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勵志一生 » 勵志故事

為什麼愛抱怨的人,運氣都不太好

為什麼愛抱怨的人,運氣都不太好

文/二次元貓小姐

1

最近,人事部傳來風聲:公司會提升一批努力的老員工,淘汰掉一批不合格的新手。

聽到這個消息,小陳心裡是竊喜的。她進公司五年多,工作一直兢兢業業,常常為了一個文案廢寢忘食。前幾次人事調整她都被漏掉了,同組的成員都覺得,以小陳的資歷,當一個團隊主管綽綽有餘。小陳也心想,這次升職加薪,怎麼著也該輪到自己了。

沒想到,結果出來之後讓人大跌眼鏡:小陳居然在裁員名單之列!

勤勤懇懇為公司服務五年,卻不由分說地被裁員了,

小陳自然是一百個不服氣。

她跑去找人事部經理理論,對方語重心長地說:在任何一家公司,怨言太多的職員都不會是一個好職員。

2

小陳愛抱怨,確實是全公司人都知道的壞毛病。每當遇到棘手的問題,她總是會唉聲歎氣。

小陳的主管常說:如果需要協助就告訴我。

其實,小陳並不是不能處理問題。起初,她只是想以抱怨的方式吸引上司的注意,然後在上司的觀察下把問題解決好,以彰顯自己的工作能力。

然而,小陳的小心思並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她的主管一直認為,這個姑娘做事很勉強,態度不積極。

而且,久而久之,小陳的抱怨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她在工作上的不滿越來越多,脾氣也越來越暴躁。

跟小陳走得比較近的兩位姑娘,

也漸漸受了小陳的影響,動輒怨天尤人。她們聚在一起,不是控訴別的部門配合不好,就是埋怨公司福利太差,整個小團隊幾乎都是一片怨聲載道的消極氣氛。

所以,公司將小陳除名不是沒有道理的。愛抱怨的人在職場就猶如一劑慢性毒藥,日積月累地侵蝕著周圍的人,當他們的消極情緒擴散開來,整個團隊都會跟著頹廢。

3

暢銷書作家朗達·拜恩曾在她的一本書中提到一個“吸引力法則”的理念:你生命中所發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來的。

如果你抱怨,吸引力法則將強力帶來更多讓你抱怨的狀況。如果你聆聽他人的抱怨,並且把焦點放在上面,同情他們,贊同他們,你就是在吸引更多的抱怨情境給自己。

愛抱怨的人更容易錯過機遇,導致運氣差。另一方面,運氣越差,又會使得他們更愛抱怨。如此反復,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所以我們常常看到,那些愛抱怨的人,境遇都不怎麼好,他們的麻煩總是層出不窮。

許多人抱怨的初衷都是為了博取他人的同情或獲得他人的認可,但這卻是一項消耗自己同時消耗他人的最無意義的舉動。

對於聆聽者來說,當時的贊同或認可或許是有的,但若長期作為傾訴者的情緒垃圾桶,不僅會對自己的友情價值產生懷疑,而且會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消極觀點的影響,從而導致自身也走向消極。

對於傾訴者來說,抱怨讓人把精力聚集在問題層面,而不是去想辦法解決問題。最終,除了把不滿的情緒放大以外,

對抱怨者的境遇不會有任何改變。

4

來自美國的心靈導師威爾·鮑溫曾說:消極的思想就像我們通過抱怨播撒在這個世界上的種子,它們會生根發芽,生出更多的消極困素。

這跟我們常說的因果有著異曲同工之處。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若思想是消極的,收穫的結果必然不樂觀,而且消極思想還會以蔓延之勢侵入骨髓,摧毀人的意志。

為什麼會產生抱怨?這可能跟我們的能力有關。有句名言說:跳舞不好的人,總是抱怨自己的鞋子。

抱怨往往都產生於我們想對現狀做出改變卻又力不從心的時候。但與其牢騷抱怨,不如反思自己:在不盡人意的處境裡,我可以做些什麼呢?

有些處境,是可以通過行動改變的。

相信自己的潛能,並把精力放在探索和提高自身能力上面。或許這一次會束手無策,但假以時日,自己更強大一些,再遇上類似的情況,未必就不能力挽狂瀾。

有些處境,是個人無法控制的。碰上這樣無能為力的時候,與其沉溺在低迷的情緒裡,不如轉移一下注意力,進行自我調節。看書、聽音樂、看電影、旅遊,都是不錯的方式。只要不讓思想聚焦在悲觀的事情上,就很容易自愈。

佛蘭克林有句名言說:“我未曾見過一個早起勤奮誠實的人抱怨命運不好。”

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堅強的意志,永遠是好情緒和好運氣的最佳保障。只有善於管理自己情緒和心態的人,才能無往不利。

請永遠記得:抱怨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能管理自己的情緒並掌握自己的命運,

才是真本事。

來源:寫手圈(ID:xieshouquan010)| 作者:二次元貓小姐,個人公眾號:二次元貓小姐(ID:tqq1214cat)

我們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平庸的?

文/haruko

前段時間高考落下了帷幕。

記得很多年前,剛參加完高考,大人們總會來個經典之問 :你們以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大部分的回答都是:想要精彩地活著,不想平庸地過完一生。

但長大後真正接觸到社會才發現,你可能只會做一份不怎麼樣的工作,談一場不怎麼樣的戀愛,將就著過一段不怎麼樣的生活。

原來現在的自己正一步步變成了以前口中最不想成為的人。

電視劇《歡樂頌2》迎來了最終結局,比起討論的最多的安迪和邱瑩瑩,其實我關注更多的是關雎兒。

有人說關雎兒是五美中最不起眼的一個,沒有安迪的聰明,沒有小曲那麼有個性,也沒有樊勝美那麼貌美。

但我卻覺得關雎兒,像極了平凡生活中平庸渺小的我們。

關雎兒很幸運的是,歌手謝童的出現打破了她生活原有的平靜,讓她發現原來生活還可以這麼過,還可以玩得這麼肆意和灑脫。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依舊在平凡日子中消磨著自己的時光。

不知道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自己就這樣一步步地淪為平庸了?

一、壓抑內心,活不出自己

看過一部電影《美少年之戀》,其中一段給我感觸很深。

馮德倫飾演的阿傑看到一張Sam(吳彥祖飾)小時候的照片,和Sam的媽媽發生了一段對話:

“伯母,這是Sam小時候的樣子?”

“是啊,我的仔仔啊,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從來不會哭,不會鬧,不會吵。學業又好,身體又好。

有次我看見他一個人在露臺上吸煙,看見我來,就把煙扔掉,說對不起。我說對不起什麼啊,吸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嘛。他說以後都不會再吸了。

真的,我以後都沒有見他吸過煙。他的個性就是這樣,什麼事情都自己忍,要把好的給人家看,做人不可以有一點點歪。”

從小我們的生活環境都是在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懂事的人,要懂得體貼大人的難處,儘量聽話,不讓他們操心。

所以很多時候都在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時間久了,連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都不知道了。

我家樓下開早餐店的大叔,年輕的時候喜歡玩搖滾,每次跟他聊天,總把崔健掛嘴邊。

“我以前也算是個熱血青年,但那時候大家都覺得我奇怪,覺得玩音樂的不靠譜,沒有姑娘願意跟我,沒辦法只好聽父母的話,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過日子。”

“如果當時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了,現在或許就出名了呢,哈!誰知道呢。”

老家隔壁的鄰居哥哥,從小畫的一手好畫,以前沒事幹的時候,總會幫我們畫人物肖像。

前幾天回去正好樓道裡遇見,看見他搬著好多幅畫下樓,於是寒暄了幾句。

“現在還畫畫了嗎?”

“不畫了,在搬家公司工作,每天搬東西,哪有時間畫畫,提起畫筆,手都是在抖。”

......

我發現我身邊的很多人,他們眼睛裡的光一年比一年黯淡,生活一天天趨同。

他們年輕的時候可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有著很高的話語權,卻在歲月中慢慢消耗了自己,成為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

二、盲目合群,是平庸的開始

學生時期大家應該都有過相似的經歷。

剛入大學的時候,一個孤獨的人總是急於融入群體,想要刷一點存在感。

我記得當時的室友都找到了活動的組織、交到新的朋友,每次一閑下來,寢室裡就剩我一個人。

我突然覺得自己很不合群,於是一股腦地報名參加了一堆社團活動。

後來的確是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團隊,認識了不同的人,但除了剛開始的新鮮勁外,後期簡直是身心俱疲。

浪費時間不說,感覺自己每天在各種活動之間輾轉,完全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

我們好像很害怕被冠上“不合群”的標籤,因為一旦被冠上,就意味與周邊的世界隔絕,被人群孤立,這樣的恐慌容易促使我們不加選擇地尋求別人認可。

但很多人看上去是成群結伴,其實在內心,仍舊是孤獨地活著,因為他所在的群體並不適合他自己。

丁俊暉說過:“一個人在努力的時候,可能沒參與到其他的一些活動和業餘生活當中去,你就覺得這個人不合群。

其實他是在做別的事情,他不是不合群,他只是在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盲目合群要不得,時間應該花在更值得你付出的地方,隨大流的人,註定會走向平庸。

三、保持個性,讓你更突出

我很小的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去了別的城市生活。

轉學的第一天,因為普通話口音不同而被班級裡的同學嘲笑是“異類”,還被模仿說話的口氣。

小孩子的內心總是很敏感,久而久之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奇怪”,於是便不開口,有時候一天都不說話。

後來數學老師發現了我的沉默,拉我去辦公室說:“別人欺負你,覺得你是‘異類’,那是因為你在某些方面和別人不一樣,那是你自己的‘個性’,應該覺得高興才對,不一樣才與眾不同。”

年紀小的時候,我們總是很害怕“獨特”,因為“獨特”意味著不同,意味著你和別人不一樣。

這種事情,很容易給人帶來不安跟惶恐,於是拼命地向普通人平均的樣子靠攏。

八十七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Graham Moore的獲獎即興臺詞,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我16歲時,曾試圖自殺,因為我覺得自己很怪,很另類,與其他人格格不入。

而現在的我站在這裡,此刻的我告訴那些覺得自己“找不到認同感”的孩子,你會找到的,真的。請繼續保持“怪異”,保持“與眾不同”。

不可否認,太有個性的人在生活中很容易吃虧,被當作另類看待。

學生時代,太鋒芒畢露的孩子總是會受到打壓;

社會上,保持獨特個性的人總顯得很格格不入......

所以人在很多時候,為了尋求安全感和認同感,會不自覺地隱藏自己的個性,漸漸地走向趨同。

這樣的趨同,也正是平庸生活的開始。

所以請保持你的獨特和個性,那正是你區別於他人的地方。

為自己活一次,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微信公眾號/精讀,ID/Jingdu999)

沒有安迪的聰明,沒有小曲那麼有個性,也沒有樊勝美那麼貌美。

但我卻覺得關雎兒,像極了平凡生活中平庸渺小的我們。

關雎兒很幸運的是,歌手謝童的出現打破了她生活原有的平靜,讓她發現原來生活還可以這麼過,還可以玩得這麼肆意和灑脫。

但是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人,依舊在平凡日子中消磨著自己的時光。

不知道你有沒有問過自己,為什麼自己就這樣一步步地淪為平庸了?

一、壓抑內心,活不出自己

看過一部電影《美少年之戀》,其中一段給我感觸很深。

馮德倫飾演的阿傑看到一張Sam(吳彥祖飾)小時候的照片,和Sam的媽媽發生了一段對話:

“伯母,這是Sam小時候的樣子?”

“是啊,我的仔仔啊,從小就是一個乖孩子。從來不會哭,不會鬧,不會吵。學業又好,身體又好。

有次我看見他一個人在露臺上吸煙,看見我來,就把煙扔掉,說對不起。我說對不起什麼啊,吸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嘛。他說以後都不會再吸了。

真的,我以後都沒有見他吸過煙。他的個性就是這樣,什麼事情都自己忍,要把好的給人家看,做人不可以有一點點歪。”

從小我們的生活環境都是在教育我們要做一個懂事的人,要懂得體貼大人的難處,儘量聽話,不讓他們操心。

所以很多時候都在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渴望,時間久了,連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都不知道了。

我家樓下開早餐店的大叔,年輕的時候喜歡玩搖滾,每次跟他聊天,總把崔健掛嘴邊。

“我以前也算是個熱血青年,但那時候大家都覺得我奇怪,覺得玩音樂的不靠譜,沒有姑娘願意跟我,沒辦法只好聽父母的話,老老實實按部就班地過日子。”

“如果當時按照自己的想法走了,現在或許就出名了呢,哈!誰知道呢。”

老家隔壁的鄰居哥哥,從小畫的一手好畫,以前沒事幹的時候,總會幫我們畫人物肖像。

前幾天回去正好樓道裡遇見,看見他搬著好多幅畫下樓,於是寒暄了幾句。

“現在還畫畫了嗎?”

“不畫了,在搬家公司工作,每天搬東西,哪有時間畫畫,提起畫筆,手都是在抖。”

......

我發現我身邊的很多人,他們眼睛裡的光一年比一年黯淡,生活一天天趨同。

他們年輕的時候可能是各個領域的佼佼者,有著很高的話語權,卻在歲月中慢慢消耗了自己,成為了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

二、盲目合群,是平庸的開始

學生時期大家應該都有過相似的經歷。

剛入大學的時候,一個孤獨的人總是急於融入群體,想要刷一點存在感。

我記得當時的室友都找到了活動的組織、交到新的朋友,每次一閑下來,寢室裡就剩我一個人。

我突然覺得自己很不合群,於是一股腦地報名參加了一堆社團活動。

後來的確是加入了各種各樣的團隊,認識了不同的人,但除了剛開始的新鮮勁外,後期簡直是身心俱疲。

浪費時間不說,感覺自己每天在各種活動之間輾轉,完全沒有自己思考的時間。

我們好像很害怕被冠上“不合群”的標籤,因為一旦被冠上,就意味與周邊的世界隔絕,被人群孤立,這樣的恐慌容易促使我們不加選擇地尋求別人認可。

但很多人看上去是成群結伴,其實在內心,仍舊是孤獨地活著,因為他所在的群體並不適合他自己。

丁俊暉說過:“一個人在努力的時候,可能沒參與到其他的一些活動和業餘生活當中去,你就覺得這個人不合群。

其實他是在做別的事情,他不是不合群,他只是在做他自己想做的事情。”

盲目合群要不得,時間應該花在更值得你付出的地方,隨大流的人,註定會走向平庸。

三、保持個性,讓你更突出

我很小的時候,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去了別的城市生活。

轉學的第一天,因為普通話口音不同而被班級裡的同學嘲笑是“異類”,還被模仿說話的口氣。

小孩子的內心總是很敏感,久而久之連自己都覺得自己很“奇怪”,於是便不開口,有時候一天都不說話。

後來數學老師發現了我的沉默,拉我去辦公室說:“別人欺負你,覺得你是‘異類’,那是因為你在某些方面和別人不一樣,那是你自己的‘個性’,應該覺得高興才對,不一樣才與眾不同。”

年紀小的時候,我們總是很害怕“獨特”,因為“獨特”意味著不同,意味著你和別人不一樣。

這種事情,很容易給人帶來不安跟惶恐,於是拼命地向普通人平均的樣子靠攏。

八十七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Graham Moore的獲獎即興臺詞,有一段是這麼說的:

我16歲時,曾試圖自殺,因為我覺得自己很怪,很另類,與其他人格格不入。

而現在的我站在這裡,此刻的我告訴那些覺得自己“找不到認同感”的孩子,你會找到的,真的。請繼續保持“怪異”,保持“與眾不同”。

不可否認,太有個性的人在生活中很容易吃虧,被當作另類看待。

學生時代,太鋒芒畢露的孩子總是會受到打壓;

社會上,保持獨特個性的人總顯得很格格不入......

所以人在很多時候,為了尋求安全感和認同感,會不自覺地隱藏自己的個性,漸漸地走向趨同。

這樣的趨同,也正是平庸生活的開始。

所以請保持你的獨特和個性,那正是你區別於他人的地方。

為自己活一次,什麼時候都不算晚。(微信公眾號/精讀,ID/Jingdu999)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