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在投資當中,進化決定成功

在投資當中,進化決定成功

在投資當中,之所以難有常勝將軍,是因為多數人的進化速度實在太慢了,跟不上規律和形勢的發展速度。

想要賺到大錢,你不僅要成為正確者,而且要成為少數領先的正確者,否則就會成為近幾年的巴菲特,連指數都無法跑贏(好處是,老巴的新陳代謝變慢,使得他的前列腺癌的擴散速度也很慢)。

《自私的基因》中說,基因控制了生命,目的是為了傳承基因,而不是為了延續生命。在基因眼裡,生命只是可以拋棄的宿主。基因會不斷突變、試錯,哪怕會因此而導致一些生命的死亡。對於生命而言,這是一個殘酷的機制,但是它帶來了不可或缺的創新,使生命能夠適應環境,代代相傳,從中受益。

人們很關注生命在拼命求生,卻忽略了基因也在拼命創新。後者才是關鍵因素。執行力往往比創造力更顯眼,容易讓人忽視真正的重點。

在這個時代,你的對手學習得飛快。他們不需要擊敗你,只需要模仿你,就能拉低你的回報率。所以你恐怕難以找到常勝不衰的策略,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和進化,比對手更早地認識到一些規律。

除了對手,市場也變化得飛快。在這個週期成功的策略,在下個週期就可能失效。人的有限經驗遠遠不如漫長的歷史一樣豐富多彩。市場足以在人類短短的一生中變化得不帶重樣兒。一個人如果善於總結歷史、並且活學活用,或許可以通過排列組合各種因素,成功預測未來。

據說學醫學久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聽到別人咳嗽,就聯想到咽部、氣道和肺部結構;看到誰胃疼,就聯想到胃酸分泌和胃粘膜修復。從歐美的統計看,

大約6%-10%的人一生中會由於自身的特殊基因,患上書本上所沒有的疾病。如果醫生搞懂了器官背後的運行機制,通過不斷試驗來推理原因,很多病仍然可以找到解決的答案。可惜在現實當中,90%的醫生都忙於條件反射般地開藥,極少有人願意從原理出發,活學活用,有目的地去試驗推理。

醫生不思考至少還能靠開藥賺錢,投資者不思考就只能賠錢了。面對變幻莫測的市場,和無數強大的競爭對手,每一個投資者其實都是弱者。就像乒乓球裡的直拍選手面對強大的橫拍選手,必須拼命動腦、改變、出其不意,才能有勝算。橫拍選手可以按套路出牌,直拍選手如果也按套路,一成不變,無異於以短攻長,自取滅亡。

以前很多年,

我一直標榜自己是一個“價值派投資者”,並以此為榮。現在我覺得,投資者無需把自己劃分成“價值派”,“技術派”,並大肆宣揚,仿佛一輩子的模式都已經固定了,這樣容易把自己的套路限制死。巴菲特自己也玩金融衍生品,只不過是算清楚以後再玩。聰明的投資者會不停地克服頭腦惰性和思維慣性,跳出自我,另闢蹊徑,在世外桃源摘取累累碩果。

對於某些高風險的創新,需要注意的是,在大膽假設以後,仍然需要小心求證,在十拿九穩的時候再全面鋪開。因為你事後所總結的規律,難免會存在“倖存者偏差”,得親自用幾次才能算數。試驗時需要用到一個統計抽樣的規律:第一次試驗成功,整體勝算超過50%;連續兩次成功,

整體勝算超過70%;如果3次以內有1次失敗,那就還是再多試驗3次吧。

幹過審計的人都是這麼抽樣的。

舒適只是一種假像,是人類進入富裕社會後給孩子吹的夢幻泡泡。從拉長的週期來看,沒有什麼事情是可以一勞永逸的。足球教練米盧給隊員訓練的時候,

總是喊停,逼迫他們做出改變;芒格每年給自己總結的時候,都要看是否推翻了一條曾經根深蒂固的觀念。

改變才是進化的過程,固化是通往死亡的過程。創新一旦減緩,死亡就開始倒計時。不信,你可以問問某些歐洲的公司:他們一直在提防新興市場國家學會他們的技術,總想著如何保密。與其有這個精力,不如用在創新上。一個每天都取得創新成果的公司,比如Google,就算把成果白送給別人都送不過來——因為實在太多了。別人抄的速度還沒他研發的速度快呢。

很多投資者喜歡閱讀各種他人的文章,希望打探些股票消息,學到點新鮮思路。善於學習當然是好事,但是如果他們能夠把關注外界的時間節省下來,每天靜下心來獨立思考30分鐘,發掘出的乾貨其實一點也不比從別人那裡學到的少。

比如,為什麼港股98年,03年,08年的三個最低點竟然在一根分毫不差的直線上?為什麼A股每輪牛市,大盤股、小盤股都是各領風騷三、五月?類似這些規律別人一般不會像我這樣好心好意地直接告訴你,只有你自己去研究才行。只要你靜下心來,發現這些規律其實一點也不難。

人的大腦本能地容易被白來的蠅頭小利所誘惑,耗費大量精力用在對外索取上,而不是自主研發、創新。所以水資源多的國家很少願意研發節水技術;礦產資源多的國家很少願意研發高科技;能跟父母要錢花的孩子就不願自力更生。

有的時候,缺乏資源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就像日本這種國家,逼得它拋棄幻想,自主研發,慢慢搭起了通往富裕的梯子。如今日本人過得比很多產油國的人還富裕。這些因禍得福、因福得禍的例子,在現實中到處都是。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這句話,是《進化論》作者達爾文說的。


發掘出的乾貨其實一點也不比從別人那裡學到的少。

比如,為什麼港股98年,03年,08年的三個最低點竟然在一根分毫不差的直線上?為什麼A股每輪牛市,大盤股、小盤股都是各領風騷三、五月?類似這些規律別人一般不會像我這樣好心好意地直接告訴你,只有你自己去研究才行。只要你靜下心來,發現這些規律其實一點也不難。

人的大腦本能地容易被白來的蠅頭小利所誘惑,耗費大量精力用在對外索取上,而不是自主研發、創新。所以水資源多的國家很少願意研發節水技術;礦產資源多的國家很少願意研發高科技;能跟父母要錢花的孩子就不願自力更生。

有的時候,缺乏資源其實也是一件好事,就像日本這種國家,逼得它拋棄幻想,自主研發,慢慢搭起了通往富裕的梯子。如今日本人過得比很多產油國的人還富裕。這些因禍得福、因福得禍的例子,在現實中到處都是。

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並不是那些最強壯的,也不是那些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作出快速反應的——這句話,是《進化論》作者達爾文說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