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愛情 » 愛情感悟

他到底是你愛情中的毒藥還是解藥?

他到底是你愛情中的毒藥還是解藥?

作者: 戴喆 盧悅 趙悅辰

這幾天我和多數人一樣,也在頻頻刷著“王寶強”。不過有點不一樣的是,

“寶強事件”裡的很多點,都能勾起我的回憶。

幾年前我也離了婚,我也被深深地傷過。我也曾追得他全世界的跑,尋死覓活的逼得他差點兒跳樓。當然倒不是他和我閨蜜發生了什麼,只是我們彼此相差太多,所以也傷得特別深,就像“寶寶”現在一樣。

當下各種聲音裡,有一個聲音經常引發我思考:王寶強你人這麼單純,又這麼能掙錢,那你找個既不單純又沒能力掙錢的人,這不是等著被人家坑嘛。當初你要找個和你一樣,樸實、沒腦仁的村丫頭,或者有本事掙錢過好日子的女強人,現在怎麼可能出這種事兒~

要我說,這種觀點就是放屁!

一個人努力打拼發展自己,為的什麼?為的不就是得到原先得不到的東西嗎?

寶強從農村走出來,

性格上雖然一直保持著樸實無華。可是他也是人,也有欲望。他難道不想被人高看一眼嗎?他難道不想與“美麗、文化、格局”這些詞挨上邊嗎?他難道沒有權利從一個女人身上獲得滿足嗎?

找個漂亮的,智慧的,有文化的大學生,這不是寶寶的錯。

其實,擇偶時我們都會被對方身上自己沒有的某些特質吸引,只不過這些特質時間長了,很有可能會變成我們相互攻擊的爆點。對於這一點,從我自己血淋淋的過去看,我深有體會。

在這裡我也想跟寶寶說一句——扛過這段撕心裂肺的時間之後,我們也該借著這味“藥引子”給自己一些療愈了。是啊,這麼痛的傷,別讓它白疼了吧……

我和冰山也是在大學的時候認識的,當時我追的他。

他很像灌籃高手裡的流川楓,酷酷的話不多。最開始他還挺抗拒我的。不過他哪招架的住我的熱情攻勢,三下五除二我就把他拿下了!他那時候給我起了個外號,叫熱狗!他說我熱情似火,但有時候也蠻不講理像個瘋狗。

沒錯啊,我就是這樣一個人。不喜歡藏著掖著,有什麼說什麼,不高興了就罵,高興了就親,他拿我挺沒轍的。我也挺享受看他拿我沒轍的樣子。然而這種狀況卻在我們結婚之後變了樣兒,我越來越不適應他的冷漠,他也越來越對我的直白避而遠之。

我們經常爭吵,我經常噎得他面紅耳赤,語無倫次。有一次我氣得他大腦缺氧,直接暈了過去。那之後,他就更加疏遠我,更讓我抓不著他了。後來他想和我離婚,

我不同意。結果他搬離了家。那時候我一天給他打上百個電話,他最後把手機號都註銷了。逼得我沒辦法,我找到了他爸媽那兒,而鬧到最後,他差點兒真的自殺了。

幾年後他跟我說,如果當時不是我掛了電話,他真有可能隨著我的喋喋不休從樓上跳下去。說真的,我都不知道我為什麼那麼瘋狂!可能真的是太痛了吧。我不知道該怎麼宣洩我的情緒。它就像一座憋著萬噸能量的火山,可是火山口卻被人封死了。

所以,當我看到網上有人勸王寶強理智的時候,我真想踹他們幾腳!你們知道個屁!就算寶強想殺了那對狗男女,我都不奇怪。理智?等你們把自己整顆心都交出去,然後再被人整個碾碎的時候,你們再討論什麼是理智吧!

哎~不說了~不懂的人你說了也沒用~

我當時用了足足一年,一年裡我做了上百個小時的諮詢才算徹底從痛苦中走出來。我現在都能算半個諮詢師了。要我說,親密關係就像‘藥引子’,它能幫你看清很多問題。這個道理我以前不懂,所以我特別也想對大家說一句——如果你不知道婚姻的內涵,不懂得其中的道理。那這‘藥引子’定會化成你們關係的‘導火索’,最後炸得你們遍體鱗傷,死無全屍!有些內容真需要我們在進入關係以前,就好好學習學習。

五年前,我的諮詢師問了我一個問題,“你們那麼不一樣,當初卻還走到了一起,你覺得這是為什麼?”從這個問題開始,我也才算轉過頭來第一次正視我們的愛情……

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或多或少壓抑了某些特質。這些被壓抑的特質會讓我們很難受,所以很多人在沒搞清楚原因之前,就會和有這樣特質的人走到一起。它會簡單、快速的讓我們感覺到,自己也擁有了這些特質。

這就像我和冰山。被叫做“熱狗”的我,同樣來自於一個“熱狗”式的家庭。在我的家庭裡,佈滿了火辣辣的爭吵和撕咬。我們激烈的表達著各自的主張,大家只有贏得爭論,才能在家庭中占得一席之地。

愛與恨,高濃度的情感表達,在我的世界裡是理所當然的。然而這種特質也伴隨著問題——在我的家庭中,我們的關係沒有距離感。我們沒有邊界,家庭環境處在過度的刺激之中。

而“冰山”呢?他則來自一個“柵欄”式的家庭。這個家庭裡,所有人都不會輕易表達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相敬如賓,非常禮貌,感覺說話都小心翼翼的。他們按照彼此角色的分工,都做好了自己分內的工作,至於其他的,他們相互之間都不會干涉。

這是他們維繫好一個家庭的理念。在他們的觀念中,人跟人之間就是應該是有距離。他們間的疆界感非常明顯,家庭環境處於過度防禦的狀態。然而就是這樣完全不同的兩個家庭,卻讓我們彼此都從對方身上得到了滿足。對方明顯的特質都恰好對應了我們被壓抑的部分,這讓我們的關係在最初非常融洽。

記得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時候,還以為他媽媽會像我媽一樣問東問西說個沒完。沒想到,他媽只說了一句:“姑娘我看見了,挺好的。你們的事兒我們不管,都聽你們的。倆人想結婚了,告訴我們一聲就行。”不是吧?這樣就完了!對於從小房間門都不能鎖的我來說,這簡直太爽了!我真的第一次感覺到什麼叫尊重,什麼叫自我。

同樣,冰山也是如此,他第一次來我家的時候,我媽在飯桌上問東問西。我覺得她這樣特別不好,就在飯桌上跟她吵了一架。當時把冰山嚇壞了,他不知道,我和我媽吵歸吵,但是哪說哪兒了,吵完了也就沒事兒了。冰山當時還跟我說,真羡慕你和你媽,雖然你們打得挺嚇人的,但是感覺真的好親啊,什麼都可以說~

是啊,我們羡慕對方,我們都有對方身上缺少的東西——

我想在他身上體驗擁有空間的,像成人的,擁有邊界、支持信任的愛;他想在我這裡體驗充滿親密的,像嬰兒的,沒有邊界、毫無保留的愛。這看起來很好吧,但當時的我們都沒有看明白,這只是一種投射,一種假像。

我們通過身體的連接假裝自己擁有了這些。就好像一個小孩害怕大狗,當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候他就不害怕了。可是爸爸一旦離開,他還是會渾身發抖。這是一種外化的強大,而我們都會認為,我們必須和別人連接,我們才能強大起來。

就像寶寶以為他有了馬蓉,有了宋喆,他就可以擁有智慧,擁有駕馭財富的能力,擁有進入高格局生活的資本。然而當他們離開,失去外在條件,他才看清楚自己仍然是單純的傻根。這也像馬蓉、宋喆,他們以為有了寶寶,他們就有了財富,有了自我實現,有了走在坎城紅毯上的自信。然而當寶寶離開,失去外在條件,他們也依然回到了原點。

借助外在條件的實現,終歸會讓我們回到原點。正如只有小男孩的心理能量成長到不怕狗的爸爸的狀態,他才能真正在那只狗面前毫無畏懼。而我們每個人都有害怕的“大狗”,想不再害怕內心的“大狗”,先外化,再內化,這是成長之路永遠唯一的途徑。

另外,我們擇偶時會不知不覺希望對方把我們內在壓抑的部分表現出來,但時間長了,當對方習慣性表現出那些特質時,我們卻會反過來壓抑對方的這部分特質。

就像我會在後來對冰山說:“你為什麼這麼冷漠!”而冰山也同樣會對我說:“你給我一點空間行不行?!”這些聲音其實也是我們內在自我的對話,我們在問自己被壓抑的部分:我們真的需要疆界嗎?我們真的需要親密嗎?

就像我對冰山說:你以前不是喜歡我熱情似火嗎?怎麼現在又覺得我在侵佔你?這其實是我對自己說:有話直說難道不對嗎?把自己感受都表達出來不對嗎?可他怎麼會這麼痛苦,我也這麼痛苦。難道我錯了嗎?

仿佛冰山也在對我說:你不是喜歡我安靜的樣子嗎?怎麼現在又覺得我冷若冰霜了?那其實也是他在對自己說:人跟人之間不是該有邊界嗎?可是我的邊界,怎麼也讓我們這麼痛苦呢?

那王寶強呢?他可能會說:不是只要我努力用心地對一個人好,我就能獲得很多的愛嗎?為什麼我把我的所有的都付出了,現在卻換來失去了一切呢?馬蓉呢?她可能也會說:不是有錢就可以擁有一切嗎?為什麼我現在擁有這麼多錢,卻還是不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是啊,這就仿佛一劑生活的“藥引子”,幫助整合我們的價值觀,幫助我們確認自己內心中真正認定的到底是什麼。

覺察、成長、整合——這是親密關係能給予我們的收穫,但實現這三部分不容易,它需要有兩個過程:

第一、哀悼

我們要有一個共情的空間去完成哀悼,你可能需要時間和空間獨自去完成,也可能需要另一半的陪伴來托你一把。總之,我們要重新經歷那些受傷的過去,我們要完成一個充分的回顧,把我們的情感進行完全地釋放。其實,所有的創傷都是沒有被理解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修復過去的坑洞,在這個過程中徹底地理解自己。

第二、學習

我們要從對方身上習得我們本身沒有的東西。當我向冰山學會尊重別人的邊界,我會發現,即便和別人有邊界,我們的關係也可以很好。當冰山向我學習表達需要,他會發現,即便他表達了內心的脆弱,我也可以接納他,他未必會受到傷害。

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安全,它需要一些邊界;這個世界也沒有那麼可怕,它需要一些融合。於是親密關係的藥引子,就這樣引出了藥效,療愈了傷痛。

然而,大部分的親密關係並不能幫我們療愈所有的傷痛。就像我當初差點兒逼死了他,也逼死了我自己。最後到底還是我通過諮詢解決了問題。原因是我們的創傷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還好,只要我們成熟度足夠,我們就有可能療愈;而第二個層次我們確實是需要找醫生的。

第一層次:壓抑

我們的內在有些特質雖然被壓抑了,但還有連接的部分。即:我有這個需要,但我暫時忘記了這個需要。而當我和Ta在一起的時候,Ta喚起了我的需要。於是,我才開始意識到我有這個需要。而只要我們能意識到,我們就還是有機會療愈。

第二層次:分裂

我們的內在有些特質已經完全斷裂,沒有連接的部分了。即:我有這個需要,但是我徹底忘記了這個需要。這即便我和Ta在一起,也不覺得自己有這個需要。到這一步往往我們很難再走下去了,這也是我們相愛相殺的根本原因。

我們每個人都像月球表面,在我們內心都有大大小小的坑洞。小坑還好,但大坑卻讓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些坑洞就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問題和矛盾,父母幫不了我們,我們也很難察覺到。但這些問題卻容易被我們投射到愛人身上,這是極其錯誤的,同時也是不容易被意識的。

相愛的兩個人之間,會有太多移情和投射。這些都會給對方造成壓力和衝擊。所以當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會特別考驗我們從什麼角度看待這些問題。是任由自己的情緒,放任自己的行為?還是想盡辦法改變對方以讓我們舒適?或者傻乎乎的認為,愛人就得愛我,管我,引導我,幫助我解決問題?

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真正客觀的、有效的、全面的、覺察問題,領悟、認識這些問題的成因,然後分析這些問題該怎麼面對。考量問題的嚴重程度,最終決定是自己解決,還是找專家解決。

有統計顯示,我們自身的問題有70%是需要我們自己負責的,這70%問題如果我們確實沒有能力解決,那我們就該找專業的醫生。剩下30%才是其他人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的,而這30%裡也不都是愛人。父母、親戚、朋友、同事、孩子,再加上愛人,他們都可以分擔一些。這樣的程度是他人可以承受的,不至於讓我們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

其實愛人作為陪伴者,能幫助我們的也就在10%—20%。愛人之間彼此互為“藥引子”,但也僅僅是藥引子而已。記住,能救你的是醫生,能愛你的才是你的愛人。別讓親密關係“雪中送炭”,只有我們夠成熟了,這份關係也才能“錦上添花”。

祝福你們,也祝福所有的親密關係。
在我的家庭裡,佈滿了火辣辣的爭吵和撕咬。我們激烈的表達著各自的主張,大家只有贏得爭論,才能在家庭中占得一席之地。

愛與恨,高濃度的情感表達,在我的世界裡是理所當然的。然而這種特質也伴隨著問題——在我的家庭中,我們的關係沒有距離感。我們沒有邊界,家庭環境處在過度的刺激之中。

而“冰山”呢?他則來自一個“柵欄”式的家庭。這個家庭裡,所有人都不會輕易表達自己。家庭成員之間相敬如賓,非常禮貌,感覺說話都小心翼翼的。他們按照彼此角色的分工,都做好了自己分內的工作,至於其他的,他們相互之間都不會干涉。

這是他們維繫好一個家庭的理念。在他們的觀念中,人跟人之間就是應該是有距離。他們間的疆界感非常明顯,家庭環境處於過度防禦的狀態。然而就是這樣完全不同的兩個家庭,卻讓我們彼此都從對方身上得到了滿足。對方明顯的特質都恰好對應了我們被壓抑的部分,這讓我們的關係在最初非常融洽。

記得我第一次去他家的時候,還以為他媽媽會像我媽一樣問東問西說個沒完。沒想到,他媽只說了一句:“姑娘我看見了,挺好的。你們的事兒我們不管,都聽你們的。倆人想結婚了,告訴我們一聲就行。”不是吧?這樣就完了!對於從小房間門都不能鎖的我來說,這簡直太爽了!我真的第一次感覺到什麼叫尊重,什麼叫自我。

同樣,冰山也是如此,他第一次來我家的時候,我媽在飯桌上問東問西。我覺得她這樣特別不好,就在飯桌上跟她吵了一架。當時把冰山嚇壞了,他不知道,我和我媽吵歸吵,但是哪說哪兒了,吵完了也就沒事兒了。冰山當時還跟我說,真羡慕你和你媽,雖然你們打得挺嚇人的,但是感覺真的好親啊,什麼都可以說~

是啊,我們羡慕對方,我們都有對方身上缺少的東西——

我想在他身上體驗擁有空間的,像成人的,擁有邊界、支持信任的愛;他想在我這裡體驗充滿親密的,像嬰兒的,沒有邊界、毫無保留的愛。這看起來很好吧,但當時的我們都沒有看明白,這只是一種投射,一種假像。

我們通過身體的連接假裝自己擁有了這些。就好像一個小孩害怕大狗,當和爸爸在一起的時候他就不害怕了。可是爸爸一旦離開,他還是會渾身發抖。這是一種外化的強大,而我們都會認為,我們必須和別人連接,我們才能強大起來。

就像寶寶以為他有了馬蓉,有了宋喆,他就可以擁有智慧,擁有駕馭財富的能力,擁有進入高格局生活的資本。然而當他們離開,失去外在條件,他才看清楚自己仍然是單純的傻根。這也像馬蓉、宋喆,他們以為有了寶寶,他們就有了財富,有了自我實現,有了走在坎城紅毯上的自信。然而當寶寶離開,失去外在條件,他們也依然回到了原點。

借助外在條件的實現,終歸會讓我們回到原點。正如只有小男孩的心理能量成長到不怕狗的爸爸的狀態,他才能真正在那只狗面前毫無畏懼。而我們每個人都有害怕的“大狗”,想不再害怕內心的“大狗”,先外化,再內化,這是成長之路永遠唯一的途徑。

另外,我們擇偶時會不知不覺希望對方把我們內在壓抑的部分表現出來,但時間長了,當對方習慣性表現出那些特質時,我們卻會反過來壓抑對方的這部分特質。

就像我會在後來對冰山說:“你為什麼這麼冷漠!”而冰山也同樣會對我說:“你給我一點空間行不行?!”這些聲音其實也是我們內在自我的對話,我們在問自己被壓抑的部分:我們真的需要疆界嗎?我們真的需要親密嗎?

就像我對冰山說:你以前不是喜歡我熱情似火嗎?怎麼現在又覺得我在侵佔你?這其實是我對自己說:有話直說難道不對嗎?把自己感受都表達出來不對嗎?可他怎麼會這麼痛苦,我也這麼痛苦。難道我錯了嗎?

仿佛冰山也在對我說:你不是喜歡我安靜的樣子嗎?怎麼現在又覺得我冷若冰霜了?那其實也是他在對自己說:人跟人之間不是該有邊界嗎?可是我的邊界,怎麼也讓我們這麼痛苦呢?

那王寶強呢?他可能會說:不是只要我努力用心地對一個人好,我就能獲得很多的愛嗎?為什麼我把我的所有的都付出了,現在卻換來失去了一切呢?馬蓉呢?她可能也會說:不是有錢就可以擁有一切嗎?為什麼我現在擁有這麼多錢,卻還是不能得到我想要的東西?

是啊,這就仿佛一劑生活的“藥引子”,幫助整合我們的價值觀,幫助我們確認自己內心中真正認定的到底是什麼。

覺察、成長、整合——這是親密關係能給予我們的收穫,但實現這三部分不容易,它需要有兩個過程:

第一、哀悼

我們要有一個共情的空間去完成哀悼,你可能需要時間和空間獨自去完成,也可能需要另一半的陪伴來托你一把。總之,我們要重新經歷那些受傷的過去,我們要完成一個充分的回顧,把我們的情感進行完全地釋放。其實,所有的創傷都是沒有被理解的情緒,我們要做的就是修復過去的坑洞,在這個過程中徹底地理解自己。

第二、學習

我們要從對方身上習得我們本身沒有的東西。當我向冰山學會尊重別人的邊界,我會發現,即便和別人有邊界,我們的關係也可以很好。當冰山向我學習表達需要,他會發現,即便他表達了內心的脆弱,我也可以接納他,他未必會受到傷害。

這個世界並沒有那麼安全,它需要一些邊界;這個世界也沒有那麼可怕,它需要一些融合。於是親密關係的藥引子,就這樣引出了藥效,療愈了傷痛。

然而,大部分的親密關係並不能幫我們療愈所有的傷痛。就像我當初差點兒逼死了他,也逼死了我自己。最後到底還是我通過諮詢解決了問題。原因是我們的創傷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還好,只要我們成熟度足夠,我們就有可能療愈;而第二個層次我們確實是需要找醫生的。

第一層次:壓抑

我們的內在有些特質雖然被壓抑了,但還有連接的部分。即:我有這個需要,但我暫時忘記了這個需要。而當我和Ta在一起的時候,Ta喚起了我的需要。於是,我才開始意識到我有這個需要。而只要我們能意識到,我們就還是有機會療愈。

第二層次:分裂

我們的內在有些特質已經完全斷裂,沒有連接的部分了。即:我有這個需要,但是我徹底忘記了這個需要。這即便我和Ta在一起,也不覺得自己有這個需要。到這一步往往我們很難再走下去了,這也是我們相愛相殺的根本原因。

我們每個人都像月球表面,在我們內心都有大大小小的坑洞。小坑還好,但大坑卻讓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這些坑洞就是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形成的問題和矛盾,父母幫不了我們,我們也很難察覺到。但這些問題卻容易被我們投射到愛人身上,這是極其錯誤的,同時也是不容易被意識的。

相愛的兩個人之間,會有太多移情和投射。這些都會給對方造成壓力和衝擊。所以當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會特別考驗我們從什麼角度看待這些問題。是任由自己的情緒,放任自己的行為?還是想盡辦法改變對方以讓我們舒適?或者傻乎乎的認為,愛人就得愛我,管我,引導我,幫助我解決問題?

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真正客觀的、有效的、全面的、覺察問題,領悟、認識這些問題的成因,然後分析這些問題該怎麼面對。考量問題的嚴重程度,最終決定是自己解決,還是找專家解決。

有統計顯示,我們自身的問題有70%是需要我們自己負責的,這70%問題如果我們確實沒有能力解決,那我們就該找專業的醫生。剩下30%才是其他人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的,而這30%裡也不都是愛人。父母、親戚、朋友、同事、孩子,再加上愛人,他們都可以分擔一些。這樣的程度是他人可以承受的,不至於讓我們的人際關係出現問題。

其實愛人作為陪伴者,能幫助我們的也就在10%—20%。愛人之間彼此互為“藥引子”,但也僅僅是藥引子而已。記住,能救你的是醫生,能愛你的才是你的愛人。別讓親密關係“雪中送炭”,只有我們夠成熟了,這份關係也才能“錦上添花”。

祝福你們,也祝福所有的親密關係。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