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文/haruko

前段時間高考落下了帷幕。

記得很多年前,剛參加完高考,大人們總會來個經典之問 :你們以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想要精彩地活著,不想平庸地過完一生。

但長大後真正接觸到社會才發現,你可能只會做一份不怎麼樣的工作,談一場不怎麼樣的戀愛,將就著過一段不怎麼樣的生活。

原來現在的自己正一步步變成了以前口中最不想成為的人。

電視劇《歡樂頌2》迎來了最終結局,比起討論的最多的安迪和邱瑩瑩,其實我關注更多的是關雎兒。

有人說關雎兒是五美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沒有安迪的聰明,沒有小曲那麼有個性,也沒有樊勝美那麼貌美。

但我卻覺得關雎兒,像極了平凡生活中平庸渺小的我們。

關雎兒很幸運的是,歌手謝童的出現打破了她生活原有的平靜,讓她發現原來生活還可以這麼過,還可以玩得這麼肆意和灑脫。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依舊在平凡日子中消磨著自己的時光。

不知道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自己就這樣一步步地淪為平庸了?

一、壓抑內心,活不出自己

看過一部電影《美少年之戀》,其中一段給我感觸很深。

馮德倫飾演的阿傑看到一張Sam(吳彥祖飾)小時候的照片,和Sam的媽媽發生了一段對話:

“伯母,這是Sam小時候的樣子?”

“是啊,我的仔仔啊,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從來不會哭,不會鬧,不會吵。學業又好,身體又好。

有次我看見他一個人在露臺上吸煙,看見我來,就把煙扔掉,說對不起。我說對不起什麼啊,吸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嘛。他說以後都不會再吸了。

真的,我以後都沒有見他吸過煙。他的個性就是這樣,什麼事情都自己忍,要把好的給人家看,做人不可以有一點點歪。”

從小我們的生活環境都是在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懂事的人,要懂得體貼大人的難處,儘量聽話,不讓他們操心。

所以很多時候都在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時間久了,連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都不知道了。

我家樓下開早餐店的大叔,年輕的時候喜歡玩搖滾,每次跟他聊天,總把崔健掛嘴邊。

“我以前也算是個熱血青年,但那時候大家都覺得我奇怪,覺得玩音樂的不靠譜,沒有姑娘願意跟我,沒辦法只好聽父母的話,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過日子。”

“如果當時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了,現在或許就出名了呢,哈!誰知道呢。”

老家隔壁的鄰居哥哥,從小畫的一手好畫,以前沒事幹的時候,總會幫我們畫人物肖像。

前幾天回去正好樓道裡遇見,看見他搬著好多幅畫下樓,於是寒暄了幾句。

“現在還畫畫了嗎?”

“不畫了,在搬家公司工作,每天搬東西,哪有時間畫畫,提起畫筆,手都是在抖。”

......

我發現我身邊的很多人,他們眼睛裡的光一年比一年黯淡,生活一天天趨同。

他們年輕的時候可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有著很高的話語權,

卻在歲月中慢慢消耗了自己,成為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

二、盲目合群,是平庸的開始

學生時期大家應該都有過相似的經歷。

剛入大學的時候,一個孤獨的人總是急於融入群體,想要刷一點存在感。

我記得當時的室友都找到了活動的組織、交到新的朋友,每次一閑下來,寢室裡就剩我一個人。

我突然覺得自己很不合群,於是一股腦地報名參加了一堆社團活動。

後來的確是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團隊,認識了不同的人,但除了剛開始的新鮮勁外,後期簡直是身心俱疲。

浪費時間不說,感覺自己每天在各種活動之間輾轉,完全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

我們好像很害怕被冠上“不合群”的標籤,因為一旦被冠上,就意味與周邊的世界隔絕,

被人群孤立,這樣的恐慌容易促使我們不加選擇地尋求別人認可。

但很多人看上去是成群結伴,其實在內心,仍舊是孤獨地活著,因為他所在的群體並不適合他自己。

丁俊暉說過:“一個人在努力的時候,可能沒參與到其他的一些活動和業餘生活當中去,你就覺得這個人不合群。

其實他是在做別的事情,他不是不合群,他只是在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盲目合群要不得,時間應該花在更值得你付出的地方,隨大流的人,註定會走向平庸。

三、保持個性,讓你更突出

我很小的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去了別的城市生活。

轉學的第一天,因為普通話口音不同而被班級裡的同學嘲笑是“異類”,還被模仿說話的口氣。

小孩子的內心總是很敏感,久而久之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奇怪”,於是便不開口,有時候一天都不說話。

後來數學老師發現了我的沉默,拉我去辦公室說:“別人欺負你,覺得你是‘異類’,那是因為你在某些方面和別人不一樣,那是你自己的‘個性’,應該覺得高興才對,不一樣才與眾不同。”

年紀小的時候,我們總是很害怕“獨特”,因為“獨特”意味著不同,意味著你和別人不一樣。

這種事情,很容易給人帶來不安跟惶恐,於是拼命地向普通人平均的樣子靠攏。

八十七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Graham Moore的獲獎即興臺詞,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我16歲時,曾試圖自殺,因為我覺得自己很怪,很另類,與其他人格格不入。

而現在的我站在這裡,此刻的我告訴那些覺得自己“找不到認同感”的孩子,你會找到的,真的。請繼續保持“怪異”,保持“與眾不同”。

不可否認,太有個性的人在生活中很容易吃虧,被當作另類看待。

學生時代,太鋒芒畢露的孩子總是會受到打壓;

社會上,保持獨特個性的人總顯得很格格不入......

所以人在很多時候,為了尋求安全感和認同感,會不自覺地隱藏自己的個性,漸漸地走向趨同。

這樣的趨同,也正是平庸生活的開始。

所以請保持你的獨特和個性,那正是你區別於他人的地方。

為自己活一次,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微信公眾號/精讀,ID/Jingdu999)

最怕你放棄努力,還覺得理所當然

文/陶瓷兔子

1

跟一個姑娘聊天,她抱怨起收入太少,買不起車買不起房,單身的時候尚好,一談婚論嫁頓顯窘迫,雙方父母合力付了全款,小倆口卻得承擔裝修和添置傢俱的支出。

她工作四年,工資月月不剩,信用卡上的帳單總是負數,她憂愁地問我:“有沒有什麼賺錢的好方法?”

她說自己在一家國企,貴在輕鬆隨意且從不加班。我順口就問:“那有沒有考慮過下班做個兼職?”

想過啊,但做什麼呢?她說:“開快車太累,刷單又太low,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才華與技能,這兩年跟風開了個網店,也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

“那就在本職上謀求突破?雖然不可能一飛沖天,但工資能漲一點是一點。”我又說。

她回我長長的一聲歎息:“你不知道,我們公司能破格提拔的都是技術崗,像我這種文職類工作,前頭還有大把入職了十幾年的老前輩還壓在頭上,哪兒那麼容易突破啊?”

那就..……跳槽?我使出殺手鐧。

就我們這種崗位,哪有那麼容易跳?她立刻反駁:“在這兒待著好歹還能落下個輕鬆不累,到其他公司,幹的活比這兒多,福利還越來越少,也不划算的,況且到了我這個年齡,又還沒有小孩,一般公司也不要……”

“那你就沒考慮過學點什麼其他技能?”我繼續問。

“以前靜不下心,現在結了婚馬上準備要寶寶,更沒有時間學了。”她繼續抱怨著現實的困境和腰包的窘迫,末了用一句話結尾:“我就是個普通人,活成這個樣子,我也沒辦法。”

她顯然屬於我們都很熟悉的那群人:將生活的種種艱難一股腦地訴苦給你,十分不甘心,又好像很虛心求教,可無論你給出什麼建議,他們都會用一千一萬個理由駁倒你,努力讓你認同她的觀點:

看哪,我的生活就是這樣,我沒辦法,你也沒有,所以只能這樣了。

就這樣吧,帶著不甘心的憂鬱上床睡覺,第二天醒來,卻依舊重複著前一天的生活。

2

我其實很能理解這樣的無力感,無論多麼努力的人,總會有被被現實的照妖鏡晃暈雙眼的時刻,在某個絕望而又使不上力的時刻,誰不想兩手一攤,回報生活一個充滿了無奈的葛優躺?

我頭一次感覺到努力的無力,是在買車的時候,那是我工作的第二年,省吃儉用攢夠了一輛車的首付,興沖沖地逛了好幾個車展,泡在4S店裡一待就是一下午。

正準備拍板付款的時候,店裡來了個姑娘,看起來最多比我大兩三歲的樣子,徑直繞過我所在的中低端車系,直奔後排的高端跑車而去。

當我還在為兩千塊的折扣跟銷售小哥磨破嘴皮子的時候,姑娘早已瀟灑地簽完字,刷卡的神情那麼輕鬆,好像在便利店買下一碗關東煮。

我瞄了一眼手邊那張單子上一眼數不完的零,從沒有一刻覺得生活那樣無望過。

好無力啊。

我懂得如何用心理學和經濟學來跟銷售小哥議價,懂得如何向上彙報向下管理才能拿到不錯的機會,懂得克制延遲懂得開源節流才能攢夠首付的存款。

可是我依然買不起那輛車,現在買不起,十年以後,可能也買不起。

我很喪地回來,跟朋友聊起這一天的見聞,她隔了兩個小時才回復我:“不好意思呀,剛去學日語了,所以關了手機。”

我以為她會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套路安慰我,可她連套路都懶得用,劈頭就是一句:“你試卷做完了嗎?下周就要開始報名了。”

“你不覺得,我們這樣的努力根本就沒有意義嗎?再努力,也不過就是個普通人而已。”我有點惡毒地回復她。

“我知道啊,可生而為普通人,是我們的錯嗎?我之所以努力,並不是為了超越那些生來就不普通的人,只是不想讓自己所有的不甘心,幾年之後都成了無能為力。”

兩年後的她,跳了槽,從可有可無的行政到日資企業的翻譯,為了配合團隊的需要,每天沒日沒夜地研究產品圖紙,瞭解產品市場,分析競品特徵,逐漸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主幹。

她原先的那家公司由於結構重組,進行了大量裁員,看到昔日的同事毫無準備地被一腳踢出安樂窩,拿些微薄的失業保險惶惶尋找行政工作,被挑剔年齡大,被挑剔未生育,被挑剔沒技能,跟剛畢業的大學生搶飯碗的時候,她心有餘悸。

或許我一輩子也成不了那個買跑車的女孩,但我也很自豪啊,畢竟一雙赤手空拳,也能打拼出個像樣一點的世界。

她說:“改變生活是很難的,而我們面對那些艱難時刻的選擇,會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有個讀者曾經氣哼哼地給我留言,說:“你們這些雞湯文作者就是會胡說,說什麼學個語言就能飛黃騰達待遇翻番,參加個聚會被男神一見傾心,哪有那麼容易啊,我學英語都學了三個月了,單詞背了幾百個,除了課文之外,還是一句都說不出來。”

我看得失笑,卻沒有回復她的這句話。

是啊,哪有那麼簡單。

3

你只看到別人一夕逆襲,卻看不到這一夕的背後,又藏著多少個日日夜夜。

進入瓶頸時的焦頭爛額,進步甚微時的心灰意冷,看著別人追劇打遊戲心嚮往之卻不能做時的煩躁猶豫,辛辛苦苦學了好久卻毫無用武之地的失落和懊喪。

這是我們筆下每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會遇到過的事。

只是這些細節,不能與人言,也不足與人言。

而你以為他們真的是幸運的遇到了那一天嗎,撞到了那個機會嗎?

並不是的。

是那一天終於等到了他們。

等他們寶劍藏鋒,大步流星,勇往直前之時,那一天才會出現在生命的岔口向他們招手。

而對於永遠庸庸碌碌的大多數人,它跟從前的每一天一樣,也跟今後的每一天一樣。

20歲與30歲,好像也並沒有什麼分別。

一個人失去光芒是在什麼時刻呢?

並不是遭遇慘敗被摔了個狗啃泥,不是姿勢難看掙扎著起身。

不是咬著牙淌著汗向上趕路,也不是童話泡泡破滅,發現自己沒有魔法也沒有內力加持,只是個普通人。

而是在兩手一攤,說出“就這樣吧”的時候。

那被湮沒於人潮,被時光推著向前,毫無還手之力的背影啊,才最最難看。

你會找到的,真的。請繼續保持“怪異”,保持“與眾不同”。

不可否認,太有個性的人在生活中很容易吃虧,被當作另類看待。

學生時代,太鋒芒畢露的孩子總是會受到打壓;

社會上,保持獨特個性的人總顯得很格格不入......

所以人在很多時候,為了尋求安全感和認同感,會不自覺地隱藏自己的個性,漸漸地走向趨同。

這樣的趨同,也正是平庸生活的開始。

所以請保持你的獨特和個性,那正是你區別於他人的地方。

為自己活一次,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微信公眾號/精讀,ID/Jingdu999)

最怕你放棄努力,還覺得理所當然

文/陶瓷兔子

1

跟一個姑娘聊天,她抱怨起收入太少,買不起車買不起房,單身的時候尚好,一談婚論嫁頓顯窘迫,雙方父母合力付了全款,小倆口卻得承擔裝修和添置傢俱的支出。

她工作四年,工資月月不剩,信用卡上的帳單總是負數,她憂愁地問我:“有沒有什麼賺錢的好方法?”

她說自己在一家國企,貴在輕鬆隨意且從不加班。我順口就問:“那有沒有考慮過下班做個兼職?”

想過啊,但做什麼呢?她說:“開快車太累,刷單又太low,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才華與技能,這兩年跟風開了個網店,也因為經營不善倒閉了。”

“那就在本職上謀求突破?雖然不可能一飛沖天,但工資能漲一點是一點。”我又說。

她回我長長的一聲歎息:“你不知道,我們公司能破格提拔的都是技術崗,像我這種文職類工作,前頭還有大把入職了十幾年的老前輩還壓在頭上,哪兒那麼容易突破啊?”

那就..……跳槽?我使出殺手鐧。

就我們這種崗位,哪有那麼容易跳?她立刻反駁:“在這兒待著好歹還能落下個輕鬆不累,到其他公司,幹的活比這兒多,福利還越來越少,也不划算的,況且到了我這個年齡,又還沒有小孩,一般公司也不要……”

“那你就沒考慮過學點什麼其他技能?”我繼續問。

“以前靜不下心,現在結了婚馬上準備要寶寶,更沒有時間學了。”她繼續抱怨著現實的困境和腰包的窘迫,末了用一句話結尾:“我就是個普通人,活成這個樣子,我也沒辦法。”

她顯然屬於我們都很熟悉的那群人:將生活的種種艱難一股腦地訴苦給你,十分不甘心,又好像很虛心求教,可無論你給出什麼建議,他們都會用一千一萬個理由駁倒你,努力讓你認同她的觀點:

看哪,我的生活就是這樣,我沒辦法,你也沒有,所以只能這樣了。

就這樣吧,帶著不甘心的憂鬱上床睡覺,第二天醒來,卻依舊重複著前一天的生活。

2

我其實很能理解這樣的無力感,無論多麼努力的人,總會有被被現實的照妖鏡晃暈雙眼的時刻,在某個絕望而又使不上力的時刻,誰不想兩手一攤,回報生活一個充滿了無奈的葛優躺?

我頭一次感覺到努力的無力,是在買車的時候,那是我工作的第二年,省吃儉用攢夠了一輛車的首付,興沖沖地逛了好幾個車展,泡在4S店裡一待就是一下午。

正準備拍板付款的時候,店裡來了個姑娘,看起來最多比我大兩三歲的樣子,徑直繞過我所在的中低端車系,直奔後排的高端跑車而去。

當我還在為兩千塊的折扣跟銷售小哥磨破嘴皮子的時候,姑娘早已瀟灑地簽完字,刷卡的神情那麼輕鬆,好像在便利店買下一碗關東煮。

我瞄了一眼手邊那張單子上一眼數不完的零,從沒有一刻覺得生活那樣無望過。

好無力啊。

我懂得如何用心理學和經濟學來跟銷售小哥議價,懂得如何向上彙報向下管理才能拿到不錯的機會,懂得克制延遲懂得開源節流才能攢夠首付的存款。

可是我依然買不起那輛車,現在買不起,十年以後,可能也買不起。

我很喪地回來,跟朋友聊起這一天的見聞,她隔了兩個小時才回復我:“不好意思呀,剛去學日語了,所以關了手機。”

我以為她會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套路安慰我,可她連套路都懶得用,劈頭就是一句:“你試卷做完了嗎?下周就要開始報名了。”

“你不覺得,我們這樣的努力根本就沒有意義嗎?再努力,也不過就是個普通人而已。”我有點惡毒地回復她。

“我知道啊,可生而為普通人,是我們的錯嗎?我之所以努力,並不是為了超越那些生來就不普通的人,只是不想讓自己所有的不甘心,幾年之後都成了無能為力。”

兩年後的她,跳了槽,從可有可無的行政到日資企業的翻譯,為了配合團隊的需要,每天沒日沒夜地研究產品圖紙,瞭解產品市場,分析競品特徵,逐漸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主幹。

她原先的那家公司由於結構重組,進行了大量裁員,看到昔日的同事毫無準備地被一腳踢出安樂窩,拿些微薄的失業保險惶惶尋找行政工作,被挑剔年齡大,被挑剔未生育,被挑剔沒技能,跟剛畢業的大學生搶飯碗的時候,她心有餘悸。

或許我一輩子也成不了那個買跑車的女孩,但我也很自豪啊,畢竟一雙赤手空拳,也能打拼出個像樣一點的世界。

她說:“改變生活是很難的,而我們面對那些艱難時刻的選擇,會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一生。”

有個讀者曾經氣哼哼地給我留言,說:“你們這些雞湯文作者就是會胡說,說什麼學個語言就能飛黃騰達待遇翻番,參加個聚會被男神一見傾心,哪有那麼容易啊,我學英語都學了三個月了,單詞背了幾百個,除了課文之外,還是一句都說不出來。”

我看得失笑,卻沒有回復她的這句話。

是啊,哪有那麼簡單。

3

你只看到別人一夕逆襲,卻看不到這一夕的背後,又藏著多少個日日夜夜。

進入瓶頸時的焦頭爛額,進步甚微時的心灰意冷,看著別人追劇打遊戲心嚮往之卻不能做時的煩躁猶豫,辛辛苦苦學了好久卻毫無用武之地的失落和懊喪。

這是我們筆下每一個活生生的人,都會遇到過的事。

只是這些細節,不能與人言,也不足與人言。

而你以為他們真的是幸運的遇到了那一天嗎,撞到了那個機會嗎?

並不是的。

是那一天終於等到了他們。

等他們寶劍藏鋒,大步流星,勇往直前之時,那一天才會出現在生命的岔口向他們招手。

而對於永遠庸庸碌碌的大多數人,它跟從前的每一天一樣,也跟今後的每一天一樣。

20歲與30歲,好像也並沒有什麼分別。

一個人失去光芒是在什麼時刻呢?

並不是遭遇慘敗被摔了個狗啃泥,不是姿勢難看掙扎著起身。

不是咬著牙淌著汗向上趕路,也不是童話泡泡破滅,發現自己沒有魔法也沒有內力加持,只是個普通人。

而是在兩手一攤,說出“就這樣吧”的時候。

那被湮沒於人潮,被時光推著向前,毫無還手之力的背影啊,才最最難看。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