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成功勵志

所謂選擇困難症,不過是你又懶又貪

所謂選擇困難症,不過是你又懶又貪

文/小燈泡兒

1、

別裝了!你只想走個過場

我的小表妹是個糾結狂。

和她一塊吃飯,接過功能表,她從頭翻看到尾,眉頭蹙著,喪成苦瓜臉。二十分鐘後,又硬塞給我,“姐,要不你來吧。幫我點份一樣的。”

和她挽手散步。不出百米,她說作業沒做,得趕快回家去寫;到了樓下,她又嫌胸悶氣短,非要拉我再去走走。

上個月,她跟家裡鬧了分歧。隔三岔五,就發我微信、電話轟炸。

“唉姐,你說我到底考研好,還是工作好?選哪個省事些?”“我爸說,一流名校是敲門磚。我媽說先工作更好,早點積累經驗。

要不,你也幫我想想?”

我有點語塞。便問她,你自己呢?喜歡什麼工作,想要怎樣生活?小表妹怔了怔,我,我不知道啊。

“那你怎麼辦呢?等他們想好了,替你決定?”

“還能咋辦。也就這樣了,誰讓我有選擇恐懼症呢!”

一瞬間,我就差摔了電話。

那傻丫頭,看似左右為難,實則漫不經心。迷茫如她,既沒想好以後出路,也不願接受此刻粗糲。

因為沒有主見,因為不願擔責,她只好逮人就問,再三求證。

到後來,選擇權都送了人,乾脆看客說了算。

“隨便”、“都行”、“聽你的”、“我不知道”……

選擇障礙者們眼中,生活時刻處於一種「三不知」的境地——充滿了不確信、不清晰、不懂得。

就像被幽靈纏身,明知它漂在附近,卻只能捂眼裝睡當聾子。

我的專業是金融,但我喜歡設計,

如果我放棄做會計,別人會不會笑我,說我不務正業?

我定的餐館,人家不喜歡吃怎麼辦?參加不熟悉的聚會,我該先減個肥,還是先學化妝?

想想也挺可悲的。

應試體制下的你我,用二十多年去背世俗強加的角色期待,背所謂的標準答案,背語數外的考試範圍,和亂七八糟的公式定理。

卻也拒絕了未知的瘋狂,拒絕了聲色的張揚,拒絕一個真實的、清醒的本我。

因為盲目從眾,所以嘴邊的“未來”,大多是被灌輸、被洗腦、被填鴨的。

因為思維怠惰,所以不願承擔可能的“後果”,凡事只想伸手討要答案。

更糟心的,是你一邊丟掉自主選擇權,一邊釋放抱怨和怒氣。卻偏偏忘了,阻止你自在選擇的、隨心生活的,從來不是強權,不是父母——

是你的懶,

你的怕,和走過場、打醬油的自己。

2、

別騙人!你的貪心太滿

當然,還有些“選擇障礙症”,說好聽點,是圓滑,是慎行;說難聽點,是貪心,是欲念。是你賦予了選項太多無意義的完美。

初中時候,曾聽聞一個故事。

說的是齊國某少女,因貌若女神,被倆小夥同時追求。只可惜,東家男子雖是富二代,卻長相寒磣;西家男子雖是小鮮肉,卻身無閒錢。

擔心女神羞于指明,眾人便提議,不如讓她露胳膊示意。出左手,選東家;出右手,選西家。

糾結許久,女神慢悠悠地伸出兩隻胳膊。笑言之:“以後,我想在東家吃飯,在西家住宿。”

事實嘛,這種食東宿西的戲碼,今日亦不嫌少。有時選擇之難,不在路徑本身,在貪婪之心。

在年輕氣盛的時日裡,貪心如我們,很容易把生活的每道選擇,

看作AB題:

想拋棄一份苟且的工作,又怕穩定的生活跌落;

想告別一段苦澀的愛情,又怕遇不到Mr.Right;

想買件打折的衣服,又嫌它不如大牌款式和質感。

於是我們感慨,“還真棘手啊,要是能有兼顧的路子該多好!”“如果那麼難選,要不我就不選了吧?”

真巴不得,這唯一的選項,必須是最大限度的、理想化的。如此,便可一勞永逸不煩憂,繞開所有的未知和難關。

然而,哪有什麼兩全選擇、順遂人生。

那些心態失衡的人,無論選什麼都會不甘,無論怎麼過都嫌浪擲,回頭看看,都要生悔。

真正讓他捶胸,讓他頓足的,其實也非眼前之路多漫漫。而是腦中常浮現的——口渴之時的那瓶奶,紙裡包裹的半塊糖,夜深閉燈後的星和月。

3、

別躲了!是你選擇捂眼遮耳

就像亦舒在《花解語》所說的:

“無論什麼都有代價。一個人,只在彼時彼地做對他最好的選擇,或對或錯,毋需對任何人剖白解釋。”

所有不給方法論的雞湯都是耍流氓。

很多時候。選擇這事兒,就像考試做題。卡住了,先跳過,做下一題。回過頭,再填滿,或塗改。

若你手抖心亂按不下選擇鍵,我想,起碼可以做如下之事:

1.“別問別人,問你的心。”

最最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訴求,規劃想要的生活。然後,自己思考、自己判斷、自己抉擇。

也許,你無法得知下一步的下一步,但起碼可以列好最重要的選擇優先項,訂立幾條牢牢不可破的底線,明晰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就像考研不是鍍金,而是為了礪劍。選擇不是從眾,

而是為了覓己。

事實上,所有停在腦海中的臆想多半會誇大未知領域。某些“興趣”,某些“憧憬”,只有你深入嘗試、體驗之後還願意視為熱愛,才算真正的選擇。

就像很多東西你不吃怎麼知道酸鹹或甜辣,很多人你不相處怎麼知道厭惡或融洽。

直到哪一天。你清晰了,篤定了,你的熱情所在,你的心之所向,你願為了什麼而擺脫拖延、懶惰、無所事事的惡習。

那就對了。

2.“所謂完美,是個騙局。”

任何選擇,都有沉沒成本。被焦慮牽絆、被得失左右的人,往往陷入了一個怪圈:

生怕世事如對弈,一步若錯,滿盤皆輸。

然而,生活沒有準則,選擇並無對錯,價值觀是不斷推翻重建的。

決定生活軌跡的,從來不是選擇本身,而是選擇之後的姿態。你若積極,考研或工作,都可以;你若消極,考研或工作,都不行。

既然沒有絕對意義的好選擇,也就沒有所謂的壞選擇。又何來成本高低,利弊難判。

更何況,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

你我眼界和預知能力有限。行至中途,路至未央,如何能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

畢竟,一個決定牽動一個決定,一個偶然註定另一個偶然,回不了頭。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心就能有多寬!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不可思議!

一個婦女買了件衣服,習慣性地跟鄰居顯擺,卻發現同樣的衣服鄰居比她少花了20元錢,於是她耿耿於懷數天。這人的格局就值20元錢了。

三個工人在工地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幹嘛?第一個人沒好氣說:砌牆,你沒看到嗎?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後,第一個人仍在砌牆,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闆。

“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我們所希望的未來就好像這張大餅一樣,是否能烙出滿意的“大餅”,完全取決於烙它的那口“鍋”。這就是所謂的“格局”。

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佈局。

一個人的發展往往受局限,其實“局限”就是格局太小,為其所限。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佈局。

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勢。

在人與人的對弈中,舍卒保車、飛象跳馬等種種棋招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棋局的贏家往往是那些有著先予後取的度量、統籌全域的高度、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的方略與氣勢的棋手。

1、眼光

眼光是指在某一時刻,對某領域趨勢準確預測的能力 。

第一,你能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不能夠透過表像看到事物發展的本質。

第二,對於事物的評判已經有自己的標準,並能夠極為準確地根據現在對未來進行預測。

第三,你知道這些道理之後,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而對於未來的準確預測,亦是在堅持看清本質的原則之上的。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道什麼可為和不可為。若不可為,怎樣做才能可為,那何時可為。

2、胸襟

有大的追求、大的願望,就會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視野、大的寬容,這就叫大胸懷吧。

如果你的想法是追求一個具體的、很小的事情,你得不到它會很生氣;

如果你想要的是別人沒有的,是很大的東西、很遠的東西,你就會變得能夠理解很多、包容很多,能夠承受痛苦。

這是一個正迴圈。

劉邦和項羽,從軍事領導力上看,項羽遠勝於劉邦,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是何等氣概;從兵力配置上看,項羽手下強將如雲,整體實力也優於劉邦;從智囊團上看,兩者各有張良範增,也不分伯仲。

所以,若綜合三方面而言,項羽的楚軍是遠遠強過劉邦的漢軍的,但為什麼最後自刎烏江的不是劉邦,而偏偏是項羽呢?

劉邦自己說過,“我文不過蕭何、治國不如張良、行軍佈陣不如韓信,但三人皆為我所用”。

再看看項羽,手下縱有范增、英布這樣的文臣武將,但最終還是一敗塗地。只因他不像劉邦那樣胸懷廣闊,單單為一個名義上的“西楚霸王”惹得眾諸侯心生叛意、倒戈相向。

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剛愎自用,範增屢次進諫,但最後還是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最為嚴重的是,他竟對已繳械投降的近三十萬秦軍實行坑殺,使他的威信聲譽瞬間被葬送。

3、膽識

曾有企業家這樣說,“如果現在把我歸零,我仍然可以東山再起”。

行軍作戰需要膽識,成功創業更需要膽識,只有想法卻不敢去實現終究不會成功,莽撞行事也只會導致失敗,有勇有謀才能事半功倍。

4、心態

有很多投資者,不做投資的時候,看到別人賺錢,總是在想:有什麼賺錢的好項目呢?

真到做投資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抱著必賺的心理,所以一旦遇到虧損,與原來的期望不一致時,難免心態就出問題!

然後,會出現各種狀況。這裡說的只是一種現象。如果將其放大,很多時候,我們在面臨未來的預期時,何曾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投資行為。

所以說,格局真的決定人生層次。

一個人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胸襟。

格局是一種眼界,是一種情懷,海納百川才能有容乃大。

有什麼樣的眼界和胸襟,就看到什麼樣的風景。站在高處,整座城市不過就是幾座樓房,在飛機上從雲端俯瞰城市,城市也就變成了盆景。

考研或工作,都可以;你若消極,考研或工作,都不行。

既然沒有絕對意義的好選擇,也就沒有所謂的壞選擇。又何來成本高低,利弊難判。

更何況,人生若無悔,那該多無趣。

你我眼界和預知能力有限。行至中途,路至未央,如何能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

畢竟,一個決定牽動一個決定,一個偶然註定另一個偶然,回不了頭。

你的格局決定你的結局

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你的格局有多大,心就能有多寬!放大你的格局,你的人生將不可思議!

一個婦女買了件衣服,習慣性地跟鄰居顯擺,卻發現同樣的衣服鄰居比她少花了20元錢,於是她耿耿於懷數天。這人的格局就值20元錢了。

三個工人在工地砌牆,有人問他們在幹嘛?第一個人沒好氣說:砌牆,你沒看到嗎?第二個人笑笑:我們在蓋一幢高樓。第三個人笑容滿面:我們正在建一座新城市。10年後,第一個人仍在砌牆,第二個人成了工程師,而第三個人,是前兩個人的老闆。

“再大的烙餅也大不過烙它的鍋。”我們所希望的未來就好像這張大餅一樣,是否能烙出滿意的“大餅”,完全取決於烙它的那口“鍋”。這就是所謂的“格局”。

格局就是指一個人的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佈局。

一個人的發展往往受局限,其實“局限”就是格局太小,為其所限。

謀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而是佈局。

大格局,即以大視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做得更大。大格局決定著事情發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勢。

在人與人的對弈中,舍卒保車、飛象跳馬等種種棋招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棋局的贏家往往是那些有著先予後取的度量、統籌全域的高度、運籌帷幄而決勝千里的方略與氣勢的棋手。

1、眼光

眼光是指在某一時刻,對某領域趨勢準確預測的能力 。

第一,你能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能不能夠透過表像看到事物發展的本質。

第二,對於事物的評判已經有自己的標準,並能夠極為準確地根據現在對未來進行預測。

第三,你知道這些道理之後,自己能不能做得到。

而對於未來的準確預測,亦是在堅持看清本質的原則之上的。

人貴有自知之明,知道什麼可為和不可為。若不可為,怎樣做才能可為,那何時可為。

2、胸襟

有大的追求、大的願望,就會有大的忍耐、大的包容、大的視野、大的寬容,這就叫大胸懷吧。

如果你的想法是追求一個具體的、很小的事情,你得不到它會很生氣;

如果你想要的是別人沒有的,是很大的東西、很遠的東西,你就會變得能夠理解很多、包容很多,能夠承受痛苦。

這是一個正迴圈。

劉邦和項羽,從軍事領導力上看,項羽遠勝於劉邦,巨鹿之戰,破釜沉舟是何等氣概;從兵力配置上看,項羽手下強將如雲,整體實力也優於劉邦;從智囊團上看,兩者各有張良範增,也不分伯仲。

所以,若綜合三方面而言,項羽的楚軍是遠遠強過劉邦的漢軍的,但為什麼最後自刎烏江的不是劉邦,而偏偏是項羽呢?

劉邦自己說過,“我文不過蕭何、治國不如張良、行軍佈陣不如韓信,但三人皆為我所用”。

再看看項羽,手下縱有范增、英布這樣的文臣武將,但最終還是一敗塗地。只因他不像劉邦那樣胸懷廣闊,單單為一個名義上的“西楚霸王”惹得眾諸侯心生叛意、倒戈相向。

事事以自我為中心,剛愎自用,範增屢次進諫,但最後還是在鴻門宴上放走了劉邦。最為嚴重的是,他竟對已繳械投降的近三十萬秦軍實行坑殺,使他的威信聲譽瞬間被葬送。

3、膽識

曾有企業家這樣說,“如果現在把我歸零,我仍然可以東山再起”。

行軍作戰需要膽識,成功創業更需要膽識,只有想法卻不敢去實現終究不會成功,莽撞行事也只會導致失敗,有勇有謀才能事半功倍。

4、心態

有很多投資者,不做投資的時候,看到別人賺錢,總是在想:有什麼賺錢的好項目呢?

真到做投資的時候,每個人都是抱著必賺的心理,所以一旦遇到虧損,與原來的期望不一致時,難免心態就出問題!

然後,會出現各種狀況。這裡說的只是一種現象。如果將其放大,很多時候,我們在面臨未來的預期時,何曾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投資行為。

所以說,格局真的決定人生層次。

一個人有多大的格局,就有多大的胸襟。

格局是一種眼界,是一種情懷,海納百川才能有容乃大。

有什麼樣的眼界和胸襟,就看到什麼樣的風景。站在高處,整座城市不過就是幾座樓房,在飛機上從雲端俯瞰城市,城市也就變成了盆景。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