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賴症是指過於喜歡或者寄託過多個人感情於某個人或某件物品上,一旦失去就難以適應等表現,可引發焦慮和抑鬱。
情感依賴症可表現對朋友、家人、寵物等多種事物的依賴,而解決的辦法就是儘量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和自己的愛好,將這種依賴的情緒漸漸轉移分散,以免給自己的心理健康帶來不利的影響。產生原因其次是不自責。患上依賴症的人,有時會對自己苛求,希望自己能在拒絕依賴的過程中變得更堅強些,但這種過度的自我控制有時反而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不要責怪自己,更不要強迫自己,要學會經常自我表揚。尋求他人幫助也是明智的選擇,因為個人的過度努力反而會產生新的壓力。應該向諮詢師尋求幫助,諮詢師會從談話中發現患者本人可能從未察覺的一些情況,並有針對性地作出指引。最後,要擺脫依賴就是要學會擴大自己的社交圈子,
例如認識一些新朋友,學習一些新的技能,培養一些新的愛好等,反正就不要將自己的興趣太過長久地固定在某一種事物上,幫助自己建立更多排解煩惱,獲得安全感的方法。
在健康的親子關係中,兒童出現的自主行為是受撫養者的歡迎的,
並且會受到表揚;在不健康的親子關係中,兒童的自主行為卻會導致撫養者的打擊,起碼會導致撫養者疏遠兒童。所以,這個兒童早早就會發現,要想擁有與撫養者的親密關係,他最好表現得虛弱一些,他越沒主意、越無助,撫養者便會對他越好,和他越親密。這也是電影《孔雀》中的心理奧秘。《孔雀》反映的是一家五口的悲劇,老大一直被當作白癡,但後來才證明,他其實是最有生存能力的,他的白癡在很大程度上是偽裝出來的。在這個家庭中,獨立是壞的,越想獨立的孩子越沒有好下場;依賴是好的,越傻的孩子得到的糖就越多,與父母的關係就越親密。
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勢必會發現,儘管你意識上討厭自己的依賴,但潛意識中仍然將依賴當作了“好我”,一旦你渴望與某個人親近,就會不自覺地扮演一個依賴者的角色。同時,你的潛意識中將獨立當作了“壞我”,你會恐懼自己的獨立傾向,因為你在原生家庭的經歷告訴你,一旦你想獨立,
你得到的將是懲罰和疏遠。在審視自己內心深處的邏輯時,你還會發現,當你玩依賴的遊戲時,你在誇大對方的同時,也發出了威脅資訊—“你必須對我好,否則你就是不愛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