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生活 » 為人處世

有些事,臉皮厚點就辦成了

有些事,臉皮厚點就辦成了

今天參加了一個高段位且文藝的會議,會議現場有很多老外,很多大公司的高管。

我去了,我目的很明確——第一主題和我的工作相關,所以我要好好學習,第二,希望能夠換名片認識有資源的人好合作,發展我們的女生職業輔導事業。

會議的語言,主要是英語。我靜下心來,大概能聽懂60%,於是就一邊用同聲傳譯耳機,一邊也嘗試自己聽。

主要報告環節後,就到了自由問題環節:我問了一個細節層面的問題後,就坐了下來。

這個時候,我關注我身邊的女孩子——一看就是很努力的姑娘,

做了很多筆記。

她在筆記本上,模擬提問題。我看她寫了又劃掉,劃掉又寫。一旦有一個問題得到回答,她就將小手放在下巴哪裡想要提問。然而,整個15分鐘的自由提問時間,這姑娘一個問題都沒提出來。

再後來,是茶歇。因為會議段位高,所以茶歇的點心真心好吃呀。我裝了一盤子,就坐下來吃,一邊吃,一邊翻看會議記錄,想著哪幾位重要嘉賓可以換名片。(PS:這是我做銷售時養成的習慣,參加會議,都會給自己制定下重點結識人物的任務,而且有一套跟進來保持聯繫。是的,我就是想著主動抱大腿)。

我身邊的姑娘,坐得很直,在觀察每一撮聊天的人群,美味的茶點根本沒有進她的眼睛。她發現我在看她,就尷尬地笑了笑。而我本著開門做生意的態度,

馬上自我介紹,並且問:我很想認識你喲。

她如釋重負地自我介紹,原來一是所名牌大學的研二女生,今天來這裡,是因為導師提到:這個會議和她的專業相關,多認識一些公司的人,日後求職有幫助。

我笑著問:那你認識誰了。

她說:我從進來都沒找到機會,我該怎麼辦呢?

會議很快就結束了。在會議結束前的3分鐘,我就鎖定了幾位嘉賓,準備好名片。主持人一宣佈會議結束,我馬上過去換好了名片——簡單介紹自己,表示想要結識您的願望,請求名片,承諾會在兩天內發郵件。這些流程我已經很6了。

直到我完成任務,會場內的人都走了一多半了,那姑娘還在原地坐著,很局促。我走回去收拾東西,她問我,

你是不是換了XX公司的XX總監的名片。我說是呀。她說,能不能給我看一下,我就拍個照。

我笑了:姑娘,他還沒走,你過去介紹一下自己要名片吧。

她很為難地過去了,站在旁邊,我微笑著鼓勵她。

這讓我想起之前,在一家商業教育機構學習一個證書。第一堂課,有個男孩子主動上去破冰,組織大家建QQ群,主動地自我介紹,主動地向班裡每一個同學要聯繫方式。

我不知道別人怎麼想,我當時是有一點如釋重負的——虧著有這樣的人在,我既可以社交,還不用自己拉下臉來。

後來,這個男孩成了主講老師培訓公司裡面的紅人,幫助主講老師建立了平臺型組織,成為圈內的“小拿”。

我很羡慕這個男生,不是他的事業,而是他的臉皮厚。是的,就算我在今天的會議上成功換的名片,

其實我必須說:我是緊張的。

我很理解這個名牌學校研究生女孩那份感受,我也曾經是這樣臉皮薄的人。

臉皮薄,是個雙刃劍——

一方面,它讓你很努力,很自律,很想變的優秀,

一方面,它讓你很拘束,很怕失敗和拒絕,也變得不敢嘗試。從這一方面講,敏感,本質上也是一種逃避。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個敏感臉皮薄的人,下面幾條建議,希望對你有用:

第一,用強大的意念,抵制不愉快的猜想。你發了微信人家沒回,不是因為人家瞧不起你,是因為人家忙,你需要繼續等著。你和對方微笑對方沒回應,不是對方覺得你不重要,而是沒聽見和看見。

第二,讓自己變得有用,而不是被所有人喜歡。臉皮薄的人,

其實更渴望人見人愛。你要告訴自己,這個願望是不切實際的。與其考慮人家喜不喜歡你,不如考慮你能給他們什麼。

第三,當你覺得尷尬時,想想你的目標是什麼。

我知道你很細膩很聰慧,不過這個世界節奏越來越快,我們都臉皮厚一點,主動一點吧。

溝通須避免的7個致命點

1.評價

當我們作出對另一個人肯定或否定的判斷時,這暗示著我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我們比他們“好”。而當我們以一般方式而非特殊方式評價別人時,尤其會這樣。“你是一個好人”或者“你真令人失望”,這兩種評價都是無益的。

因為這是一般性的評價,這會使接受者覺得,他們被輕視了,因此才得到如此簡單的評價。所以要避免一般性的泛泛而論,

比如:“你真不體貼別人”;或者“如果你打算去哪兒,你需要作出更多的承諾”。

在表揚或批評時要具體化。

在沒有說明原因前,不要說你喜歡什麼或不喜歡什麼。要保留事實,而不是觀點和解釋。用一些中性詞彙以及你的肢體語言、語音、語調和適合你使用的詞彙傳遞你對他人的尊敬。

2.說教

講道理、責備、羞辱以及抓住過去的事情不放,都是說教的形式。這肯定會把好的溝通引入深淵。

當我們認為自己比別人知道的多,或者經驗更豐富時,我們往往會變得嚴肅、自大,開始講道理。但因為我們對他人內心的想法並不完全瞭解,我們的說教未必是中肯和受歡迎的。

如果某人犯了錯誤,我們是應當譴責他們,讓他們感到滋味不好受呢?還是應當向他們指出什麼地方出錯了以及下次如何改正呢?

既然人們通常並非有意地犯錯,那就應當著眼於將來,幫助他們決定下次該怎麼做無疑是一個更好的做法。

指出別人的錯誤是一件很“誘人”的事情,一旦我們習慣於此,很容易抓住過去的事情不放,讓人重新回憶和體驗他們做錯的事情,或我們不讚賞的事情。這樣做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3.諷刺挖苦

儘管諷刺挖苦是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諷刺是帶有攻擊性的,即使是友善的嘲弄,有時也會失去友情,產生有害的情緒。諷刺挖苦抑制了開放式的交流,它是荒謬、侮辱的代名詞,它將導致同樣的後果。直截了當地表達你想要說的,而不要以譏諷的評論來掩飾你的想法。

4.命令

命令是當你告訴某人要做某事時,用的是一種不容商量的口吻,不給人以任何商量的餘地。如此命令的結果是,要麼引起一場爭鬥,要麼是心懷不滿的屈服,這取決於你當時的地位。下一次當你又要說“你必須……”時,請你停下來,尋找更好的方式來傳遞你的資訊。

另一種更微妙的命令形式是“強加於人”,通常你很禮貌地運用富於邏輯的陳述,你設想別人都同意你的觀點,實際上你沒有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你用威嚇的方式使別人屈從你的觀點。

應該溝通的語言,使別人比較容易地理解你想做什麼或不想做什麼,並提出改進意見。如果可能,關注你想要的結果,讓別人決定他們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5.威脅

以“如果你不這樣做,就……”或“你最好……”相威脅,不論是直接的,還是巧妙的,都暗示了一種資訊即“否則會怎樣”。威脅不僅使人們警惕起來,也為溝通製造了障礙,因為大多數人總是尋找防禦威脅的方法,尋找不服從的方法。

如果理由正當,你可以向人們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把結果明確地、公正地告訴大家。要鼓勵而不要威脅。

6.多餘的勸告

有些短語像“你將會……”“你應該……”“你試一下,如果你聽從我的勸告,你將會……”我們上下嘴唇一碰,有可能使我們就像道學家、傳教士或是在演講一樣。

如果別人需要我們的勸告,他們會來找我們的,那時他們會認真地傾聽。否則如果是我們強加於他們的,那我們的勸告或許會被忽略,或許會被當作耳旁風。

如果你一定要給予別人一些勸告,那麼首先要征得允許,你該這樣說:“你不介意我提個建議吧”,或者說:“你想聽聽我對那個問題的看法嗎?”

7.轉移話題

用一些毫無意義的話安慰或同情別人是轉移話題的表現,也會使我們遠離溝通的目標,把雙方的關係維持在一個很淺薄的層次上。

“明天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別擔心,守得雲開見月明,都會過去的。”

“我真為你難過。”

這些話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都是一些無的放矢的話。無論是親友也好,同事也罷,在一起交流的目的就是表達自己的需要和需求,並希望獲得一些有益的看法或解決方案。

過於籠統的安慰顯然是別人心聲的拒絕和不同應,這是我們應當注意和避免的。

既然人們通常並非有意地犯錯,那就應當著眼於將來,幫助他們決定下次該怎麼做無疑是一個更好的做法。

指出別人的錯誤是一件很“誘人”的事情,一旦我們習慣於此,很容易抓住過去的事情不放,讓人重新回憶和體驗他們做錯的事情,或我們不讚賞的事情。這樣做的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3.諷刺挖苦

儘管諷刺挖苦是文化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諷刺是帶有攻擊性的,即使是友善的嘲弄,有時也會失去友情,產生有害的情緒。諷刺挖苦抑制了開放式的交流,它是荒謬、侮辱的代名詞,它將導致同樣的後果。直截了當地表達你想要說的,而不要以譏諷的評論來掩飾你的想法。

4.命令

命令是當你告訴某人要做某事時,用的是一種不容商量的口吻,不給人以任何商量的餘地。如此命令的結果是,要麼引起一場爭鬥,要麼是心懷不滿的屈服,這取決於你當時的地位。下一次當你又要說“你必須……”時,請你停下來,尋找更好的方式來傳遞你的資訊。

另一種更微妙的命令形式是“強加於人”,通常你很禮貌地運用富於邏輯的陳述,你設想別人都同意你的觀點,實際上你沒有給他們發表意見的機會,你用威嚇的方式使別人屈從你的觀點。

應該溝通的語言,使別人比較容易地理解你想做什麼或不想做什麼,並提出改進意見。如果可能,關注你想要的結果,讓別人決定他們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5.威脅

以“如果你不這樣做,就……”或“你最好……”相威脅,不論是直接的,還是巧妙的,都暗示了一種資訊即“否則會怎樣”。威脅不僅使人們警惕起來,也為溝通製造了障礙,因為大多數人總是尋找防禦威脅的方法,尋找不服從的方法。

如果理由正當,你可以向人們說明為什麼要這樣做而不那樣做,把結果明確地、公正地告訴大家。要鼓勵而不要威脅。

6.多餘的勸告

有些短語像“你將會……”“你應該……”“你試一下,如果你聽從我的勸告,你將會……”我們上下嘴唇一碰,有可能使我們就像道學家、傳教士或是在演講一樣。

如果別人需要我們的勸告,他們會來找我們的,那時他們會認真地傾聽。否則如果是我們強加於他們的,那我們的勸告或許會被忽略,或許會被當作耳旁風。

如果你一定要給予別人一些勸告,那麼首先要征得允許,你該這樣說:“你不介意我提個建議吧”,或者說:“你想聽聽我對那個問題的看法嗎?”

7.轉移話題

用一些毫無意義的話安慰或同情別人是轉移話題的表現,也會使我們遠離溝通的目標,把雙方的關係維持在一個很淺薄的層次上。

“明天你的感覺就不一樣了。”

“別擔心,守得雲開見月明,都會過去的。”

“我真為你難過。”

這些話不會有什麼效果,因為都是一些無的放矢的話。無論是親友也好,同事也罷,在一起交流的目的就是表達自己的需要和需求,並希望獲得一些有益的看法或解決方案。

過於籠統的安慰顯然是別人心聲的拒絕和不同應,這是我們應當注意和避免的。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