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不懂這個方法就是白學!
作者:高太爺
摘自公眾號:高太爺(gaotaiye0504)
學習正在成為一項終身事業,不學習很快就會被時代落下,很多人因此熱衷追求高效的學習方法,但真的有用嗎?或者說,你能讓它真的對你有用嗎?
最近在看芭芭拉.奧克利的《學習之道》,即使以挑剔的專業眼光,這本書也堪稱學習經典,書中總結了十個非常有用的學習方法:
【注:限於篇幅只介紹方法,但方法背後的學習原理才是關鍵,有興趣可自行閱讀,或觀看上傳的學習筆記】
1、運用回想
讀完一章節後,主動回想章節內容,既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構建出章節內知識體系,大幅提升學習效果。
2、自我測試
低效的學習容易產生“學習錯覺”,即似懂實則非懂,自我測試一方面能檢測知識掌握程度,另一方面運用了“生成效應”,有效建立、加固知識間聯繫。
3、對知識進行組塊
這是一個學習、練習的過程,
4、間隔開重複學習
長時間學習某門課程,效果只會適得其反,對較大的學習任務要分解為幾個部分,一次只處理一個部分,總體學習效率會大幅提升。
5、交替使用不同解題技巧
集中練習一種解題技巧,只是在自動化的按部就班,起不到練習效果,可以平時用卡片積累一些經典題庫,通過抽籤等方式隨機測試自己。
6、注意休息
高效學習耗費大量資源,必須及時休息進行調整恢復,高效休息是高效學習的前提。
7、使用解釋性的提問和簡單類比
遇到難懂、晦澀的概念,都要想一想,怎樣讓10歲小孩都能明白這個概念,深入淺出將知識表達出來,
8、專注
利用番茄工作法,在25分鐘內集中注意力,專注做一件事,不在乎結果,只在乎過程,培養專注一件事情的能力。
9、困難的事情最先做
精力充沛時,首先做最困擾的事情。
10、心理對照
想像過去的你,對比通過學習能夠成就的那個自己,為學習注入心理動力。
上面十個學習法則,細細品來都非常實用,每讀一個都倍感收穫,太激動了,但請先冷靜一下,現在回想下:這10個法則是什麼?
你已經忘記了幾個?
這麼有用的知識忘記太可惜,請再快速流覽下,然後再次回想,你又能記住幾個?
試想,5分鐘後,你還能記住幾個?
以這樣的遺忘速度,你最終能記住幾個?
那具體到實踐中呢,有幾個真正能指導你高效學習?
學習方法再好,哪怕我們看的熱血沸騰,雞血滿滿,但那只是別人的,怎麼把別人的東西變成自己的?
我的方法是構建知識樹。
上述10個方法都非常實用,但就好像平面的東西,沒能建立立體體系,懂記憶原理的童鞋都知道,知識孤島很快就被遺忘,也根本無法指導實踐,必須尋找它們內部之間的聯繫,建立立體的知識體系,也就是知識樹。
建立知識樹其實非常簡單,只需要3步:
1、界定“元知識”
即最小的知識合集,也就是知識樹的樹葉,這裡面就是10個學習方法。
【注:本篇對這一步不多做解釋,但並不意味著非常簡單,元知識通常是一個知識合集,是一個知識組塊,是需要被熟練掌握的,就好像這10個學習方法,只是簡單說了怎麼做,
2、提煉
對不同的元知識進行分類合併,挖掘彼此間的聯繫,並形成提綱挈領的總結,這一步非常考驗對元知識的真實掌握水準。以這10個方法而言:
回想、自我測試、交替使用不用解題技巧、使用簡單性的提問和類比,其實質是對知識進行檢測、加工,並能夠靈活的、深入淺出的輸出,故可歸類到“知識檢測”;
專注、困難的事情先做、間隔開重複學習、注意休息,其實質是學習過程中的“時間管理”。
“心理對照”解決的是學習中的動力問題,故歸類到“學習動力”。
“對知識進行組塊”其實就是構建元知識的過程,
10個學習方法可簡單歸結為四類:
學習動力,時間管理,學習過程,知識檢測。
學習動力:解決學習堅持的問題;
時間管理: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過程:通過練習加固對新知識的理解;
知識檢測:既是對知識的自我檢測,也是培養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有心,我們會發現,這四類正好是學習的四個方面(這種分類能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並非一蹴而就)。
3、畫出知識樹
這一步非常簡單,就是將上面的邏輯關係圖形化,我習慣用思維導圖,簡單實用,但限於審美能力,無法做的美觀。
至此,一棵知識樹構建完畢。用知識樹串聯起來的知識,將知識從平面變成立體,從知識孤島挖掘出了知識間的橫向聯繫、縱向聯繫,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尤其是構建出了知識體系,這就相當於有了自己的方法論,我們就可以據此指導實踐,並且在實踐中,對知識樹進行更新,不斷修剪、壯大知識樹,更加精確地指導實踐!
最後,對構建知識樹的兩個關鍵步驟再強調下:
第一步:自下而上形成元知識。這裡介紹的10個學習法則非常籠統,其背後都有最前沿的科學實驗作支撐,對於學生而言,一個元知識可能是一個章、一節的知識內容,如何將一個章節壓縮成一個元知識,這考驗功底。
第二步:自上而下的宏觀視角。很多人經過長期的學習、練習,對第一步的掌握比較到位,每個知識點單獨拎出來都非常擅長,但涉及到考試或者知識運用就蒙圈了,這是因為宏觀的知識框架沒有搭建出來,不知道何時該用、能用什麼知識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構建自上而下的宏觀視角,這也是建立知識樹的關鍵意義。
知識樹有多重要?根據“使用解釋性的提問和簡單類比”原則進行解釋,我打兩個比方:
1:對於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我們通常瞟一眼答案,或者別人一句提示,我們馬上就知道怎麼做,知識樹就相當於這種高屋建瓴的瞟一眼,幫助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思路,至於具體怎麼做,這就考驗元知識功底,也就是我們平時的練習程度。
2:將軍和元帥有什麼區別?元帥制定戰略,對於一場戰爭,他只需要解決三個問題:要不要發動戰爭,從哪裡發動戰爭,用哪個將軍打,這是戰略層面,而將軍則考慮現實技術性問題:如何打贏戰鬥,這是戰術層面。知識樹就相當於元帥,元知識就相當於將軍,未經整合的知識點則是散兵游勇,毫無戰鬥力。
至此,知識樹構建完畢。老實說,構建一個知識樹很簡單,用時也很少,只需要在學習之餘,多一點點反思、提煉,但就這一丁點的額外努力,卻能為我們的騰飛插上翅膀,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就是這麼拉開的。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http://www.201980.com/lizhi/gaozhong/22933.html
至此,一棵知識樹構建完畢。用知識樹串聯起來的知識,將知識從平面變成立體,從知識孤島挖掘出了知識間的橫向聯繫、縱向聯繫,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尤其是構建出了知識體系,這就相當於有了自己的方法論,我們就可以據此指導實踐,並且在實踐中,對知識樹進行更新,不斷修剪、壯大知識樹,更加精確地指導實踐!
最後,對構建知識樹的兩個關鍵步驟再強調下:
第一步:自下而上形成元知識。這裡介紹的10個學習法則非常籠統,其背後都有最前沿的科學實驗作支撐,對於學生而言,一個元知識可能是一個章、一節的知識內容,如何將一個章節壓縮成一個元知識,這考驗功底。
第二步:自上而下的宏觀視角。很多人經過長期的學習、練習,對第一步的掌握比較到位,每個知識點單獨拎出來都非常擅長,但涉及到考試或者知識運用就蒙圈了,這是因為宏觀的知識框架沒有搭建出來,不知道何時該用、能用什麼知識解決問題,這就需要構建自上而下的宏觀視角,這也是建立知識樹的關鍵意義。
知識樹有多重要?根據“使用解釋性的提問和簡單類比”原則進行解釋,我打兩個比方:
1:對於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我們通常瞟一眼答案,或者別人一句提示,我們馬上就知道怎麼做,知識樹就相當於這種高屋建瓴的瞟一眼,幫助我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向和思路,至於具體怎麼做,這就考驗元知識功底,也就是我們平時的練習程度。
2:將軍和元帥有什麼區別?元帥制定戰略,對於一場戰爭,他只需要解決三個問題:要不要發動戰爭,從哪裡發動戰爭,用哪個將軍打,這是戰略層面,而將軍則考慮現實技術性問題:如何打贏戰鬥,這是戰術層面。知識樹就相當於元帥,元知識就相當於將軍,未經整合的知識點則是散兵游勇,毫無戰鬥力。
至此,知識樹構建完畢。老實說,構建一個知識樹很簡單,用時也很少,只需要在學習之餘,多一點點反思、提煉,但就這一丁點的額外努力,卻能為我們的騰飛插上翅膀,人與人之間的差距,有時候就是這麼拉開的。
本文由80後勵志網整理編輯,轉載請注明來源,連結位址:http://www.201980.com/lizhi/gaozhong/22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