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都輸給了這個字——等
文/Mr.Snail
我把我的青春等丟了,我以為青春可以持續好些年,沒想到它其實是條抛物線,我還沒來的急充分感受峰值的美好,便滑落到了三十歲的邊緣。二十歲時,我覺得自己有無數的想法,一個個牛逼的不行,任意一個做出來都能驚天動地人人佩服。但越長大越不愛說了,因為我知道,只要說出來有多容易,做起來就有多艱難。前幾天,家裡一哥們給我打電話抱怨道:“受夠了老闆臭脾氣,不想幹了。這麼多年也摸清了公司的“套路”,想自己幹個小店。”
我說:“如果你想清楚了那就行動吧。
他又說:“可是我都三十一歲了,家裡還有兩個孩子!萬一遇上什麼事,我可沒法像年輕人那樣能折騰呀!等兩個孩子再稍大點再說吧,我再想想。”
人們在遇到需付出代價的目標時,為什麼往往最先拿起的武器是藉口而不是勇氣。
其實,我是相信大多數人年輕時是想折騰出點事情的,但最終多數還是選擇了安逸。
太多人習慣了等待。陰涼的樹蔭下休息了太久,以至於忘了為什麼出發。
01
以前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等我把某項技能練的夠牛逼了再殺出江湖。 卻發現這種想法其實是個包裹著糖殼的騙局,我被這個善意的撫慰蒙蔽了。當我在等、等、等中,那個期望狀態並未到來,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愈發失去前進的動力。
可總監想了想說沒關係,我們可以讓全公司全員協助。於是總監邀CEO旁聽召開了一個小會議。總監在表明會議的目的後,把全部的音訊清單呈現在PPT上,說公司員工可以自由結組,2-3人可結一組,按照PPT上的音訊裁切步驟,負責一個課程音訊的裁切。完成的員工都有獎勵,獎勵是裁切完成的音訊課程在未來的三個月內所有收入歸小組所有,
02
二十歲時總覺得四十歲很遙遠,可一轉眼就活到了兩者中間。跌跌撞撞中也算是弄清楚一點,為什麼有些人的人生到了二十幾歲時就“戛然而止”,很多人年輕時想減肥,想讀書,想旅行,想做的事情最終未能實現抑或失去堅持,
在臺灣有個22k的說法。22K是指剛踏入社會參加工作的年輕人可以拿到的薪水。臺灣年輕人覺得這個工資很少。然而重點並不在此,22K還有另外一個更深層含義——“你的人生,還剩幾天?”。按照人的平均生存年齡計算,女性為82歲,男性76歲。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約為22歲,那在畢業後的人生還剩約60年,等於21900天。再算上閏年,每四年加一天,60年可以多加15天,21900+15還是不到22k。 往後每過一天,
03
視頻看完然我靜默了好久,時間總是悄然間從身旁掠過,等不得我們日複日,年複年的猶豫。我總覺得如果一隻鳥不想被困在籠子裡,和它羽翼上是否少了那幾根毛而顯得不夠光鮮沒有多大關係。村上春樹說:有些人的心,是世界上最令人絕望的牢獄。那是他們囚禁自我的牢獄,並非被人憑藉暴力關進去,是自己走進去的,從裡邊鎖上牢門,親手把鑰匙扔到鐵欄外的。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知道,他被幽囚在獄裡。
當然,任何時候他只要下了決心,就可以走出來。因為牢獄原本在他自己的心裡。
——他幽囚了自己。
也許你會怕遲,怕晚,怕失望或失去。亦或你會說:
“我都二十八歲了,都成老姑娘了,再不結婚就沒人要了”
“我都有孩子了不能再瞎折騰了,這個工作先湊合幹著吧”
“恨死我的工作了,哎熬著吧,好歹是個飯碗,三十多改行風險太大了吧!”
“我一直想寫作,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搞創作的都是少年成才,哪聽說過我這把年紀執筆的?”
我內心一直有對自由的渴望,想做一個“自由人”,自由的寫作,亦或自由的畫畫。我也曾後悔“為什麼當年沒有把愛文字、愛畫畫的習慣保持下來,現在開始是不是太遲了”。
可當我有一天在先逛書店時,隨手翻了一本書上面這樣寫道:
“嚴歌苓——父母離異。她30歲才開始學英文,隻身一人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讀寫作。
所以現在,你說“太遲了!”
遲嗎?
一點都不遲!(來源:公眾號/lubySnail)
優秀的人有目標,平庸的人只有願望
文/閆曉雨
有個大膽設想,如果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和所謂的夢境之間,不存在虛幻和真實的區別,只是分屬不同頻道。白晝立足于平凡沙地,需得虔誠仰面鏗鏘前行,夜晚歸屬於天馬行空,這世界如同一捧初生的泥土,可以輕輕鬆松隨意被你揉捏成想要的模樣。在兩種不同的客觀背景下,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人生,你會選擇哪個?
大概,更多人應該會選擇後者,畢竟在夢境中可以毫不費力達成所願。
繼續往下設想。在夢境中的人,會經歷最初的新奇、熱絡、腦洞無限,編織出任何自己所設想的奇妙景象,可這種彈性十足的日子也就自然失去人性的緊張度,時間久了,遲早會陷入無盡空虛。反觀當初那個選擇腳踏實地在現實世界中做“苦行僧”的人,他的生活或許沒有極致的有趣,卻終究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
目標是一分一厘地靠近,願望是千變萬化地消耗。
當嚮往變成唾手可得的日常,當渴望變成穩操勝券的計量,那信仰,就會在“太容易”和“不夠珍視”中失去本身的明亮。紙上得來終覺淺,這就是目標和願望根本上的不同。
01
十年前,我最好的好朋友佳,是個學渣。
就是那種上課會躲在書後面睡覺,下課會把校服蓋在頭上睡覺的類型。數學課很少及格,最討厭的事情就是背課文和背單詞,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地理位置永遠都分不清楚,歷史填空題上問清朝最後的皇帝是誰,她偷偷問同桌,是雍正還是乾隆。
唯一讓她喜歡的,是晚自習,因為她可以肆無忌憚地在練習冊上抄歌詞。
沒有誰能想到,當初班級裡不起眼的姑娘,會成為十年後同學聚會上的“焦點人物”。大學畢業後,她考進我們當地最難進的司法局,成為一名政法幹警。百裡挑一的名額,她一次就中,這讓在老家反復考了好幾次公務員的朋友都十分詫異。和她同期報考的老同學很多,成績出來後,大家甚至懷疑,上面的那個佳是不是和她同名不同人。
同學們有這樣的疑慮,並不奇怪。因為在整個青春期裡,佳一直都是不折不扣的學渣,對自己的人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目標”,是在她大二以後。
眼看著身邊人逐漸都找到了喜歡或適合的事情,說成興趣也好,說成夢想也罷,總歸是可以拿來正兒八經去努力的。俗話說,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一時之間,每個人都忙碌起來,准備考研的拎著筆記本泡在讀書館,外出實習的穿梭在學校和公司的兩點一線之間,宿舍裡經常只剩佳一個人,她覺得上課沒意思,逛街沒意思,電視劇和零食都填補不滿她內心呼嘯而出的空虛。
她悲哀地發現,自己從小到大竟然沒有做過任何有成就感的事情。她開始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可不可以把興趣轉化為事業?目前這個階段和理想階段還差多遠?
仔細摸索過社會上各類的職業特質,利用『排除法』,佳發現,她對規規整整坐在辦公室裡看文書這類事情一點興趣都沒有,維繫客戶、銷售產品,這些工作內容對她來說也不具備吸引力。唯一打心眼兒裡喜歡的,是從兒時就無比癡迷的員警裝,那一身正氣凜然的制服穿在那些相貌普通的人身上,有著足夠強大的氣場,早已紮根在佳的記憶裡。類似《重案六組》這樣的電視劇一直都是佳的心頭好,央視的普法欄目劇更是期期必追,就連大學選新聞專業的背後,都有一絲絲懷揣著對正義事業的嚮往。
這些埋伏在潛意識裡的細枝末節被挖掘出來後,佳有了一個清晰的目標,那就是:要朝著和政法相關的領域而努力。
從那個時候開始,佳就告別了以往玩世不恭的學習態度,開始去圖書館借閱各種政法書籍,還報了課外輔導班,那縱情投入的模樣著實驚呆了我。有一天晚上失眠給她打電話,問她在幹嘛,她說在看書,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聽到的這個事實——要知道,從前她可是看到書就犯困的呀。
聽到我的疑問,她的笑聲從電話那段咕嘟咕嘟傳過來。她說,只要一個人足夠有決心,就可以克服任何毛病。看書覺得困,那就跑到洗手間用涼水拍打臉龐;早晨起不來,那就將手機設置成隔三分鐘鬧鈴響一次;做題時分心,就把身邊那些讓你走神的物品通通鎖到櫃子裡。每當你覺得好辛苦、好無聊、好繁瑣的時候,就去幻想下達成目標後的場景,那一定是鮮活的、有趣的、能夠令你會心一笑的。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嗑瓜子呢?
大概就是這樣的原理,正因為在嗑瓜子這個“痛並快樂著”的過程裡,你一邊在付出動作成本,一邊在階段化地收到行動回饋,能夠為喜歡的事情蓋章加戳,自然更爽。《小王子》裡說:“你在這朵玫瑰花上花費的時間,才使得這朵玫瑰花如此重要。”
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他們最終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而是因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他們所擠壓出靈魂全力以赴的一面,才動人。
02
其實,大部分人生來就很普通,那些高智商或天賦異秉的人畢竟是少數。決定我們最終成為什麼樣人的根本,在於你有沒有對自己的人生足夠負責。
在大眾熟知的女明星裡,有這樣一個姑娘,她從小做事就比別人慢一拍,不夠機敏,常常落後於同齡人。為此,她的媽媽還特地給她起了個小名叫“爬爬”,但女孩卻沒有受到絲毫的打擊,從小到大,她不是最聰明伶俐的,卻是最腳踏實地的,她很喜歡自己的這個綽號,像爬行動物一樣,沒什麼不好。
爬行動物裡,有一種美國蜥蜴,它的最大時速可以達到24公里。何況,爬行動物雖然看似慢吞吞,卻能夠保持足夠好的體力。
這名女星就是“江爬爬”,22歲時因飾演《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裡“周蒙”這個角色而一舉成名的江一燕。她和娛樂圈裡大部分女明星不同的是,在事業蓬勃的上升期,她沒有瞅準時機大肆接戲、拍廣告撈金,而是以一貫不慌不張的態度繼續過著逍遙日子:演話劇、接片酬不高的小眾電影、去山區做支教,她說她的目標是做個好演員,而不是什麼明星。
雖然比較慢,但還是一步步,走到了自己最初嚮往的人生。
優秀的人有目標,平庸的人只有願望。
笨拙的人若有目標,也能鹹魚翻身;聰明的人若只有願望,只會於事無補。
03
我童年的一個鄰居,打小就是整條巷子裡最機靈的,有著無師自通的神奇功能。什麼新玩意兒,到他手裡,他都會用比常人短至少一倍的時間琢磨通透,不起眼的雜物,在他手下會被做成造型奇特的玩具,堪稱“人肉研發機”,我小時候最崇拜的就是他。
他很喜歡畫畫,在他筆下描繪出的小鎮比童話裡更美好。小孩子會在屋頂足球場上甩出香山無影腳、小賣部的櫃檯上源源不斷輸送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糖果、馬路是保護寶藏的騎士、窗花是雪人離別的禮物、紅綠燈可以充當膠捲相機,拍下每一幀動人的畫面。那些畫面,串聯起來就是個大型的IP原型,擱在如今這樣文化娛樂大爆發的時代,說不準還能改編動畫片。
每天放學後,附近的小朋友們都會跑到他家去,看他有沒有畫新漫畫,有沒有做好玩的手工。在那個誰都不懂“藝術家”是什麼職業的時代裡,左鄰右舍都會誇小哥哥,將來長大後,肯定能成為一名藝術家。
後來老房子被拆,我們就搬了家,和小哥哥重新建立聯繫,還是去年。
他聽說我出書了來加了我的微信,說想給我講講他的故事。
高中畢業後,他考了省城內的某所大學,讀動漫設計專業,仍然和他喜歡的畫畫有不可分割的連系。但畢業後身邊人都勸說他,動漫這種藝術專業在三線城市並不好找工作,他就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廣告,沒多久,因業務調整而失業,家人就把他安排進了一家國營工廠,每天做著流水線上枯燥無味的事情,時間和人心都是空落落的。他很不甘心,卻又不知從何改變。
我問他:“你為什麼不考慮換個工作呢”。他告訴我,這份工作是家人托關係才幫他進去的,礙於情面,礙于不讓父母失望,他不能隨意地把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辭掉。
“那你就沒有想過去找一份和畫畫、動漫相關的工作嗎?”
他歎了一口氣說,畫畫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願望,實現的機會太渺茫了。
之後沒多久,我就聽說他接受了家裡安排好的相親,結了婚,婚後新娘很快就懷孕了。他沒有再找我討論過關于“現實和理想”這樣的話題。一次深夜,他在朋友圈裡PO出一張自己畫畫的照片,配文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幾分鐘後,這張照片又消失在朋友圈裡。
再後來,就沒有見他說過和畫畫相關的事情了,取而代之的是求點贊、求祝福,轉發的內容和我媽每日發的沒有什麼區別。有時候刷朋友圈時看到他的資訊,手指會不自覺停頓下來,原諒我沒有辦法將這個人,再和那個靈氣逼人的小男孩聯想到一起。
不知道如今的他,還會不會懷念當年的自己。偶爾我想,如果當初他沒有把畫畫這件事當成鏡花水月的心願,而是把它當成一件稍有難度,卻可以努力攻克的目標,如今的人生,會不會是另外一番模樣。
還沒有真正上戰場,就自動退避三舍的將軍,註定不能成為英雄。
沒有誰知道自己生命的極限在哪裡,是深海兩千米,還是遠古千萬裡,總先要跨過眼前這條看得見的素尺小溪,才能繼續往前。這個世界沒有鐵打的規矩,不要把日子活成秒針的複數,不要在沒努力之前就先給自己設限。
遠離那些所謂的“別人說”,始終相信還有其他可能的結果存在——是告別平庸的第一步。
隨手翻了一本書上面這樣寫道:“嚴歌苓——父母離異。她30歲才開始學英文,隻身一人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藝術學院讀寫作。
所以現在,你說“太遲了!”
遲嗎?
一點都不遲!(來源:公眾號/lubySnail)
優秀的人有目標,平庸的人只有願望
文/閆曉雨
有個大膽設想,如果我們身處的現實世界和所謂的夢境之間,不存在虛幻和真實的區別,只是分屬不同頻道。白晝立足于平凡沙地,需得虔誠仰面鏗鏘前行,夜晚歸屬於天馬行空,這世界如同一捧初生的泥土,可以輕輕鬆松隨意被你揉捏成想要的模樣。在兩種不同的客觀背景下,可以自由選擇喜歡的人生,你會選擇哪個?
大概,更多人應該會選擇後者,畢竟在夢境中可以毫不費力達成所願。
繼續往下設想。在夢境中的人,會經歷最初的新奇、熱絡、腦洞無限,編織出任何自己所設想的奇妙景象,可這種彈性十足的日子也就自然失去人性的緊張度,時間久了,遲早會陷入無盡空虛。反觀當初那個選擇腳踏實地在現實世界中做“苦行僧”的人,他的生活或許沒有極致的有趣,卻終究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實現真正的人生價值。
目標是一分一厘地靠近,願望是千變萬化地消耗。
當嚮往變成唾手可得的日常,當渴望變成穩操勝券的計量,那信仰,就會在“太容易”和“不夠珍視”中失去本身的明亮。紙上得來終覺淺,這就是目標和願望根本上的不同。
01
十年前,我最好的好朋友佳,是個學渣。
就是那種上課會躲在書後面睡覺,下課會把校服蓋在頭上睡覺的類型。數學課很少及格,最討厭的事情就是背課文和背單詞,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地理位置永遠都分不清楚,歷史填空題上問清朝最後的皇帝是誰,她偷偷問同桌,是雍正還是乾隆。
唯一讓她喜歡的,是晚自習,因為她可以肆無忌憚地在練習冊上抄歌詞。
沒有誰能想到,當初班級裡不起眼的姑娘,會成為十年後同學聚會上的“焦點人物”。大學畢業後,她考進我們當地最難進的司法局,成為一名政法幹警。百裡挑一的名額,她一次就中,這讓在老家反復考了好幾次公務員的朋友都十分詫異。和她同期報考的老同學很多,成績出來後,大家甚至懷疑,上面的那個佳是不是和她同名不同人。
同學們有這樣的疑慮,並不奇怪。因為在整個青春期裡,佳一直都是不折不扣的學渣,對自己的人生有了真正意義上的“目標”,是在她大二以後。
眼看著身邊人逐漸都找到了喜歡或適合的事情,說成興趣也好,說成夢想也罷,總歸是可以拿來正兒八經去努力的。俗話說,砍柴的陪不起放羊的,一時之間,每個人都忙碌起來,准備考研的拎著筆記本泡在讀書館,外出實習的穿梭在學校和公司的兩點一線之間,宿舍裡經常只剩佳一個人,她覺得上課沒意思,逛街沒意思,電視劇和零食都填補不滿她內心呼嘯而出的空虛。
她悲哀地發現,自己從小到大竟然沒有做過任何有成就感的事情。她開始靜下心來思考,自己到底喜歡什麼?可不可以把興趣轉化為事業?目前這個階段和理想階段還差多遠?
仔細摸索過社會上各類的職業特質,利用『排除法』,佳發現,她對規規整整坐在辦公室裡看文書這類事情一點興趣都沒有,維繫客戶、銷售產品,這些工作內容對她來說也不具備吸引力。唯一打心眼兒裡喜歡的,是從兒時就無比癡迷的員警裝,那一身正氣凜然的制服穿在那些相貌普通的人身上,有著足夠強大的氣場,早已紮根在佳的記憶裡。類似《重案六組》這樣的電視劇一直都是佳的心頭好,央視的普法欄目劇更是期期必追,就連大學選新聞專業的背後,都有一絲絲懷揣著對正義事業的嚮往。
這些埋伏在潛意識裡的細枝末節被挖掘出來後,佳有了一個清晰的目標,那就是:要朝著和政法相關的領域而努力。
從那個時候開始,佳就告別了以往玩世不恭的學習態度,開始去圖書館借閱各種政法書籍,還報了課外輔導班,那縱情投入的模樣著實驚呆了我。有一天晚上失眠給她打電話,問她在幹嘛,她說在看書,我都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聽到的這個事實——要知道,從前她可是看到書就犯困的呀。
聽到我的疑問,她的笑聲從電話那段咕嘟咕嘟傳過來。她說,只要一個人足夠有決心,就可以克服任何毛病。看書覺得困,那就跑到洗手間用涼水拍打臉龐;早晨起不來,那就將手機設置成隔三分鐘鬧鈴響一次;做題時分心,就把身邊那些讓你走神的物品通通鎖到櫃子裡。每當你覺得好辛苦、好無聊、好繁瑣的時候,就去幻想下達成目標後的場景,那一定是鮮活的、有趣的、能夠令你會心一笑的。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嗑瓜子呢?
大概就是這樣的原理,正因為在嗑瓜子這個“痛並快樂著”的過程裡,你一邊在付出動作成本,一邊在階段化地收到行動回饋,能夠為喜歡的事情蓋章加戳,自然更爽。《小王子》裡說:“你在這朵玫瑰花上花費的時間,才使得這朵玫瑰花如此重要。”
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不是因為他們最終達到了什麼樣的高度,而是因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他們所擠壓出靈魂全力以赴的一面,才動人。
02
其實,大部分人生來就很普通,那些高智商或天賦異秉的人畢竟是少數。決定我們最終成為什麼樣人的根本,在於你有沒有對自己的人生足夠負責。
在大眾熟知的女明星裡,有這樣一個姑娘,她從小做事就比別人慢一拍,不夠機敏,常常落後於同齡人。為此,她的媽媽還特地給她起了個小名叫“爬爬”,但女孩卻沒有受到絲毫的打擊,從小到大,她不是最聰明伶俐的,卻是最腳踏實地的,她很喜歡自己的這個綽號,像爬行動物一樣,沒什麼不好。
爬行動物裡,有一種美國蜥蜴,它的最大時速可以達到24公里。何況,爬行動物雖然看似慢吞吞,卻能夠保持足夠好的體力。
這名女星就是“江爬爬”,22歲時因飾演《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裡“周蒙”這個角色而一舉成名的江一燕。她和娛樂圈裡大部分女明星不同的是,在事業蓬勃的上升期,她沒有瞅準時機大肆接戲、拍廣告撈金,而是以一貫不慌不張的態度繼續過著逍遙日子:演話劇、接片酬不高的小眾電影、去山區做支教,她說她的目標是做個好演員,而不是什麼明星。
雖然比較慢,但還是一步步,走到了自己最初嚮往的人生。
優秀的人有目標,平庸的人只有願望。
笨拙的人若有目標,也能鹹魚翻身;聰明的人若只有願望,只會於事無補。
03
我童年的一個鄰居,打小就是整條巷子裡最機靈的,有著無師自通的神奇功能。什麼新玩意兒,到他手裡,他都會用比常人短至少一倍的時間琢磨通透,不起眼的雜物,在他手下會被做成造型奇特的玩具,堪稱“人肉研發機”,我小時候最崇拜的就是他。
他很喜歡畫畫,在他筆下描繪出的小鎮比童話裡更美好。小孩子會在屋頂足球場上甩出香山無影腳、小賣部的櫃檯上源源不斷輸送出來自世界各地的糖果、馬路是保護寶藏的騎士、窗花是雪人離別的禮物、紅綠燈可以充當膠捲相機,拍下每一幀動人的畫面。那些畫面,串聯起來就是個大型的IP原型,擱在如今這樣文化娛樂大爆發的時代,說不準還能改編動畫片。
每天放學後,附近的小朋友們都會跑到他家去,看他有沒有畫新漫畫,有沒有做好玩的手工。在那個誰都不懂“藝術家”是什麼職業的時代裡,左鄰右舍都會誇小哥哥,將來長大後,肯定能成為一名藝術家。
後來老房子被拆,我們就搬了家,和小哥哥重新建立聯繫,還是去年。
他聽說我出書了來加了我的微信,說想給我講講他的故事。
高中畢業後,他考了省城內的某所大學,讀動漫設計專業,仍然和他喜歡的畫畫有不可分割的連系。但畢業後身邊人都勸說他,動漫這種藝術專業在三線城市並不好找工作,他就去了一家廣告公司做廣告,沒多久,因業務調整而失業,家人就把他安排進了一家國營工廠,每天做著流水線上枯燥無味的事情,時間和人心都是空落落的。他很不甘心,卻又不知從何改變。
我問他:“你為什麼不考慮換個工作呢”。他告訴我,這份工作是家人托關係才幫他進去的,礙於情面,礙于不讓父母失望,他不能隨意地把這份來之不易的工作辭掉。
“那你就沒有想過去找一份和畫畫、動漫相關的工作嗎?”
他歎了一口氣說,畫畫只是他人生的一個願望,實現的機會太渺茫了。
之後沒多久,我就聽說他接受了家裡安排好的相親,結了婚,婚後新娘很快就懷孕了。他沒有再找我討論過關于“現實和理想”這樣的話題。一次深夜,他在朋友圈裡PO出一張自己畫畫的照片,配文為: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幾分鐘後,這張照片又消失在朋友圈裡。
再後來,就沒有見他說過和畫畫相關的事情了,取而代之的是求點贊、求祝福,轉發的內容和我媽每日發的沒有什麼區別。有時候刷朋友圈時看到他的資訊,手指會不自覺停頓下來,原諒我沒有辦法將這個人,再和那個靈氣逼人的小男孩聯想到一起。
不知道如今的他,還會不會懷念當年的自己。偶爾我想,如果當初他沒有把畫畫這件事當成鏡花水月的心願,而是把它當成一件稍有難度,卻可以努力攻克的目標,如今的人生,會不會是另外一番模樣。
還沒有真正上戰場,就自動退避三舍的將軍,註定不能成為英雄。
沒有誰知道自己生命的極限在哪裡,是深海兩千米,還是遠古千萬裡,總先要跨過眼前這條看得見的素尺小溪,才能繼續往前。這個世界沒有鐵打的規矩,不要把日子活成秒針的複數,不要在沒努力之前就先給自己設限。
遠離那些所謂的“別人說”,始終相信還有其他可能的結果存在——是告別平庸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