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成功人士的22種習慣與風格

成功人士的22種習慣與風格

一個人之所以能成功,一個人之所以與眾不同,真的不是看他讀了多少書,而是看他的性格、習慣、行為和內在驅動力,這往往決定一個人成就的大小,你要想做一個成功的人,成為別人尊重的人,那就堅持和養成以下21種習慣與風格吧,長此以往,將大獲成功。

1、訂目標,達目標

一個沒有目標的人,就好比大海中航行的船隻沒有指南針的指引,永遠靠不了岸。學會每年、每月、每週、每天給自己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並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實現,天天堅持著做,一年後,三年後,

五年後,你將會積累一個大大的、成功的目標,並自己為之驕傲。

2、盡可能多的幫助他人成功

説明一個人,需要有付出的心態,需要有愛心,當然也需要有助人的能力。社交的本質就是不斷用各種形式幫助其它人成功。共用你的知識與資源、時間與精力、友情與關愛,從而持續為他人提供價值,一定要記得:幫助他人其實是在幫自己。你將會獲得更多的快樂、友誼、朋友、關愛和寬容。

3、不停息地編織人際關係網

人際關係同樣是生產力,更是快樂的源泉。因此,為了擁有更寬廣、更具層次的人際關係。自己要給自己列人際關係打造計畫。比如:領導圈、運動圈、音樂圈、時尚圈、管理圈、美食圈、旅遊圈等等,各種不同的圈子裡都要有1-2個自己最知心、最瞭解、最和諧的朋友,

因此,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要辦什麼事情,都有圈子裡的朋友能幫助你。

4、定期與朋友溝通,聯絡感情

朋友不是在要利用他時,才想起。因此,編織好自己的人際圈子,並不斷擴大的同時,定期與自己圈子裡的朋友保持聯繫。比如:常打打球,看電影,喝咖啡,吃飯,結伴旅行,溝通聊天,做有益的事情。常來常往,朋友才會感情更深厚。

5、勇敢和自信

一個成功的人,一定是一個勇敢的人,自信的人。具有勇敢和自信品格,一定會使你在職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創造神奇。所以,要不斷修煉你的自信心和勇氣,使自己在做事的時候,在創業的時候,更能把握機會,創造成功。

6、尊重他人

人與人之間是平等的,沒有職務高低之別,

沒有錢多錢少之分,高低貴賤人格平等。因此,一個時常能尊重他人的人,一定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切記勿居高臨下,目中無人,謙虛的心懷是人際的通行證。

7、凡事100%準備

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人,做任何事,見任何人之前,都要做足充分的準備。準備好你的心態,準備好你的時間,準備好你的精力,資料,知識,這樣你將會獲得更有準備的成功。

8、養成列清單習慣

對每天的工作,重要的事情,約見的客戶,一定要按時間、輕重緩急順序列一個清單,並在計畫的時間內去完成,養成做事有條理、專注、堅持的好習慣。

9、堅持每天看書30分鐘

書中自有黃金屋,堅持讀書,讀精品書,並能靜下來思考,不斷擴充知識面,提升見識,做到每天點點滴滴積累,

就會有朝一日獲得一日千里的長進。

10、學會分享

做一個善分享的人。你的心得、才華、能力、經驗、感知、經濟、新聞、意識、激情都要及時向好朋友分享,分享也是提升自己能力的一種成功法寶。

11、注重工作品質

做事情,幹工作不在於做到多少,更在於做有意義、有價值的工作。因此,平常形成高品質的工作風格,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實際等於在提升工作績效。

12、凡事及時跟進

對上司、朋友、同事、部屬、親友、家人交代過的事,相互知曉過的人和事,都要保持及時跟進,不能沒有下文,不了了之;要給對方一個滿意交代和回復,才能獲得他人的信任。因此,有效跟進也是必備的做事風格。

13、做人講誠信,做事講責任

平時保持做人的誠信,

一言九鼎,兌現承諾,對做不到的事也要告之朋友,並客觀說明理由。做任何事都要負起責任,養成負責的習慣,別人同樣會對你負責。

14、每天運動一小時

生命在於運動。每天做一小時有氧運動,比如晨練,飯後慢跑,或打羽毛球等,活動活動筋絡,舒松舒松骨頭,使自己的精神更愉悅,身體更健康,健康身體是革命的資本。

15、每天找一位某方面比自己更厲害的人交流學習

孔子雲:三人行必有我師。多與比自己某方面更厲害的學習、討教、溝通交流,你將會獲得更多的資訊、能力和知識,從而使自己更富有才華。

16、養成每天朗頌10分鐘好習慣,提高”語言流利度”

堅持朗頌,會提高自己“語言流利程度”:一種可以與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自信溝通的能力。

這是許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徵。因此,每天給自己十分鐘,獲得更好的表達技能,使自己在公眾場合有更自如的表達和溝通。

17、養成說真心話,做真實人好品格

真誠是人際溝通的通行證,打破沉默最好的方式就是說心裡話。因此,確保自己做事憑良心,講誠信;講真話,做實事,這樣你會獲得更好的人際,更真誠的友誼,別人見到你,同樣會回報給你真心和誠意。

18、保持傾聽好習慣

成功人士,有著良好的溝通技能。而溝通的技能不是在於你有多會說,更要善聽。能聽懂對方的意圖,想法,目的。這樣才能更好理解別人,才能被他人理解,才能達成和諧的溝通。

19、保持專注、專業

成功的人都是專注的人,都是專業的人。這世界上只有專家才是贏家。簡單的事重複地做,就可能成為專家,而重複的事能開心地做就更是專注的贏家。保持專注,提升專業,做人生的贏家。

20、建立自己的品牌美譽度

產品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必須靠卓越品牌。一個人要獲得親朋好友,上司同事和部屬的認可同樣靠卓越個人品牌。因此,個人品牌需要經營,良好的個人品牌樹立,要讓自己每天必須做好四講:講誠信、講品格、講禮貌、講實效

21、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滿招損,謙受益。做人做事謙虛,會獲得更好資源,更好理解,更好認同。傲慢是一種病,它會讓你忘記真正的朋友,忘記朋友的重要。保持謙虛。幫助其它人和你一起進步,甚至超過你都是謙虛的心懷。

22、每天保持愉悅平和心態

人有喜氣,臉上必有愉色,愉色生宛容,宛容生和氣,和氣生財。因此,先解決心情,才能做好事情。好心態,好心情,才會有好人際,好友誼,好的前程。

那些年,我們見過的“富人思維”

我曾經半開玩笑地跟小夥伴說,如果你感到迷茫,找十個40多歲的世俗眼光裡的成功人士一起吃飯交流,你就會分辨什麼人已經真正老去,什麼人的生命依舊鮮活。其中一些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才是迷人的部分。

今天,講兩個故事,真實地發生在認識的人身上。

1

第一個故事,關於冒險

張先生今年43歲,做生意已有二十幾年了,按照現在時髦的話來說,是個“連續創業者”。擁有的紡織廠從電商到實體店,加起來一年能創造近千萬的利潤。

18歲那年,小張高中畢業就去紡織廠做了半年工人,攢了一點小錢。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有一天小張竟然支了個小推車出現在了紡織廠門口,起早貪黑賣起了鍋貼餛鈍。按照他自己的話說,“不想打工,試試自己幹”,就這麼簡單。

之後的八年裡,小推車變成了小飯攤,小飯攤又換成了大飯店。就當張記飯店生意正紅紅火火的時候,36歲的張先生竟然又回了紡織廠。原來,織布廠改制,集體部分全部退了出來。於是張先生把這部分買了,一躍成了紡織廠的大老闆。

這一次又讓眾人跌破眼鏡,據說他抵押了自己的飯店才湊夠的入股錢。張先生說因為他和當年在紡織廠時的車間主任蔡哥一直是朋友,紡織廠改制的時候,蔡哥就和張先生聊了好多關於紡織廠經營的新想法,也透露了些許對未知的擔憂。而這位蔡哥,後來成了副廠長。

後來我問張先生,當時不怕賠了股份又折店嗎?張先生總是回答:“但凡想做一件事,不可能是萬事俱備的。要是總等到一切條件成熟,我連這個飯店都不可能有。唯一我會考慮的是,如果失敗這個風險我是不是能承受,能承受那就放手去搏!”

這一次,張先生還真沒有那麼順風順水。第三年的時候,張廠長進了一批新設備,準備大肆生產一種新面料。結果,那年天氣特別反常,新面料的布匹由於過於輕薄銷量不佳,公司業績一落千丈。張先生一個多月沒睡好,然後憋出了兩個大招:一是趁著市場價格低,反從別家廠裡收購了大量新面料的原材料;二是和管理人員商量,如果他們願意,可以用一部分工資換股權。

次年,劇情大反轉。一是因為大量收購之後,張先生竟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調控當地該原材料的價格了,大賺一筆;二是大部分管理層回應了員工入股計畫,工作積極性大增,新穎的管理方法層出不窮。這些年,雖然實體紡織業整體不景氣,張先生的生意卻越做越大。一開始很多人擔心,事後看來,大家只剩下佩服了。

2

第二個故事,關於取捨

馬老大不到40,是公司裡數一數二的技術大牛,年薪百萬。同時他也是家裡的傳奇人物,一個人從窮鄉僻壤走了出來,還把弟弟妹妹也帶了出來,培養得很好。

雖然馬老大的個人奮鬥史頗為勵志,但一件小事卻讓大家印象更深。

那時候馬老大剛轉正,月收入3000左右。那年夏天,妹妹面臨高考,他一狠心花了5000元給報了個市里的全封閉英語班。

那天,馬老大頂著盛夏的高溫去火車站接妹妹,接上妹妹他一摸口袋,錢包不見了。那裡面不僅有5000塊的報名費,還非常不巧地放著8500塊超市購物券——上周代領了大部門的高溫補貼,還有十幾個同事出外培訓沒來得及轉交。

馬老大急瘋了,帶著妹妹在火車站裡各種狂奔瞎找。直到晚上8點多,馬老大望了一眼車站外的夜幕,放棄了。這時他的衣服早就濕得和水裡撈起來似的,而妹妹則在一旁哭成了淚人。他有些無力地從口袋裡掏出皺巴巴的一包紙巾,給妹妹擦了擦眼淚,說了一句:“怪哥大意了,沒事,咱回家吧。明天你還去培訓班,不哭。”

我不知道後來他們兄妹倆怎麼回的家,也不知道他打了多少個電話求人,才一夜之間湊夠了妹妹的學費。第二天,他甚至還去超市買了一樣金額的購物券,週一像沒事一樣發給了同事們。

一年後,馬老大在公司得了兩個外號——拼命三郎和天使馬。拼命三郎拼到什麼程度呢?他主動申請一人單獨做兩個項目的技術支援(平時一個項目都至少2個技術支持),加完班還不斷在外面接私活幹,大家都怕有一天他會倒在座位上。久而久之,大家忽然發現,幾乎什麼技術問題都難不倒他,簡直是大家的小天使。

馬老大把這事瞞得很好,過了很久都沒人知道。直到去年年會喝多了,他抱著一個當時沒領卡的同事抱怨才露了陷。有人就說他,早告訴大家都能理解,不用這麼拼。馬老大舉起酒杯,回答道:“你們的錢也不是白飄來的,我是沒錢,但這點規矩我懂。我不都賺回來了麼!”說完一飲而盡杯中的酒,大家一片恍惚外加唏噓。

後來,有人誇馬老大有骨氣,還有人問馬老大規矩是什麼。馬老大笑笑說:“你們別給我扣高帽子啊,缺錢沒錢又不是什麼優點,難道還拿出來當藉口、佔便宜?規矩就是,該是誰的就是誰的。”

什麼是富人思維?

思考

張先生和馬老大的故事,看起來毫無干係,細細思索卻能發現共同點:

1

魄力是一種逆向思維:先明確目標,再思量資源。

“如果你覺得一件事不可能,你的大腦就會為你想1000個不做這件事的原因;但如果你覺得一件事可能,那麼大腦會自動開始思考如何實現的方法。”

對於張先生來說,缺錢沒有阻止他做生意、經營紡織廠的想法;對於馬老大來說,比起錢被偷了,妹妹必須讀書、同事的錢該還也是他首先思考的。

正如羅斯福總統的名句所言:“真正讓人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大多數時候,想做一件事的願望剛剛萌發,我沒錢做到的“小人”就會跳出來打擊我們。大部分未完成的目標,首先是被自己pass掉的。

富人思維,首先有一種反轉目標的魄力:假設自己擁有更多資源,自己到底希望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2

跨越稀缺陷阱,在資源的視力表中看到更多行數。

梭羅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跟他能夠忽略的東西的數量成正比”。

當我們越缺錢,我們就越容易在意錢本身而忽略其他。比如,我們很可能放棄自己想嘗試的其他職業方向,是為了保住現在的工作和收入狀態;比如,面對巨大的金錢代價,我們可能會放棄一些自我提升的機會,他人的信任支持等等。

而這些被窮人排在錢後面的選項,對於富人而言恰恰是更有價值的資源。

《稀缺》一書中更是提到:英明的、注重長遠利益的決定需要認知資源,而貧窮會減少我們可以利用的認知資源。

而富人思維,恰恰能夠跨越稀缺陷阱,從而才能獲得比一般人更廣闊的資源和可能性。

3

限制條件之下,有勇亦要有實力,並輸得起

當我們研究“富人思維”,我們往往需要考慮錢財(資源)暫時有限。脫離這個前提來談論“富人思維”似乎有失偏頗。資源不足還希望成事,就更需要有能力做後盾,更需要充分做好失敗的準備。

富人思維中,他們既願意在一些“不那麼容易”的目標上下重注,也同時抱有足夠的準備來接受失敗。對於張先生而言,他的每一步嘗試都是穩紮穩打的,即使抵押了飯店購買絲織廠,他也表示抵押前就做過最壞打算;而對於馬老大而言,足夠的實力積累才是他之後積累財富的關鍵,拼盡全力是他的代價。

在許多“傳奇”的故事裡,我們恰恰容易忽略這個必要條件——內在實力的反復打磨。我們的實力,可要足夠撐得起我們的夢想才行^^想在最後強調這一點,也是因為在做簡七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偶爾遇到一些對財務自由本身抱有執念的人。正如前面提到的,當你過於聚焦於財務本身,反而容易陷入稀缺陷阱。

做好風險評估之後,確認最差的結果也能承受,那麼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就做個毫不猶豫的人,勇敢地去做吧!

PS:以上人名虛構,故事均有原型;如有雷同,恭喜收穫【富人】一枚。

這世界上只有專家才是贏家。簡單的事重複地做,就可能成為專家,而重複的事能開心地做就更是專注的贏家。保持專注,提升專業,做人生的贏家。

20、建立自己的品牌美譽度

產品要獲得消費者的認可必須靠卓越品牌。一個人要獲得親朋好友,上司同事和部屬的認可同樣靠卓越個人品牌。因此,個人品牌需要經營,良好的個人品牌樹立,要讓自己每天必須做好四講:講誠信、講品格、講禮貌、講實效

21、謙虛謹慎,不驕不躁

滿招損,謙受益。做人做事謙虛,會獲得更好資源,更好理解,更好認同。傲慢是一種病,它會讓你忘記真正的朋友,忘記朋友的重要。保持謙虛。幫助其它人和你一起進步,甚至超過你都是謙虛的心懷。

22、每天保持愉悅平和心態

人有喜氣,臉上必有愉色,愉色生宛容,宛容生和氣,和氣生財。因此,先解決心情,才能做好事情。好心態,好心情,才會有好人際,好友誼,好的前程。

那些年,我們見過的“富人思維”

我曾經半開玩笑地跟小夥伴說,如果你感到迷茫,找十個40多歲的世俗眼光裡的成功人士一起吃飯交流,你就會分辨什麼人已經真正老去,什麼人的生命依舊鮮活。其中一些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才是迷人的部分。

今天,講兩個故事,真實地發生在認識的人身上。

1

第一個故事,關於冒險

張先生今年43歲,做生意已有二十幾年了,按照現在時髦的話來說,是個“連續創業者”。擁有的紡織廠從電商到實體店,加起來一年能創造近千萬的利潤。

18歲那年,小張高中畢業就去紡織廠做了半年工人,攢了一點小錢。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有一天小張竟然支了個小推車出現在了紡織廠門口,起早貪黑賣起了鍋貼餛鈍。按照他自己的話說,“不想打工,試試自己幹”,就這麼簡單。

之後的八年裡,小推車變成了小飯攤,小飯攤又換成了大飯店。就當張記飯店生意正紅紅火火的時候,36歲的張先生竟然又回了紡織廠。原來,織布廠改制,集體部分全部退了出來。於是張先生把這部分買了,一躍成了紡織廠的大老闆。

這一次又讓眾人跌破眼鏡,據說他抵押了自己的飯店才湊夠的入股錢。張先生說因為他和當年在紡織廠時的車間主任蔡哥一直是朋友,紡織廠改制的時候,蔡哥就和張先生聊了好多關於紡織廠經營的新想法,也透露了些許對未知的擔憂。而這位蔡哥,後來成了副廠長。

後來我問張先生,當時不怕賠了股份又折店嗎?張先生總是回答:“但凡想做一件事,不可能是萬事俱備的。要是總等到一切條件成熟,我連這個飯店都不可能有。唯一我會考慮的是,如果失敗這個風險我是不是能承受,能承受那就放手去搏!”

這一次,張先生還真沒有那麼順風順水。第三年的時候,張廠長進了一批新設備,準備大肆生產一種新面料。結果,那年天氣特別反常,新面料的布匹由於過於輕薄銷量不佳,公司業績一落千丈。張先生一個多月沒睡好,然後憋出了兩個大招:一是趁著市場價格低,反從別家廠裡收購了大量新面料的原材料;二是和管理人員商量,如果他們願意,可以用一部分工資換股權。

次年,劇情大反轉。一是因為大量收購之後,張先生竟然可以一定程度上調控當地該原材料的價格了,大賺一筆;二是大部分管理層回應了員工入股計畫,工作積極性大增,新穎的管理方法層出不窮。這些年,雖然實體紡織業整體不景氣,張先生的生意卻越做越大。一開始很多人擔心,事後看來,大家只剩下佩服了。

2

第二個故事,關於取捨

馬老大不到40,是公司裡數一數二的技術大牛,年薪百萬。同時他也是家裡的傳奇人物,一個人從窮鄉僻壤走了出來,還把弟弟妹妹也帶了出來,培養得很好。

雖然馬老大的個人奮鬥史頗為勵志,但一件小事卻讓大家印象更深。

那時候馬老大剛轉正,月收入3000左右。那年夏天,妹妹面臨高考,他一狠心花了5000元給報了個市里的全封閉英語班。

那天,馬老大頂著盛夏的高溫去火車站接妹妹,接上妹妹他一摸口袋,錢包不見了。那裡面不僅有5000塊的報名費,還非常不巧地放著8500塊超市購物券——上周代領了大部門的高溫補貼,還有十幾個同事出外培訓沒來得及轉交。

馬老大急瘋了,帶著妹妹在火車站裡各種狂奔瞎找。直到晚上8點多,馬老大望了一眼車站外的夜幕,放棄了。這時他的衣服早就濕得和水裡撈起來似的,而妹妹則在一旁哭成了淚人。他有些無力地從口袋裡掏出皺巴巴的一包紙巾,給妹妹擦了擦眼淚,說了一句:“怪哥大意了,沒事,咱回家吧。明天你還去培訓班,不哭。”

我不知道後來他們兄妹倆怎麼回的家,也不知道他打了多少個電話求人,才一夜之間湊夠了妹妹的學費。第二天,他甚至還去超市買了一樣金額的購物券,週一像沒事一樣發給了同事們。

一年後,馬老大在公司得了兩個外號——拼命三郎和天使馬。拼命三郎拼到什麼程度呢?他主動申請一人單獨做兩個項目的技術支援(平時一個項目都至少2個技術支持),加完班還不斷在外面接私活幹,大家都怕有一天他會倒在座位上。久而久之,大家忽然發現,幾乎什麼技術問題都難不倒他,簡直是大家的小天使。

馬老大把這事瞞得很好,過了很久都沒人知道。直到去年年會喝多了,他抱著一個當時沒領卡的同事抱怨才露了陷。有人就說他,早告訴大家都能理解,不用這麼拼。馬老大舉起酒杯,回答道:“你們的錢也不是白飄來的,我是沒錢,但這點規矩我懂。我不都賺回來了麼!”說完一飲而盡杯中的酒,大家一片恍惚外加唏噓。

後來,有人誇馬老大有骨氣,還有人問馬老大規矩是什麼。馬老大笑笑說:“你們別給我扣高帽子啊,缺錢沒錢又不是什麼優點,難道還拿出來當藉口、佔便宜?規矩就是,該是誰的就是誰的。”

什麼是富人思維?

思考

張先生和馬老大的故事,看起來毫無干係,細細思索卻能發現共同點:

1

魄力是一種逆向思維:先明確目標,再思量資源。

“如果你覺得一件事不可能,你的大腦就會為你想1000個不做這件事的原因;但如果你覺得一件事可能,那麼大腦會自動開始思考如何實現的方法。”

對於張先生來說,缺錢沒有阻止他做生意、經營紡織廠的想法;對於馬老大來說,比起錢被偷了,妹妹必須讀書、同事的錢該還也是他首先思考的。

正如羅斯福總統的名句所言:“真正讓人恐懼的,是恐懼本身。”大多數時候,想做一件事的願望剛剛萌發,我沒錢做到的“小人”就會跳出來打擊我們。大部分未完成的目標,首先是被自己pass掉的。

富人思維,首先有一種反轉目標的魄力:假設自己擁有更多資源,自己到底希望實現什麼樣的目標。

2

跨越稀缺陷阱,在資源的視力表中看到更多行數。

梭羅曾經說過,“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跟他能夠忽略的東西的數量成正比”。

當我們越缺錢,我們就越容易在意錢本身而忽略其他。比如,我們很可能放棄自己想嘗試的其他職業方向,是為了保住現在的工作和收入狀態;比如,面對巨大的金錢代價,我們可能會放棄一些自我提升的機會,他人的信任支持等等。

而這些被窮人排在錢後面的選項,對於富人而言恰恰是更有價值的資源。

《稀缺》一書中更是提到:英明的、注重長遠利益的決定需要認知資源,而貧窮會減少我們可以利用的認知資源。

而富人思維,恰恰能夠跨越稀缺陷阱,從而才能獲得比一般人更廣闊的資源和可能性。

3

限制條件之下,有勇亦要有實力,並輸得起

當我們研究“富人思維”,我們往往需要考慮錢財(資源)暫時有限。脫離這個前提來談論“富人思維”似乎有失偏頗。資源不足還希望成事,就更需要有能力做後盾,更需要充分做好失敗的準備。

富人思維中,他們既願意在一些“不那麼容易”的目標上下重注,也同時抱有足夠的準備來接受失敗。對於張先生而言,他的每一步嘗試都是穩紮穩打的,即使抵押了飯店購買絲織廠,他也表示抵押前就做過最壞打算;而對於馬老大而言,足夠的實力積累才是他之後積累財富的關鍵,拼盡全力是他的代價。

在許多“傳奇”的故事裡,我們恰恰容易忽略這個必要條件——內在實力的反復打磨。我們的實力,可要足夠撐得起我們的夢想才行^^想在最後強調這一點,也是因為在做簡七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偶爾遇到一些對財務自由本身抱有執念的人。正如前面提到的,當你過於聚焦於財務本身,反而容易陷入稀缺陷阱。

做好風險評估之後,確認最差的結果也能承受,那麼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就做個毫不猶豫的人,勇敢地去做吧!

PS:以上人名虛構,故事均有原型;如有雷同,恭喜收穫【富人】一枚。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