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偷拿東西怎麼辦?
曾經有人做過調查,小時候沒偷過錢、物的孩子極少,偷過的占絕大多數。哪怕是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
有的家長知道孩子偷東西後,冒出來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得管!得打!不打不行。
然而,你知道偷東西的孩子,他們的內心在經歷著什麼嗎?
孩子偷東西,是分不同情況、有不同原因的。
絕大多數孩子都曾經偷拿過東西
分不清物品所有權
一位媽媽發愁,說孩子最近總把幼稚園的書放到書包裡,帶回家。媽媽問他為什麼,他答:喜歡。
這位媽媽很擔憂:怎麼這麼大點兒孩子,就會偷拿東西了?
其實,孩子並沒有偷的概念。因為搞不清物品的所有權,同時又對喜歡的事物有佔有的欲望,就容易出現上面例子裡的情況。
孩子若有這種分不清的情況,父母需要給孩子做物權的劃分。
需要清晰地告訴孩子:這是我的東西,
有清晰界限的孩子,就懂得了尊重他人的物品所有權,也知道了如何捍衛自己的權利。
孩子的正常需求,不曾從父母那裡得到滿足
記得曾經在一個帖子裡,看過大家的吐槽,偷過什麼,為什麼,等等。
有些人的講述很讓人心疼:因為小時候每次要錢氣氛都不好,我乾脆自己拿,當時家裡狀況不好,但是每次要錢不論是正事還是娛樂,都會有很低沉的氣氛,讓我從小就覺得要錢花錢是不對的。
要不是後來一直在外工作自己善待自己,我的心病指不定會厲害成什麼樣呢~不是爸媽不愛我,
因為想買勞作課小剪刀,父母不給,偷了5塊錢,被發現後,掃耳光,跪蹉衣板,拿皮帶抽,拽頭髮撞向牆,現在在打字,還能回想起小時候那種恐懼,就是:我是不是要死了?
偷過家裡的錢,因為沒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爸媽從來不給我零花錢,過年的壓歲錢也全部上繳。
這些孩子為什麼會偷父母的錢?
因為他們內心裡認定,主動找父母要錢,父母是不會給的。於是,他們採用了偷的方式。
如果家裡的錢孩子有一定的控制權,他就不需要偷。
孩子偷錢和要奶吃是一個道理。父母應該意識到,是自己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而不是孩子道德怎樣敗壞。
但孩子偷拿背後的心理需求卻很少被關注
長期缺愛和心理創傷
也有的孩子,他們偷竊並不是物質上真的缺少什麼。他們的偷竊原因,甚至看起來並不明確,但一經瞭解就會發現,他們的早年親子關係都存在極大問題。
我認識一個姑娘,父母均在外打工,把孩子寄養在親戚家裡。這個孩子物質上得到了很好的照顧,內心缺非常孤獨、痛苦,空寂。
到了青春期,她開始偷東西,撒謊,曠課,交男朋友。
從家裡偷得錢,買了東西給同學,請同學吃東西。
講道理沒用,打罵也沒用。
于她而言,偷錢就像是偷愛。
而且偷完的錢,買了東西分給大家,還能得到同伴的關注和一點點溫暖。
這是她求生的一種方式。
精神分析家溫尼科特說,偷竊的小孩,是個尋找母親的小嬰兒。
這樣的孩子早年生活中,一般都有母親缺席,或者母愛被“剝奪”的體驗。這個孩子通過“偷”的行為所尋找的,不過是那個可以拿東西(索愛)的人。
就好像嬰幼兒時期,孩子可以拿母親的東西(在母親面前要保暖、索愛、撒嬌)一樣。
而這一切只因為她是他的母親,孩子有權利可以對她這麼做。
是的,成人往往站在道德的立場上評判孩子。可是從來沒有人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看看孩子的內心發生了什麼,或許他“偷”東西,僅僅是因為,應得卻從未得到過愛。
假如父母瞭解這種不由自主型的偷竊代表的意義,就能比較有技巧地處理。
父母最好能做到:容忍孩子的行為,不輕易給孩子貼標籤。
給以孩子高品質陪伴。
定期給孩子零花錢。
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認錯。因為粗暴的打罵指責,只能教會孩子撒謊。甚至因為內心的叛逆和嫉恨,養成頑固的偷竊習慣。
而一個慣性偷竊的孩子,背後總會藏著他父母的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