賣肉完全正常的話,為什麼不在北大開設屠夫系,內設屠宰專業、拔毛專業、剔皮剁骨專業,那樣賣起肉來豈不更專業?
不過在這個最黑暗的時期,陸步軒卻把賣豬肉這件事做到了“北大水準”。
陳生還發現,是不是注水肉,陸步軒眼睛一看、手一摸立刻分辨出來。這個“豬肉佬”真的不一般。
即使陸步軒覺得自卑,感到絕望,在這樣的日子裡,他依然是認真的對待他的生活,他的生意,在豬肉生意之外,他也筆耕不輟,還寫了一本《屠夫看世界》。
在人生的馬拉松中,這樣的奔跑不會沒有價值。陳生決定跟陸步軒合作,共同把陳生的壹號土豬生意做好做大,他們要做符合高端豬肉需求的品牌豬肉。
陸步軒憑著自己多年屠夫的經驗,和陳生合夥開辦了培訓職業屠夫的屠夫學校,
2015年,兩人聯手打造的壹號土豬銷量超過10億,在國內成為響亮的土豬肉第一品牌。陸步軒再也沒有自卑感了,將賣豬肉做到極致,“應該也不算給母校丟人了”。
2016年,陸步軒又再次起飛,趕上了互聯網的大潮,壹號土豬登陸天貓,將成為第一個“出欄”面向大眾消費者的互聯網+豬肉品牌。
這次,陸步軒要趕豬肉上網賣,做北大屠夫做的事情
這一年,陸步軒50歲,他終於完成了自己的逆襲,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的陸步軒自信從容,他想得更多的是抓住互聯網時代的機遇。
與陸步軒類似的還有褚時健,褚時健1999年被判無期徒刑,時年已經71歲,2001年才因糖尿病獲得保外就醫機會,但褚時健拖著病軀,在荒山開始種柳丁,2003年王石去見他,橙苗才剛栽上去,74歲的褚時健跟他談橙園的未來,橙園掛果是怎樣的情況,王石才知道,柳丁掛果得等到褚時健80歲。
一個74歲還在認真種自己柳丁的人,是一定會跑贏自己命運的。2012年,褚橙成了一個品牌,84歲的褚時健完成了自己的逆襲。
就像《老人與海》裡所說,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
只要堅持奔跑,最終贏的總是我們。
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徹底
文/顧一宸
1
我的高中同學曹哥,是個悲情英雄。
說他英雄,是因為他是我們班最努力的人,
每天早上五點多起床,進教室看書做題。校園沉寂著,黑暗著,只有一間教室亮著執著的光。柔和的日光燈下,曹哥奮筆疾書的身影孤獨得像個俠客。
課間休息時,曹哥的屁股就像是粘在了座位上,沉浸在題海裡的他,絕不會像我們一樣談笑打鬧。
放學時,他飛快的去食堂打了飯菜,回到教室,邊吃飯邊看書,好幾次險些把飯喂到鼻孔裡。下晚自習熄燈後,他也常常在被窩裡打著手電筒看書到深夜。
他在學習上表現出的意志力之堅定和自製力之強大,無不讓我等佩服,恨不得分分鐘獻上膝蓋,贊他一聲“牛逼!”。可這話我們實在說不出口,談到他,我們只會替他惋惜長歎。因為,他真的很悲情。
曹哥的悲情就在於他的付出和回報完全不成正比。不是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嗎?
不是說天道酬勤嗎?為什麼曹哥的成績始終徘徊在班級的中下游?
我們細緻的觀察過他,試圖幫他找出原因。
我們發現,他好讀書,不求甚解,課本翻來覆去,看了幾十遍,記得爛熟,可一些關鍵的公式和定理,他並不理解其內在含義,自然也就談不上合理運用。
他做題很快,平時刷題也很多。一套理綜試卷,我們這些正常人一般至少得兩小時左右才能做完,他這個變態只需要一小時,但正確率實在是慘不忍睹。
我們好奇,曹哥,你就不能慢點做,仔細想想,認真演算嗎?
他自信一笑,這種題型,我做過很多遍了,看一眼就能出答案。
我們更納悶了,那你為什麼又做錯了呢?他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這題和我做過的大致相同,但有點變化,我沒注意。
我們好心勸過他,理科重在理解,盲目刷題是不行的,要做一道會一道,弄明白題型,舉一反三。
曹哥含混應答,知道了,知道了,轉身又投入了茫茫題海之中。
高考後,當我得知曹哥只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三流大學時,我沒有意外,但我又有點難過,為他的努力,也為他的瞎忙。
2
工作後,我又遇到了曹哥式的人。
這樣的人,整天猶如打了雞血一樣咋咋呼呼的忙裡忙外,你想不注意到他都難。
勇哥早我兩年參加工作,我工作之初承蒙他的指點才能儘快入行,我對他自是感激。
沒多久,我就發現,他是公司最勤奮的員工,沒有之一。每天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常常自主加班,工作時間遠超了朝九晚五的八小時。
看到他一頭紮在格子間裡努力工作的樣子,我這個後生既佩服又慚愧,同時,我也很納悶,和他同時工作的劉姐已經升任部門經理了,為什麼他這麼努力,升職加薪的機會卻沒有落到他頭上呢?
後來,我就開始留意勇哥和劉姐的工作方式,慢慢的,我就發現了他倆工作方式的不同。
勇哥每天來上班,第一時間就打開電腦,開始處理當天的事務;
一會兒做彙報PPT,隔一陣又收發下郵件,處理下外聯事宜;
PPT還沒做好,又最小化視窗,去做其他瑣事。
劉姐來上班,會先在便簽上記錄並規劃下今天需要處理的工作,然後收發郵件,做好上傳下達的事宜;
工作任務分派下去後,她會分時段集中處理幾件重要的事情,中間不受其他干擾;
臨下班前,她會跟進下屬職員的工作進度,向上級交付已經完成的事項。
對比兩人工作方式的不同,我終於理解了那句話:加班是為工作效率低下的人準備的。
3
你能說曹哥和勇哥不認真不努力嗎?
他們在學習上、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付出了遠超旁人的努力,可最終的結果卻並不如他們所願,他們的努力並沒有成為他們的救贖,他們終於還是淪為了平庸的大多數。
努力是沒有用的嗎?
當然不是!我們生而平凡,不用一生來抗爭,不拼盡全力去努力,我們靠什麼改變命運?靠什麼改寫人生?靠什麼實現逆襲?
那他們的努力錯了嗎?努力也會錯嗎?
當然會!我們總是用戰術上的努力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用努力來標榜自己的付出,用努力的表像來為自己的平庸脫罪。
曹哥填鴨式的填充知識、求量不求質的刷題,違背了理科學習重在理解運用的基本規律,選擇了效率低下的學習方法,又怎麼能在學業上取得長足的進步呢?
勇哥工作時缺乏規劃,重心不明確,容易被瑣事干擾,分神之下,工作效率自然高不到哪裡去。
弱於時間管理,再用加班來彌補,反倒犧牲了休閒時間,打亂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進一步拉低了工作效率。
當我們努力的方向錯了,方法也不對時,我們自欺欺人的努力,不過是在瞎忙而已。
4
當努力了卻沒有成效成為一種現象,當浮躁和淺薄成為時下人們的共性,除了給一句“方向錯了,方法也不對”的診斷,我們還應該深究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
曾有心理學家將我們的學習提升劃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舒適區是我們業已習得的知識技能,學習區是我們努力跳起來才夠得著的高掛枝頭的蘋果,恐慌區是我們目前遙遠的仰望和未來美好的願景。
長期待在舒適區,不過是在日復一日的重複過去的自己。勇敢跳出舒適區,涉足學習區,才有提升自己的可能。
曹哥難道不知道多思考比多做題更重要嗎?勇哥難道不知道合理規劃工作、管理好時間能夠讓自己工作得更高效嗎?
他們知道,但他們不願意改。因為他們習慣了,習慣了如此低效的學習和工作。
習慣具備慣性的推動力,你毫不費力的就可以被習慣驅使著行進。曹哥習慣了飛快的刷題,勇哥習慣了多執行緒混雜著處理工作,這種種習慣就是他們的舒適區。
待在舒適區裡努力,可以營造一種我很努力了的假像,也能給予自己關於平庸現狀莫大的心理安慰。只是,固步自封于舒適區,自我提升就成為了一種奢望。
所以,刷了那麼多題,曹哥會做的題目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多;勇哥工作了好幾年,會做的事也沒有多出我這個新手許多。
畢竟,重複性的努力,只能讓你更加熟練;創造性的努力,才能使你變得非凡。
曹哥和勇哥想必也明白自己的癥結所在,他們為什麼沒有試圖改變呢?因為在學習區努力,實在是太難,太彆扭了,一點也不舒服,那就好像是拿著一把刻刀,一下一下的雕琢自己,修枝去葉,去蕪存菁,臻於至善。
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徹底。溺水的人,要逃出生天,一根稻草也救命一樣抓住。你的努力近乎掙扎,你的成就才對得起付出。
作者簡介:顧一宸,簡書作者。寫走心又走腎、有溫度又有態度的文字。新浪微博:@顧一宸。微信公眾號:顧一宸(ID:guyichen6)。
不是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嗎?不是說天道酬勤嗎?為什麼曹哥的成績始終徘徊在班級的中下游?
我們細緻的觀察過他,試圖幫他找出原因。
我們發現,他好讀書,不求甚解,課本翻來覆去,看了幾十遍,記得爛熟,可一些關鍵的公式和定理,他並不理解其內在含義,自然也就談不上合理運用。
他做題很快,平時刷題也很多。一套理綜試卷,我們這些正常人一般至少得兩小時左右才能做完,他這個變態只需要一小時,但正確率實在是慘不忍睹。
我們好奇,曹哥,你就不能慢點做,仔細想想,認真演算嗎?
他自信一笑,這種題型,我做過很多遍了,看一眼就能出答案。
我們更納悶了,那你為什麼又做錯了呢?他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這題和我做過的大致相同,但有點變化,我沒注意。
我們好心勸過他,理科重在理解,盲目刷題是不行的,要做一道會一道,弄明白題型,舉一反三。
曹哥含混應答,知道了,知道了,轉身又投入了茫茫題海之中。
高考後,當我得知曹哥只考上了一所不知名的三流大學時,我沒有意外,但我又有點難過,為他的努力,也為他的瞎忙。
2
工作後,我又遇到了曹哥式的人。
這樣的人,整天猶如打了雞血一樣咋咋呼呼的忙裡忙外,你想不注意到他都難。
勇哥早我兩年參加工作,我工作之初承蒙他的指點才能儘快入行,我對他自是感激。
沒多久,我就發現,他是公司最勤奮的員工,沒有之一。每天第一個來,最後一個走,常常自主加班,工作時間遠超了朝九晚五的八小時。
看到他一頭紮在格子間裡努力工作的樣子,我這個後生既佩服又慚愧,同時,我也很納悶,和他同時工作的劉姐已經升任部門經理了,為什麼他這麼努力,升職加薪的機會卻沒有落到他頭上呢?
後來,我就開始留意勇哥和劉姐的工作方式,慢慢的,我就發現了他倆工作方式的不同。
勇哥每天來上班,第一時間就打開電腦,開始處理當天的事務;
一會兒做彙報PPT,隔一陣又收發下郵件,處理下外聯事宜;
PPT還沒做好,又最小化視窗,去做其他瑣事。
劉姐來上班,會先在便簽上記錄並規劃下今天需要處理的工作,然後收發郵件,做好上傳下達的事宜;
工作任務分派下去後,她會分時段集中處理幾件重要的事情,中間不受其他干擾;
臨下班前,她會跟進下屬職員的工作進度,向上級交付已經完成的事項。
對比兩人工作方式的不同,我終於理解了那句話:加班是為工作效率低下的人準備的。
3
你能說曹哥和勇哥不認真不努力嗎?
他們在學習上、在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付出了遠超旁人的努力,可最終的結果卻並不如他們所願,他們的努力並沒有成為他們的救贖,他們終於還是淪為了平庸的大多數。
努力是沒有用的嗎?
當然不是!我們生而平凡,不用一生來抗爭,不拼盡全力去努力,我們靠什麼改變命運?靠什麼改寫人生?靠什麼實現逆襲?
那他們的努力錯了嗎?努力也會錯嗎?
當然會!我們總是用戰術上的努力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用努力來標榜自己的付出,用努力的表像來為自己的平庸脫罪。
曹哥填鴨式的填充知識、求量不求質的刷題,違背了理科學習重在理解運用的基本規律,選擇了效率低下的學習方法,又怎麼能在學業上取得長足的進步呢?
勇哥工作時缺乏規劃,重心不明確,容易被瑣事干擾,分神之下,工作效率自然高不到哪裡去。
弱於時間管理,再用加班來彌補,反倒犧牲了休閒時間,打亂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進一步拉低了工作效率。
當我們努力的方向錯了,方法也不對時,我們自欺欺人的努力,不過是在瞎忙而已。
4
當努力了卻沒有成效成為一種現象,當浮躁和淺薄成為時下人們的共性,除了給一句“方向錯了,方法也不對”的診斷,我們還應該深究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
曾有心理學家將我們的學習提升劃分為三個區域:舒適區,學習區和恐慌區。
舒適區是我們業已習得的知識技能,學習區是我們努力跳起來才夠得著的高掛枝頭的蘋果,恐慌區是我們目前遙遠的仰望和未來美好的願景。
長期待在舒適區,不過是在日復一日的重複過去的自己。勇敢跳出舒適區,涉足學習區,才有提升自己的可能。
曹哥難道不知道多思考比多做題更重要嗎?勇哥難道不知道合理規劃工作、管理好時間能夠讓自己工作得更高效嗎?
他們知道,但他們不願意改。因為他們習慣了,習慣了如此低效的學習和工作。
習慣具備慣性的推動力,你毫不費力的就可以被習慣驅使著行進。曹哥習慣了飛快的刷題,勇哥習慣了多執行緒混雜著處理工作,這種種習慣就是他們的舒適區。
待在舒適區裡努力,可以營造一種我很努力了的假像,也能給予自己關於平庸現狀莫大的心理安慰。只是,固步自封于舒適區,自我提升就成為了一種奢望。
所以,刷了那麼多題,曹哥會做的題目並沒有因此變得更多;勇哥工作了好幾年,會做的事也沒有多出我這個新手許多。
畢竟,重複性的努力,只能讓你更加熟練;創造性的努力,才能使你變得非凡。
曹哥和勇哥想必也明白自己的癥結所在,他們為什麼沒有試圖改變呢?因為在學習區努力,實在是太難,太彆扭了,一點也不舒服,那就好像是拿著一把刻刀,一下一下的雕琢自己,修枝去葉,去蕪存菁,臻於至善。
努力得舒服,自然平庸得徹底。溺水的人,要逃出生天,一根稻草也救命一樣抓住。你的努力近乎掙扎,你的成就才對得起付出。
作者簡介:顧一宸,簡書作者。寫走心又走腎、有溫度又有態度的文字。新浪微博:@顧一宸。微信公眾號:顧一宸(ID:guyichen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