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你的父母在你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文/韓路榮
寫下這個標題的時候,我的心是疼的。這是要逼著我們承認是虧欠父母的嗎?
打從出生的第一天開始,我們便被教育要尊老愛幼,所以怎麼可能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我們似乎還記得,當我們把碗裡的青菜小心翼翼地挑出來時,總會聽到媽媽如河東獅吼一樣的聲音沖我們喊道:“老師沒教過你不能挑食嗎?不吃青菜會生病的。”
然後,根本無視我們一副哀求的神情,將整碗的青菜放到我們面前,如將軍命令士兵一般地說道:“今天你不把這些青菜吃了,
可是不知從何時開始,畫風逐漸成了這樣:當我們不在的時候,父母飯桌上的菜不會超過兩個。可我們一回去,他們瞬間便化身為神廚,巴不得將菜市場裡所有的菜都弄回家裡,又是做魚,又是做雞。擺滿了一桌子,生怕有我們不喜歡的。
“你不喜歡吃西藍花,總說它是生的,這個媽吃,你吃這個……”一邊說,還一邊將她面前的糖醋排骨和你面前的西藍花調了過來。可還沒動筷子,我們便說:“媽!我在減肥,不吃肉的。”第二天,飯桌上便是一片綠色。
我們或許沒有發現,曾幾何時,我們的父母變得很聽我們的話了,就如同我們兒時聽他們的話一般。
長大的我們,漸漸地從士兵變成了將軍。在父母推開我們房門時,會對著他們喊道:“你們不知道進屋前要先敲門嗎?”在無數次打電話問我們什麼時候可以下班時,
這是病,得治,知道嗎?
小的時候,我們敢這樣對父母說話嗎?他們讓我們做什麼,我們都不敢吭聲,立馬執行。可是現在,我們長大了,獨立了,倒變成他們在我們面前小心翼翼、不敢吱聲了。
父母其實也挺可憐,年輕時為家庭打拼,兒子長大了,自己也慢慢蒼老。害怕孤獨重親情的他們,開始擔心自己哪裡不對,會讓本來壓力就大的兒女不高興了。於是他們開始變得小心翼翼,
其實只是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已經老去,無力再保護我們。害怕失去我們對他們的依賴,從而轉身依賴我們。
從另外一個朋友那裡聽到的話,更讓我感觸。
她說不知道父母什麼時候,竟然學會了怎麼用QQ和微信,而且還加了她好友。要不是有一次她在說說上說想吃,老家的肉丸子了,然後第二天一下班便見母親風塵僕僕地站在自己家門口,懷裡還像寶貝似的抱著一盒肉丸子。她都不知道她們竟然是好友,朋友當時很生氣,並沒有問大字不識一個的父母,是怎樣學會用QQ和微信。而是覺得他們是在監控自己的生活。她說,她至今都還記得當她大聲質問,
朋友說,當時她心裡愧疚得都想自己撞牆死算了。
我們並不是惡人,也不是不懂孝道,可是,我們為什麼還是會這樣呢?
那是因為,我們的思想和個人都在變大變強,我們從之前的弱勢地位變成了強勢。我們總是不經意,沒意識地去說了那些話,做了那些事。
可是我們不明白的是,當年的我們還小,終有一天會變大變強,而現在的父母只會越來越老,越來越弱。
所以,請收起你的那些不經意,別讓你的父母在你面前變得小心翼翼。
人品不但有好壞之分,也有深淺之別
文/周國平
一
我相信蘇格拉底的一句話:“美德即智慧。”一個人如果經常想一些世界和人生的大問題,對於俗世的利益就一定會比較超脫,不太可能去做那些傷天害理的事情。說到底,道德敗壞是一種蒙昧。當然,這與文化水準不是一回事,有些識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人品不但有好壞之分,也有深淺之別
二
假、惡、醜從何而來?人為何會虛偽、兇惡、醜陋?我只找到一個答案:因為貪欲。人為何會有貪欲?佛教對此有一個很正確的解答:因為“無明”。通俗地說,就是沒有智慧,對人生缺乏透徹的認識。所以,真正決定道德素養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識形態。把道德淪喪的原因歸結為意識形態的失控,
三
在評價人時,才能與人品是最常用的兩個標準。兩者當然是可以分開的,但是在最深的層次上,它們是否相通的?譬如說,可不可以說,大才也是德,大德也是才,天才和聖徒是同一種神性的顯現?又譬如說,無才之德是否必定偽善,因而亦即無德,無德之才是否必定淺薄,因而亦即非才?當然,這種說法已經蘊涵了對才與德的重新解釋,我傾向於把兩者看作慧的不同表現形式。
四
人品不但有好壞之別,也有寬窄深淺之別。好壞是質,寬窄深淺未必只是量。古人稱卑劣者為“小人”、“鬥筲之徒”是很有道理的,多少惡行都是出於淺薄的天性和狹小的器量。
五
知識是工具,無所謂善惡。知識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美德與知識的關係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德行如果不是從智慧流出,而是單憑修養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偽善的。
六
無論何處,只要有一個完美無缺的正人君子出現,那裡的人們就要遭罪了,因為他必定要用他的完美來折磨和審判你了。這班善人,也許你真的說不出他有什麼明顯的缺點,儘管除了他的道德以外,你也說不出他有什麼像樣的優點。
相反,一個真實的人,一種獨特的個性,必有突出的優點和缺點,袒露在人們面前,並不加道德的偽飾,而這也正是他的道德。
無所謂善惡。知識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美德與知識的關係不大。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種開闊的人生覺悟。德行如果不是從智慧流出,而是單憑修養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是功利的和偽善的。六
無論何處,只要有一個完美無缺的正人君子出現,那裡的人們就要遭罪了,因為他必定要用他的完美來折磨和審判你了。這班善人,也許你真的說不出他有什麼明顯的缺點,儘管除了他的道德以外,你也說不出他有什麼像樣的優點。
相反,一個真實的人,一種獨特的個性,必有突出的優點和缺點,袒露在人們面前,並不加道德的偽飾,而這也正是他的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