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孩子在發育的過程中會有兩個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時候由於兒童的自我意識地發展,說話、運動、認識事物能力的發展,
逆反心理產生的四個原因
不切實際地期望
許多的父母為了將來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往往不考慮他們的興趣愛好,強迫孩子學這學那,硬讓他們去做他們一時還難以做到的事情。這種揠苗助長的做法因為忽視了孩子們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往往結果適得其反,並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作為家長來說,不要提出過高的要求,應提一些比孩子的實際能力略高一點,讓他們經過努力能完成任務的要求。
對孩子過於嚴厲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許在有些父母的腦子裡還依舊存在,他們時不時地諷刺、挖苦孩子,甚至動武打孩子的做法,無不傷害著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後果。
其實家長應該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把他們當成一個開始有獨立意識的小夥伴,有事商量著來辦,平等相待,循循善誘,以理服人,以情動人。千萬不可以勢壓服。
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對於正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是充滿神奇的。但許多大人們不理解孩子們的好奇、探索心理,認為這個是在瞎鬧,有的還打罵孩子,這樣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滿情緒。
聰明的父母可以告訴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們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想辦法幫你解答問題的。這樣,既滿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們懂得了不少道理。
反復嘮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長唯恐孩子不聽他們的話,就會反反復複、嘮嘮叨叨的說個不停。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必須要言不煩,並且尊重他們,留給他們情緒變換和思考的餘地,孩子有了思想準備,就相對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見。
對於逆反的孩子,父母該怎麼做
研究發現,5%到15%的學齡兒童都有逆反、叛逆行為的徵兆。有逆反情緒的孩子,通常表現出:頻繁地大發脾氣;與父母過度爭吵;明顯地對抗和拒絕大人的要求和原則;自己犯錯或行為不當,卻責怪他人;頻繁發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對抗與敵視的行為。這些行為能夠在許多場合出現,在家裡和學校表現得尤其明顯。
對於有逆反、叛逆行為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孩子:
與孩子衝突時要冷靜,不要使衝突加劇,可以暫停或抽時間出去;
一旦孩子表現出合作與變通時,要給予他正面的表揚和鼓勵;
確定合理的、與孩子年齡相適應的限制,並堅持下去;
用體育鍛煉等來舒緩你的緊張情緒,避免向孩子發脾氣;
努力與他人合作,並獲得與孩子有關的其他人(老師、配偶)的支持;
父母在必要時可以尋求兒科醫生和心理學家的幫助。
逆反並非一無是處,也有正效應
許多父母都覺得兒童的逆反心理對其身心健康不利,其實,逆反心理並非一無是處,它雖有妨礙兒童身心發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應。
逆反心理包含許多積極的心理品質
逆反心理包含諸如自我意識強、勇敢、好勝心強、有闖勁、能求異、能創新等積極的心理品質。現代社會充滿競爭,迫切需要具有創造性思維,眼界開拓、能進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創造性品質和開拓意識,並合理引導。只要引導得當,逆反心理是能夠在現代社會發揮積極作用的。
逆反心理在某種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質的形成
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煩悶、壓抑、不滿意的時候,敢於發作,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負面情緒不至於長期滯留於心中得不到釋放。他們不會有畏縮、壓抑的心理,也不會懦弱、保守、逆來順受。這樣能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應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積極因素,並善加利用。
只要引導得當,逆反心理是能夠在現代社會發揮積極作用的。
逆反心理在某種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質的形成
逆反心理強的孩子在不順心、煩悶、壓抑、不滿意的時候,敢於發作,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於身心健康的負面情緒不至於長期滯留於心中得不到釋放。他們不會有畏縮、壓抑的心理,也不會懦弱、保守、逆來順受。這樣能起到維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應善於發現逆反心理中的積極因素,並善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