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讓人深信不疑的事情,竟然都是錯的!
1、人喝完酒後會亢奮異常,手舞足蹈,都認為酒精是一種興奮劑,其實酒精是一種抑制劑,它壓制了大腦控制理性的神經中樞,讓你失去理性不再正常,就變成這樣了。
2、冬天喝酒是無法禦寒的。酒進入胃部,最先造成的是微血管擴張,體內血液大量湧入身體表層,在一段期間讓我們覺得全身溫暖,但這只是表像,隨著血液從體內深處迴圈到表層,體內溫度也快速從深層流到體表流失。不僅不能禦寒,反而還是造成失溫。
3、通常喝酒之後,小便時間會變長,這不是因為喝酒會利尿,
4、如果有人要跟你打架,當他向你揮拳時,人本能會向後退,其實應該向前沖。人的胳膊,只有掄圓了才能發揮100%的力,出拳時你迎面向前,左右躲閃,就算打到你,也只有一半的力,毫無殺傷,可如果你後退,對方每一拳都是100%的力。
5、太乾淨的環境中並不利於身體健康,尤其是小孩,如果人的免疫系統得不到抗原刺激,很容易患上各種免疫系統疾病,相反小時候玩泥巴,滿地打滾的孩子會產生足夠的抗體,反而更健康。
6、多吃菠菜並不利於補鐵,其實菠菜與其他綠葉蔬菜的鐵含量相差無幾,由於菠菜中富含草酸,甚至會影響鐵的吸收。
7、抬高下巴不能阻止流鼻血,只會讓血流進咽喉裡,唯一的好處就是不會把血流到身上。正確做法是,在流鼻血的鼻孔中塞上一團小棉球,輕壓鼻翼並將頭部向前傾。
8、不是什麼東西放進嘴裡都能拿出來的,比如燈泡。你放進去容易,取出來難,因為人在使勁張嘴的時候,舌頭會向上頂,口腔會向裡面收縮。放進去的燈泡後,會撐大口腔,壓迫舌頭,使得張嘴得動作無法做到最大,就再也拿不出來了。
9、溫水煮青蛙的故事是不成立的,青蛙屬於兩栖類冷血動物,體溫隨著環境變化調整,美國動物學教授做了一個實驗,
10、魚的記憶不止7秒,1965年,美國密西根大學做了一個研究,在一個長方型魚缸裡,放了幾條金魚,在魚缸一側先射出一道亮光,20秒後釋放電擊,經過不斷重複之後,魚形成了記憶,當它們看到亮光後,不等電擊就跑到魚缸另一側,躲了起來,並且在一個月內,它們都掌握了這項躲避技巧。
11、擺在家裡的仙人掌並不能防輻射,經過輻射檢驗儀的檢測,仙人掌其實並不具備防輻射功效。更重要的是,目前尚未發現任何一種植物具備防輻射能力。
12、地震時,不要躲在像桌子、床這種堅固的傢俱下面,
13、蚊子叮人跟血型沒關係,它根本無法對血液的氣味進行區分,事實上蚊子是通過溫度來叮人的,它對熱源特別敏感,連0.05攝氏度的差別都能分辨出來。汗腺發達、體溫較高的人更容易被蚊子叮咬。
14、每天梳頭100下並不利於健康,過分梳頭會刺激頭皮上的皮脂腺,尤其是油性發質的人,梳頭會刺激皮脂腺分泌,會加重頭髮油膩。
15、最後,悄悄告訴你們,多喝熱水不是句空話~它真的對身體很好,它有利於稀釋血液,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化和排毒……呃,雖然它聽起來很鬼扯……
很多艱辛,
文/黃小平
一
一輛車陷入泥潭裡,動彈不得。車裡下來兩個人推車,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人手太少,把司機也叫下來推車。三人死命推車,卻無法推動,車仍困在泥潭裡。
有一位老者見了,說,單靠人推,而司機不上車踩開油門,去驅動車,讓車自己動起來,車動得了嗎?司機聽老者一提醒,如夢初醒,即刻上車,踩開油門,驅動車子,同時叫後面推車的人一起使力,車很快就動起來,駛出了泥潭。
有時,一個人就如一輛車,如果自己做事不主動,僅靠別人推著去“動”,是不會有什麼效果的,只有自己“動”起來,再加上別人推一把,才能馬到成功。
二
一個老人和一個年輕人路過一口池塘邊時,
年輕人說,當然不能,因為幾個月大的嬰兒還缺乏打出水漂的力氣。老人說,大人力氣大,這樣說來,大人打出的水漂一定比孩子的多,因為大人的力氣比孩子的力氣大。年輕人說,不一定,如果孩子掌握了打水漂的方法,一個孩子可能勝過大人。
最後,老人說,所以打水漂沒有力氣不行,力氣是打出水漂的基礎和前提,有了這個基礎和前提,還要掌握好打水漂的方法,一個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否則,只能是事倍功半,或者勞而無功。打水漂是這樣,做其它事情也是如此。
三
教授拿出一個雞蛋,他把雞蛋放在一個學生的手心,要學生用力去握,看能否握碎雞蛋。可無論學生怎樣用力,就是握不碎手心中的雞蛋。
學生納悶,平時,一個雞蛋,只要輕輕一磕,就能把它磕碎,為什麼握在手心裡的雞蛋,使盡全身力氣去握,也握不碎呢?
教授說,平時我們磕一個雞蛋,把目標集中到雞蛋的一個點上,看似用的力量小,但目標一集中,作用在雞蛋上的力也就大了;而把雞蛋握在手心,手掌幾乎包住了整個雞蛋,我們的握力分散在雞蛋的整個面上,看似用的力量大,但力量一分散,作用在雞蛋上的力也就小了,最後,我們使出的全身力氣,連一層薄薄的蛋殼也突破不了。生活中,很多障礙,不是來自障礙的本身,而是來自我們突破障礙的錯誤方法。
要學生用力去握,看能否握碎雞蛋。可無論學生怎樣用力,就是握不碎手心中的雞蛋。學生納悶,平時,一個雞蛋,只要輕輕一磕,就能把它磕碎,為什麼握在手心裡的雞蛋,使盡全身力氣去握,也握不碎呢?
教授說,平時我們磕一個雞蛋,把目標集中到雞蛋的一個點上,看似用的力量小,但目標一集中,作用在雞蛋上的力也就大了;而把雞蛋握在手心,手掌幾乎包住了整個雞蛋,我們的握力分散在雞蛋的整個面上,看似用的力量大,但力量一分散,作用在雞蛋上的力也就小了,最後,我們使出的全身力氣,連一層薄薄的蛋殼也突破不了。生活中,很多障礙,不是來自障礙的本身,而是來自我們突破障礙的錯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