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如何遠離低品質的忙碌,開啟高效率的人生?

如何遠離低品質的忙碌,開啟高效率的人生?

文/謐娘

1

曾經,我在一家知名媒體實習。作為新人,我的任務是更新網站新聞。每一天,我需要從幾百條新聞中找出幾十條,放到網站的不同位置。

最開始,我發佈一條新聞大概要3分鐘。帶我的老師不止一次嚴肅地對我說,你太慢了。

發一條新聞,最多1分鐘。選新聞,取標題,只能用30秒;文字的發佈,5秒鐘;做圖片,10秒鐘;選擇排序,選擇推送頁面,再加上等待後臺刷新的時間,10秒鐘。

實習的第一個月裡,我怎麼也達不到她的要求。她明明很焦急,卻還是耐著性子一遍一遍地跟我解釋,

反復操作給我看。我看著她的神色,只覺得自己能力不夠,特別抱歉。

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這是一個爭分奪秒的年代。

隨著我逐漸熟悉工作,任務越來越多,忙的時候,可能要跟著五六個項目跑。只覺得太忙了,太焦慮了,要爆炸了。

很快我發現,這不是我一個人的狀態,也不只是一個行業的狀態。這個時代裡,每個人都忙得像陀螺。

在銀行的朋友抱怨她每天敲不完的章;在醫院的朋友抱怨永遠都照顧不完的病人;連我敬愛的老師,在高校裡待了幾十年的老教授,都不時感慨繁重的工作,使人變成了一台機器。

2

低品質的忙碌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一個人的大腦始終沿著慣性運轉,沒有停下來思考的空隙;意味著在身心的疲憊下,

我們傾向於“做到”一件事情,而非“努力將它做好”;意味著為了儘快完成這些任務,我們傾向於套用過去的思維來解決問題,而未曾想過總結和改進的方法。

心理學者李松蔚老師說過,當你心裡想著要趕快做這件事的時候,你的心就已經不在這件事上了。因為你只想著完成它,便永遠無法專注於這件事情本身。

這就像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旅遊團,我們在各個景點之間機械地穿梭,上車睡覺,下車拍照,一日看遍長安花,歸來只覺得做了一場夢,除了幾張照片,什麼都沒得到。

我們用日復一日的低品質忙碌,為自己製造了一個努力的幻象,然後,心滿意足地活在“年輕人就該吃苦”的海市蜃樓中。

我有個好朋友,

特別氣人。在學校的時候,別人熬夜準備考試,她一天學習四小時,還總考第一;畢了業進廣告公司,別人加班天昏地暗,她到了點準時下班,絕不拖遝,偏偏她就能降得住客戶。

其他二十來歲的年輕人,要麼迷茫,要麼疲憊,她倒過得充實,讀書健身、美容旅遊,居然一樣不耽誤。

我說她羨煞旁人,她卻不置可否。“不加班,是因為我懶啊。懶的人,才不會無效地去死磕一件事,關鍵是要講方法。”

3

於是,她跟我講了她的心得。

第一,一定要有放空大腦的時間。

她常常不坐車,穿過若干個小公園步行回家。看一看這城市的萬家燈火,品一品這個城市四季流轉之間的鳥語花香。這個習慣,既鍛煉了身體,也清空了大腦,讓高壓之下的身心喘一口氣,

頭腦才能更靈活。

第二,用碎片化的時間思考。

壓力越大,她越喜歡收拾房間、洗衣做飯。這些原本會耗掉很多時間的家務勞動,卻變成了工作之餘的另一種休息方式。

她說,手上在忙碌,腦子卻一刻不停。和坐在辦公室裡的時候不同,這會兒最沒人打擾,她最放鬆,思維也越活躍。“有很多超棒的想法,都是在我刷碗的時候冒出來的呢!”

第三,再用絕對安靜的時間,整理和輸出。

每天睡前,她會將腦子裡冒出的念頭稍作整理,寫進記事本裡。隔一段時間,她也會將前一段時間做過的事情、讀過的書總結複盤。長此以往,不僅看得到自己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軌跡,更能夠在需要用到某部分知識的時候,迅速地調用它。

最後,她拍了拍我的肩膀:“時代太快,

只有刻苦學習,不斷進步,才能不被它落下。但如果連基本的思考都沒有,如愚公一般,吭哧吭哧地搬完一座山,卻始終看不到一旁的康莊大道,這便不叫努力,而只是在‘用努力的幻象自我欺騙’。”

她的一番話,讓我想起美國社會學家米爾斯說過的一句話:工作可能僅僅是一種生計來源,也可能是一個人內心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遠離低品質的忙碌,真正地提高效率,才能在工作中獲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成長。

有一種辭職叫蓄謀已久,有一種跳槽叫水到渠成

文/朵娘

最近一直在糾結要不要辭職及如何辭職的問題。

好朋友的建議是,先找到下家,然後再辭職。大環境不好,朋友給出的這個建議可以說是真心為我著想,

也是最保障自己切身利益的一條路。但執行起來卻困難重重,首先本職工作非常忙,其次要用無數的謊言請假去面試,面對的心理壓力也是非常大的。

但我又是個,若不全力以赴解決問題,就容易迷茫容易困惑容易心神不寧,更沒有辦法往前走的人。每次到這種選擇性的十字路口,我就很想有架時光機,讓時光機帶我到未來看看。一切可行不可行?哪種選擇最優?可這世上哪有什麼時光機!

人生充滿了偶然和未知,世事經不起假設,世上更沒有早知道這回事。我們能做的,就像王小波在《青銅時代》說的:“永不妥協就是拒絕命運的安排,直到它回心轉意,拿出我能接受的東西來”。

所以,還是靜下心來剖析剖析的好!以下幾個維度:

1

一次辭職 ≠ 一定終身

我發現我每次在選擇本身這件事上耗時太多,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原因是我不敢承擔選擇所帶來的後果,生怕一次選擇不當毀終身。而實際上,那就是歲月長河裡大大小小的選擇中最普通的一次而已。並不是什麼一定終身的事。當然這不是說,辭職不辭職就可以隨隨便便的,而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感性而為。犯不著磨磨唧唧患得患失,恨不得用稱去衡量工作的每個緯度。費這時間,還不如多讀幾本好書。

現在回想起人生中最難糾結最久的一次辭職,覺得十分可笑。當時在那個公司有兩年是屬於職場上升期的,無論是工作技能還是資源積累或是溝通技巧都是直線上升的。但是兩年後,由於公司董事層瞎折騰,公司發展漸趨停滯,甚至倒退。那個時候我就糾結要不要辭職,要不要,一直糾結長達一年之久。實在是荒唐與可笑。

後來到了新的工作崗位,方才知覺自己浪費了珍貴的時間,白蹉跎了一年。而這,主要是我有選擇恐懼症,思索太多反而禁錮了自己前進的腳步,以致於當工作出現斷層,甚至是明顯的裂痕時,我仍固執地堅持等等,再等等,再看看,抱著或許會有轉機的想法,用想像去彌補現實的缺憾。

我想,如果我當初果斷一些,不是前怕狼後怕虎,也許我能更早地正視並面對許多職場現實問題,更早地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領域。而不是等到負能量滿腔的時候,既沒自信又沒勇氣地時候,去瞎找一份工作做跳板而離開泥濘地,要知道那有一種,剛離開虎窩又入狼穴的感覺,那耽誤的豈止是女人短暫職業生涯裡的一年時間?

2

人品 ≠ 職品

雖然說試錯法是最愚蠢的辦法,但是愛迪生就是一個典型的靠試錯法成功的例子。

現在很多向互聯網轉型的企業,往往也會選擇用小步快跑的試錯法。那麼,如果,如果一個人在職場試錯那就更加無可厚非。比如,剛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作為一張白紙,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我們適合做什麼工作,我們會喜歡什麼樣的工作。所以,才會有如跳蚤般跳槽的小夥伴們。

如某名言所說,人生並非一試定終身,而是個試誤的過程。

那麼,試錯職場,反復跳槽,就不能說是職場品德不好吧。畢竟,無論是職場還是人生,我們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啊。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身在朝中心在漢,仿佛是麥田裡的遊蕩者,公司發展公司的,我追求我想追求的,始終守護著自己的頻率,沒法真正入公司這場大戲。如此對比,我覺得通過果斷試錯,找到自己愛幹的活,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總比畏手畏腳止耽誤公司事兒來得好啊!

3

成功職業路≠成不辭職

關於職場生涯。我很多次想,若是當年我不辭職一直在第一家公司做,會取得怎樣的成績。

朋友熟人中,很多人一份工作做了七八年之久,早已是經理總監職位,年收入也非常可觀。而我這種換工作頻率相對高的人,收入當然沒法和她們比。但有的事情卻遠遠不是想像的那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就遇到了與我一起入職那家公司的同事。她仍在那家公司,已經整整五年半了,可收入卻並沒有得到多少改觀。她依然沉湎於那份工作,不善溝通交際,人生際遇生活圈子也沒有得到多少改觀,而老闆似乎也牢牢地吃定她了。

職場從一而終固然最好,但是不可違心苦熬,更不應該因為怕面對未知,而禁錮自己的試錯機會。人活一世,大部分人都會有自己追求的事業,不應將自己活成別人希望的樣板。違背心意做樣板,應付得一時應付不了一世。

職場發展不順,換工作比較頻繁的人,也沒有必要灰心喪氣,覺得自己職場失敗。有的時候,得學會接受不完美,只要是理性思考之後做的決定,便是對自己的職場生涯負責。

4

找好下家≠不道德

以前,我一直認為利用工作時間,或者是找各種理由請假找好下家後再辭職,是“變心”的不道德行為。

但現在看來,對企業來說,如果一個心生離開之意且又在猶猶豫豫的員工, 如果企業看重他的才華,對他尚有挽留之意的話,有時候裝聾作啞地讓員工抽時間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其實是對企業都有益的選擇。至少我會選擇這樣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員工通過對比,可能會把心理上某些嚴重失衡的天平扳正一點,要留就果斷止損。如果其還堅持離開,則再多挽留也沒有什麼意義,如果不能給彼此滿意,則限制了彼此的成長與發展。

避免裸辭對個人的好處就更加不用多說了。不過凡事有個度,要走之際,回憶下公司對你成長的幫助,對你的關懷,再三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非走不可,而不是因為工作中與同事之間的磕磕碰碰而意氣出走。更不可,因為找好下家,而出言不遜,對同事對上司發洩以往的不滿之情。

1

一次辭職 ≠ 一定終身

我發現我每次在選擇本身這件事上耗時太多,優柔寡斷當斷不斷。原因是我不敢承擔選擇所帶來的後果,生怕一次選擇不當毀終身。而實際上,那就是歲月長河裡大大小小的選擇中最普通的一次而已。並不是什麼一定終身的事。當然這不是說,辭職不辭職就可以隨隨便便的,而是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可以適當的感性而為。犯不著磨磨唧唧患得患失,恨不得用稱去衡量工作的每個緯度。費這時間,還不如多讀幾本好書。

現在回想起人生中最難糾結最久的一次辭職,覺得十分可笑。當時在那個公司有兩年是屬於職場上升期的,無論是工作技能還是資源積累或是溝通技巧都是直線上升的。但是兩年後,由於公司董事層瞎折騰,公司發展漸趨停滯,甚至倒退。那個時候我就糾結要不要辭職,要不要,一直糾結長達一年之久。實在是荒唐與可笑。

後來到了新的工作崗位,方才知覺自己浪費了珍貴的時間,白蹉跎了一年。而這,主要是我有選擇恐懼症,思索太多反而禁錮了自己前進的腳步,以致於當工作出現斷層,甚至是明顯的裂痕時,我仍固執地堅持等等,再等等,再看看,抱著或許會有轉機的想法,用想像去彌補現實的缺憾。

我想,如果我當初果斷一些,不是前怕狼後怕虎,也許我能更早地正視並面對許多職場現實問題,更早地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領域。而不是等到負能量滿腔的時候,既沒自信又沒勇氣地時候,去瞎找一份工作做跳板而離開泥濘地,要知道那有一種,剛離開虎窩又入狼穴的感覺,那耽誤的豈止是女人短暫職業生涯裡的一年時間?

2

人品 ≠ 職品

雖然說試錯法是最愚蠢的辦法,但是愛迪生就是一個典型的靠試錯法成功的例子。

現在很多向互聯網轉型的企業,往往也會選擇用小步快跑的試錯法。那麼,如果,如果一個人在職場試錯那就更加無可厚非。比如,剛從學校畢業出來的學生,作為一張白紙,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我們適合做什麼工作,我們會喜歡什麼樣的工作。所以,才會有如跳蚤般跳槽的小夥伴們。

如某名言所說,人生並非一試定終身,而是個試誤的過程。

那麼,試錯職場,反復跳槽,就不能說是職場品德不好吧。畢竟,無論是職場還是人生,我們都是在不斷的試錯中成長啊。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身在朝中心在漢,仿佛是麥田裡的遊蕩者,公司發展公司的,我追求我想追求的,始終守護著自己的頻率,沒法真正入公司這場大戲。如此對比,我覺得通過果斷試錯,找到自己愛幹的活,盡全力做好每一件事,總比畏手畏腳止耽誤公司事兒來得好啊!

3

成功職業路≠成不辭職

關於職場生涯。我很多次想,若是當年我不辭職一直在第一家公司做,會取得怎樣的成績。

朋友熟人中,很多人一份工作做了七八年之久,早已是經理總監職位,年收入也非常可觀。而我這種換工作頻率相對高的人,收入當然沒法和她們比。但有的事情卻遠遠不是想像的那樣。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就遇到了與我一起入職那家公司的同事。她仍在那家公司,已經整整五年半了,可收入卻並沒有得到多少改觀。她依然沉湎於那份工作,不善溝通交際,人生際遇生活圈子也沒有得到多少改觀,而老闆似乎也牢牢地吃定她了。

職場從一而終固然最好,但是不可違心苦熬,更不應該因為怕面對未知,而禁錮自己的試錯機會。人活一世,大部分人都會有自己追求的事業,不應將自己活成別人希望的樣板。違背心意做樣板,應付得一時應付不了一世。

職場發展不順,換工作比較頻繁的人,也沒有必要灰心喪氣,覺得自己職場失敗。有的時候,得學會接受不完美,只要是理性思考之後做的決定,便是對自己的職場生涯負責。

4

找好下家≠不道德

以前,我一直認為利用工作時間,或者是找各種理由請假找好下家後再辭職,是“變心”的不道德行為。

但現在看來,對企業來說,如果一個心生離開之意且又在猶猶豫豫的員工, 如果企業看重他的才華,對他尚有挽留之意的話,有時候裝聾作啞地讓員工抽時間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其實是對企業都有益的選擇。至少我會選擇這樣去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員工通過對比,可能會把心理上某些嚴重失衡的天平扳正一點,要留就果斷止損。如果其還堅持離開,則再多挽留也沒有什麼意義,如果不能給彼此滿意,則限制了彼此的成長與發展。

避免裸辭對個人的好處就更加不用多說了。不過凡事有個度,要走之際,回憶下公司對你成長的幫助,對你的關懷,再三確認,自己是不是真的非走不可,而不是因為工作中與同事之間的磕磕碰碰而意氣出走。更不可,因為找好下家,而出言不遜,對同事對上司發洩以往的不滿之情。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