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舒:好為人師
教慣書的人真沒有辦法,老是愛訓話,親友都當學生辦,開口閉口“你知不知道”,“你明不明白”。
他的理請都是箴言,從一到十,最好印在手冊上,各人派發一冊,看著本子辦事。
又天生有領導欲,愛組織唱游班之類,互相捧場,見人冷淡,即誤會是個患自閉症的學生,巴不得諄諄善誘,春風化雨,使他改過自新。
無論是小學教師或大學教授,“你錯我對”,意識特強,又喜嘖噴慨歎世風日下,但凡兩代不和,夫婦分手,朋友決裂,統統可以避免,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是非黑白分()明,成績一好,即時貼堂,沾沾自喜,
生活中絕對找不到傷痛的無奈,或是婉轉的委屈,也就是說,沒有灰色地帶。
他們的思想比他們的學生更為明澄,不知是單純的人自然踏上教書的路,抑或教書久了自然受淨化成為一個可愛的人。
自問是個好學生,上足課,交齊卷子,考試名列前茅,且尊重師長,但從未想過要教人,教師應以啟發為主,學生日後各憑天份做人。
亦舒:罪與罰
一個影評人如此說:“然後,該電影犯了頂級罪行,它開始沉悶。”
言語過激?也許,但深信所有文藝工作均旨在娛樂大眾,但凡電影、小說、音樂、繪畫……一悶即死,正是:娛不娛眾由你,購不購票在我。
悶片悶言,送也不要看,夠熱鬧夠開心,則自動掏腰包人場。
技巧高卓,手()法優秀,絕無冷場,觀眾一定受到吸引,一個高明的導演,一定可以做到某一程度的雅俗共賞,最佳例子是希治合。
舉這樣個案似乎有點苛刻,怕只怕導演們也爭相說:“最佳當代作品是鹿鼎記”,可是做一本小說,總得努力寫得讓讀者能夠看下去,直到最後一頁。
使讀者關心書中人物結局,他們的最終命運,並且在掩卷後歎息一聲。
一旦覺得悶,作者得立刻設法使劇情起死回生,這是說故事的人最基本責任,不得任其悶至完場。
人同此心,才會有史畢堡這樣的導演應運而生,他往往在三十秒鐘的影片內做十個特技,因為“不然觀眾會悶”,那是大罪,刑罰是坐冷板凳。
亦舒:看相
稍微有生活經驗的人都會看相吧,
鑒毛辨色,憑一個人的衣著、打扮、談吐,便可以知他際遇如何,這正是看相先生看家本領。
當說,丈夫不在身邊的新移民太太一望即知,她們行頭首飾華麗,住大屋,開大車,雇菲傭,可是臉上有一股說不出的苦澀之意,連帶影響她們的孩子也少有笑容。
又北美洲大公司出售的普蘿衣物多數用人造纖維絲制,這類料子的特點是經穿,但質地硬,不貼身,假使一家幾口走出來,全身被新衣撐著,四肢都放不平,一望即知環境普通。
又退休公()務員忽然表示皇恩浩蕩,每月收取的退休金跟通脹加了十個巴仙之類,立刻就知他正省吃省用。
毋需懂得奇門遁甲、紫微鬥數,也不必有特異功能,誰飛黃騰達誰門可羅雀,一眼看幾乎即時可獲得答案。
社會虛榮,有人充闊,斷無人裝窮,細心觀察,當可知應打七折或是對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