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 情感 » 職場

工作十年改變我命運的十句話

工作十年改變我命運的十句話

文/一直特立獨行的貓

前幾天晚上看到同事朋友圈裡一個關於工作內容的文章,突然回憶起很多年以前上班時候的時光。仔細回想,十年前的今天,我第一次走進CBD的一座豪華寫字樓裡,開始了我的實習生涯。我的實習,持續了整整14個月從未間斷一天,之後無縫銜接正式工作。因此可以說,迄今為止,我工作了整整十年了。

雖然我並不是多麼牛的員工,但總的來講,不好不差。我的職場,開心過也鬧心過,哭哭笑笑走了這麼多年。回想起來,記住的都是很多人很多事對我的幫助和淬煉。

他們一步步,把我從異想天開的小女孩,變成一個自律自強懂事兒願意為自己拼命努力的人。

十年,總會有一些人,一些話,一些教訓,瞬間刷新了我的三觀,瞬間就明白了社會運轉的道理。今天分享影響我最大的十個道理,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1、遇到嚴苛逼死你的老闆,日後感激都來不及

初入職場,自己就是一個鋒芒畢露的鳳梨,到哪兒都覺得自己不含糊,總覺得那些不斷潑涼水給你的領導,是因為自己沒本事而嫉妒你的才華。等三年後自己開始帶小團隊的時候才會明白,看見剛畢業的小笨蛋們,是多想好好教他們成長,又是多麼恨鐵不成鋼。職場五年之後回頭去看,你發現自己80%的職場技能和意識,

都是前三年極品變態老闆教給你的。

2、理解別人的不易與不同,不要只用自己的世界觀看世界

年輕的時候思想很極端,與自己不一樣的,就是不好的不對的,恨不能與對方聲嘶力竭的爭吵。但花花世界什麼人都有,不是別人錯了,而是你固守著自己的價值觀不肯鬆手。人各有志,每個人的想法因為各自環境背景的不同有著巨大差異,理解別人的不同和不易,才能讓自己的內心更豐富,而不是極端又刻薄。

3、山不轉水轉,同事之間別作惡

無論是對領導,還是對自己的下屬,別因為任何原因去作惡,山不轉水轉,都是一個圈子裡的,除非你未來遠離工作,遠赴他鄉,否則多少年後很可能被反捅一刀。雖然同事之間談不上什麼閨蜜朋友,

下班後再見連短信都不會發,但就算保持表面的微笑,也是日後能問句話的基礎。永遠記住,成年人的世界,就是互幫互助,互相利用。

4、你跟什麼人在一起,就會變成什麼樣子

如果有可能,畢業後的起點,請儘量找一個高起點的公司,哪怕錢並不多,哪怕有可能你在其中是最low的。剛畢業的時候,每個人都是一張白紙,你周圍人的樣子,就是你的未來。而你周圍的人,就是你進入社會開始的圈子,將奠定你未來工作和生活的認知與圈層。

5、把公司當學校,把老闆當老師,才是最蠢的

畢業的時候總想著找一個能教自己東西的老闆,也總想認識大咖希望對方能提攜自己,但是憑什麼呢?憑什麼對方要花自己的時間精力去毫無回報的教你呢?把公司當學校,

把老闆當老師,才是最愚蠢的。總抱怨自己學不到東西,該怪的難道不是自己不好學?

6、學習能力比什麼都重要

以為進了一個好公司,就能一勞永逸的養老了?市場日新月異的變化,你的存在對公司並不重要,你的價值對公司才重要。如何提升自己的職場價值,是每個人一直要警惕的事情。不斷的學習,讀書交流聽課上學,越來越多的人緊迫的跑起來的時候,吃老本的你只會越來越被甩的開會都插不上嘴。

7、覺得老闆變態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

很多人罵老闆變態,但等自己未來做了領導,比老闆更變態。創業維艱,老闆要考慮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大到公司未來,小到一包打印紙的價格,

沒有一個老闆不想做個親民和善的好人,但很多事身不由己。覺得老闆變態的時候,換位思考,如果自己是老闆會如何呢?或許你能理解很多。

8、30歲的位置和資歷,決定你未來能獲得的資源和幫助

30歲對很多職場人士是個分水嶺,這個時間的人,大多數已經工作5年左右,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和資歷。如果說30歲之前都是初入職場,30歲之後一部分人會開始高速發展,因此30歲左右你能到達什麼樣的位置和資歷,直接決定你未來能獲得多少資源和幫助。

9、工作可能無法讓你賺大錢,但它是積累經驗,擴大視野,認識世界的最好平臺

以前有個人跟我說,職場有什麼用啊,我在外企就是個螺絲釘,但我業餘時間做微商賣面膜,

賺的不要不要的,比上班有用多了。

所謂的成功,不僅僅是錢,如果只為了錢,16歲就能出去打工了,還讀什麼本碩博。工作給大多數人的只是一個月薪,但是公司是一個平臺,讓你積累經驗,擴大視野,認識更多優秀的人和更大的世界,這是你賣面膜所得不到的更珍貴的東西。

10、別把公司牛逼當成自己牛,離開公司這個平臺你可能什麼都不是

如果你進了一家非常棒的公司,只是因為你過去的資歷很符合公司需求。對於大公司來講,每個人都堅守一個崗位,與你合作的人,更多的是看到你所在公司的平臺與名氣,而不是你多牛。不信辭職之後看看,還有沒有人會記得你。沒有公司加持的時候還能擁有的能力,賺到的錢,合作的生意,才是自己的真本事,也是上班時要偷偷鍛煉的最重要內容。

作者簡介:一直特立獨行的貓,【下班後】品牌創始人,微博&微信公號&知乎:@一直特立獨行的貓,豆瓣:@特立獨行的貓。著有百萬級暢銷書《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新書《你自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正在熱賣中。

想要職場飛黃騰達,就要搞定別人搞不定的問題

文/阿何

第二次創業的時候,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團隊成員是一名小夥子。他是應屆生,而且學的不是對口的電腦專業,可是不到一年時間,已經成為團隊的絕對骨幹核心。

而且因為他,我打破了自己創業以來的一項紀錄:半年時間連續給他加了三次薪,而且成為唯一一個可以拿公司分紅的非股東。雖然我們是個小公司,可是他拿到的錢已經絲毫不比BAT同等員工差了,即使如此,我還成天提心吊膽,深怕他哪天就辭職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學習新知識、搞定新問題的能力非常強悍。

記得有一次接到國企的一個大單子,需要用到的技術公司沒人掌握。在內部動員會的時候,其他人都不敢站出來負責這個項目,當時才進來幾個月的他自告奮勇,成為唯一一個舉手的人。接下來半個月,他買回來一摞書,天天啃書上機做實踐,居然真的把一門新的程式設計語言掌握,順利完成了項目。

類似這樣的小插曲還有很多。還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發現整個房間幾乎都堆滿了書,五花八門,大部分是專業書籍,也有很多是關聯性讀物。那時我才知道,他除了工作之外,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用在了讀書學習上。

有人曾經問我,老闆/領導最喜歡什麼類型的員工,要我說的話,大部分喜歡的,都是能搞定問題的人。

創業過的朋友想必都有這樣的體會,你遇到的新問題、新狀況是層出不窮的。這時候,往往大部分員工都會撂攤子,說“這事我搞不定”,“這專案用到的技術我沒學過”,你也沒啥辦法,因為你不可能要求員工是全能的。所以這時候老闆最苦逼,得絞盡腦汁去搞定問題。這時候,如果有員工能站出來,勇敢地挑戰自己,還能把問題搞定,老闆恨不得把能把你當親爹供起來。

小公司如此,其實大公司也非常類似。大企業的人員結構就像金字塔,底部是廣大的基層員工,往上是各級領導,大家都在想方設法往上爬。但不管你處在哪個位置,最基本的條件都是能把事情搞定。但僅僅能把問題搞定是不夠的,它只能證明“你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崗位”,卻不能說明“你值得被給予更好的崗位”。這時候,能脫穎而出的人往往具備下面兩個個屬性:

1、大家都能搞定的問題,你能解決得更加漂亮

2、大家都搞不定的問題,只有你能夠把它搞定

不管層級多高的領導,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都有一大堆需要搞定的問題,都需要漂亮地解決問題。基層員工靠自己搞定問題,領導靠團隊成員搞定問題。即便從自身利益出發,領導都自然更傾向於把好的資源配置給能幫自己搞定問題的下屬。

所以,與其學一堆亂七八糟的溝通、社交、演講、拍馬屁,我覺得都不如讓自己具備“快速掌握新技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來的實在。

這個邏輯看似簡單,但現實中大多數人的實際行為卻完全跑偏了。自己反思一下,是否曾經有過類似下面的行為?

1、大家都能搞定的問題,自己也能搞定,卻沒想著如何做到更好

身處大環境中,你會追求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努力讓自己和大多數人看起來一樣,沒啥不同。這樣不會“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但又不至於掉隊。

所以,大家都做到8分的事情,你做到8分也就滿足了。不會努力去追求做到10分,或者明明有這個能力也往回“收一收”,奉行韜光養晦的原則,覺得這是一種智慧。

2、大家都搞不定的問題,你也心安理得地搞不定

你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從來不做出頭鳥。一件事情,如果有些人能搞定,有些人搞不定,還會給你帶來些許危機感。可是如果絕大多數人都搞不定,你便開始心安理得,從來未曾嘗試去挑戰難題,挑戰自己。

這種狀態持續越長時間,我們便越安於平庸。當看到身邊的人都同樣如此的時候,就更加習以為常。慢慢的,甚至看到那些總試著挑戰一下自己的人,還會覺得對方太夠張揚,不懂低調的美德,還會以長輩身份諄諄教誨一番。

與此同時,那些不滿足於此的人一直在突飛猛進,步步高升。偶爾,你可能會酸溜溜來一句:想當初大家起點都差不多,要不是那誰誰誰會拍馬屁,能爬到現在的位置?

其實,大家的機會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一開始你就選擇了保守的路,而別人選擇了進取的路。越到後面,差距便越大,直到成為不可逾越的鴻溝。(摘自公眾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合作的生意,才是自己的真本事,也是上班時要偷偷鍛煉的最重要內容。

作者簡介:一直特立獨行的貓,【下班後】品牌創始人,微博&微信公號&知乎:@一直特立獨行的貓,豆瓣:@特立獨行的貓。著有百萬級暢銷書《不要讓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自己》《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新書《你自以為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正在熱賣中。

想要職場飛黃騰達,就要搞定別人搞不定的問題

文/阿何

第二次創業的時候,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團隊成員是一名小夥子。他是應屆生,而且學的不是對口的電腦專業,可是不到一年時間,已經成為團隊的絕對骨幹核心。

而且因為他,我打破了自己創業以來的一項紀錄:半年時間連續給他加了三次薪,而且成為唯一一個可以拿公司分紅的非股東。雖然我們是個小公司,可是他拿到的錢已經絲毫不比BAT同等員工差了,即使如此,我還成天提心吊膽,深怕他哪天就辭職了。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學習新知識、搞定新問題的能力非常強悍。

記得有一次接到國企的一個大單子,需要用到的技術公司沒人掌握。在內部動員會的時候,其他人都不敢站出來負責這個項目,當時才進來幾個月的他自告奮勇,成為唯一一個舉手的人。接下來半個月,他買回來一摞書,天天啃書上機做實踐,居然真的把一門新的程式設計語言掌握,順利完成了項目。

類似這樣的小插曲還有很多。還有一次我去他家做客,發現整個房間幾乎都堆滿了書,五花八門,大部分是專業書籍,也有很多是關聯性讀物。那時我才知道,他除了工作之外,幾乎把所有業餘時間都用在了讀書學習上。

有人曾經問我,老闆/領導最喜歡什麼類型的員工,要我說的話,大部分喜歡的,都是能搞定問題的人。

創業過的朋友想必都有這樣的體會,你遇到的新問題、新狀況是層出不窮的。這時候,往往大部分員工都會撂攤子,說“這事我搞不定”,“這專案用到的技術我沒學過”,你也沒啥辦法,因為你不可能要求員工是全能的。所以這時候老闆最苦逼,得絞盡腦汁去搞定問題。這時候,如果有員工能站出來,勇敢地挑戰自己,還能把問題搞定,老闆恨不得把能把你當親爹供起來。

小公司如此,其實大公司也非常類似。大企業的人員結構就像金字塔,底部是廣大的基層員工,往上是各級領導,大家都在想方設法往上爬。但不管你處在哪個位置,最基本的條件都是能把事情搞定。但僅僅能把問題搞定是不夠的,它只能證明“你能勝任自己的工作崗位”,卻不能說明“你值得被給予更好的崗位”。這時候,能脫穎而出的人往往具備下面兩個個屬性:

1、大家都能搞定的問題,你能解決得更加漂亮

2、大家都搞不定的問題,只有你能夠把它搞定

不管層級多高的領導,都有自己的工作職責,都有一大堆需要搞定的問題,都需要漂亮地解決問題。基層員工靠自己搞定問題,領導靠團隊成員搞定問題。即便從自身利益出發,領導都自然更傾向於把好的資源配置給能幫自己搞定問題的下屬。

所以,與其學一堆亂七八糟的溝通、社交、演講、拍馬屁,我覺得都不如讓自己具備“快速掌握新技能、解決新問題”的能力來的實在。

這個邏輯看似簡單,但現實中大多數人的實際行為卻完全跑偏了。自己反思一下,是否曾經有過類似下面的行為?

1、大家都能搞定的問題,自己也能搞定,卻沒想著如何做到更好

身處大環境中,你會追求一種莫名的“安全感”——努力讓自己和大多數人看起來一樣,沒啥不同。這樣不會“木秀于林風必摧之”,但又不至於掉隊。

所以,大家都做到8分的事情,你做到8分也就滿足了。不會努力去追求做到10分,或者明明有這個能力也往回“收一收”,奉行韜光養晦的原則,覺得這是一種智慧。

2、大家都搞不定的問題,你也心安理得地搞不定

你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從來不做出頭鳥。一件事情,如果有些人能搞定,有些人搞不定,還會給你帶來些許危機感。可是如果絕大多數人都搞不定,你便開始心安理得,從來未曾嘗試去挑戰難題,挑戰自己。

這種狀態持續越長時間,我們便越安於平庸。當看到身邊的人都同樣如此的時候,就更加習以為常。慢慢的,甚至看到那些總試著挑戰一下自己的人,還會覺得對方太夠張揚,不懂低調的美德,還會以長輩身份諄諄教誨一番。

與此同時,那些不滿足於此的人一直在突飛猛進,步步高升。偶爾,你可能會酸溜溜來一句:想當初大家起點都差不多,要不是那誰誰誰會拍馬屁,能爬到現在的位置?

其實,大家的機會都是差不多的。只不過,一開始你就選擇了保守的路,而別人選擇了進取的路。越到後面,差距便越大,直到成為不可逾越的鴻溝。(摘自公眾號:“阿何有話說”ID:aheshiwo)

下一頁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