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裡的精華句子
《大學》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譯文: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圖新,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譯文: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態,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態,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先要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富潤屋,德潤身,心寬體胖。
譯文:有錢的人房間裝飾得很華麗,有仁德的人心裡寬暢,身體自然也安舒了。
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譯文:君子有個大原則,就是必須用忠誠信義來爭取民心,驕橫奢侈就會失去民心。
《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譯文:上天賦予人的品德叫做“本性”,遵循事物本性就叫“道”,
好問而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
譯文:喜歡向別人請教,而且喜歡體察人們淺近的話語;消除消極的東西,而宣揚人們的善行;善於把握事情的兩個極端,採用恰當的做法施行於人民。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譯文:廣泛地學習知識,詳細地詢問事物發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確地辨別是非,踏實地去實踐。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譯文:由於誠懇而明白事理,這叫做天性;由於明白事理而做到誠懇,這是教育的結果。真誠就會明白事理,能夠明白事理也就能夠做到真誠了。
《論語》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我每天多次地進行自我反省:為別人辦事竭盡全力了嗎?和朋友交往誠實守信嗎?老師傳授知識,是否用心認真地複習了?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於利。
譯文:君子曉得的是道義,小人懂得的是財利。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知道的就承認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這就是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感到迷惘,無所收穫;只是思考而不讀書,有時就會空想,疑惑不解。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譯文:尊敬自己的長輩,從而推廣到尊敬別人的長輩;愛護自己的兒女,從而推廣到愛護別人的兒女。
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譯文:天降的災禍還可以躲避,自己造成的罪孽是無法逃脫的。
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譯文:父子之間要親愛,君臣之間要有禮義,夫婦之間要摯愛但還要有內外之別,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要有誠信之德。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譯文: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任務落到這個人身上,一定先要使他的心志受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勞累,使他的身體感到饑餓,使他的身子窮困,並且使他的每一行為總是不能如意,借此來使他的內心震動,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才幹。
“五經”
《詩經》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譯文:雎鳩關關相對唱,雙棲河中小洲上。純潔美麗好姑娘,正是我心中的好物件。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譯文:緊緊拉著你的手,願意白頭偕老。
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譯文:一天不見心上人,就好像隔了三年!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河畔蘆葦白茫茫,
《尚書》
靜言庸違,象恭滔天。
譯文:花言巧語,陽奉陰違,貌似恭敬,實際上對上天輕慢不敬。
侮慢自賢,反道敗德。
譯文:輕慢眾人,妄自尊大;違反正道,敗壞德義。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譯文:沒有經過驗證的話不輕信,沒有徵詢過眾人意見的謀略不輕用。
玩人喪德,玩物喪志。
譯文:玩弄人會喪失德行,玩弄物會喪失抱負。
《禮記》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
譯文:傲慢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高潔的志向不可滿足,享樂之情不可無盡。
賢者狎而敬之,畏而愛之。愛而知其惡,憎而知其善。
譯文:對有德才的人要親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愛慕他。對於自己所愛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點,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處。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譯文:那些能博聞強記而且能禮讓,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譯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好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易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兩人同心,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同心的話,像蘭花那樣幽香。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文:道行不通時就得變,變了之後就會豁然開通,行得通則可以長久。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譯文:見善就向他學習,有過就改。
《左傳》
多行不義,必自斃。
譯文:多作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我滅亡。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譯文:節儉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惡行中最大的惡。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譯文: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有了過錯但能夠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譯文:處於安樂的環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想到了就有防備,有了準備就會免遭禍患。
要能知道他的缺點,對於自己所憎惡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處。
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譯文:那些能博聞強記而且能禮讓,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人,可以稱之為君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譯文:美玉不雕琢,不能成為好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會明白道理。
《易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譯文:天道剛健,君子以天為法,故而自強不息。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譯文:兩人同心,像刀那樣鋒利,可以切斷金屬。同心的話,像蘭花那樣幽香。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譯文:道行不通時就得變,變了之後就會豁然開通,行得通則可以長久。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譯文:見善就向他學習,有過就改。
《左傳》
多行不義,必自斃。
譯文:多作不義的事情,必定會自我滅亡。
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譯文:節儉是一切美德中最大的德,奢侈是一切惡行中最大的惡。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譯文:哪個人沒有犯過錯誤呢,有了過錯但能夠改正,就是最大的好事。
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譯文:處於安樂的環境中要保持警惕,要想到可能出現的危險,想到了就有防備,有了準備就會免遭禍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