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讀後感/觀後感

海洋讀後感

海洋讀後感

在還沒有看過《海洋》這部電影之前,我對海洋的印象只是一望無際,蔚為壯觀罷了,可自從看了這部電影后,我覺得海洋就像陸地上一樣,有喜有悲。

進入影片,你可以看見不計其數的熱帶魚玩耍嬉戲,它們快活得像一個個小神仙,時而圍成一個圓,時而又圍成一個長方形。可愛的白鯨翹著它那像奶嘴一樣的小嘴巴,在海中隨心所欲地遊動著,一副無憂無慮,自由自在的樣子。再看看橙黑相間的小丑魚,他們在色彩斑斕的珊瑚中捉迷藏,玩得開心極了,就像一個個快樂的小娃娃。

不光海底的動物無憂無慮,

沙灘上的動物也是怡然自得的。看,可愛的小海豹正在沙灘上舒舒服服地曬著太陽,悠閒極了。更有趣的是蒼蠅在他們的頭前飛舞,海豹們也只是瞟他們一眼,真像個小懶蟲。小烏龜們從泥土裡艱難地爬出來,又像賽跑似的向海中爬去,短短的四肢一動一動的,可愛極了,讓我深深地陶醉其中。

不過,片中的喜劇到這裡就該結束了。海中也有許多動物是不友好的。比如鮟鱇,他的兩隻眼睛長在頭頂,就像兩盞大燈籠。血盆大口有他的身子大。在亮處,魚兒見了他們可怕的樣子都會逃之夭夭。不過在漆黑的海底,他那像小燈籠一樣的眼睛就會吸引許多魚兒,待魚兒靠近,鮟鱇一口就能把他們全吞掉。

再看看兇惡可怕的鯊魚,完全不會對可愛的海豹手下留情,張開大嘴,跳出水面,一叼一個准。

看到這裡,我心想:那些動物怎麼那麼兇惡啊,魚兒們好歹也是一條生命,怎麼能這樣無情?可是,更讓我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艘漁船從海面駛過,放下一根長長的魚鉤,頓時,映入我眼簾的是一片鮮紅的海水。我瞬間感到鑽心的痛。這時,人類又使出最大的力氣,用刺網拉上一條()正在苦苦掙扎的鯊魚。人們無情地將鯊魚的背鰭和尾鰭割掉,然後將那無力掙扎的可憐鯊魚直接丟到海裡。看著那些剩下的殘缺不齊的魚身和一滴滴鮮紅的血,我不禁流下了眼淚。

到了影片的結尾,電影中展現了一條在驚濤駭浪上極力行駛,卻終被淹沒的漁船,

似乎在預示著人們在捕殺動物的話,損失的是自己。看了這部電影,我真切地感受到,人類比那些兇惡的動物更殘忍。海洋是魚類的天堂,人們有什麼資格去佔領魚類的領地,並捕殺可憐的魚兒呢?地球是大家的,怎麼就不能給魚兒一片天空,不能忍住想吃肉的欲望,不去捕殺那些魚呢?人類啊,快快醒悟吧!保護生存著的動植物們,為它們打造一個和平安寧的生存環境!

茉莉香片讀後感(一)

《茉莉香片》就像張愛玲開頭描述的,讓人感到苦澀。整個基調讓人感到非常的沉鬱。聶傳慶內心的扭曲與變態,是在過度壓抑的環境中生活太久造成的。在張愛玲的小說中多以女子做為闡述的主線,但在《茉莉香片》中卻著重的刻畫了聶傳慶一個帶有女性氣質的男子形象。

聶傳慶是一個孤傲的形象,他不招人喜歡,別人不喜歡他。但他同樣也不喜歡別人。他耳朵有點聾,最討厭在公車上遇到熟人,但在公車上偏偏遇到了言教授的女兒丹朱。丹朱是一個開朗熱心的“善”女人。他和聶傳慶的性格是截然相反的兩類人。但朱丹卻很願意去找聶傳慶和他交談。因為她覺得自己應該幫聶傳慶。讓聶傳慶從孤獨中走出來,但她卻不知她的舉動卻在不輕易間“誘惑”了聶傳慶,雖說她不是有意的。

聶傳慶對丹朱內心充滿著茅盾,他一面對丹朱及其的憎厭,只因為丹朱是言教授的女兒,他變態的認為是丹朱搶走了他的一切,搶走了他的幸福。

但另一面他又知道丹朱是一個好女人,他自己也不得不被她吸引。但丹朱一直把聶傳慶當做朋友,甚至是個“女人”。就是因為聶傳慶的懦弱與孤僻。使丹朱不把他當做一般男子來看,甚至對他沒有一點的防備。在寂靜的夜裡和聶傳慶單獨走在一起也不會有一點害怕。對於這些聶傳慶內心是知道的。每想到這些他就更加的憎恨丹朱。因為他覺得自己一切不幸都是丹朱造成的。甚至認為丹朱就不應該存在這個世界。享有丹朱一切的應該是自己。包括丹朱的積極,進取以及她的朋友。

聶傳慶的遭遇是值得同情的,在沒有父愛的環境裡,造就了他扭曲的性格。他確實活得很不幸,活的很壓抑。但他對丹朱的憎恨是無知,

對丹朱父親的傾慕是變態的,他為何不把自己的不幸怪罪于言教授呢?只因為他和他的母親一樣“愛上”了同樣一個人。對於他的“精神偶像”他又怎麼恨得起來呢?對言教授的傾慕讓他無法安心讀書,言教授的責駡會讓他感到心痛難過。父親再怎樣罵,罵他狗豬他也不會有一點難過,因為他對他的父親除了憎恨外,更加的是看不起。他把與丹朱結婚當做自己可以逃出地獄的救命稻草。變態的認為只要和言家有關係,哪怕是婚姻自己也能得到幸福。甚至認為只要和丹朱結婚,便可以支配她,他可以從精神施虐她,從中得到滿足。聶傳慶不僅自己是無能的,他的想法更是可恥的。

在故事的結尾,聶傳慶積累在心中的怨氣火山似的爆發,他無情的用腳摧殘著丹朱,流露的是殘忍與邪惡。和他懦弱的性格完全不符合。這種轉變只因為性格的扭曲與壓抑,無法發洩所導致的惡果。

《茉莉香片》確實苦的讓人心寒。


茉莉香片讀後感(二)

《茉莉香片》講述了從小沒有得到父愛的聶傳慶與本能成為其父親的言子夜的女兒言丹朱之間發生的一些尋常且又有與眾不同的故事,從中體現了“生之艱難、愛之淒涼”的風格。

就如文章開篇所說一樣: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沒錯,聶傳慶與言丹朱的故事就像一壺茉莉香片,在蕩漾著華美的茶色和氤氳著華美的茶香的夢幻裡,你以為你將要享受一份華美的甘醇,然而當你抿一口,其中的苦味卻滲透著太多太多的悲哀。

聶傳慶是苦的,他生在聶家,沒有選擇的權利,沒有愛的滋養,因生父把對他生母的憎恨遷怒於他,他跟著父親過了20年憂鬱磨人的生活,變成了如今精神殘廢的聶傳慶,這種父母間的憎恨轉移到了聶傳慶,他憎恨母親,當初沒有狠下心來選擇言子夜,他憎恨言子夜沒有堅持對母親的愛,甚至憎恨言丹朱,憎恨她擁有本屬於他的一切……他始終相信,如果自己是碧落和言子夜的孩子,他一定生活得比現在要好。可是命運弄人,母親所愛之人成了他人之夫、他人之父。聶傳慶的苦不只來自他對別人的憎恨,還來源於他的矛盾,他在憎恨言子夜的同時,卻又渴望得到言子夜般的父愛,填補內心深處對父親的那份空虛;聶傳慶同樣憎恨言丹朱,只因為丹朱是言子夜的孩子,變態地認為是丹朱搶走了他的一切,搶走了她的幸福,但另一方面,他又知道丹朱是個好女人,自己不得不被她吸引。這種矛盾讓早已精神殘廢的他,在心理上更加扭曲。

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他的身邊多一個積極向上樂於進取的長輩或朋友關愛他,提醒他,他是否會以另一種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倘若他可以從缺少愛的環境中去賦予他的愛,讓別人感受他帶給的溫暖,他也可以從中感受人生的價值。有句話說得好“你可以盡一切努力去幫助別人,但不要渴望別人同樣對待你”,在人們面前處處碰壁的他倘若能感悟到自己不是愛的擁有者,但自己可以是愛的賦予者,他可以把帶給別人愛作為人生的目標,讓自己去溫暖別人,當別人麻木不仁的心豁然開朗時,他會感受那一份甜蜜湧上心頭,他也不致於淪落到鬱鬱寡歡而對人生一籌英展的地步了。

言丹朱是苦的,她是好女孩,一心想要幫助聶傳慶,關心聶傳慶,可聶傳慶根本不領她的情,聶傳慶視她為奪走一切的仇視物件,將那不滿的情緒宣洩到言丹朱身上,他將她往死裡打,一腳接一腳狠狠的踢在她身上,她只是聶傳慶眼中本本不該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只是聶傳慶不滿情緒的宣洩物,報復的對象。

除此之外,故事中並未細細寫到的聶傳慶的母親碧落也是苦的,她的苦是因為在傳統的時代,作為一個女子,並不敢主動爭取與言子夜相守相愛的機會,最後離自己一生最敬仰的男人越走越遠。

《茉莉香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苦,就如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苦一樣,只是有多少之分,這些苦是生活中太多不公不好的因素積澱下來的味道,於這種味道中人們品出了生活得那份厚重、甘醇,那份無可奈何。在讀完《茉莉香片》後,有人認為聶傳慶這樣一個病態男子讓人厭惡,厭惡他的懦弱,厭惡他將本不該由丹朱承擔的情感轉移至丹朱身上,並折磨她;但也有人為他心痛,我也是有這樣的感受,他是可憐的,承受了本不該他承受的恩怨與情緒,父親與後母的冷漠讓他沒有擁有快樂的童年,壓抑的生活環境養成了他懦弱的性格,沉澱了他心中的不滿進而讓他扭曲、變態,視丹朱的幫助為一種嘲諷與炫耀。我有時在想,如果他沒有承受這些,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他是否也會死幸福的。他是無奈的,他無力反抗,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而丹朱不幸的成為了他的宣洩工具。

《茉莉香片》中的一個人就是一壺茉莉香片,品到的是苦澀,滲透的是悲哀,無奈卻又無助。


茉莉香片讀後感(三)

有人說:“只有張愛珍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有人說:“她要的就是沒有一朵花,沒有一瓣眼淚送她退場,一個世紀的喧囂華麗風流雲散的寓言”。

張愛玲出身貴族,才華非凡,性情怪僻,兩次成功的出走,兩次無論如何都算不得成功的婚姻,一個傳奇的女人,無數的人甚至說不清是為她的文字所折服,還是為她的傳奇所吸引。

我想正是因為她這一生的蒼涼傳奇,才寫出了如此苦的《茉莉香片》,正如一壺茉莉香片,太苦了。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香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主人公聶傳慶的出生和張愛玲差不多,他的家令他厭惡,父親的蔑視,繼母的譏刺,都令他抬不起頭,再加上言丹朱的身世,他覺得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倒楣的一個人。他幻想著自己如果是言子夜的兒子,那他現在的生活一定很幸福,所以他恨言丹朱,認為有了她才沒有自己。以至到最後傳慶有了要丹朱死的念頭,。當我讀到“他用一隻手臂緊扶住她的雙肩,另一隻手工勞動和就將她的頭拼命地向地按,似乎要她的頭縮回到腔子裡去”。我感受到當時傳慶多年的怨恨發了。身世的卑微,命運的坎坷,生活的不如。一下子全湧出了這個未曾瞭解世事的少年的心,他內心的惡恨終於在這一時刻徹底釋放。他忽視了那夜滿天眨眼的星星,看不到他眼前那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心中濃烈的怨氣讓他透不過氣,忽視了一切只知道報仇。他把怨氣全部出在了言丹朱身上,言丹朱成為這一切悲劇的替罪羔羊,悲哀!

塵世有多麼繁華熱鬧,張愛玲隨手輕輕一揭,卻讓我們看見繁華似錦的幕布後哀涼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覺裡,蒼涼就應該是灰濛濛的那種,有些恍惚;有些謎離;而她的蒼涼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溫暖的,舒適的,但後來總歸讓你沉下去,沉下去,成了朵雲軒信箋上的一滴淚珠。成了朵雲軒箋軒上的一滴淚球也不要緊,好歹仍是一個紅黃的濕暈。

張愛玲筆下的蒼涼總是濕潤的,才分外的動人。

寫那篇文章,並不是因為香片擅棋,就只是感覺棋道和茶道一樣,裡面也蘊涵很深厚的禪意,令人去懷想人生,人生如棋---但是不是所有的棋都是以勝負論英雄的,圍棋中有一種無法消解的連環劫、長生劫,因為無法終局,只能以無勝負告終,是棋局中的珍局。有的棋手會因為巧遇到這樣()的棋局而欣喜莫名,其實想來也是和人生一樣,棋逢對手的人生進退才是最有味道的,可是是否能尋到這樣的對手留一局珍局,那可是機緣造化的際遇了呢。

下棋,當棋盤上無子的時候,那樣空曠的廣闊,就象人一生的起始,對於未來是茫茫無知的疑惑,長路漫漫,有平坦的大道,也有曲折的小徑,並不清楚該往何處,從第一顆棋子落下,就開始了長長的選擇的路,空曠的院落裡有了足音,夢一樣的旅程開始了,人在局內,又在局外,生死的演繹,世事的糾葛,自己演出自己的故事,用黑白的棋子在棋盤上描畫著自己的影子,得失功過都黑白分明。其實,棋沒有什麼輸贏對錯的分別,只有境界的高下。棋盤上顯示著一個人運籌帷幄的心胸,是否在做自己想做的人。當最後一字落下,生命就象那些被收起的散亂的棋子一樣的時候,棋盤又空了,轉眼過了一生。

都說棋逢對手,那個和你真心對弈的人在哪兒 卻是個要用一生來解的謎。

論快樂讀後感(一)

曾經讀到過這麼一段話:“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恆。人類千方百計地追求永生,一旦真正達到永生便會發現,這永生不過是物質的長存,精神卻無法一成不變地存在。”生命如此,快樂亦如斯。對於快樂來說,並不存在著真正意義上的永恆,只有短暫的、會消失的才是真正的永恆。就是因為它會消失,人們才會千方百計地想把它留住。當一旦發現快樂永存,便也無快樂時那種快樂的心情了,只有對比中才會顯示出快樂與憂傷的不同。因而快樂就像躲在門後的方外之景,你從門縫裡探出身便可感受快樂;你隔著門縫往窺視,你也可觀望快樂;而你把門關緊,連縫也不留一絲,那你註定與快樂無緣。但是人們又不可能時時把門打開,生活中有太多的瑣事牽拌,永恆的快樂永遠無法存在。

人的一生伴隨著苦難而成長,快樂只是人生的點綴。當一個新生兒呱呱落地,便是用哭聲向人們宣告:又有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當一個生命走完了他所有的歷程,活著的人又是用哭聲為他送別。人生中的兩件大事:生與死都有眼淚相伴,是冥冥之中註定了人類的一生將會有苦難伴隨。而快樂或許是上天因著憐憫賜予我們擁有面對苦難生活堅持下去的勇氣的精神源泉。因而這快樂雖是短暫的,但亦是永恆!

就是今天,在論壇看到一位老師留言:“小屋銘(不睡覺的兔)/屋不在寬,能住就行。/文不在長,有感則記。/斯是小屋,自娛自樂。/教學本無法,有備贏課堂。/談笑有網友,往來皆知音。/可以錄隨筆,刻得失。/無刻意之追求,無名利之勞形。/人教留一處,和風亦有屋。/兔子雲:「狡兔幾窟?」”(注:人教指人教論壇,和風指和風論壇。)快樂之意不言而喻。

對於門內的我們來說,門外的快樂是苦難歷程中極大的誘惑。苦難是人生的必含內容,相對快樂來說,它是痛苦的,沒有人會希望生活在苦難之中,人們總是在不斷地追求美好與快樂。但一旦遭遇苦難,它也會同時提供一種機會,人性中的某些特質,唯有藉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正如周國平所寫道:“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由於它來之不易,就決不會輕易喪失。”“當他帶著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他的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由於苦難,快樂顯得彌足珍貴,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快樂的價值。


論快樂讀後感(二)

一直很喜歡錢老的作品,還能記得高中開始讀《圍成》,每每都快樂的大笑。對錢老一針見血的描述和犀利的評價,真的覺得痛快到肺腑。《論快樂》是錢老一篇小品文(個人的理解)。靜下心來仔細看錢老的快樂,讓人感歎聰明不是直白,它需要細細品味,像酒一樣,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實。《論快樂》就是這樣一篇佈滿了聰明的文章。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後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裡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後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快樂的時光總是容易渡過,快樂的事情容易忘記,有時回首自己走過的歲月發現真的如此,不經意間想起的全是不如意。

假期中我認真反思,快樂到底應該來源哪裡?一個老師,快樂當然來源於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學生。由於工作壓力社會壓力日益增加,很多時候我們在忙碌之餘已經忘記了自己快樂不快樂。現在來看《論快樂》我覺得快樂本身就是一種矛盾,而快不快樂決定於一個人的心態。當我們以陽光心態來面對工作和學生,我們的快樂也隨之而來。

我班有個學生叫呂睿。我剛接這個班時,他上課無精打采,要麼搞小動作,要麼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後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甘休。他無進步,或許是他並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念頭。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於是我再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瞭解到他心裡十分怨恨二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我心裡一喜,讓他認識錯誤的機會來了。我輕聲問他:“你為什麼會恨那個老師?”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為她常常批評我。”我順著問:“老師為什麼會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你知道嗎?”他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書寫也不工整……”“你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於認錯的好孩子,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後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友愛,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後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論快樂讀後感(三)

論快樂》是一篇充滿智慧的短文,廣博深湛,俯仰拾掇,字字珠璣。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後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裡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後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快樂是什麼?這個不知問和被問過多少遍的問題如今仍反復出現在我們面前。錢老有他的解釋,我也有我自己的理解。當然他總能給我帶來許多新的啟迪,並使我受用終身。雖然他在文章中也沒有給快樂下明確的定義,但是他說了這麼一句,“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於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並且認為“這是最糊塗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正如他所說屬於精神的,快樂其實是一種心理感受。要不要快樂由你自己決定。懂得快樂、善於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一種氣魄。有人說,快樂有時就像在天上飛的風箏一樣,雖然有時你看不見它,但線在你手中,它不會飛遠,只要你願意,快樂就會隨時圍繞著你,直到永遠。擁有了一顆快樂的心,你就知道,快樂是無處不在的。有人說痛苦。其實痛苦和快樂原來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同的只是在於你的選擇。就好像冬天和夏天一樣,如果你選擇夏天,認為夏天會給你帶來快樂,然而冬天定會來臨,它並不會給你帶來不幸和痛苦,只是你選擇了夏天而拒絕了冬天,所以才有不幸和痛苦的產生。() 其實,不管是夏天或冬天,對你來講都沒關係,不同的只是你的感受。

對於我們這代70年下的蛋,對快樂的感受一定和錢老所在的年代大不相同。當我終於理解父母的指責源於他們的愛時,我會快樂;當得知自己暗戀了好久的心上人同樣也暗戀我的時候,我會快樂;當和朋友通宵聊天喝酒狂歡的時候,我會快樂;當找工作處處碰壁突然有人告訴我“你被錄取”的時候,我會快樂;當上網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帖子或博客點擊率大增的時候我會快樂……其實快樂很簡單,就在於你會不會滿足。人長說“知足者長樂”。 這句話更是至理名言,既豐富了自己的內涵,又把握住了自己快樂美好的人生。你就會感到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他無情的用腳摧殘著丹朱,流露的是殘忍與邪惡。和他懦弱的性格完全不符合。這種轉變只因為性格的扭曲與壓抑,無法發洩所導致的惡果。

《茉莉香片》確實苦的讓人心寒。


茉莉香片讀後感(二)

《茉莉香片》講述了從小沒有得到父愛的聶傳慶與本能成為其父親的言子夜的女兒言丹朱之間發生的一些尋常且又有與眾不同的故事,從中體現了“生之艱難、愛之淒涼”的風格。

就如文章開篇所說一樣: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沒錯,聶傳慶與言丹朱的故事就像一壺茉莉香片,在蕩漾著華美的茶色和氤氳著華美的茶香的夢幻裡,你以為你將要享受一份華美的甘醇,然而當你抿一口,其中的苦味卻滲透著太多太多的悲哀。

聶傳慶是苦的,他生在聶家,沒有選擇的權利,沒有愛的滋養,因生父把對他生母的憎恨遷怒於他,他跟著父親過了20年憂鬱磨人的生活,變成了如今精神殘廢的聶傳慶,這種父母間的憎恨轉移到了聶傳慶,他憎恨母親,當初沒有狠下心來選擇言子夜,他憎恨言子夜沒有堅持對母親的愛,甚至憎恨言丹朱,憎恨她擁有本屬於他的一切……他始終相信,如果自己是碧落和言子夜的孩子,他一定生活得比現在要好。可是命運弄人,母親所愛之人成了他人之夫、他人之父。聶傳慶的苦不只來自他對別人的憎恨,還來源於他的矛盾,他在憎恨言子夜的同時,卻又渴望得到言子夜般的父愛,填補內心深處對父親的那份空虛;聶傳慶同樣憎恨言丹朱,只因為丹朱是言子夜的孩子,變態地認為是丹朱搶走了他的一切,搶走了她的幸福,但另一方面,他又知道丹朱是個好女人,自己不得不被她吸引。這種矛盾讓早已精神殘廢的他,在心理上更加扭曲。

古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他的身邊多一個積極向上樂於進取的長輩或朋友關愛他,提醒他,他是否會以另一種姿態出現在我們面前;倘若他可以從缺少愛的環境中去賦予他的愛,讓別人感受他帶給的溫暖,他也可以從中感受人生的價值。有句話說得好“你可以盡一切努力去幫助別人,但不要渴望別人同樣對待你”,在人們面前處處碰壁的他倘若能感悟到自己不是愛的擁有者,但自己可以是愛的賦予者,他可以把帶給別人愛作為人生的目標,讓自己去溫暖別人,當別人麻木不仁的心豁然開朗時,他會感受那一份甜蜜湧上心頭,他也不致於淪落到鬱鬱寡歡而對人生一籌英展的地步了。

言丹朱是苦的,她是好女孩,一心想要幫助聶傳慶,關心聶傳慶,可聶傳慶根本不領她的情,聶傳慶視她為奪走一切的仇視物件,將那不滿的情緒宣洩到言丹朱身上,他將她往死裡打,一腳接一腳狠狠的踢在她身上,她只是聶傳慶眼中本本不該存在這個世界上的人,只是聶傳慶不滿情緒的宣洩物,報復的對象。

除此之外,故事中並未細細寫到的聶傳慶的母親碧落也是苦的,她的苦是因為在傳統的時代,作為一個女子,並不敢主動爭取與言子夜相守相愛的機會,最後離自己一生最敬仰的男人越走越遠。

《茉莉香片》中的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苦,就如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苦一樣,只是有多少之分,這些苦是生活中太多不公不好的因素積澱下來的味道,於這種味道中人們品出了生活得那份厚重、甘醇,那份無可奈何。在讀完《茉莉香片》後,有人認為聶傳慶這樣一個病態男子讓人厭惡,厭惡他的懦弱,厭惡他將本不該由丹朱承擔的情感轉移至丹朱身上,並折磨她;但也有人為他心痛,我也是有這樣的感受,他是可憐的,承受了本不該他承受的恩怨與情緒,父親與後母的冷漠讓他沒有擁有快樂的童年,壓抑的生活環境養成了他懦弱的性格,沉澱了他心中的不滿進而讓他扭曲、變態,視丹朱的幫助為一種嘲諷與炫耀。我有時在想,如果他沒有承受這些,擁有良好的成長環境,他是否也會死幸福的。他是無奈的,他無力反抗,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而丹朱不幸的成為了他的宣洩工具。

《茉莉香片》中的一個人就是一壺茉莉香片,品到的是苦澀,滲透的是悲哀,無奈卻又無助。


茉莉香片讀後感(三)

有人說:“只有張愛珍才可以同時承受燦爛奪目的喧鬧與極度的孤寂”。

有人說:“她要的就是沒有一朵花,沒有一瓣眼淚送她退場,一個世紀的喧囂華麗風流雲散的寓言”。

張愛玲出身貴族,才華非凡,性情怪僻,兩次成功的出走,兩次無論如何都算不得成功的婚姻,一個傳奇的女人,無數的人甚至說不清是為她的文字所折服,還是為她的傳奇所吸引。

我想正是因為她這一生的蒼涼傳奇,才寫出了如此苦的《茉莉香片》,正如一壺茉莉香片,太苦了。

這個故事是發生在香港——一個華美的但是悲哀的城。

主人公聶傳慶的出生和張愛玲差不多,他的家令他厭惡,父親的蔑視,繼母的譏刺,都令他抬不起頭,再加上言丹朱的身世,他覺得自己是這世界上最倒楣的一個人。他幻想著自己如果是言子夜的兒子,那他現在的生活一定很幸福,所以他恨言丹朱,認為有了她才沒有自己。以至到最後傳慶有了要丹朱死的念頭,。當我讀到“他用一隻手臂緊扶住她的雙肩,另一隻手工勞動和就將她的頭拼命地向地按,似乎要她的頭縮回到腔子裡去”。我感受到當時傳慶多年的怨恨發了。身世的卑微,命運的坎坷,生活的不如。一下子全湧出了這個未曾瞭解世事的少年的心,他內心的惡恨終於在這一時刻徹底釋放。他忽視了那夜滿天眨眼的星星,看不到他眼前那個美麗善良的姑娘,心中濃烈的怨氣讓他透不過氣,忽視了一切只知道報仇。他把怨氣全部出在了言丹朱身上,言丹朱成為這一切悲劇的替罪羔羊,悲哀!

塵世有多麼繁華熱鬧,張愛玲隨手輕輕一揭,卻讓我們看見繁華似錦的幕布後哀涼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覺裡,蒼涼就應該是灰濛濛的那種,有些恍惚;有些謎離;而她的蒼涼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溫暖的,舒適的,但後來總歸讓你沉下去,沉下去,成了朵雲軒信箋上的一滴淚珠。成了朵雲軒箋軒上的一滴淚球也不要緊,好歹仍是一個紅黃的濕暈。

張愛玲筆下的蒼涼總是濕潤的,才分外的動人。

寫那篇文章,並不是因為香片擅棋,就只是感覺棋道和茶道一樣,裡面也蘊涵很深厚的禪意,令人去懷想人生,人生如棋---但是不是所有的棋都是以勝負論英雄的,圍棋中有一種無法消解的連環劫、長生劫,因為無法終局,只能以無勝負告終,是棋局中的珍局。有的棋手會因為巧遇到這樣()的棋局而欣喜莫名,其實想來也是和人生一樣,棋逢對手的人生進退才是最有味道的,可是是否能尋到這樣的對手留一局珍局,那可是機緣造化的際遇了呢。

下棋,當棋盤上無子的時候,那樣空曠的廣闊,就象人一生的起始,對於未來是茫茫無知的疑惑,長路漫漫,有平坦的大道,也有曲折的小徑,並不清楚該往何處,從第一顆棋子落下,就開始了長長的選擇的路,空曠的院落裡有了足音,夢一樣的旅程開始了,人在局內,又在局外,生死的演繹,世事的糾葛,自己演出自己的故事,用黑白的棋子在棋盤上描畫著自己的影子,得失功過都黑白分明。其實,棋沒有什麼輸贏對錯的分別,只有境界的高下。棋盤上顯示著一個人運籌帷幄的心胸,是否在做自己想做的人。當最後一字落下,生命就象那些被收起的散亂的棋子一樣的時候,棋盤又空了,轉眼過了一生。

都說棋逢對手,那個和你真心對弈的人在哪兒 卻是個要用一生來解的謎。

論快樂讀後感(一)

曾經讀到過這麼一段話:“死亡才是真正的永恆。人類千方百計地追求永生,一旦真正達到永生便會發現,這永生不過是物質的長存,精神卻無法一成不變地存在。”生命如此,快樂亦如斯。對於快樂來說,並不存在著真正意義上的永恆,只有短暫的、會消失的才是真正的永恆。就是因為它會消失,人們才會千方百計地想把它留住。當一旦發現快樂永存,便也無快樂時那種快樂的心情了,只有對比中才會顯示出快樂與憂傷的不同。因而快樂就像躲在門後的方外之景,你從門縫裡探出身便可感受快樂;你隔著門縫往窺視,你也可觀望快樂;而你把門關緊,連縫也不留一絲,那你註定與快樂無緣。但是人們又不可能時時把門打開,生活中有太多的瑣事牽拌,永恆的快樂永遠無法存在。

人的一生伴隨著苦難而成長,快樂只是人生的點綴。當一個新生兒呱呱落地,便是用哭聲向人們宣告:又有一個新的生命誕生了;當一個生命走完了他所有的歷程,活著的人又是用哭聲為他送別。人生中的兩件大事:生與死都有眼淚相伴,是冥冥之中註定了人類的一生將會有苦難伴隨。而快樂或許是上天因著憐憫賜予我們擁有面對苦難生活堅持下去的勇氣的精神源泉。因而這快樂雖是短暫的,但亦是永恆!

就是今天,在論壇看到一位老師留言:“小屋銘(不睡覺的兔)/屋不在寬,能住就行。/文不在長,有感則記。/斯是小屋,自娛自樂。/教學本無法,有備贏課堂。/談笑有網友,往來皆知音。/可以錄隨筆,刻得失。/無刻意之追求,無名利之勞形。/人教留一處,和風亦有屋。/兔子雲:「狡兔幾窟?」”(注:人教指人教論壇,和風指和風論壇。)快樂之意不言而喻。

對於門內的我們來說,門外的快樂是苦難歷程中極大的誘惑。苦難是人生的必含內容,相對快樂來說,它是痛苦的,沒有人會希望生活在苦難之中,人們總是在不斷地追求美好與快樂。但一旦遭遇苦難,它也會同時提供一種機會,人性中的某些特質,唯有藉此機會才能得到考驗和提高。正如周國平所寫道:“一個人通過承受苦難而獲得的精神價值是一筆特殊的財富,由於它來之不易,就決不會輕易喪失。”“當他帶著這筆財富繼續生活時,他的創造和體驗都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底蘊。”由於苦難,快樂顯得彌足珍貴,經歷過苦難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快樂的價值。


論快樂讀後感(二)

一直很喜歡錢老的作品,還能記得高中開始讀《圍成》,每每都快樂的大笑。對錢老一針見血的描述和犀利的評價,真的覺得痛快到肺腑。《論快樂》是錢老一篇小品文(個人的理解)。靜下心來仔細看錢老的快樂,讓人感歎聰明不是直白,它需要細細品味,像酒一樣,越品越感受到它的真實。《論快樂》就是這樣一篇佈滿了聰明的文章。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後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裡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後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快樂的時光總是容易渡過,快樂的事情容易忘記,有時回首自己走過的歲月發現真的如此,不經意間想起的全是不如意。

假期中我認真反思,快樂到底應該來源哪裡?一個老師,快樂當然來源於我們的工作和我們的學生。由於工作壓力社會壓力日益增加,很多時候我們在忙碌之餘已經忘記了自己快樂不快樂。現在來看《論快樂》我覺得快樂本身就是一種矛盾,而快不快樂決定於一個人的心態。當我們以陽光心態來面對工作和學生,我們的快樂也隨之而來。

我班有個學生叫呂睿。我剛接這個班時,他上課無精打采,要麼搞小動作,要麼影響別人學習,提不起一點學習的興趣;下課追逐打鬧,喜歡動手動腳;作業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書寫相當潦草……每天不是科任老師就是學生向我告狀。於是,我找他談話,希望他能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以學習為重,按時完成作業,知錯就改,爭取進步,爭取做一個他人喜歡、父母喜歡、老師喜歡的好孩子。他開始是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後來口頭上答應了。可他又一如既往,毫無長進,真是“承認錯誤,堅決不改”。此時我的心都快冷了,算了吧,或許他是根“不可雕的朽木”。但又覺得身為班主任,不能因一點困難就退縮,不能因一個後進生無法轉化而影響整個班集體,必須面對現實!我內心一橫:不轉化你,誓不甘休。他無進步,或許是他並沒有真正認識自己的錯誤,沒有真正要做個他人喜歡的人的念頭。

為了有針對性地做工作,我決定先讓他認識自己的錯誤,樹立做個受人喜歡的人的思想。於是我再次找他談話,談話中,我瞭解到他心裡十分怨恨二年級的班主任老師。我心裡一喜,讓他認識錯誤的機會來了。我輕聲問他:“你為什麼會恨那個老師?”他不好意思地回答:“因為她常常批評我。”我順著問:“老師為什麼會常在課堂上批評你,你知道嗎?”他說:“因為我常違反紀律,沒有按時完成作業,書寫也不工整……”“你已經認識了自己的錯誤,說明你是一個勇於認錯的好孩子,但是,這還不夠,你覺得應該怎樣做才好?”“想改正錯誤嗎?想做一個受他人歡迎的孩子嗎,你要怎樣做才好呢?”“我今後一定要遵守紀律,團結友愛,認真完成作業……”“那你可要說到做到喲!”“好!”後來,他無論是在紀律上,還是在學習上,都有了明顯的進步。當他有一點進步時,我就及時給予表揚、激勵他。使他處處感到老師在關心他。他也逐漸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端正了學習態度。


論快樂讀後感(三)

論快樂》是一篇充滿智慧的短文,廣博深湛,俯仰拾掇,字字珠璣。文中對“快樂”從幾個方面進行了詮釋。首先說它是易逝的,“歡娛嫌夜短”;再說“永遠快樂不但是渺茫地不能實現,並且荒謬地不能成立”;接下來又向讀者闡明快樂是人生存下來的催化劑;然後又說明快樂其實是精神層次上的感受;最後作者堅定地認為“人生雖不快樂,但仍能樂觀。”這裡前面的“快樂”意味著物質上的享受,而後面的“樂觀”這個精神意義上的涵義才是作者所認為的真正的快樂。而這句話也是文章的主旨。

快樂是什麼?這個不知問和被問過多少遍的問題如今仍反復出現在我們面前。錢老有他的解釋,我也有我自己的理解。當然他總能給我帶來許多新的啟迪,並使我受用終身。雖然他在文章中也沒有給快樂下明確的定義,但是他說了這麼一句,“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於精神的。”他反對將“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並且認為“這是最糊塗的分析”,由此就遞進得到了“人生雖不快樂,但仍然樂觀”這樣一個論斷。正如他所說屬於精神的,快樂其實是一種心理感受。要不要快樂由你自己決定。懂得快樂、善於快樂實在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一種氣魄。有人說,快樂有時就像在天上飛的風箏一樣,雖然有時你看不見它,但線在你手中,它不會飛遠,只要你願意,快樂就會隨時圍繞著你,直到永遠。擁有了一顆快樂的心,你就知道,快樂是無處不在的。有人說痛苦。其實痛苦和快樂原來是一對孿生兄弟,不同的只是在於你的選擇。就好像冬天和夏天一樣,如果你選擇夏天,認為夏天會給你帶來快樂,然而冬天定會來臨,它並不會給你帶來不幸和痛苦,只是你選擇了夏天而拒絕了冬天,所以才有不幸和痛苦的產生。() 其實,不管是夏天或冬天,對你來講都沒關係,不同的只是你的感受。

對於我們這代70年下的蛋,對快樂的感受一定和錢老所在的年代大不相同。當我終於理解父母的指責源於他們的愛時,我會快樂;當得知自己暗戀了好久的心上人同樣也暗戀我的時候,我會快樂;當和朋友通宵聊天喝酒狂歡的時候,我會快樂;當找工作處處碰壁突然有人告訴我“你被錄取”的時候,我會快樂;當上網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帖子或博客點擊率大增的時候我會快樂……其實快樂很簡單,就在於你會不會滿足。人長說“知足者長樂”。 這句話更是至理名言,既豐富了自己的內涵,又把握住了自己快樂美好的人生。你就會感到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