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頁 搜索 分類
您當前的位置:首頁

馮驥才:書桌

馮驥才:書桌

我有張小小的書桌。它又窄又矮,破舊極了。在外人眼裡簡直不成樣子。上邊的漆成片地剝落下來,殘餘的漆色變得晦黯發黑,連我自己都認不准它最新是什麼顏色。桌面又滿是劃痕、硬傷,還有熱水杯燙成的一個個套起來的深深淺淺的白圈兒。它一邊只有三個小抽屜,抽屜的把手早不是原套了。一個是從破箱子上移來的銅把手,另兩個是後釘上去的硬木條。別看它這副模樣,三十年來,卻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間透進光來的地方。我搬過幾次家,換過幾件傢俱,但從來沒有想到處理掉它……"這麼難看還要它幹嗎?!要是我早劈掉生火了!""它又不實用。

你這麼大人將就這樣一個小桌子,早晚得駝背!""你怎麼就是不肯扔掉這破玩意兒。難道它是件寶?你說呀……"我笑而不答。那淡淡的笑意裡包含著任何知己都難以理解,難以體會到的一種,一種……一種什麼呢?

沒有共同的經歷就不會有同感。有時,同感能發揮出非常奇妙的作用,它能成為兩顆心相融的最短、最直接的通道。如果沒有同感,說它做什麼?還不如獨自一人到樹林裡,踩著落葉,自己對自己默默地說它一陣子,排遣出來,倒是一種慰安。

我無法想起,究竟是什麼時候,我開始使用這小桌的。我只模模糊糊記得,最初,我是站在它前面寫寫畫畫,而不是坐著。待我要坐下時,

屁股下邊必須墊上書包、枕頭或一大疊畫報,才能夠得上桌面……記憶裡,幼時的事,都是穿不成串兒的珠子。這珠子卻在記憶的深井的底兒滴溜溜、閃閃發光地打轉,很難抓住它們——我把"人"字總誤寫成"入"字,就在這桌上吧!

我一排排地晾乾彈弓子用的小泥球兒,就在這桌上吧!

我在小木板上釘釘子,就在這桌上吧!

對,就在這兒。桌面上原來有一塊能夠照見自己臉兒的光光的玻璃板,給我釘釘子時打碎了——這件事我可記得清清楚楚,為此我還挨爸爸一通好打呢!也許打得太疼,我才記得十分牢。但過後我卻一點也不後悔。因為,從此我做過的、經歷過的、經受過的許許多多的事,都在這沒有玻璃板保護的桌面上留下了痕跡。

桌面上淨是些小癟坑。有的坑兒挺深,像個洞眼,螞蟻爬到那兒,得停一下,遲疑片刻,最後繞過去……細細瞧吧,還滿是劃痕呢,橫豎歪斜,有的深,如一道溝;有的輕淺,還有的比蛛絲還細。這細細的印痕,是不是當初刮鉛筆尖留下的?那一條條長長的道道兒,是不是隨意用指甲劃上去的?那兒黑糊糊的一塊,是不是過年做燈籠,烤彎竹條時碰倒了蠟燭燒的?分辨不清了,原因不明了,全攪在一起了;這中間還混著許多字跡。鋼筆的、鉛筆的、墨筆的,還有用什麼硬東西刻上去的。也有畫上去的形象,有的完整,有的破碎——一隻靴子啦,槍啦,一張側面臉啦,這是不是我的自畫像?年深日久,早都給磨得模糊一片。痕跡斑駁的桌面,有如一塊風化得相當厲害、漫漶不清的碑石。

但我從中細心查辨,也能認出某些痕跡的來由,想起這裡邊包含著的、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並聯想到與此有關或無關的、早已融進往昔歲月中的童年生活。

為此,我很少用濕布去拭抹它。

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學四年級時。我前排坐著一個女同學,十分瘦弱。她年齡與我一般大,個子卻比我矮一頭。兩條短短的黃辮兒,簡直是兩根麻繩頭。一天,上語文課,我沒聽講,卻悄悄把眼前的兩條黃辮子拴在這女同學的椅子背兒上。正巧老師叫她回答問題,她一起身,拴住的辮子扯得她痛得大叫。我的語文老師姓李,瘦削的臉滿是黑胡茬,連臉頰上都是。一副黑邊的近視鏡遮住他的眼神,

使我頭次見到他時以為他挺凶,其實他溫和極了。他對我們調皮的忍耐限度比別的老師都大。但不知為什麼,那天他好厲害,把我一把拉到課堂前,叫我伸出雙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氣呢!氣呼呼地直喘,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了,只指著門瞪圓眼對我吼道:"走!快走!"我離開了課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沒什麼,但當眾挨打受罰,我的自尊心受不了。於是,我眼淚汪汪地在桌上寫了"李老師是狗!"幾個字。我寫得那麼痛快和解氣,好像這幾個字給我報了什麼"仇"似的。這幾個字就相當威風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長時間。

在表的滴答聲中,在上下課的鈴聲中,在雨和雪輪番交替地敲打窗子聲中,我長大起來,事也懂得多了。桌上那幾個字卻不那麼神氣了。

反而怕被人瞧見,似乎成了一種不光彩,甚至是恥辱的汙跡,我帶著一種說不清是對李老師,還是對長大後再也遇不到那個瘦弱的女同學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兒蘸些水使勁把這幾個字抹下去。

真奇怪!字兒抹掉了,好像心裡乾淨了一些。

我上了中學,畢業了,參加了工作。我的許多事,寫信、寫文章、畫畫、吃東西,做些什麼零七八碎的事都在這桌上,它一直伴隨著我。

但它在我長大起來的身軀前,漸漸顯得矮小,不合用了;而且用久了,愈來愈破舊,在後來買進來的新傢俱中間,顯得寒傖和過時。它似乎老了,早完成了使命,在人世間物換星移的常規裡等待著接受取代。

有一天我畫畫。畫幅大,桌面小。不得不把一半畫紙垂到桌下,先畫鋪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畫得差不多時,再拉上紙來畫另一半。這樣就很難照顧到畫面的整體感,我畫得那麼彆扭,真急了,止不住憤憤地罵道:

"真該死,這破桌子!"

它聽著,不吭一聲。等我畫好了畫兒,張掛起來;畫面卻意外地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這樣與我為伴,好像我不拋掉它,它就一心而從無二意地跟隨著我。是不是由於它僅僅是無生命的物品,我從未把它作為一隻小貓、小鳥、小兔那樣的伴侶?但是,小兔死了,小貓跑了,小鳥飛了,它卻不聲不響地有心地記下我生活經歷過的許多酸甜苦辣。並順從地任我做任何有損於它的事。當一次,我聽說自己遭遇不幸,是因為被一位多年來與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出賣時,我忍受不住,發瘋似的猛地一拍桌面:

"啪!"

桌面上出現一條長長的裂縫;我那顆初入社會純真的心上,也暗暗出現一條裂痕。它竟同我一樣。

從此,我便不覺地愛護起它來了。

我有過一個女朋友。她是一隻快樂的小鳥——那早晨站在沾著露水的枝頭抖動翅膀,在陽光裡飛來飛去,在煙囪上探頭探腦的小鳥。她總笑。她整天似乎除去快樂什麼也不知道。她在任何一群人中出現,都能極快地把快樂通過笑,通過活潑的目光,通過喜氣洋洋的俊俏的小臉兒,通過率真的動作,傳染給每一個人。我說她的快樂是照眼的、悅耳的、香噴噴的;是魔術。我稱她為"快樂女神"。

她一雙腿長長。愛穿一條淡藍色的短裙。她一進屋來,常常是一蹦就坐到小書桌上——這或許是她還帶著些孩子氣兒;或許她腿長,桌子矮,坐上去正合適。

我呢?過去吻她高矮也正好。我吻她,她不讓。一忽兒把臉甩向左邊,一忽兒又甩到右邊,還調皮地笑著。她那光滑的短髮像穗子一樣在我笨拙的嘴唇上蹭來蹭去。

以後,由於挺複雜的原因,她終於說:"我們的愛沒有物質土壤,幻想的種子連幻想也結不出來了。"這句話,她說了許多遍,一次比一次肯定,最後她無可奈何又斷然地離去了。

稀奇的是,那快樂女神始終與我這啞巴桌子連在一起。每當我的目光碰到桌沿,就會幻覺出她當初坐在桌上的樣子。淺藍色的短裙扇狀地鋪開,一雙直直又順溜兒的長腿垂下來,兩隻小巧的腳交叉地別著。這時她那動聽的笑聲好似又在桌上的空間裡發出來。

我需要記著的,這桌兒都給我記著了。而那女神與我臨別時掉在桌上的淚滴,卻一點痕跡也沒留下。大概那不是淚,而是水滴。

桌上惟有一處大硬傷。那是——那天,一群穿綠服裝、臂套紅色袖章的男女孩子們闖進我家來。每人拿一把斧頭,說要"砸爛舊世界",我被迫站在門口表示歡迎,並木然地瞅著他們在頃刻間,把我房間裡的一切胡亂砸一通。其中有個姑娘,模樣挺端正,但她的眼神叫我害怕。她不吵不鬧,砸起東西來異乎尋常地細緻。她在屋裡轉來轉去,把尚且完整的東西翻出來,一件件、有條不紊地敲得粉碎。然後,她翻出我一本相冊,把裡面的照片一張張抽出來,全都撕成兩半。她做這些事時,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她忽然把一張照片面對我,問:

"這是誰?"

這是我那"快樂女神"的。我說:

"一個朋友。"

她微微現出一種冷笑,一雙秀氣的眼睛直盯著我,兩隻白白的手把這照片撕成細小的碎片。我至今不明白,在那時為什麼一些女孩子幹這種事時,反比男孩子們幹得更徹底、更狠心、更無情。相冊中所有女人的照片——我姐姐、妻子、母親的,她撕得尤其凶,"刷、刷、刷"地響。仿佛此刻她心裡有什麼受不了的情感折磨著她,迫使她這樣做。

最後,她臨去時,一眼瞥見我的書桌。大約這書桌過於破舊,開始時並沒引起他們的興趣。此刻在一堆碎物中間,反而惹眼了。她撇向一邊的薄薄的唇縫裡含著一種譏諷:

"你還有這麼個破玩意兒!"

隨手一斧子,正砍在桌角上。掉下一塊挺大的木茬。

就這樣,我過去生活的一切,無論是快樂和幸福的,還是憂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會無聲地提醒我。

它就擺在我窗前。從窗子透進的光籠罩著它。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樹的樹冠。這樹冠搖曳婆娑的影子總是和陽光一起投照在我這小小的桌面上。

每當這樹冠的枝影間滿是小小的黑點時,那是春天;黑點點兒則是大槐樹初發的芽豆豆。這期間,偶爾還有一種俗名叫做"綠葉兒"的候鳥,在枝間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現在桌面上。夏天來了,樹影日濃,漸漸變成一塊蔭涼,密密實實地遮蓋住我的小桌。等到那塊厚厚的蔭涼破碎了,透現出一些晃動著的陽光的斑點時,秋風還會把一兩片變黃的葉子吹進窗;像幾隻金色的小船,落在我這如同無風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隨後該關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氣。那片葉無存、光禿禿、只剩下枝椏的樹影,便像一張蒙模糊的大網,把我的小桌罩住……我常常被這些情景弄得發呆。誰說它醜、它無用、它應當被丟棄?它有著任何華貴的物品都無法代替的風韻和詩意。在它的更深處,甚至還潛藏著思想。

尤其是在陰雨的日子裡,烏雲像拉上的厚簾子把窗戶遮暗了,小桌變成黑影,很像一塊濃霧裡的礁石,黑黝黝的,沉默無語。忽然一道閃電把它整個照亮,它那桌面上反射著可怕的藍色的電光。但在這一瞬間的強光裡,它上邊的一切痕跡都清晰地顯現出來,留在這中間的往事一下子全都復活了……我閉上眼,情願被再現在幻覺中的往事深深地感動著。

我終於失去了它。

在地震中,塌落下來的屋頂把它壓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給它保護住了生命。它才是真正地為我獻出了一切呢!等我從廢墟中把它找出來,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條和木塊了。我請來一個能幹的木匠,想把它復原。木匠師傅瞅著它,抽著煙,最後搖了()搖頭。並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顯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圖——又不是復原一件破損的稀世古物。

它就這樣在我的生活中沒了。

我需要書桌,只得另買一張。新買的桌子寬大、實用、漆得鋥亮,高矮也挺合適。我每每坐在這嶄新卻陌生的大書桌前,就覺得過去的一切像那不能再生的書桌一樣,煙消雲散,虛無飄渺,再也無從抓住似的……我因此感到隱隱的憂傷。不由得想起幾句話,卻想不起是誰說的了:

"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過去的,也叫人割捨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漸漸能化為深沉的詩。"

馮驥才:無書的日子

你出外旅行,在某個僻遠的小鎮住進一家小店,趕上天陰落雨,這該死的連綿的雨把你悶在屋裡。你拉開提包鎖鏈,呀,糟糕之極!竟然把該帶在身邊的一本書忘在家中——這是每一個出外的人經常會碰到的遺憾。你怎麼辦?身在他鄉,陌生無友,手中無書,面對雨窗孤坐,那是何等滋味?我嗎,嘿,我自有我的辦法!

道出這辦法之前,先要說這辦法的由來。

我家在"文革"初被洗劫一空。藏書千餘,聽憑革命造反派們撕之毀之,付之一炬。抄家過後,收拾破破爛爛的傢俱雜物時,把殘書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書頁都萬分珍惜地斂起來,整理、縫釘,破口處全用玻璃紙粘好;完整者寥寥,殘篇散頁卻有一大包袱。逢到苦悶寂寞之時,便拿出來讀。讀書如聽音樂,一進入即換一番天地。時入蠻荒遠古,時入異國異俗,時入霞光夕照,時入人間百味。一時間,自身的煩擾困頓乃至四周的破門敗牆全都化為烏有,書中世界與心中世界融為一體——人物的苦惱趕走自己的苦惱,故事的緊張替代現實的緊張,即便憂傷悒鬱之情也換了一種。藝術把一切都審美化,醜也是一種美,在藝術中審醜也是審美,也是享受。

但是,我從未把書當做伴我消度時光的閑友,而把它們認定是充實和加深我的真正夥伴。你讀書,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先賢智者相交!這些先賢智者著書或是為了尋求別人理解,或是為了探求人生的途徑與處世的真理。不論他們的箴言溝通于你的人生經驗,他們聰慧的感受觸發你的悟性,還是他們天才的思想頓時把你蒙昧混沌的頭顱透徹照亮——你的腦袋仿佛忽然變成一隻通電發亮的燈——他們不是你最寶貴的精神朋友嗎?

半本《約翰·克利斯朵夫》幾乎叫我看爛,散頁的中外詩詞全都爛熟於我心中。然而,讀這些無頭無尾的殘書倒別有一種體味,就像面對殘斷胳膊的維納斯時,你不知不覺會用你自己最美的想像去安裝它。書中某一個人物的命運由於缺篇少章不知後果,我並不覺得彆扭,反而用自己的想像去發展它,完成它。我按照自己的意志為它們設想出必然的命運變化和結局。我感到自己就像命運之神那樣安排著一個個生命有意味的命運歷程。當時,我的命運被別人掌握,我卻掌握著另一些"人物"的命運;前者痛苦,後者幸福。

往往我給一個人物設計出幾種結局。小說中人物的結局才是人物的完成。當然我不知道這些人物在原書中的結局是什麼,我就把自己這些續篇分別講給不同朋友聽。凡是某一種結局感動了朋友,我就認定原作一定是這樣,好像我這才是真本,聽故事的朋友們自然也就深信不疑。

"文革"後,書都重新出版了。常有朋友對我說:"你講的那本書最近我讀了,那人物根本沒死,結尾也不是你講的那樣……"他們來找我算帳;不過也有的朋友望著我笑而不答的臉說:"不過,你那樣結束也不錯……"當初,續編這些殘書未了的故事,我幹得挺來勁兒,因為在續編中,我不知不覺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經驗,調動出我生活中最生動、獨特和珍貴的細節,發揮了我的藝術想像。而享受自己的想像才是最醉心的,這是藝術創造者們所獨有的一種感受。後來,又是不知不覺,我脫開別人的故事軌道,自己奔跑起來。世界上最可愛的是紙,偏偏紙多得無窮無盡,它們是文學揮灑的無邊無際的天地。我開始把一張張潔白無瑕的紙鋪在桌上,寫下心中藏不住的、惟我獨有的故事。

寫書比讀書幸福得多了。

讀書是欣賞別人,寫書是挖掘自己;讀書是接受別人的沐浴,寫作是一種自我淨化。一個人的兩隻眼用來看別人,但還需要一隻眼對向自己,時常審視深藏自身中的靈魂,在你挑剔世界的同時還要同樣地挑剔自己。寫作能使你愈來愈公正、愈嚴格、愈開闊、愈善良。你受益于文學首先是這樣的自我更新和靈魂再造,否則你從哪裡獲得文學所必需的真誠?

讀書是享用別人的創造成果,寫書是自己創造出來供給它人享用。文學的本質是從無到有;文學毫不寬容地排斥仿造,人物、題材、形式、方法,哪怕別人甚至自己使用過的一個巧妙的比喻也不容在你筆下再次出現。當它所有的細胞都是新生的,才能說你創造了一個新生命。於是你為這世界提供一個有認識價值、並充滿魅力的新人物,它不曾在人間真正活過一天,卻有名有姓有血有肉,並在許許多多讀者心底深刻並形象地存在著;一些人從它身上發現身邊的人,一些人從它個性中發現自己;人們從中()印證自己,反省過失,尋求教訓,發現生存價值和生活真諦……還有,世界上一切事物在你的創作中,都帶著光澤、帶著聲音、帶著生命的氣息和你的情感而再現,而這所有一切又都是在你兩三尺小小書桌上誕生的,寫書是多麼令人迷醉的事情啊!

在那無書的日子裡,我是被迫卻又心甘情願地走到這條道路上去的,這便是寫書。

無書而寫書。失而復得,生活總是叫你失掉的少,獲得的多。

嘿嘿,這就是我要說的了——

每當旅行在外,手邊無書,我就找幾塊紙鋪展在桌。哪怕一連下上它半個月的雨,我照舊充滿活力、眼光發亮、有聲有色地呆在屋中。我可不是拿寫書當做一種消遣。我在做上帝做過的事:創造生命。

馮驥才:空屋

好像家裡人誰也不肯說,為什麼後院那間小屋一直空著,鎖著,甚至連院子也很少人去。這空屋便常常隱在幾株大梧桐深幽的、濕漉漉的陰影裡,紅磚牆幾乎被苔塗綠,黝黑的簷下總是掛著一些亮閃閃的大蜘蛛網。一入秋,大片大片黃黃的落葉就粘在蛛網上,片片姿態都美,它們還把地面鋪得又厚又軟,奇怪的是很少有鳥兒飛到這院裡來,這便在它的荒蕪中加進一點陰森的感覺;影影綽綽,好像聽說這屋鬧鬼——空屋裡常有人走動,還有女人咯咯笑,茶壺自己竟會抬起來斟水……弄不清這是從哪個鬼故事裡聽來的,還就是這空屋裡發生過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事。那時我小,兒時常把真假混記在一起。

一個夏夜,我隔窗清晰聽到後院這空屋突然發出"啪"的一聲,好像誰用勁把一根棍子掰斷,分明有人!鬼?當時,只覺得自己身子縮得很小很小,眼睛瞪得老大老大,脖子不敢也不能轉動了。母親以為我得了什麼急病,問我,我不敢說,最可怕的事都是怕說出來的。從這次起我連通往後院的小門都不敢接近,以致一穿過那段走廊,兩條胳膊的雞皮疙瘩馬上全鼓起來。但上樓梯必須橫穿過這走廊,每次都是慌慌張張連躥帶跳沖過去,不止一次滑倒跌跤,還跌斷過一顆門牙,做了半年多的"沒牙佬"。在我的童年裡,這空屋是我的一個陰影、威脅、精神包袱,和各種可怕的想像與噩夢的來源。

後來,長大一些,父親叫我隨他去後院這空屋裡拿東西,我懾于父親的威嚴,被迫第一次走進這鬼的世界。

我緊貼在父親的身後,左右膽戰心驚地瞅這屋,竟然和我生來對它所有猜想都截然不同。沒有骷髏、白骨、血手印和任何怪物,而是一間靜得要死的素雅的小書房;幾架子書,一個書桌,一張小床,一個帶橢圓形鏡子的小衣櫃。屋裡的主人好像突然在某一個時候離去——桌上的銅墨水匣打開著,床上的被子沒疊,地上的果核也沒清掃,便被時間的灰塵一層層封閉了。我從來沒見過哪一間屋子有這麼厚的塵土,積在玻璃杯裡的灰塵足有半寸厚,杯子外邊的灰塵也同樣厚,一切物品都陷沒並凝固在逝去的歲月裡。灰濛濛的,看上去像一幅淡淡而又冷漠的水墨畫。

灰塵是時間的物質。它隔離人與物,今與昔,但灰塵下邊呢?什麼東西暗暗相連?

一間房子裡如果有人住,雖然天天使用房中的一切,它們反而不會損壞,這大概是由於人的精神照射在這些物品上,它們帶著活人的氣息,與人的生命有光、有色、有聲、有機地混合一起;但如果這房子久無人住,它們便全死了,呆在那兒自己竟然會開裂、脫落、散架、壞掉……奇怪嗎?不不,人創造的一切因人而在。人旺而物榮,人滅而物毀。只見這書桌前的座椅已經散成一堆木棍,有如零落的屍骨;蚊帳粉化了,依稀還有些絲縷耷拉在床架上,好像吹口氣便化成一股煙;頭頂上雙股燈線斷了一根,燈兒帶著傘狀的燈罩斜垂著;迎面的幾個書架最慘,木框大多脫開,上邊的書歪歪斜斜或成堆地掉落在塵埃裡……忽然,嚇我一跳!什麼東西在動?那橢圓鏡子裡的自己?鬼!我看見了一個人!我的叫聲剛到嗓子眼兒,再瞧,原來是牆上舊式鏡框裡一個陌生的男青年的照片——他隔著塵汙的玻璃炯炯望著我,目光直視,冷冷的,有點怕人。他是誰?這空屋原先的主人嗎?我可從來沒見過這個梳中分頭、穿西裝、領口系黑色蝴蝶結的人!他早死了嗎?空屋裡那些嚇人的動靜莫非就是他的幽靈作祟?

父親拿了一盞檯燈和字典,把那銅墨水匣和銅筆架放在我手裡。我搶在父親前面趕快走出這空屋。經我再三追問,母親才告訴我——牆上那照片裡的青年確實早已死去。他竟是我的堂兄!他在上大學時,被他癡愛的女友拋棄,從此每當上哲學課,就對一位不相干的教哲學的女教師嘿嘿傻笑,這才知道他瘋了。那女友與他分手時送給他一支雙朵的芭蘭花。那是用細鐵絲擰成的雙杈的小叉子,把一對芭蘭花插在上邊。他便天天捏著這對花忽笑忽哭,直到花兒爛掉,沒了,他依舊舉著這光光的小叉子用鼻子聞,後來大概他意識到沒有花了,就把小叉往鼻孔裡插,常常鼻孔被插出血來,終於有一天,他把這小叉子插在電插座上,結束了痛苦絕望的人生。據說那一瞬間,我家電閘的保險絲斷了,所有燈齊滅,全樓一片漆黑。

我那時還不懂愛情這東西如此厲害,但它的刺激性全部感受到了。雖然我對這位堂兄全無印象,他是在我三歲時去世的,可隨著我漸漸長大,就一點點悟出我這同胞靈魂中曾經承受和不能承受的是些什麼。對鬼的幻覺與懼怕也就隨之消失,但我仍不肯再走進這空屋。在我那同胞與世決絕之時,這空屋裡的一切都不曾給他一點牽掛與挽留啊!這是個無情的空間,一如漠漠人生。我討厭那屋裡所有東西,似乎都是冰冷的、不祥的,像一堆屍骨。我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要用那檯燈、墨水匣和筆架。尤其當那檯燈在父親的書案上亮起,一看這慘白清冷的燈光,我心裡便禁不住打個寒噤。世界上所有檯燈的燈光都有一種溫情啊。

我認定自己終生不會走進這空屋,但第二次進去卻是另一種更加意想不到的感受。

"文革"初的一天,突如其來,我家被徹底搗毀,父親被弄到屋頂上批鬥,他隨時可能被推下來或者自己跳下來;母親給拉到大街上,被迫和幾個挨整的婦女跪著賽跑。許多陌生人圍在門外喊口號,一個老鄰居家的孩子帶領紅衛兵用棍棒斧頭把我家掃蕩得粉碎,直到天黑他們才退去。我一家人坐在被砸毀的成堆成堆的破爛東西上,戰戰兢兢,不知何時會有人闖進來,再發生什麼禍事。這世界變得無法無天,無論誰都可以對我們構成致命的威脅。更深夜半時,近處和遠處還在響著喊鬥呼打聲,我們不敢開燈,不敢出聲,黑夜有如恐怖無邊地、緊緊地包裹著我……後來,疲憊不堪的父母和妹妹臥在地上睡著了,不知為什麼,我獨自起身悄悄穿過走廊和後院,走進那一向被我拒絕的空屋。腳一踏入,那是怎樣一個異樣寧靜的空間啊。

我先在屋中央,月光()射入的銀白照眼的一塊地上蹲下來,瞅著一片片清晰而如墨的梧桐葉影;四周,透過黑色透明的空氣,書架傢俱一件件濛濛地顯現出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屋中這些陌生的、無生命、本來被我看做是無情無義的死東西,此刻對我反而都是這世上獨有的無傷害和保護的了。一切有關的都不安全、一切無關的才最安全。隱隱約約,黑糊糊的牆上,我那瘋了並死了的堂兄正冷冷地瞅著我;鏡框可能被抄家的人打歪,堂兄的臉也歪著,更添一種活生生的神情,我絲毫不怕,卻很想他能像鬼那樣走下來,和我說話,反倒會驅散現實壓在我心上非常具體的恐怖。我緊緊盯著他,等他,盼他的鬼魂出現……不知不覺進入一種從未經驗過的境界:安慰、逃脫與超然。

整整一夜,我享受著這空屋。

不得不把一半畫紙垂到桌下,先畫鋪在桌面上的一半;待畫得差不多時,再拉上紙來畫另一半。這樣就很難照顧到畫面的整體感,我畫得那麼彆扭,真急了,止不住憤憤地罵道:

"真該死,這破桌子!"

它聽著,不吭一聲。等我畫好了畫兒,張掛起來;畫面卻意外地好。我十分快活,早把桌子忘在一旁。它呢?依然默默旁立。它就是這樣與我為伴,好像我不拋掉它,它就一心而從無二意地跟隨著我。是不是由於它僅僅是無生命的物品,我從未把它作為一隻小貓、小鳥、小兔那樣的伴侶?但是,小兔死了,小貓跑了,小鳥飛了,它卻不聲不響地有心地記下我生活經歷過的許多酸甜苦辣。並順從地任我做任何有損於它的事。當一次,我聽說自己遭遇不幸,是因為被一位多年來與我非常要好的朋友出賣時,我忍受不住,發瘋似的猛地一拍桌面:

"啪!"

桌面上出現一條長長的裂縫;我那顆初入社會純真的心上,也暗暗出現一條裂痕。它竟同我一樣。

從此,我便不覺地愛護起它來了。

我有過一個女朋友。她是一隻快樂的小鳥——那早晨站在沾著露水的枝頭抖動翅膀,在陽光裡飛來飛去,在煙囪上探頭探腦的小鳥。她總笑。她整天似乎除去快樂什麼也不知道。她在任何一群人中出現,都能極快地把快樂通過笑,通過活潑的目光,通過喜氣洋洋的俊俏的小臉兒,通過率真的動作,傳染給每一個人。我說她的快樂是照眼的、悅耳的、香噴噴的;是魔術。我稱她為"快樂女神"。

她一雙腿長長。愛穿一條淡藍色的短裙。她一進屋來,常常是一蹦就坐到小書桌上——這或許是她還帶著些孩子氣兒;或許她腿長,桌子矮,坐上去正合適。

我呢?過去吻她高矮也正好。我吻她,她不讓。一忽兒把臉甩向左邊,一忽兒又甩到右邊,還調皮地笑著。她那光滑的短髮像穗子一樣在我笨拙的嘴唇上蹭來蹭去。

以後,由於挺複雜的原因,她終於說:"我們的愛沒有物質土壤,幻想的種子連幻想也結不出來了。"這句話,她說了許多遍,一次比一次肯定,最後她無可奈何又斷然地離去了。

稀奇的是,那快樂女神始終與我這啞巴桌子連在一起。每當我的目光碰到桌沿,就會幻覺出她當初坐在桌上的樣子。淺藍色的短裙扇狀地鋪開,一雙直直又順溜兒的長腿垂下來,兩隻小巧的腳交叉地別著。這時她那動聽的笑聲好似又在桌上的空間裡發出來。

我需要記著的,這桌兒都給我記著了。而那女神與我臨別時掉在桌上的淚滴,卻一點痕跡也沒留下。大概那不是淚,而是水滴。

桌上惟有一處大硬傷。那是——那天,一群穿綠服裝、臂套紅色袖章的男女孩子們闖進我家來。每人拿一把斧頭,說要"砸爛舊世界",我被迫站在門口表示歡迎,並木然地瞅著他們在頃刻間,把我房間裡的一切胡亂砸一通。其中有個姑娘,模樣挺端正,但她的眼神叫我害怕。她不吵不鬧,砸起東西來異乎尋常地細緻。她在屋裡轉來轉去,把尚且完整的東西翻出來,一件件、有條不紊地敲得粉碎。然後,她翻出我一本相冊,把裡面的照片一張張抽出來,全都撕成兩半。她做這些事時,臉上沒有任何表情。

她忽然把一張照片面對我,問:

"這是誰?"

這是我那"快樂女神"的。我說:

"一個朋友。"

她微微現出一種冷笑,一雙秀氣的眼睛直盯著我,兩隻白白的手把這照片撕成細小的碎片。我至今不明白,在那時為什麼一些女孩子幹這種事時,反比男孩子們幹得更徹底、更狠心、更無情。相冊中所有女人的照片——我姐姐、妻子、母親的,她撕得尤其凶,"刷、刷、刷"地響。仿佛此刻她心裡有什麼受不了的情感折磨著她,迫使她這樣做。

最後,她臨去時,一眼瞥見我的書桌。大約這書桌過於破舊,開始時並沒引起他們的興趣。此刻在一堆碎物中間,反而惹眼了。她撇向一邊的薄薄的唇縫裡含著一種譏諷:

"你還有這麼個破玩意兒!"

隨手一斧子,正砍在桌角上。掉下一塊挺大的木茬。

就這樣,我過去生活的一切,無論是快樂和幸福的,還是憂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會無聲地提醒我。

它就擺在我窗前。從窗子透進的光籠罩著它。我窗外是一棵大槐樹的樹冠。這樹冠搖曳婆娑的影子總是和陽光一起投照在我這小小的桌面上。

每當這樹冠的枝影間滿是小小的黑點時,那是春天;黑點點兒則是大槐樹初發的芽豆豆。這期間,偶爾還有一種俗名叫做"綠葉兒"的候鳥,在枝間伶俐地蹦跳的影子出現在桌面上。夏天來了,樹影日濃,漸漸變成一塊蔭涼,密密實實地遮蓋住我的小桌。等到那塊厚厚的蔭涼破碎了,透現出一些晃動著的陽光的斑點時,秋風還會把一兩片變黃的葉子吹進窗;像幾隻金色的小船,落在我這如同無風的水面一般平光光的桌面上。隨後該關窗子了,玻璃蒙上了薄薄的水蒸氣。那片葉無存、光禿禿、只剩下枝椏的樹影,便像一張蒙模糊的大網,把我的小桌罩住……我常常被這些情景弄得發呆。誰說它醜、它無用、它應當被丟棄?它有著任何華貴的物品都無法代替的風韻和詩意。在它的更深處,甚至還潛藏著思想。

尤其是在陰雨的日子裡,烏雲像拉上的厚簾子把窗戶遮暗了,小桌變成黑影,很像一塊濃霧裡的礁石,黑黝黝的,沉默無語。忽然一道閃電把它整個照亮,它那桌面上反射著可怕的藍色的電光。但在這一瞬間的強光裡,它上邊的一切痕跡都清晰地顯現出來,留在這中間的往事一下子全都復活了……我閉上眼,情願被再現在幻覺中的往事深深地感動著。

我終於失去了它。

在地震中,塌落下來的屋頂把它壓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給它保護住了生命。它才是真正地為我獻出了一切呢!等我從廢墟中把它找出來,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條和木塊了。我請來一個能幹的木匠,想把它復原。木匠師傅瞅著它,抽著煙,最後搖了()搖頭。並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顯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圖——又不是復原一件破損的稀世古物。

它就這樣在我的生活中沒了。

我需要書桌,只得另買一張。新買的桌子寬大、實用、漆得鋥亮,高矮也挺合適。我每每坐在這嶄新卻陌生的大書桌前,就覺得過去的一切像那不能再生的書桌一樣,煙消雲散,虛無飄渺,再也無從抓住似的……我因此感到隱隱的憂傷。不由得想起幾句話,卻想不起是誰說的了:

"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過去的,也叫人割捨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漸漸能化為深沉的詩。"

馮驥才:無書的日子

你出外旅行,在某個僻遠的小鎮住進一家小店,趕上天陰落雨,這該死的連綿的雨把你悶在屋裡。你拉開提包鎖鏈,呀,糟糕之極!竟然把該帶在身邊的一本書忘在家中——這是每一個出外的人經常會碰到的遺憾。你怎麼辦?身在他鄉,陌生無友,手中無書,面對雨窗孤坐,那是何等滋味?我嗎,嘿,我自有我的辦法!

道出這辦法之前,先要說這辦法的由來。

我家在"文革"初被洗劫一空。藏書千餘,聽憑革命造反派們撕之毀之,付之一炬。抄家過後,收拾破破爛爛的傢俱雜物時,把殘書和哪怕是零零散散的書頁都萬分珍惜地斂起來,整理、縫釘,破口處全用玻璃紙粘好;完整者寥寥,殘篇散頁卻有一大包袱。逢到苦悶寂寞之時,便拿出來讀。讀書如聽音樂,一進入即換一番天地。時入蠻荒遠古,時入異國異俗,時入霞光夕照,時入人間百味。一時間,自身的煩擾困頓乃至四周的破門敗牆全都化為烏有,書中世界與心中世界融為一體——人物的苦惱趕走自己的苦惱,故事的緊張替代現實的緊張,即便憂傷悒鬱之情也換了一種。藝術把一切都審美化,醜也是一種美,在藝術中審醜也是審美,也是享受。

但是,我從未把書當做伴我消度時光的閑友,而把它們認定是充實和加深我的真正夥伴。你讀書,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人類歷史上最傑出的先賢智者相交!這些先賢智者著書或是為了尋求別人理解,或是為了探求人生的途徑與處世的真理。不論他們的箴言溝通于你的人生經驗,他們聰慧的感受觸發你的悟性,還是他們天才的思想頓時把你蒙昧混沌的頭顱透徹照亮——你的腦袋仿佛忽然變成一隻通電發亮的燈——他們不是你最寶貴的精神朋友嗎?

半本《約翰·克利斯朵夫》幾乎叫我看爛,散頁的中外詩詞全都爛熟於我心中。然而,讀這些無頭無尾的殘書倒別有一種體味,就像面對殘斷胳膊的維納斯時,你不知不覺會用你自己最美的想像去安裝它。書中某一個人物的命運由於缺篇少章不知後果,我並不覺得彆扭,反而用自己的想像去發展它,完成它。我按照自己的意志為它們設想出必然的命運變化和結局。我感到自己就像命運之神那樣安排著一個個生命有意味的命運歷程。當時,我的命運被別人掌握,我卻掌握著另一些"人物"的命運;前者痛苦,後者幸福。

往往我給一個人物設計出幾種結局。小說中人物的結局才是人物的完成。當然我不知道這些人物在原書中的結局是什麼,我就把自己這些續篇分別講給不同朋友聽。凡是某一種結局感動了朋友,我就認定原作一定是這樣,好像我這才是真本,聽故事的朋友們自然也就深信不疑。

"文革"後,書都重新出版了。常有朋友對我說:"你講的那本書最近我讀了,那人物根本沒死,結尾也不是你講的那樣……"他們來找我算帳;不過也有的朋友望著我笑而不答的臉說:"不過,你那樣結束也不錯……"當初,續編這些殘書未了的故事,我幹得挺來勁兒,因為在續編中,我不知不覺使用了自己的人生經驗,調動出我生活中最生動、獨特和珍貴的細節,發揮了我的藝術想像。而享受自己的想像才是最醉心的,這是藝術創造者們所獨有的一種感受。後來,又是不知不覺,我脫開別人的故事軌道,自己奔跑起來。世界上最可愛的是紙,偏偏紙多得無窮無盡,它們是文學揮灑的無邊無際的天地。我開始把一張張潔白無瑕的紙鋪在桌上,寫下心中藏不住的、惟我獨有的故事。

寫書比讀書幸福得多了。

讀書是欣賞別人,寫書是挖掘自己;讀書是接受別人的沐浴,寫作是一種自我淨化。一個人的兩隻眼用來看別人,但還需要一隻眼對向自己,時常審視深藏自身中的靈魂,在你挑剔世界的同時還要同樣地挑剔自己。寫作能使你愈來愈公正、愈嚴格、愈開闊、愈善良。你受益于文學首先是這樣的自我更新和靈魂再造,否則你從哪裡獲得文學所必需的真誠?

讀書是享用別人的創造成果,寫書是自己創造出來供給它人享用。文學的本質是從無到有;文學毫不寬容地排斥仿造,人物、題材、形式、方法,哪怕別人甚至自己使用過的一個巧妙的比喻也不容在你筆下再次出現。當它所有的細胞都是新生的,才能說你創造了一個新生命。於是你為這世界提供一個有認識價值、並充滿魅力的新人物,它不曾在人間真正活過一天,卻有名有姓有血有肉,並在許許多多讀者心底深刻並形象地存在著;一些人從它身上發現身邊的人,一些人從它個性中發現自己;人們從中()印證自己,反省過失,尋求教訓,發現生存價值和生活真諦……還有,世界上一切事物在你的創作中,都帶著光澤、帶著聲音、帶著生命的氣息和你的情感而再現,而這所有一切又都是在你兩三尺小小書桌上誕生的,寫書是多麼令人迷醉的事情啊!

在那無書的日子裡,我是被迫卻又心甘情願地走到這條道路上去的,這便是寫書。

無書而寫書。失而復得,生活總是叫你失掉的少,獲得的多。

嘿嘿,這就是我要說的了——

每當旅行在外,手邊無書,我就找幾塊紙鋪展在桌。哪怕一連下上它半個月的雨,我照舊充滿活力、眼光發亮、有聲有色地呆在屋中。我可不是拿寫書當做一種消遣。我在做上帝做過的事:創造生命。

馮驥才:空屋

好像家裡人誰也不肯說,為什麼後院那間小屋一直空著,鎖著,甚至連院子也很少人去。這空屋便常常隱在幾株大梧桐深幽的、濕漉漉的陰影裡,紅磚牆幾乎被苔塗綠,黝黑的簷下總是掛著一些亮閃閃的大蜘蛛網。一入秋,大片大片黃黃的落葉就粘在蛛網上,片片姿態都美,它們還把地面鋪得又厚又軟,奇怪的是很少有鳥兒飛到這院裡來,這便在它的荒蕪中加進一點陰森的感覺;影影綽綽,好像聽說這屋鬧鬼——空屋裡常有人走動,還有女人咯咯笑,茶壺自己竟會抬起來斟水……弄不清這是從哪個鬼故事裡聽來的,還就是這空屋裡發生過的令人毛骨悚然的事。那時我小,兒時常把真假混記在一起。

一個夏夜,我隔窗清晰聽到後院這空屋突然發出"啪"的一聲,好像誰用勁把一根棍子掰斷,分明有人!鬼?當時,只覺得自己身子縮得很小很小,眼睛瞪得老大老大,脖子不敢也不能轉動了。母親以為我得了什麼急病,問我,我不敢說,最可怕的事都是怕說出來的。從這次起我連通往後院的小門都不敢接近,以致一穿過那段走廊,兩條胳膊的雞皮疙瘩馬上全鼓起來。但上樓梯必須橫穿過這走廊,每次都是慌慌張張連躥帶跳沖過去,不止一次滑倒跌跤,還跌斷過一顆門牙,做了半年多的"沒牙佬"。在我的童年裡,這空屋是我的一個陰影、威脅、精神包袱,和各種可怕的想像與噩夢的來源。

後來,長大一些,父親叫我隨他去後院這空屋裡拿東西,我懾于父親的威嚴,被迫第一次走進這鬼的世界。

我緊貼在父親的身後,左右膽戰心驚地瞅這屋,竟然和我生來對它所有猜想都截然不同。沒有骷髏、白骨、血手印和任何怪物,而是一間靜得要死的素雅的小書房;幾架子書,一個書桌,一張小床,一個帶橢圓形鏡子的小衣櫃。屋裡的主人好像突然在某一個時候離去——桌上的銅墨水匣打開著,床上的被子沒疊,地上的果核也沒清掃,便被時間的灰塵一層層封閉了。我從來沒見過哪一間屋子有這麼厚的塵土,積在玻璃杯裡的灰塵足有半寸厚,杯子外邊的灰塵也同樣厚,一切物品都陷沒並凝固在逝去的歲月裡。灰濛濛的,看上去像一幅淡淡而又冷漠的水墨畫。

灰塵是時間的物質。它隔離人與物,今與昔,但灰塵下邊呢?什麼東西暗暗相連?

一間房子裡如果有人住,雖然天天使用房中的一切,它們反而不會損壞,這大概是由於人的精神照射在這些物品上,它們帶著活人的氣息,與人的生命有光、有色、有聲、有機地混合一起;但如果這房子久無人住,它們便全死了,呆在那兒自己竟然會開裂、脫落、散架、壞掉……奇怪嗎?不不,人創造的一切因人而在。人旺而物榮,人滅而物毀。只見這書桌前的座椅已經散成一堆木棍,有如零落的屍骨;蚊帳粉化了,依稀還有些絲縷耷拉在床架上,好像吹口氣便化成一股煙;頭頂上雙股燈線斷了一根,燈兒帶著傘狀的燈罩斜垂著;迎面的幾個書架最慘,木框大多脫開,上邊的書歪歪斜斜或成堆地掉落在塵埃裡……忽然,嚇我一跳!什麼東西在動?那橢圓鏡子裡的自己?鬼!我看見了一個人!我的叫聲剛到嗓子眼兒,再瞧,原來是牆上舊式鏡框裡一個陌生的男青年的照片——他隔著塵汙的玻璃炯炯望著我,目光直視,冷冷的,有點怕人。他是誰?這空屋原先的主人嗎?我可從來沒見過這個梳中分頭、穿西裝、領口系黑色蝴蝶結的人!他早死了嗎?空屋裡那些嚇人的動靜莫非就是他的幽靈作祟?

父親拿了一盞檯燈和字典,把那銅墨水匣和銅筆架放在我手裡。我搶在父親前面趕快走出這空屋。經我再三追問,母親才告訴我——牆上那照片裡的青年確實早已死去。他竟是我的堂兄!他在上大學時,被他癡愛的女友拋棄,從此每當上哲學課,就對一位不相干的教哲學的女教師嘿嘿傻笑,這才知道他瘋了。那女友與他分手時送給他一支雙朵的芭蘭花。那是用細鐵絲擰成的雙杈的小叉子,把一對芭蘭花插在上邊。他便天天捏著這對花忽笑忽哭,直到花兒爛掉,沒了,他依舊舉著這光光的小叉子用鼻子聞,後來大概他意識到沒有花了,就把小叉往鼻孔裡插,常常鼻孔被插出血來,終於有一天,他把這小叉子插在電插座上,結束了痛苦絕望的人生。據說那一瞬間,我家電閘的保險絲斷了,所有燈齊滅,全樓一片漆黑。

我那時還不懂愛情這東西如此厲害,但它的刺激性全部感受到了。雖然我對這位堂兄全無印象,他是在我三歲時去世的,可隨著我漸漸長大,就一點點悟出我這同胞靈魂中曾經承受和不能承受的是些什麼。對鬼的幻覺與懼怕也就隨之消失,但我仍不肯再走進這空屋。在我那同胞與世決絕之時,這空屋裡的一切都不曾給他一點牽掛與挽留啊!這是個無情的空間,一如漠漠人生。我討厭那屋裡所有東西,似乎都是冰冷的、不祥的,像一堆屍骨。我不明白父親為什麼要用那檯燈、墨水匣和筆架。尤其當那檯燈在父親的書案上亮起,一看這慘白清冷的燈光,我心裡便禁不住打個寒噤。世界上所有檯燈的燈光都有一種溫情啊。

我認定自己終生不會走進這空屋,但第二次進去卻是另一種更加意想不到的感受。

"文革"初的一天,突如其來,我家被徹底搗毀,父親被弄到屋頂上批鬥,他隨時可能被推下來或者自己跳下來;母親給拉到大街上,被迫和幾個挨整的婦女跪著賽跑。許多陌生人圍在門外喊口號,一個老鄰居家的孩子帶領紅衛兵用棍棒斧頭把我家掃蕩得粉碎,直到天黑他們才退去。我一家人坐在被砸毀的成堆成堆的破爛東西上,戰戰兢兢,不知何時會有人闖進來,再發生什麼禍事。這世界變得無法無天,無論誰都可以對我們構成致命的威脅。更深夜半時,近處和遠處還在響著喊鬥呼打聲,我們不敢開燈,不敢出聲,黑夜有如恐怖無邊地、緊緊地包裹著我……後來,疲憊不堪的父母和妹妹臥在地上睡著了,不知為什麼,我獨自起身悄悄穿過走廊和後院,走進那一向被我拒絕的空屋。腳一踏入,那是怎樣一個異樣寧靜的空間啊。

我先在屋中央,月光()射入的銀白照眼的一塊地上蹲下來,瞅著一片片清晰而如墨的梧桐葉影;四周,透過黑色透明的空氣,書架傢俱一件件濛濛地顯現出來。隨之而來的是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屋中這些陌生的、無生命、本來被我看做是無情無義的死東西,此刻對我反而都是這世上獨有的無傷害和保護的了。一切有關的都不安全、一切無關的才最安全。隱隱約約,黑糊糊的牆上,我那瘋了並死了的堂兄正冷冷地瞅著我;鏡框可能被抄家的人打歪,堂兄的臉也歪著,更添一種活生生的神情,我絲毫不怕,卻很想他能像鬼那樣走下來,和我說話,反倒會驅散現實壓在我心上非常具體的恐怖。我緊緊盯著他,等他,盼他的鬼魂出現……不知不覺進入一種從未經驗過的境界:安慰、逃脫與超然。

整整一夜,我享受著這空屋。

推薦給朋友吧!
搜索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