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心越自由的人,越有安全感
作者:十二(百萬暢銷書作家,《不畏將來 不念過去》作者)
父母是你人生的“審判官”嗎?
很多已經成年、將近30歲的成年人,
有一次,一個平時看著很聰明能幹的朋友和我們說出這樣的話,其它幾位朋友完全驚呆了:自從大學畢業以後,我們和父母的關係基本就是——決定好,然後通知他們。
是的,對於那些到了快30歲,甚至超過30歲,還不能為自己人生做主的人來說:他們依然在心裡,把父母作為自己人生的最高審判官。
雖然他們明知道,父母已經和這個時代有點格格不入,他們並不代表著最高智慧,甚至父母的思考和判斷已經out了。
可是,他們過不了心裡的那關,任何決定都依然不能自己做主。這是我認為,
很多女性,當她們嫁人之後,如果發現自己的先生竟然是個“媽寶”,那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那意味著,她在內心裡開始懷疑——這個男人,到底還能不能被我依靠。為這個男人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其實,他們未必是因為不夠愛妻子,而是因為母親用愛編織了一個密密的牢籠。從小他們聽到媽媽最多的話就是:
我為你付出了什麼什麼,我這一生很不幸,你如果不聽我的話,就會讓我更不幸。
如果不是你,我原本可以選擇更好的生活,離開這個家,因為你,所以我才過成今天這樣。
這是一個讓孩子一生活在愧疚裡的牢籠。另一種不容易被發現,但捆綁的更深的,是另一種——你人生的一切,
他們會因你哭,因為你徹夜難眠,因為你沒面子。所以你做任何選擇,如果讓父母不高興,你就是不孝,你就是在摧毀父母。”
所以真正的長大,不是你能夠經濟獨立,不是你可以承擔更大的責任,而是你有沒有把自己完全視為獨立的生命個體。
一點點從那個籠子裡走出來,清楚的知道——為了父母偽裝人生,假裝聽話,除了讓自己更痛苦,是不可能改變父母人生命運的。
一個人安全感的終極來源
我知道,很多人成長的動力,都來自于讓父母過的更好。可有多少人會發現,身上背著父母這一生的悲苦,TA根本走不遠。又有多少人內心痛苦的根源是:父母似乎永遠都沒有滿意的時候。
如果成長是一場長跑比賽,
這就是為什麼做同樣的事情,過著同樣的日子,有的人每天似乎都精力無限,而有的人每天即便什麼都不做,也疲憊無比。
因為,他人生的裁判,不是自己,而是父母啊。他的能量,每天都在和內心潛在的裁判纏鬥,已經沒有太多可以供自己使用。
在《歡樂頌》裡面,小關去見媽媽精心選擇的相親物件,她非常機智的運用英語解決困境,她已經有意識地拒絕母親的好意(捆綁)。可實際上,在她的內心,她的痛苦,很多時候正是來自於“太聽話”了,她不敢去追求自己喜歡的人,不敢去主動爭取、主動表現。
實際上,歡樂頌裡四美當中的其它三美,都是被父母牢牢捆綁住的。樊勝美渴求快速飛上枝頭,是因為她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迅速拯救一家人的命運,因為不管她自己多努力,都只會被壓榨乾淨了。而邱瑩瑩父親愛她的方式,
為什麼那麼多人喜歡安迪、曲筱綃,除了她們的能力卓越以外,更不同的是,她們完全是自己人生的主人。
喜歡誰,不喜歡誰,選擇做什麼,選擇去哪裡,都不需要經過誰的批准和同意。這種自由暢快,是很多人羡慕的。
但很多人不知道,人生往往是互為因果的。
她們的優秀,讓她們比很多人更自由,擁有人生選擇權。她們內心是自由的,擁有人生的選擇權,所以她們比一般人更優秀。
自由和優秀,互為因果。但只有自由才是那個能量源泉的根由。
一個成熟的成年人,會把聽父母的話,理解成你應該有的姿態,而不是你應該去做的行為。
孝道是一種內心的恭敬,但絕不是一昧愚孝。
太聽話的孩子,是走不遠的,是脆弱的,他們的風箏線,捏在父母手上,飛的再高,也總害怕自己會摔下來。
聽自己話的孩子,會長出屬於自己的翅膀,她可以真正享受自己生命中的不同風景。飛累了,她可以自己選擇何時、在哪裡停下來。
對父母來說,他們習慣了孩子的依賴,但其實也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恐懼中。
對父母來說,接受孩子長大了,是難過的,但隨後他們一定是欣喜的。
願每一個人在拼命努力之前,先找到自己那顆自由的靈魂。
願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更多伴隨著為自己而活的快樂。這種快樂,才是一個人安全感的真正源泉。
而不是你應該去做的行為。
孝道是一種內心的恭敬,但絕不是一昧愚孝。
太聽話的孩子,是走不遠的,是脆弱的,他們的風箏線,捏在父母手上,飛的再高,也總害怕自己會摔下來。
聽自己話的孩子,會長出屬於自己的翅膀,她可以真正享受自己生命中的不同風景。飛累了,她可以自己選擇何時、在哪裡停下來。
對父母來說,他們習慣了孩子的依賴,但其實也讓自己陷入更深的恐懼中。
對父母來說,接受孩子長大了,是難過的,但隨後他們一定是欣喜的。
願每一個人在拼命努力之前,先找到自己那顆自由的靈魂。
願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更多伴隨著為自己而活的快樂。這種快樂,才是一個人安全感的真正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