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三部曲讀後感(一)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其中的十四本,分別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我只知道飛:飛狐外傳;雪:雪山飛狐;天:天龍八部;射:射雕英雄傳;鹿鼑記;笑:笑傲江湖;書:書劍恩仇錄;神:神雕俠侶;俠:俠客行;倚:倚天屠龍記;碧:碧雪劍;鴛:鴛鴦刀。我看到我爸爸留下的其中幾本武俠小說,分別是《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和《倚天屠龍記》。
《射雕英雄傳》主要講了郭靖與黃蓉經過重重磨難,分別遇上了楊康、老頑童、洪七公、穆念慈等南帝北丐東邪西毒中神通等人,最後把西毒打敗,郭靖與黃蓉成了夫妻。
《神雕俠侶》主要講了穆念慈和楊康之子楊過,被郭靖收留,送到重陽宮學當陽武功,在重陽宮的古墓裡發現了小龍女,經孫婆婆推薦,小龍女收留了楊過,楊過經過十幾年的苦心修練,學會了古墓派武功——玉女心經,與小龍女再闖重陽宮,重陽宮弟-子抵不住,只好敗退逃亡,從此他們一見到小龍女就躲開避開,金輪法王、李莫愁經過百般阻撓,而楊過與小龍女分開以後,楊過去了一個山洞,跟大雕交了朋友,經大雕推薦得到了世間最重的一把鐵劍,又再回絕情穀,中了情花毒,他們倆一起找到半顆絕情丹,而楊過沒有吃到,就吃萬毒花每天一棵,終於解了自己的情花毒。最後,再會英雄大會,揭開臥底的身份,與蒙古對戰到底,
《倚天屠龍記》主要講了楊過的徒弟張君保,黃蓉之女郭襄,分別記下了少林寺覺遠大師的九陽真經,但也各自記了一半,張君保化名張三豐潛心修練武功多年,開創了武當派,而郭襄開創了峨眉派,將九陽真經分為三部分,張三豐收了七個徒弟,江湖人稱他們為武當七俠,郭襄則專收女徒弟。那時,江湖人都在爭屠龍刀與倚天劍,而知道此刀此劍的秘密只有郭襄一個人,武當三俠俞代岩也捲進了這場爭鬥手腳全廢,
我唯讀了這三部武俠小說,相信在以後讀的過程中,我會找到更多的樂趣。
射雕三部曲讀後感(二)
看完了射雕三部曲,真歎金大俠博學。于佛法道教,天文醫理,史書詩詞無一不通,讓人讀起來欲罷不能。這些江湖軼事發生在朝代更替的大背景之中,更突出各個人物的性格特點。
三大男主角各有千秋。郭靖忠厚老實,可惜太笨了,便是有黃蓉一個心思也算得上可愛之人了;不及楊過,雖然放蕩不羈滿口的污言穢語卻也是被俠義心腸尤其是對小龍女的至情至性所蓋過,可見一個人要是以德者自居不免是自己給自己套上了一個大大的牢籠,
男配角很是可愛,雖然其中不乏一些惡人。楊過前去百花谷請周伯通去見瑛姑,他見到瑛姑的第一句話便是問,兒子是一個旋還是兩個旋?瑛姑扭捏的答道,是兩個;他不禁大大的高興,拍手叫好,隨即又意識到兒子已死,不禁黯然傷神,這個老頑童,自己以為年輕時候對不起段皇爺便決意不再終身見他,現下覺得自己孩兒已死便與他扯平了,當真小孩兒心性,不受禮法約束,見耶律齊長大之後規規矩矩,
自認為這裡面的女子都不算是配角,即便是出場的次數不多,便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郭襄,人稱小東邪“一見楊過誤終身”出自林燕妮筆下,卻也果真如此。她十六歲生日楊過送她如此幾件大禮而他本人又是英俊瀟灑與郭襄都是視禮法為糞土的人,必然會獲得她芳心,倚天開篇講到她到處打探楊過夫婦下落,終是無果,最終在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創立峨眉一派,書裡明確寫道她的相思之苦,不盼得能與楊過相見,哪怕只是知道他的消息也行,最終鏡花水月一場空;何止她,程英和陸無雙因他都終身不嫁,公孫綠萼因他喪命,皆是因為他重情重義所致。程英心性淡泊,像一朵菊花,在情花叢中見到楊過小龍女二人不禁滿心失落,萬般情誼如同火中的情花一樣燒的一片枯萎,她自知楊過心中只有小龍女一人,也不心生妒忌而反處處維護,真是善良純真;葬身情花之中的李莫愁便是因愛生恨,愛有多深,恨便有多深,直到最後還唱著那首“問世間情為何物”的曲子,天底下哪裡有天生的負心人,不過是逃不脫看不開自己給自己下的魔障,總是想弄個明白為什麼,至於終身不得歡樂;與之相反的段皇爺被劉貴妃背叛之後,自是傷心惱怒,卻也不曾想過加害她,至於不救她孩兒是怕喪失可真氣于華山論劍落敗,一個人做事,除去見識智慧,便是性格使然了。如這些為楊過傾心的女子,只有郭襄得大悟創立峨眉;普天之下被負的人何止幾個,卻只有一個李莫愁。
有些人不看武俠小說,覺得都是瞎編的,其實,什麼小說不是編出來的?但凡寫出來的故事能讓人感覺確實是這麼回事就已經達到了目的,小說不同於教科書,靠的是個人的領悟,同一個小說在每一個人看來都是不同的,這便是閱讀的魅力了,能將自己帶進故事中,以自己之口讀出來,所得到的理解自是和自己的內心相關的。這三部看下來覺得好就好在人物刻畫的非常成功,寥寥幾筆,即便是一直未出場的,也能明白那人是個怎樣的人,如果在一個環境中是怎麼樣的做法。
金庸在倚天的後面寫到最喜歡的是小昭,只可惜她的命運是隨著故事發展而定,哪怕作為作者也無能為力,只能任由故事發展。好看的故事,是故事本身的走向在操作作者不是作者在刻意引導故事走向,如此的故事才能如行雲流水般自然。
每一個故事的大背景都寫在群雄逐鹿改朝換代的年代,覺得別有深意。改朝換代是歷史必然發展,就像是道家的周而復始一樣,每一個故事都有一批英雄好漢可愛可敬之人,每一種功夫都充滿了不斷的變化和不斷被超越的過程中,就如同張無忌所說,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三部的共同點便是突出了古人之氣節,一個義字。國難當頭的大義,朋友之義,兄弟之義,寧可一死,不肯受辱的豪氣。兒女情長便更為這些人物增加了情義,看似寫情,實則是情背後藏了太多。
電視劇幾乎都拍成了愛情片,有導演自己的思想夾在裡面,加之影視劇與文字是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所以也不相同,想看最原汁原味的還是看小說罷。
射雕三部曲讀後感(三)
金庸的代表作射雕三部曲是《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講述了南宋末期元朝初期,元朝末期明代初期的武林故事,即所謂的動亂年代。把小說放在這樣的時段,可謂是極聰明的選擇,既增添了不少精彩絕倫的素材,又容易塑造救國愛國的大英雄人物形象。結合歷史潮流的動向,總是能激起讀者的共鳴,從而把小說的價值提升了一個檔次。現在網路上小說比比皆是,寫的也是有聲有色,精彩無比,可是總是曇花一現,難以留住讀者的心,難以激發讀者的思考。一味追求小說主人公的個人英雄主義,甚至是把英雄主義建立在欺壓別人之上,這樣沒有靈魂和廉恥的小說又怎麼能夠富有生命力呢。就好比同樣是喜劇,可是星爺的喜劇怎麼就看不膩呢,有人是這樣評價的:以前看星爺的喜劇那是笑的死去活來,現在看星爺的喜劇那是淚流滿面,可謂喜劇中富有對人生價值的啟發。
精力有限,難以長篇大論,下面只對主人公進行點評:
先來品讀一下《射雕英雄傳》,射雕的男主人公是郭靖,女主人公是黃蓉。郭靖渾身上下長的都是老實的細胞,老實過頭了,人就不聰明,所以郭靖愚鈍。黃蓉卻是個頑皮的姑娘,頑皮要有資本,所以她聰明伶俐,足智多謀。
郭靖剛出道,就碰上了黃蓉,算是上天所賜,福分不淺。初次見面,黃蓉十五六歲少女一枚,扮成小乞丐,沒發育成WOMAN,可謂不辯雌雄。郭靖傻愣愣的,初入社會,還好也就是碰上了黃蓉,耍的是小姑娘心思。剛出來的郭靖算是半個土豪而且慷慨,破費請黃蓉吃大餐,吃完後把坐騎寶馬送給黃蓉,還把身上價值不菲的銘牌大衣也送給了黃蓉。此時黃蓉還是“小乞丐”,見這麼正義的傻小子,那感情就氾濫了,至此一生,都死心塌地的跟著郭靖,直至襄陽城破,和郭靖一起殉難。
在沒有好好的分析郭靖這個人物之前,總是讓人覺得郭靖配不上黃蓉,按照現在的話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了;小土鼈吃上天鵝肉了。等到好好去瞭解郭靖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郭靖這個人大智若愚:第一,郭靖在國家大事上毫不妥協,至死不渝的保衛襄陽城,雖然沒有一官半爵,但實際上掌握了襄陽城的軍政大權,這說明郭靖是有能力,有魄力,有使命感的人,能號令武林,可謂並不缺乏才智;第二,郭靖始終堅持自己的底線,在他認為不可為的事情,即使是他的愛妻黃蓉也沒有辦法改變,所以小說中有不少黃蓉背著使小計謀來欺瞞丈夫的插曲;第三,郭靖仁義,信守諾言,對楊過的培養上可謂用心良苦;第四,郭靖勤奮,勤能補拙,自己不會的事總是堅持不懈的去學習,比別人付出的多好幾倍,所以他腳踏實地,學的精純。通過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其實郭靖是一個純粹的人,是一個不聰明的實踐派,認真去做每一件事,所以他成功了。
個人覺得,射雕三部曲中,郭靖是最配的上‘大俠’稱號的,俠之大者可謂憂國憂民,可謂盡其所能保境安民,可謂視死如歸,救天下蒼生於水火。但歷史是不能改變的,在歷史的趨勢下,郭靖始終是沒有辦法永遠保衛襄陽城,雖然這樣,郭靖也是值得尊敬的人。作為小說,需要充滿戲劇化的東西,可以異想天開,卻不能夠離譜。縱觀現在文學氾濫,毫無根據、瞎扯淡的故事著實看著讓人心痛作嘔,可悲可歎。
《神雕俠侶》主人公是楊過,楊過的祖父楊鐵心那是一條漢子,父親楊康受榮華富貴誘惑沒能夠把持住,走了歪路,可楊過能夠逆轉成俠者確實不容易,當然這上面少不了郭靖的苦心和汗水。
楊過是個孤兒,孤兒的心裡總是有平常人不一樣的東西:孤獨、迷茫、傲慢、狂妄等等。在郭靖收留楊過之前,小小年紀在外漂流,無依無靠,舉目無親,是個人都覺得孤獨。楊過的孤獨伴著他走過了大半生,卻是由於他狂放不羈,玩世不恭的性格,也就是說他老是跟同齡人玩不到一快,不屑於和他認為的俗人為伍,算得上是個奇葩。楊過不像郭靖那麼偉大,其實他是一個沒有什麼抱負的人,骨子裡認為自己是受世人排擠的人,所以也不需要給世人帶來什麼。他唯一的心願就是和心愛的小龍女相守一輩子,其他事情在他看來都可以不談。人們稱他為神雕俠,也就是因為他在等待小龍女的日子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又是對的事情罷了。楊過一生最感激的人是郭靖,可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在感激和憤恨之間徘徊,解開自己身世之謎後,最終是體會了郭靖的用心良苦。後面所做的俠義之事,在一定程度上是配合郭靖的愛國舉動。
楊過是個帥哥,現代的話說是個壞哥哥,人聰明,鬼點子多,壞小子總是有女孩子喜歡,陸無雙表姐妹、公孫姑娘等,難得的是壞哥哥用情專一。楊過是一個極重信義的人,感情上從一而終,可我總感覺小龍女在某種層面上拖了楊過的後腿。現在都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面總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可是小龍女這妮子,什麼都不懂,人又怪癖,一個勁兒拉著楊過:過兒,我們回古墓吧;過兒,我們找個僻靜地方相守一生吧;過兒我們不管別人好吧……都說男兒志在四方,攤上小龍女這樣的媳婦那事業可就無處談起了,要說陸無雙這麼好的姑娘,那才說是佳人,只可惜命運坎坷讓小龍女占了先機,得了楊過的心,可惜了。
最後聊一聊《倚天屠龍記》,這最後一部,時間上和前部拉的有點長,郭襄開創峨眉派,張三豐開創武當派,前後近百年。郭靖、黃蓉、楊過等那都是成了傳說中的人物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張無忌,他是個性情寬和,為人憨厚,處事泰然,簡單形容他的心裡那就是:無所謂。一個無所謂的人和一個無所謂的結局。這可能和張無忌從小就命懸一線有關,小小年紀,就被玄冥二老劈了玄冥神掌,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見如來了,還哪能在乎世間俗事,願一切隨命吧。要不是張無忌花心,喜歡的女孩一個又一個,那麼憑他的修養和慈悲之心,可能要把張三豐都比下去了。
好人的命運是坎坷的,可好人有好報,總是能逢凶化吉。張三豐精純的內力為他了傷,神醫胡青牛為其治病還教其醫學,被人謀害而學得九陽神功,被困於石室而學乾坤大挪移等。張無忌無所謂的態度,決定著他的人生走向,在事業上:張無忌統領明教,可他缺少成大事者的政治才能,名義上他是教主,事實上他只是明教統一的象徵性標誌,教中的大事很少過問,幾乎不管。後來朱元璋耍陰謀,他就全身而退,放棄了成就一番霸業的機會。在感情上:張無忌一直就是飄忽不定,從頭到尾:周芷若、小昭、殷離、趙敏、還有初戀朱九真哪一個都把他迷得不清,他倒是幻想要是把她們都娶了該有多好,甚至春夢都做了,讓他美的。可是感情講究緣分,到頭來由於種種原因,除趙敏之外,其她姑娘要和他成為夫妻那都是萬萬不能的了,無忌也只能將就的啦!在處世原則上:張無忌從不得罪別人,對待敵人能化解的恩怨儘量化解,對朋友沒有過不去的矛盾,永遠樂呵呵最好,大好人一個。小說結束張無忌也就二十一二歲,事業愛情都達到了他的巔峰,我想他以後的生活就該是平淡無奇了,可憐的趙敏,一身政治才幹也只能和他一起隱居了。
所謂時勢造英雄,三個主人公多少是倚仗時代給予的機會,創造了輝煌,成就了聲譽。動亂年代多少英雄豪傑,為救國救民噴灑熱血,歷史的動向不是一己之力能夠改變的,即使身負絕世之能。我們應該向古往今來被戰亂埋沒的英雄致敬。()
鄙人學識粗淺,對這三部曲的主人公評價也就到此了,願天下的有學之士,能夠用心去寫作,帶給我們更有意義的文章。
歸園田居讀後感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這首詩共二十句。前面的八句,詩人坦誠地傾吐了對過去仕途生活方式的鄙棄,和退隱歸田、從自在中尋找新的生命價值的懷抱,也刻畫了詩人與世俗不合,熱愛自然、崇尚真樸的性格。他把求取功名進入仕途看作是“誤落塵網”。一個“網”字,包含了他對虛偽的、束縛人們精神的官場生活的極度厭惡和否定。“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三十年的時光已經在塵風中虛度了,只有回到了田園中,才呼吸到了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內心充滿了得到自由的幸福感。這裡的“三十年”,有人認為當是“十三年”,因為從他二十九歲入仕算起,到四十二歲寫這首詩時,正好合“十三”之數。但若從他“少無適俗韻”的少年時代算起,則差不多是三十年。其實,詩中的數字往往不應過實地去理解。在這裡,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不過是一虛一實罷了。從詩的表現特點來說,宜虛不宜實,因此還以“三十”為好。詩人用“羈鳥戀舊林”和“池魚思故淵”來表達自己對園田故居的依戀。自然,接下來的“開荒南野際”,就不是述其艱苦的勞動,倒是具有一種輕鬆愉快的情緒。他回到田園是實踐了他“返樸歸真”的社會主張。在他看來,這樣接近自然的生活,才是人最正常、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從“方宅十餘畝”開始,他細膩生動地描繪了園田居的農家風貌。雖是極平常的景物,卻代表著農村景象的典型特徵:宅院、茅屋、榆柳、桃李,遠處的村落,嫋嫋的炊煙……特別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兩句,就更具生氣。宋代張戒說:“淵明‘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本以言郊居閒適之趣,非以詠田園。”這就是說,作者的本意並不在寫田園景物之美,而在於田園生活之趣,這是很好的見地。在這首詩中,詩人所寫的景物都是田園中人們極常見的,孤立地看,它們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審美價值。可是,在這裡詩人為這些平常的景物賦於了“靈性”,它們處處洋溢著詩人歸田後所體味到的農村生活情趣。在詩中,榆柳、桃李是那樣適意,狗和雞也是那樣適意,而主人更是適意的,最平常的景物也給他親切感,使他感到自由自在。而讀者,則並不對這些常見的景物感到乏味,反而受了詩的感染,發現了這些平時沒有引起注意的東西竟是這般美好,這般有趣。以詩的主觀感受注入所寫的景物,這是陶淵明歸隱初期田園詩的一個特色。這種重在寫意不在寫實的表現方法也是浪漫主義的特徵之一。
詩人為可對農村的平常景物產生這樣的感情呢?詩的最後兩句回答了這個問題:“永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正因為過去有那種如在樊籠的生活,才能懂得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可貴。這裡的生活儘管簡樸,但是和那種充滿機詐的、虛偽的、喧囂的生活相比,它寧靜,適()意,自然,更符合陶淵明的生活理想。
這首詩用了許多對句。這是格律詩產生之前詩歌中大量使用對句的一個範例。可貴的是這些對句不僅詞語工整,表現出漢語的語言形式美,而且具有內在的韻律美。“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寫來順勢而成,毫不費力,從節奏上、意境上,恰具了平淡自然的韻味。
陶淵明在這首詩以及不少田園詩作中所主張的生活方式對於當時黑暗的政治來說,無疑是一個對立。可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主張返回自然,主張保持原始的古樸生活的思想,也有其落後的一面。這也算是陶淵明的一個局限吧。
于禮法全然不顧,而他打的門下弟子個個殘廢卻無人恨他,還道他是恩師,怪不得他稱楊過是兄弟,只因他們是一路人,至情至性。自認為這裡面的女子都不算是配角,即便是出場的次數不多,便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郭襄,人稱小東邪“一見楊過誤終身”出自林燕妮筆下,卻也果真如此。她十六歲生日楊過送她如此幾件大禮而他本人又是英俊瀟灑與郭襄都是視禮法為糞土的人,必然會獲得她芳心,倚天開篇講到她到處打探楊過夫婦下落,終是無果,最終在四十歲那年大徹大悟創立峨眉一派,書裡明確寫道她的相思之苦,不盼得能與楊過相見,哪怕只是知道他的消息也行,最終鏡花水月一場空;何止她,程英和陸無雙因他都終身不嫁,公孫綠萼因他喪命,皆是因為他重情重義所致。程英心性淡泊,像一朵菊花,在情花叢中見到楊過小龍女二人不禁滿心失落,萬般情誼如同火中的情花一樣燒的一片枯萎,她自知楊過心中只有小龍女一人,也不心生妒忌而反處處維護,真是善良純真;葬身情花之中的李莫愁便是因愛生恨,愛有多深,恨便有多深,直到最後還唱著那首“問世間情為何物”的曲子,天底下哪裡有天生的負心人,不過是逃不脫看不開自己給自己下的魔障,總是想弄個明白為什麼,至於終身不得歡樂;與之相反的段皇爺被劉貴妃背叛之後,自是傷心惱怒,卻也不曾想過加害她,至於不救她孩兒是怕喪失可真氣于華山論劍落敗,一個人做事,除去見識智慧,便是性格使然了。如這些為楊過傾心的女子,只有郭襄得大悟創立峨眉;普天之下被負的人何止幾個,卻只有一個李莫愁。
有些人不看武俠小說,覺得都是瞎編的,其實,什麼小說不是編出來的?但凡寫出來的故事能讓人感覺確實是這麼回事就已經達到了目的,小說不同於教科書,靠的是個人的領悟,同一個小說在每一個人看來都是不同的,這便是閱讀的魅力了,能將自己帶進故事中,以自己之口讀出來,所得到的理解自是和自己的內心相關的。這三部看下來覺得好就好在人物刻畫的非常成功,寥寥幾筆,即便是一直未出場的,也能明白那人是個怎樣的人,如果在一個環境中是怎麼樣的做法。
金庸在倚天的後面寫到最喜歡的是小昭,只可惜她的命運是隨著故事發展而定,哪怕作為作者也無能為力,只能任由故事發展。好看的故事,是故事本身的走向在操作作者不是作者在刻意引導故事走向,如此的故事才能如行雲流水般自然。
每一個故事的大背景都寫在群雄逐鹿改朝換代的年代,覺得別有深意。改朝換代是歷史必然發展,就像是道家的周而復始一樣,每一個故事都有一批英雄好漢可愛可敬之人,每一種功夫都充滿了不斷的變化和不斷被超越的過程中,就如同張無忌所說,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三部的共同點便是突出了古人之氣節,一個義字。國難當頭的大義,朋友之義,兄弟之義,寧可一死,不肯受辱的豪氣。兒女情長便更為這些人物增加了情義,看似寫情,實則是情背後藏了太多。
電視劇幾乎都拍成了愛情片,有導演自己的思想夾在裡面,加之影視劇與文字是不同的表達方式,效果所以也不相同,想看最原汁原味的還是看小說罷。
射雕三部曲讀後感(三)
金庸的代表作射雕三部曲是《射雕英雄傳》、《神雕俠侶》、《倚天屠龍記》,講述了南宋末期元朝初期,元朝末期明代初期的武林故事,即所謂的動亂年代。把小說放在這樣的時段,可謂是極聰明的選擇,既增添了不少精彩絕倫的素材,又容易塑造救國愛國的大英雄人物形象。結合歷史潮流的動向,總是能激起讀者的共鳴,從而把小說的價值提升了一個檔次。現在網路上小說比比皆是,寫的也是有聲有色,精彩無比,可是總是曇花一現,難以留住讀者的心,難以激發讀者的思考。一味追求小說主人公的個人英雄主義,甚至是把英雄主義建立在欺壓別人之上,這樣沒有靈魂和廉恥的小說又怎麼能夠富有生命力呢。就好比同樣是喜劇,可是星爺的喜劇怎麼就看不膩呢,有人是這樣評價的:以前看星爺的喜劇那是笑的死去活來,現在看星爺的喜劇那是淚流滿面,可謂喜劇中富有對人生價值的啟發。
精力有限,難以長篇大論,下面只對主人公進行點評:
先來品讀一下《射雕英雄傳》,射雕的男主人公是郭靖,女主人公是黃蓉。郭靖渾身上下長的都是老實的細胞,老實過頭了,人就不聰明,所以郭靖愚鈍。黃蓉卻是個頑皮的姑娘,頑皮要有資本,所以她聰明伶俐,足智多謀。
郭靖剛出道,就碰上了黃蓉,算是上天所賜,福分不淺。初次見面,黃蓉十五六歲少女一枚,扮成小乞丐,沒發育成WOMAN,可謂不辯雌雄。郭靖傻愣愣的,初入社會,還好也就是碰上了黃蓉,耍的是小姑娘心思。剛出來的郭靖算是半個土豪而且慷慨,破費請黃蓉吃大餐,吃完後把坐騎寶馬送給黃蓉,還把身上價值不菲的銘牌大衣也送給了黃蓉。此時黃蓉還是“小乞丐”,見這麼正義的傻小子,那感情就氾濫了,至此一生,都死心塌地的跟著郭靖,直至襄陽城破,和郭靖一起殉難。
在沒有好好的分析郭靖這個人物之前,總是讓人覺得郭靖配不上黃蓉,按照現在的話說: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了;小土鼈吃上天鵝肉了。等到好好去瞭解郭靖之後,你會發現,其實郭靖這個人大智若愚:第一,郭靖在國家大事上毫不妥協,至死不渝的保衛襄陽城,雖然沒有一官半爵,但實際上掌握了襄陽城的軍政大權,這說明郭靖是有能力,有魄力,有使命感的人,能號令武林,可謂並不缺乏才智;第二,郭靖始終堅持自己的底線,在他認為不可為的事情,即使是他的愛妻黃蓉也沒有辦法改變,所以小說中有不少黃蓉背著使小計謀來欺瞞丈夫的插曲;第三,郭靖仁義,信守諾言,對楊過的培養上可謂用心良苦;第四,郭靖勤奮,勤能補拙,自己不會的事總是堅持不懈的去學習,比別人付出的多好幾倍,所以他腳踏實地,學的精純。通過以上的說明,我們可以這樣認為,其實郭靖是一個純粹的人,是一個不聰明的實踐派,認真去做每一件事,所以他成功了。
個人覺得,射雕三部曲中,郭靖是最配的上‘大俠’稱號的,俠之大者可謂憂國憂民,可謂盡其所能保境安民,可謂視死如歸,救天下蒼生於水火。但歷史是不能改變的,在歷史的趨勢下,郭靖始終是沒有辦法永遠保衛襄陽城,雖然這樣,郭靖也是值得尊敬的人。作為小說,需要充滿戲劇化的東西,可以異想天開,卻不能夠離譜。縱觀現在文學氾濫,毫無根據、瞎扯淡的故事著實看著讓人心痛作嘔,可悲可歎。
《神雕俠侶》主人公是楊過,楊過的祖父楊鐵心那是一條漢子,父親楊康受榮華富貴誘惑沒能夠把持住,走了歪路,可楊過能夠逆轉成俠者確實不容易,當然這上面少不了郭靖的苦心和汗水。
楊過是個孤兒,孤兒的心裡總是有平常人不一樣的東西:孤獨、迷茫、傲慢、狂妄等等。在郭靖收留楊過之前,小小年紀在外漂流,無依無靠,舉目無親,是個人都覺得孤獨。楊過的孤獨伴著他走過了大半生,卻是由於他狂放不羈,玩世不恭的性格,也就是說他老是跟同齡人玩不到一快,不屑於和他認為的俗人為伍,算得上是個奇葩。楊過不像郭靖那麼偉大,其實他是一個沒有什麼抱負的人,骨子裡認為自己是受世人排擠的人,所以也不需要給世人帶來什麼。他唯一的心願就是和心愛的小龍女相守一輩子,其他事情在他看來都可以不談。人們稱他為神雕俠,也就是因為他在等待小龍女的日子裡,做了一些力所能及,又是對的事情罷了。楊過一生最感激的人是郭靖,可也是很長一段時間在感激和憤恨之間徘徊,解開自己身世之謎後,最終是體會了郭靖的用心良苦。後面所做的俠義之事,在一定程度上是配合郭靖的愛國舉動。
楊過是個帥哥,現代的話說是個壞哥哥,人聰明,鬼點子多,壞小子總是有女孩子喜歡,陸無雙表姐妹、公孫姑娘等,難得的是壞哥哥用情專一。楊過是一個極重信義的人,感情上從一而終,可我總感覺小龍女在某種層面上拖了楊過的後腿。現在都說每一個成功的男人,後面總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可是小龍女這妮子,什麼都不懂,人又怪癖,一個勁兒拉著楊過:過兒,我們回古墓吧;過兒,我們找個僻靜地方相守一生吧;過兒我們不管別人好吧……都說男兒志在四方,攤上小龍女這樣的媳婦那事業可就無處談起了,要說陸無雙這麼好的姑娘,那才說是佳人,只可惜命運坎坷讓小龍女占了先機,得了楊過的心,可惜了。
最後聊一聊《倚天屠龍記》,這最後一部,時間上和前部拉的有點長,郭襄開創峨眉派,張三豐開創武當派,前後近百年。郭靖、黃蓉、楊過等那都是成了傳說中的人物了。
故事的主人公是張無忌,他是個性情寬和,為人憨厚,處事泰然,簡單形容他的心裡那就是:無所謂。一個無所謂的人和一個無所謂的結局。這可能和張無忌從小就命懸一線有關,小小年紀,就被玄冥二老劈了玄冥神掌,都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就見如來了,還哪能在乎世間俗事,願一切隨命吧。要不是張無忌花心,喜歡的女孩一個又一個,那麼憑他的修養和慈悲之心,可能要把張三豐都比下去了。
好人的命運是坎坷的,可好人有好報,總是能逢凶化吉。張三豐精純的內力為他了傷,神醫胡青牛為其治病還教其醫學,被人謀害而學得九陽神功,被困於石室而學乾坤大挪移等。張無忌無所謂的態度,決定著他的人生走向,在事業上:張無忌統領明教,可他缺少成大事者的政治才能,名義上他是教主,事實上他只是明教統一的象徵性標誌,教中的大事很少過問,幾乎不管。後來朱元璋耍陰謀,他就全身而退,放棄了成就一番霸業的機會。在感情上:張無忌一直就是飄忽不定,從頭到尾:周芷若、小昭、殷離、趙敏、還有初戀朱九真哪一個都把他迷得不清,他倒是幻想要是把她們都娶了該有多好,甚至春夢都做了,讓他美的。可是感情講究緣分,到頭來由於種種原因,除趙敏之外,其她姑娘要和他成為夫妻那都是萬萬不能的了,無忌也只能將就的啦!在處世原則上:張無忌從不得罪別人,對待敵人能化解的恩怨儘量化解,對朋友沒有過不去的矛盾,永遠樂呵呵最好,大好人一個。小說結束張無忌也就二十一二歲,事業愛情都達到了他的巔峰,我想他以後的生活就該是平淡無奇了,可憐的趙敏,一身政治才幹也只能和他一起隱居了。
所謂時勢造英雄,三個主人公多少是倚仗時代給予的機會,創造了輝煌,成就了聲譽。動亂年代多少英雄豪傑,為救國救民噴灑熱血,歷史的動向不是一己之力能夠改變的,即使身負絕世之能。我們應該向古往今來被戰亂埋沒的英雄致敬。()
鄙人學識粗淺,對這三部曲的主人公評價也就到此了,願天下的有學之士,能夠用心去寫作,帶給我們更有意義的文章。
歸園田居讀後感
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閒。
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
這首詩共二十句。前面的八句,詩人坦誠地傾吐了對過去仕途生活方式的鄙棄,和退隱歸田、從自在中尋找新的生命價值的懷抱,也刻畫了詩人與世俗不合,熱愛自然、崇尚真樸的性格。他把求取功名進入仕途看作是“誤落塵網”。一個“網”字,包含了他對虛偽的、束縛人們精神的官場生活的極度厭惡和否定。“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三十年的時光已經在塵風中虛度了,只有回到了田園中,才呼吸到了大自然的新鮮空氣,內心充滿了得到自由的幸福感。這裡的“三十年”,有人認為當是“十三年”,因為從他二十九歲入仕算起,到四十二歲寫這首詩時,正好合“十三”之數。但若從他“少無適俗韻”的少年時代算起,則差不多是三十年。其實,詩中的數字往往不應過實地去理解。在這裡,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不過是一虛一實罷了。從詩的表現特點來說,宜虛不宜實,因此還以“三十”為好。詩人用“羈鳥戀舊林”和“池魚思故淵”來表達自己對園田故居的依戀。自然,接下來的“開荒南野際”,就不是述其艱苦的勞動,倒是具有一種輕鬆愉快的情緒。他回到田園是實踐了他“返樸歸真”的社會主張。在他看來,這樣接近自然的生活,才是人最正常、最基本的生活方式。
從“方宅十餘畝”開始,他細膩生動地描繪了園田居的農家風貌。雖是極平常的景物,卻代表著農村景象的典型特徵:宅院、茅屋、榆柳、桃李,遠處的村落,嫋嫋的炊煙……特別是“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兩句,就更具生氣。宋代張戒說:“淵明‘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本以言郊居閒適之趣,非以詠田園。”這就是說,作者的本意並不在寫田園景物之美,而在於田園生活之趣,這是很好的見地。在這首詩中,詩人所寫的景物都是田園中人們極常見的,孤立地看,它們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審美價值。可是,在這裡詩人為這些平常的景物賦於了“靈性”,它們處處洋溢著詩人歸田後所體味到的農村生活情趣。在詩中,榆柳、桃李是那樣適意,狗和雞也是那樣適意,而主人更是適意的,最平常的景物也給他親切感,使他感到自由自在。而讀者,則並不對這些常見的景物感到乏味,反而受了詩的感染,發現了這些平時沒有引起注意的東西竟是這般美好,這般有趣。以詩的主觀感受注入所寫的景物,這是陶淵明歸隱初期田園詩的一個特色。這種重在寫意不在寫實的表現方法也是浪漫主義的特徵之一。
詩人為可對農村的平常景物產生這樣的感情呢?詩的最後兩句回答了這個問題:“永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正因為過去有那種如在樊籠的生活,才能懂得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之可貴。這裡的生活儘管簡樸,但是和那種充滿機詐的、虛偽的、喧囂的生活相比,它寧靜,適()意,自然,更符合陶淵明的生活理想。
這首詩用了許多對句。這是格律詩產生之前詩歌中大量使用對句的一個範例。可貴的是這些對句不僅詞語工整,表現出漢語的語言形式美,而且具有內在的韻律美。“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暖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寫來順勢而成,毫不費力,從節奏上、意境上,恰具了平淡自然的韻味。
陶淵明在這首詩以及不少田園詩作中所主張的生活方式對於當時黑暗的政治來說,無疑是一個對立。可是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主張返回自然,主張保持原始的古樸生活的思想,也有其落後的一面。這也算是陶淵明的一個局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