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職場無憂的六個情商小貼士
無論我們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這些技能在未來都會派上用場的。
2/3的美國人認為,在未來50年裡,機器人和電腦將會比今天的人類所做的工作還要多。甚至,有很多曾經被認為是最保險的工作都已經面臨危險了:辦公室職員、行政管理人員、手工勞動者,甚至是律師。
一些研究預測,到2020年時,將會有約500萬個工作崗位消失。
那麼,究竟擁有哪些技能才能成為你應聘成功的保證呢?
沒錯,大家都會驚訝的!因為這些技能與具體的職位或是行業無關,而是基於情商的技能。以下是一些無法自動化或是外包的頂尖技能:
1. 瞭解你自己。如果你能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並且知道如何在這個世界上發揮作用,那你就會和自身的感受緊密相連,此外瞭解你的長處和弱點。你也需要知道你的情緒和行為是如何影響你周圍的人的。 這些屬性 - 特別是説明挖掘他人的能力 - 對於與一個成功的(人類)團隊合作的任何人來說都是重要的。
2. 建立關係。隨著越多的事情變得自動化,我們就越需要與他人更多的聯繫和建立必要的關係。在你打一個關於功能表長途電話的結尾時,或許有時會發現積極的、充滿愛心的聲音,或者一封來自於某人發送的郵件的幫助,這些人在用他們的方式説明你解決問題。人類是自然界的社會生物——我們渴望友誼和積極的互動,
3. 積極傾聽。我們往往會注意到我們說話的能力,但成功的溝通需要演講者和聽眾。當一個人在講話時,展現出全神貫注和跟隨他們的講話是非常重要的。不管你是否同意演講者的觀點——無論你對他們所說的是否感興趣——如果你專注於他們的講話、語調和肢體語言,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會覺得沒有機器可以複製完成他演講這件事。
4. 表達同情心。同情心——理解和分享他人感受的能力——是建立信任的關鍵因素,而信任是領導力的關鍵因素。同情心能夠讓你有把自己置於別人的處境中的能力。
5. 給予回饋。為提供者和接受者提供有用的格式和情境優點的有效回饋。恰當地運用杠杆,因為回饋能帶來真正的成長和發展。有效的回饋需要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6. 調整壓力。能夠管理壓力的技能——我們自己和他人的壓力——永遠不會過時。壓力會影響團隊有效地完成工作的能力,也會影響到我們如何與他人進行合作。當我們感覺受到威脅或認為我們缺乏應對挑戰的資源的情境時,我們會感受到壓力的存在。在你無法控制的壓力環境下建立一道防線——利用你的網路,確保充足的運動和睡眠,學會放鬆。
如果你能成功運用這些情商的技能,不管你是什麼職位、頭銜或者做什麼工作,
狀態從“茫人”到“忙人”,月薪從3K到3W
文/陳向東
前段時間,我跟一個老朋友聊天,他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兼職在一所高校的畢業辦裡做義務的職業規劃師。聊著聊著就談到了今年畢業生找工作的話題上來了,他感歎說:“這段時間做職業規劃可累得夠嗆,現在大學畢業生們的綜合素質比我們這一代可強太多了,長江後浪推前浪啊。但是卻非常缺乏對未來的規劃,我問他們將來想做什麼,不少學生居然是一片茫然啊。”
關於找工作的問題,林林總總,千奇百怪,我總在想:對於初入職場的人,哪些問題是大家最關心的呢。國企、民企、外企?一線、三線、鄉村?打工、SOHO、創業……這些問題放在每一個真實的個體身上,
看來,要找出帶有共性的問題,只能從思維的角度來入手,因為一定存在“標準參考答案”。
在我的理解裡,最關鍵的只有一條:身在職場的你,千萬不能做一個“茫人”,對未來感到迷茫,而應該做一個“忙人”,每天全力以赴奔向自己的目標。
人們總會說,有人畢業工作幾年了,月薪還是3K,有人卻會高達3W。其實,這3K和3W的差距,就是迷失自我和目標明晰之間的差距,就是“茫人”到“忙人”的距離。
那如何才能成為忙人,而不是芒人呢?
第一,知道你是誰
別小看這個問題,這可是每個人一輩子都要做的功課。
有人說保安和門衛可能是最瞭解人性的哲學家群體,因為他們最喜歡問的問題就是:“你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而這三個問題,
為什麼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因為你的回答對你的工作選擇至關重要。弄清楚自己的特點,才知道哪種工作更適合你。比如你是一個性格外向、活潑開朗的人,那麼銷售工作會比較適合你,你是一個細緻嚴謹、追求完美的人,那麼文秘或財務工作就更適合你。
當然,你也可以反駁說,追求完美的人也能做財務工作啊,細緻嚴謹的人也能做銷售工作啊。沒錯,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人的性格也是有可塑性的。但是經驗告訴我們,銷售講究的是狼性,要求勇猛衝鋒,事情做得是否完美,永遠不是關注的重點。財務講究的是精准,要求一絲不苟,不出紕漏,沒有哪個老闆喜歡財務人員話太多。
這並非個人喜好,而是職場現狀。
技能不達標,可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錘煉,性格不吻合,那就有些麻煩了。“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如果你不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點,隨意地找份工作,一般情況下,是很難找到一份適合你的工作的。所以在你找工作之前,抽點時間安靜地把自己分析一下,你是誰。這會為你的職場之路埋下良好的伏筆。
第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現在找工作都是“自由戀愛”,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這是我們的選擇,雙方都犯不著在一棵樹上吊死。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會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你在找工作的時候,就要想明白,在工作以後,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你說這太簡單了,我想要不差錢的生活方式,逛吃逛吃,買買秀秀。對不起,你誤會我的意思了,你說的那是努力的結果。在你選對生活方式後,通過不懈努力,是有可能達到你說的那種狀態的。
何謂生活方式?打個比方,如果你是淡定君,想在週末逛街聚會,長假四處旅遊,那就要挑一個非常穩定和相對輕鬆的工作,比如小學教師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不當班主任的那種。如果你是個進取狂,一心想幹一番大事,看見大佬有劉邦看到秦始皇那種“大丈夫當如是”的感覺,那你就要選一個玩命奮鬥的職業,比如加入到有前途的創業公司或者乾脆自己創業。這個道理很淺顯,但正是由於淺顯,有時候反而會被忽視。
有個很有意思的統計數字是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擔任過CEO的人中,最大的群體是銷售出身,其次是財務出身,兩者加起來的占比超過80%,其他職位出身的只是鳳毛麟角。看到這個資料後,如果你志在到500強公司裡成為高管,你就得踏踏實實從銷售或財務做起,至於那些相對輕鬆安逸的職位,最好別去理會。
你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生活也許會給你期望的結果,也許不會。但是如果你連生活方式都沒選對,生活是絕對不會讓你夢想成真的。
第三,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
畢業後,少不了要參加一些同學聚會,聊聊彼此的工作現狀是聚會中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什麼工作才是好工作,恐怕有時候你自己都想不清楚。
高薪的工作好不好?好。但是你要知道,高薪必然高壓。清閒的工作好不好?好。但是你要明白,清閒中往往伴隨著無所事事的迷茫。我們普通人,很多時候會有“別人的工作怎麼那麼好,我的工作怎麼這麼差”的感慨,尤其是職場新人,很容易有這個想法。
但,那是錯覺。
工作根本就沒有好壞之分,你不應該根據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規模、薪酬、位置等)去判斷一個工作好不好,而是要從內心出發去感受。在華為上班的人不一定比在樓下超市上班的人過得好,在外企當高管的老頭也不一定比在家帶孫子的老太開心。“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這既是TVB的經典臺詞,也道出了人生真諦。
一個讓你感到開心幸福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個能帶給你想要的生活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個能讓你成長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說一千道一萬,適合你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第四,知道換工作時也要換思想
“年輕人心性不定,喜歡跳槽,尤其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畢業生”,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我覺得這個說法對初涉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有失公允。年輕人也喜歡穩定的生活,他們不是喜歡跳槽,而是因為對前途感到茫然,對未來感到不安,想突破卻成長無門,只能通過跳槽來試探另外的可能性。
跳槽其實沒有錯,在這家公司幹得不開心,那還不趕緊走。但問題是,當你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之後,你就開心了嗎?很多時候恐怕未必。
為什麼?因為你僅僅只是換了一個工作崗位,但並沒有換你的思想,跳槽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不爽,再跳。不爽,再跳。惡性循環。
直到某天,驀然回首,青春已走,屌絲依舊……
所以,在你想跳槽時,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是公司有問題,還是自己有問題?如果是公司的問題,趕緊跳,待下去只會耽誤你的青春。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冷靜下來想一想,把這些問題解決掉,不然跳槽也白跳。
還有一個妙招你也可以試試,你想跳槽前,最好能跟公司的老員工聊聊,再跟已經跳過槽的老同學聊聊,他們也許會告訴你這樣一個真相:你現在的公司沒有你想的那麼壞,你想去的公司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你在這裡遇到的問題,在那裡依然存在。
其實,綜上所述,我只是想告訴你——認清自我,找准目標,告別迷茫;努力奮鬥,達成夢想,保持忙碌。
只有讓自己忙起來,才能讓青春不迷茫。
永遠不是關注的重點。財務講究的是精准,要求一絲不苟,不出紕漏,沒有哪個老闆喜歡財務人員話太多。這並非個人喜好,而是職場現狀。
技能不達標,可以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錘煉,性格不吻合,那就有些麻煩了。“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如果你不分析自己的性格特點,隨意地找份工作,一般情況下,是很難找到一份適合你的工作的。所以在你找工作之前,抽點時間安靜地把自己分析一下,你是誰。這會為你的職場之路埋下良好的伏筆。
第二,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現在找工作都是“自由戀愛”,你選擇了我,我選擇了你,這是我們的選擇,雙方都犯不著在一棵樹上吊死。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甚至會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你在找工作的時候,就要想明白,在工作以後,你想要什麼樣的生活。
你說這太簡單了,我想要不差錢的生活方式,逛吃逛吃,買買秀秀。對不起,你誤會我的意思了,你說的那是努力的結果。在你選對生活方式後,通過不懈努力,是有可能達到你說的那種狀態的。
何謂生活方式?打個比方,如果你是淡定君,想在週末逛街聚會,長假四處旅遊,那就要挑一個非常穩定和相對輕鬆的工作,比如小學教師就是個不錯的選擇,不當班主任的那種。如果你是個進取狂,一心想幹一番大事,看見大佬有劉邦看到秦始皇那種“大丈夫當如是”的感覺,那你就要選一個玩命奮鬥的職業,比如加入到有前途的創業公司或者乾脆自己創業。這個道理很淺顯,但正是由於淺顯,有時候反而會被忽視。
有個很有意思的統計數字是這樣的:世界500強企業擔任過CEO的人中,最大的群體是銷售出身,其次是財務出身,兩者加起來的占比超過80%,其他職位出身的只是鳳毛麟角。看到這個資料後,如果你志在到500強公司裡成為高管,你就得踏踏實實從銷售或財務做起,至於那些相對輕鬆安逸的職位,最好別去理會。
你選擇了什麼樣的生活方式,生活也許會給你期望的結果,也許不會。但是如果你連生活方式都沒選對,生活是絕對不會讓你夢想成真的。
第三,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工作
畢業後,少不了要參加一些同學聚會,聊聊彼此的工作現狀是聚會中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什麼工作才是好工作,恐怕有時候你自己都想不清楚。
高薪的工作好不好?好。但是你要知道,高薪必然高壓。清閒的工作好不好?好。但是你要明白,清閒中往往伴隨著無所事事的迷茫。我們普通人,很多時候會有“別人的工作怎麼那麼好,我的工作怎麼這麼差”的感慨,尤其是職場新人,很容易有這個想法。
但,那是錯覺。
工作根本就沒有好壞之分,你不應該根據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規模、薪酬、位置等)去判斷一個工作好不好,而是要從內心出發去感受。在華為上班的人不一定比在樓下超市上班的人過得好,在外企當高管的老頭也不一定比在家帶孫子的老太開心。“人活著,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啦。”這既是TVB的經典臺詞,也道出了人生真諦。
一個讓你感到開心幸福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個能帶給你想要的生活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一個能讓你成長的工作就是好工作。說一千道一萬,適合你的工作,才是真正的好工作。
第四,知道換工作時也要換思想
“年輕人心性不定,喜歡跳槽,尤其是剛參加工作不久的畢業生”,這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的共識。我覺得這個說法對初涉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有失公允。年輕人也喜歡穩定的生活,他們不是喜歡跳槽,而是因為對前途感到茫然,對未來感到不安,想突破卻成長無門,只能通過跳槽來試探另外的可能性。
跳槽其實沒有錯,在這家公司幹得不開心,那還不趕緊走。但問題是,當你跳槽到另外一家公司之後,你就開心了嗎?很多時候恐怕未必。
為什麼?因為你僅僅只是換了一個工作崗位,但並沒有換你的思想,跳槽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不爽,再跳。不爽,再跳。惡性循環。
直到某天,驀然回首,青春已走,屌絲依舊……
所以,在你想跳槽時,先問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是公司有問題,還是自己有問題?如果是公司的問題,趕緊跳,待下去只會耽誤你的青春。如果是自己的問題,冷靜下來想一想,把這些問題解決掉,不然跳槽也白跳。
還有一個妙招你也可以試試,你想跳槽前,最好能跟公司的老員工聊聊,再跟已經跳過槽的老同學聊聊,他們也許會告訴你這樣一個真相:你現在的公司沒有你想的那麼壞,你想去的公司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好。你在這裡遇到的問題,在那裡依然存在。
其實,綜上所述,我只是想告訴你——認清自我,找准目標,告別迷茫;努力奮鬥,達成夢想,保持忙碌。
只有讓自己忙起來,才能讓青春不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