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窮爸爸富爸爸》讀後感:如何創造你的第二份收入

你對生活的掌控權,取決於你的第二份收入

作者:楊熹文

摘自:楊熹文的新浪博客

網上有一個流傳很火的問題:如果你是老闆,

你會雇傭現在的自己嗎?

這句話讓多少人羞愧,“我擦,我還是好好工作吧”,也讓多少人覺醒,“我比我的老闆有能力,為何要做一個幫助他人發財的好員工?”

作為一個熱愛折騰的女孩,我在紐西蘭做過很多份工作,而在做每一份工作的時候,我都有一個情不自禁的習慣:我會把自己放進老闆的角色,試想如果我正在掌握一個公司的命運,我會不會讓生意如現在一樣好,或者比現在更好一些?

起先,我只看到了別人的缺點,只看到了自己的優勢。

而後,我又看到了別人的優點,也看到了自己的缺陷。

一個不想當老闆的員工不是好員工,然而經營一家公司也是需要很多條件的,不僅要天時地利人和,也要有犧牲自我和愧對家人的準備,

更要有贏的力氣和輸的勇氣。這不是所有普通人都可以擔負得起的壓力,所以我們坐在辦公桌的格子間裡,貓腰躲過老闆的監視,一邊刷淘寶一邊開小差,“哎,要是能自己掌控這8個小時就好了……”

我想說說我從苦逼打工仔到自由職業者的經歷,除了做老闆,你也許可以找到掌控人生的其他方式。

我在很多文章裡寫過,我在紐西蘭的第一份工作是亞洲超市的收銀員,這對一個空降在異國社會底層的大學畢業生,簡直是一場心理上的災難。

我的工作內容是每天十個小時的收銀、搬貨、打雜,無需要半點智慧,在做到第三個月的時候,我已經受夠了老闆的壓榨和同事之間的攀比。我在每一次午休時躲在一本書的後面,

忍受著同事的嘰嘰咕咕,深知有一天自己是要爆發辭職的,然而我也明白,我租房子的費用、我每晚七點端上桌的食物、我為讀書攢著的學費……全都要依仗這每週四才來一次的工資。

有一次經過家附近的中餐館,發現玻璃上面貼著招工的資訊,於是幾天後,這成為我的第二份工作,這依舊是一份無需要太多智慧的工作,每晚從超市下班後趕去那裡,油膩的後廚和骯髒的碗筷就是我施展才能的全部空間,然而這份工作卻得以在又三個月後,讓我很牛逼地在一個下午沖進了超市老闆的辦公室,告訴她“我不幹了,我不喜歡這份工作!”

在中餐館的時候,在餐桌間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更令我感慨,一個人若堅持靠智慧行走,

就一定要把自己放在適當的階層。學識是種很奇怪的東西,你以為它在哪裡都有大用處,但是在社會的最底層,你越有學問,越有良心,越有夢想,你就越痛苦。

人一定要儘早在年輕時完成階梯式成長,所有你沒有經歷過的工作,都是你往上爬的契機。我開始去尋找“更好”一點的工作,在經歷了咖啡館的面試後,我順利地參與進了當地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並且在工作幾個月後告別了中餐館的油煙。

在紐西蘭第三年的時候,我前後經歷了數份工作:超市收銀員、中餐館服務生、奶茶店店員、車庫清潔工、背包客棧前臺…我始終堅持的原則是:同時保證有兩份工作。在奧克蘭的最後一些日子裡,我在一家酒吧任職,

我的老闆待我很好,薪水很高,我已經過上了別人所羡慕的“三年邁進一大步”的生活了,然而我內心並不滿足,每天下班後,我開始給網站投稿,那份擱淺的文字夢想成為我的第二份工作。

幾個月後我成為有意思吧的簽約作者,開始有編輯找我約稿,我白天在酒吧上班,晚上回家寫稿,開始形成夢想和生活的良性迴圈。而在一年之後,我的書得以出版,我從文字中得到收入,我辭掉酒吧的工作,搬到陶朗加,專心創作。

在做一名職業寫字人的過程中,我很痛心地發現了一個真相,除非一個人有極大的才華,否則文字很難一直不褪色地走下去。我一邊用瘋狂的閱讀彌補“半路出家”的遺憾,一邊開始把微店和清潔生意當做副業。

我發現,把文字和生意穿插進生活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我往往上午還在家中讀著歐·亨利筆下的市井人物,下午就要去和書中的那些人物打交道。生意使文字有了內容,文字使生意變得高尚,這樣的日子還挺有趣,挺酷炫。

而從這幾年的折騰中,我得出的最寶貴的東西,是越來越多的自由,我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是,如果你想擁有掌控人生的能力,那麼無論你在做什麼,請永遠保持第二份收入。

如果說,你的第一份生活,是必須,那第二份收入,就是選擇。

我最近在讀《富爸爸,窮爸爸》這一系列的理財書,到了癡迷的程度。作為入門級別的理財書籍,它最吸引人的一點,就是羅伯特·清崎和妻子金·清崎從1985年的無家可歸到1989年成為百萬富翁的轉變,這是比一切理財技巧更重要的、“把信念轉變為對等物質”的力量。

這套叢書一共有28本,我這周讀了4本,確實像大多數網評所說“不是每一本都值得收藏”,這周讀的其中2本,我覺得會給想實現財務自由的朋友,帶去很大啟發。

《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很適合有野心,想做自己的老闆,並且有一些經濟基礎的朋友。

羅伯特在書中為大家介紹了四種象限(如下圖),E代表雇員,B代表企業主,S代表自由職業者,I代表投資人。

羅伯特詳細講述了富爸爸是怎樣讓自己走上了一條“無需為錢工作”而是“錢在為自己工作”的生活,以及普通人如何改變思維模式,從象限的左邊,盡力跳到右邊去,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或投資人,靠改變觀念來實現財務自由。

在《富爸爸年輕享受生活》中,羅伯特則以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軸,著重講述了一個人若想儘早實現生活無憂而需要作出的準備:如何迅速致富,如何制定計劃,如何進行各類投資,哪一種更適合你的現狀……這本書中有很多關於理財的具體實施方案,適合處於工作初期,並且想堅持理財的朋友反復閱讀。

在《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中,羅伯特·清崎提出了一個與“第二份收入”相似的觀點,“學會在多個象限工作,尤其是一個在左(雇員和自由職業者的象限),一個在右(企業主和投資人的象限),要比僅在一個象限工作好的多。”

我的微信上加了很多讀者,有很多都是還未畢業的大學生以及剛剛進入社會的上班族。我喜歡讓自己的一天在別人的熱鬧中開始,習慣每天早上刷一次朋友圈。我看到很多朋友在學校或工作之餘發傳單,做家教,做代理,為雜誌投稿……我心裡感慨,很多美好的事情,就會從這第二份收入開始。

在這條自學理財之路上,我從“富爸爸”中學到的非常關鍵的一條定律是,學習,必須源於熱情。

就像我大學時的專業是英語(國際貿易),前兩年只學英文,後兩年關乎貿易。當大三時經濟學老師在講臺上講著離岸價的時候,我的靈魂已經不在那了,我對那些數位完全不感興趣,我趁著老師轉身寫黑板的間歇,溜出課堂去食堂吃炒麵,或者去圖書館讀愛葛莎·克利斯蒂。每次考試我都會及格,但我並不比那些不及格的同學多知道什麼知識,讓我及格的,不是能力,而是記憶力。

真正的學習,發生在畢業之後。

就像當我說“我今年要好好理財”的時候,我是認真的。

我也許過了記憶的最佳年齡,但是對於管理財富的渴求,讓我開始接觸理財書,讓我去請教更聰明的人,讓我把本來去找心理醫生的費用給了會計,甚至讓我好奇去瞭解一個由5個人起家現在60個人持股的紐西蘭公司,那裡的股票是否值得購買。我對大部分投資資訊都聽得雲裡霧裡,但有什麼東西,正在把我的生活形塑得不一樣。

在拿破崙·希爾的《思考致富》裡,我看過這樣幾句話:

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失敗,那麼你已經失敗

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敢,那麼你的確不敢

如果你想勝利卻又怕不能取得勝利

那麼幾乎可以斷定,你與勝利無緣

……

在我決心要為“理財”這件事傾注一整年的熱情時,當我拿起第一本理財書的時候,當我開始研究一家小公司股票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我的未來是輸是贏,但也許就像伍迪艾倫說的那樣,“行動起來,你便成功了90%!”

你,是否也踏出了理財的第一步?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gushi/licai/22887.html這是比一切理財技巧更重要的、“把信念轉變為對等物質”的力量。

這套叢書一共有28本,我這周讀了4本,確實像大多數網評所說“不是每一本都值得收藏”,這周讀的其中2本,我覺得會給想實現財務自由的朋友,帶去很大啟發。

《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這本書很適合有野心,想做自己的老闆,並且有一些經濟基礎的朋友。

羅伯特在書中為大家介紹了四種象限(如下圖),E代表雇員,B代表企業主,S代表自由職業者,I代表投資人。

羅伯特詳細講述了富爸爸是怎樣讓自己走上了一條“無需為錢工作”而是“錢在為自己工作”的生活,以及普通人如何改變思維模式,從象限的左邊,盡力跳到右邊去,成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或投資人,靠改變觀念來實現財務自由。

在《富爸爸年輕享受生活》中,羅伯特則以一個比較長的時間軸,著重講述了一個人若想儘早實現生活無憂而需要作出的準備:如何迅速致富,如何制定計劃,如何進行各類投資,哪一種更適合你的現狀……這本書中有很多關於理財的具體實施方案,適合處於工作初期,並且想堅持理財的朋友反復閱讀。

在《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中,羅伯特·清崎提出了一個與“第二份收入”相似的觀點,“學會在多個象限工作,尤其是一個在左(雇員和自由職業者的象限),一個在右(企業主和投資人的象限),要比僅在一個象限工作好的多。”

我的微信上加了很多讀者,有很多都是還未畢業的大學生以及剛剛進入社會的上班族。我喜歡讓自己的一天在別人的熱鬧中開始,習慣每天早上刷一次朋友圈。我看到很多朋友在學校或工作之餘發傳單,做家教,做代理,為雜誌投稿……我心裡感慨,很多美好的事情,就會從這第二份收入開始。

在這條自學理財之路上,我從“富爸爸”中學到的非常關鍵的一條定律是,學習,必須源於熱情。

就像我大學時的專業是英語(國際貿易),前兩年只學英文,後兩年關乎貿易。當大三時經濟學老師在講臺上講著離岸價的時候,我的靈魂已經不在那了,我對那些數位完全不感興趣,我趁著老師轉身寫黑板的間歇,溜出課堂去食堂吃炒麵,或者去圖書館讀愛葛莎·克利斯蒂。每次考試我都會及格,但我並不比那些不及格的同學多知道什麼知識,讓我及格的,不是能力,而是記憶力。

真正的學習,發生在畢業之後。

就像當我說“我今年要好好理財”的時候,我是認真的。

我也許過了記憶的最佳年齡,但是對於管理財富的渴求,讓我開始接觸理財書,讓我去請教更聰明的人,讓我把本來去找心理醫生的費用給了會計,甚至讓我好奇去瞭解一個由5個人起家現在60個人持股的紐西蘭公司,那裡的股票是否值得購買。我對大部分投資資訊都聽得雲裡霧裡,但有什麼東西,正在把我的生活形塑得不一樣。

在拿破崙·希爾的《思考致富》裡,我看過這樣幾句話:

如果你認為自己會失敗,那麼你已經失敗

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敢,那麼你的確不敢

如果你想勝利卻又怕不能取得勝利

那麼幾乎可以斷定,你與勝利無緣

……

在我決心要為“理財”這件事傾注一整年的熱情時,當我拿起第一本理財書的時候,當我開始研究一家小公司股票的時候,我並不知道我的未來是輸是贏,但也許就像伍迪艾倫說的那樣,“行動起來,你便成功了90%!”

你,是否也踏出了理財的第一步?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
http://www.201980.com/gushi/licai/22887.html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