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哲理段子十則,小故事背後的大智慧
古代笑話一:鑽刺
【原文】鼠與黃蜂拜為兄弟,邀一秀才做盟證,秀才不得已往,列為第三人。
【譯文】老鼠和黃蜂結拜為兄弟,邀請一個秀才去做證,秀才不得已去了,只被排在第三位。朋友問他:“老兄為何甘心居於鼠輩之下?”秀才回答說:“他們兩個一個會鑽,一個會刺,我只得讓著他們些了。”
【點評】古人認為對小人不能排斥得過於猛烈,過於排斥小人會使得小人作亂,從而破壞大局,因為小人沒有底線,不擇手段。
小人對利益非常敏感,有好處就上,善於鑽營,討好上司,捨得下血本,甚至做出正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古代有一個官員得了病,醫生開的藥方是“黃龍湯”,就是小孩的大便與小便的混合物。官員面有難色。他的一個屬下卻說這不難,
小人善於結黨營私,排斥異己,也就是善於“刺”,在對付阻礙他們獲得利益的人時,常常群起而攻之,不惜栽贓陷害,落井下石。
古代笑話二:謁孔廟
【原文】有以銀錢匯緣入泮者,拜謁孔廟,孔子下席答之。士曰:“今日是夫子弟子禮,應坐受。”孔子曰:“豈敢,你是我‘孔方兄’的弟子,斷不受拜。”
【譯文】有個用錢買通入學的人,拜謁孔廟,孔子從神座上走下來答謝。那個人說:“今天是您的弟子拜您,您應該坐在神座上接受禮拜。”孔子說:“不敢,你是我‘孔方兄’(銅錢內圓孔外方形)的弟子,我絕對不能受拜。”
【點評】“孔方兄”是古人對金錢的戲稱。今日許多官員、“成功人士”的碩士、博士學位是不是也是靠權力或者“孔方兄”的力量獲得?以今視古則古猶今,
古代笑話三:搬是非
【原文】寺中塑三教像:先儒,次釋,後道。道士見之,即移老君於中。僧見,又移釋迦於中。士見,仍移孔子於中。三聖自相謂曰:“我們原是好好的,卻被這些小人搬來搬去搬壞了。”
【譯文】寺廟裡塑有三教的聖像:先是儒教聖像,次是佛教聖像,後是道教聖像。道士見了,馬上將老君移到中位;和尚見了,又將釋迦牟尼移到中位;讀書人見了,又將孔子移到中位。三位聖人自相說道:“我們原是好好的,卻被這些小人搬來搬去,搬壞了。”
【點評】《周易》:“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古代笑話四:相稱
【原文】一俗漢造一精室,室中羅列古玩書畫,無一不備。客至,問曰:“此中若有不相稱者,幸指教,當去之。”客曰:“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去。”主人問:“是何物?”客曰:“就是足下。”
【譯文】有個庸俗的人建造了一見精美的居室,室中羅列古玩書畫,沒有一樣不備。客人來了,主人問道:“室中如有不相稱的,請你指教,以便去掉。”客人說:“件件俱精,只有一物可以去掉。”主人說:“是什麼東西?”客人說:“就是你。”
【點評】古希臘有個富翁邀請哲學家第歐根尼,來欣賞他豪華的居室,滿屋子都是名貴的物品,
看了半天,第歐根尼把一口痰吐在富翁的臉上,說道:“房子太潔淨美麗,我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吐痰的地方,只好把痰吐在你的臉上了!”
外在的包裝再精美也不能代替一個人的內涵,也不能掩蓋一個人貧瘠庸俗的精神風貌。
古代笑話五:煩惱
【原文】或問:“樊遲之名誰取?”曰:“孔子取的。”問:“樊噲之名誰取?”曰:“漢祖取的。”又曰:“煩惱之名誰取?”曰:“這是他自取的。”
【譯文】有個人問:“樊遲之名是誰給取的?”另一人回答說:“孔子取的。”問:“樊噲之名誰給取的?”回答說:“漢高祖取的。”又問:“煩惱之名誰給取的?”回答說:“這是他自己取的。”
【點評】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煩惱多是自取的。法國哲學家帕斯卡說:“人生的很多煩惱是不願安靜地呆在自己的房間裡造成的。
古代笑話六:鋸箭竿
【原文】一人往觀武場,飛箭誤中其身。迎外科治之,醫曰:“易事耳。”遂用小鋸截其外竿,即索謝辭去。問:“內截如何?”答曰:“此是內科的事。”
【譯文】有個人去武場觀看比賽,身上誤中一箭。找外科醫生來為他治病,醫生說:“小事一樁。”於是用鋸子鋸掉體外的箭竿,就索要費用打算離開。有人問:“留在體內的箭頭怎麼辦?”醫生回答說:“這是內科醫生的事。”
【點評】治標不治本,只解決表面問題,敷衍了事的態度是古今誤事的人常見表現。像發展地方經濟中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之類,“環保問題”不去解決,而是捂著、蓋著之類,就是“鋸箭杆”的行為,留下一堆亂攤子等著別人收拾。
古代笑話七:偶遇知音
【原文】某生素善琴,嘗謂世無知音,抑抑不樂。一日無事,撫琴消遣,忽聞隔鄰,有歎息聲,大喜,以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鄰媼曰:“無他,亡兒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音,聞之,不覺悲從中耳。”
【譯文】某先生平時喜歡彈琴,曾經說世上沒有他的知音,總是怏快不樂。一天閑著沒事。他又彈琴消遣,忽然聽到隔壁家有歎息的聲音,以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門問是怎麼回事。隔壁的老婦人說:“沒有什麼,死去的兒子生前以彈棉花為生,今天您彈琴的聲音特別像他彈棉花的聲音,聽了,不覺悲從中來。”
【點評】過於自信,自負的人往往會鬧笑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必要的。
古代笑話八:哭麟
【原文】孔子見死麟,哭之不置。弟子謀所以慰之者,乃編錢掛牛體,告曰:“麟已活矣。”孔子觀之曰:“這明明是一隻村牛,不過多得幾個錢耳。”
【譯文】孔子看見死麒麟,大哭不止。其學生為了安慰孔子,把銅錢串起來,掛滿牛身,告訴孔子說:“麒麟已經復活了。”孔子看了假麒麟之後說:“這明明是一隻蠢牛,只不過多了幾個錢罷了。”
【點評】今日之“土豪”,暴發戶也許就是“多了幾個錢罷了”,滿地的奢華也掩蓋不了奇缺的教養,有的人窮得就只剩下錢了!
古代笑話九:不願富
【原文】一鬼托生,冥王判作富人。鬼曰:“不願富也,但求一生衣食不缺,無是無非,燒清香,吃苦茶,安閒過日足矣。”冥王曰:“要銀子便再與你幾萬,這樣安閒清福,卻不許你享。”
【譯文】有個鬼要托生,冥王判他托生為富人。鬼說:“不願意富,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沒有是非,燒清香,吃苦茶,安穩清閒地過日子就滿足了。”冥王說:“如果要錢就再給你幾萬兩銀子,這樣安閒清福,不許你享受。”
【點評】古今人情不變,那個鬼的要求很“小資”,和今天“執一杯清茶,品一段書香,守一份恬靜,願現世安穩、歲月靜好”這類文藝女常用的臺詞何其相似!
榮華富貴不如安閒清福,但是世間又有幾人真能在這多變的、不安定的滾滾紅塵中獲得安閒清福呢!
古代笑話十:頭嫩
【原文】一待詔替人剃頭,才舉手,便所傷甚多。乃停刀辭主人曰:“此頭尚嫩,下不得刀。且過幾時,姑俟其老了再剃罷。”
【譯文】一個理髮的給人剃頭,才開始剃了幾下,就傷了幾處頭皮。於是,他就放下刀子不剃了,並對主人說:“你的頭太嫩,下不了刀。等過些時,讓它長老點,再給你剃吧。”
【點評】把事情弄砸了又不願承擔責任的人,會把責任推給不相干的人或者客觀因素,要警惕那些“睡不著覺怨床歪”的人!
延伸閱讀:古代幽默對聯故事醫生說:“小事一樁。”於是用鋸子鋸掉體外的箭竿,就索要費用打算離開。有人問:“留在體內的箭頭怎麼辦?”醫生回答說:“這是內科醫生的事。”
【點評】治標不治本,只解決表面問題,敷衍了事的態度是古今誤事的人常見表現。像發展地方經濟中的“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之類,“環保問題”不去解決,而是捂著、蓋著之類,就是“鋸箭杆”的行為,留下一堆亂攤子等著別人收拾。
古代笑話七:偶遇知音
【原文】某生素善琴,嘗謂世無知音,抑抑不樂。一日無事,撫琴消遣,忽聞隔鄰,有歎息聲,大喜,以為知音在是,款扉叩之,鄰媼曰:“無他,亡兒存日,以彈絮為業,今客鼓此,酷類其音,聞之,不覺悲從中耳。”
【譯文】某先生平時喜歡彈琴,曾經說世上沒有他的知音,總是怏快不樂。一天閑著沒事。他又彈琴消遣,忽然聽到隔壁家有歎息的聲音,以為遇到了知音,就敲人家門問是怎麼回事。隔壁的老婦人說:“沒有什麼,死去的兒子生前以彈棉花為生,今天您彈琴的聲音特別像他彈棉花的聲音,聽了,不覺悲從中來。”
【點評】過於自信,自負的人往往會鬧笑話,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是必要的。
古代笑話八:哭麟
【原文】孔子見死麟,哭之不置。弟子謀所以慰之者,乃編錢掛牛體,告曰:“麟已活矣。”孔子觀之曰:“這明明是一隻村牛,不過多得幾個錢耳。”
【譯文】孔子看見死麒麟,大哭不止。其學生為了安慰孔子,把銅錢串起來,掛滿牛身,告訴孔子說:“麒麟已經復活了。”孔子看了假麒麟之後說:“這明明是一隻蠢牛,只不過多了幾個錢罷了。”
【點評】今日之“土豪”,暴發戶也許就是“多了幾個錢罷了”,滿地的奢華也掩蓋不了奇缺的教養,有的人窮得就只剩下錢了!
古代笑話九:不願富
【原文】一鬼托生,冥王判作富人。鬼曰:“不願富也,但求一生衣食不缺,無是無非,燒清香,吃苦茶,安閒過日足矣。”冥王曰:“要銀子便再與你幾萬,這樣安閒清福,卻不許你享。”
【譯文】有個鬼要托生,冥王判他托生為富人。鬼說:“不願意富,只求一生衣食不缺,沒有是非,燒清香,吃苦茶,安穩清閒地過日子就滿足了。”冥王說:“如果要錢就再給你幾萬兩銀子,這樣安閒清福,不許你享受。”
【點評】古今人情不變,那個鬼的要求很“小資”,和今天“執一杯清茶,品一段書香,守一份恬靜,願現世安穩、歲月靜好”這類文藝女常用的臺詞何其相似!
榮華富貴不如安閒清福,但是世間又有幾人真能在這多變的、不安定的滾滾紅塵中獲得安閒清福呢!
古代笑話十:頭嫩
【原文】一待詔替人剃頭,才舉手,便所傷甚多。乃停刀辭主人曰:“此頭尚嫩,下不得刀。且過幾時,姑俟其老了再剃罷。”
【譯文】一個理髮的給人剃頭,才開始剃了幾下,就傷了幾處頭皮。於是,他就放下刀子不剃了,並對主人說:“你的頭太嫩,下不了刀。等過些時,讓它長老點,再給你剃吧。”
【點評】把事情弄砸了又不願承擔責任的人,會把責任推給不相干的人或者客觀因素,要警惕那些“睡不著覺怨床歪”的人!
延伸閱讀:古代幽默對聯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